原文︰
譚自稱車騎將軍,出軍黎陽。尚少與其兵,而使逢紀隨之。譚求益兵,審配
等又議不與。譚怒,殺逢紀。
曹操度河攻譚,譚告急于尚,尚乃留審配守鄴,自將助譚,與操相拒于黎陽。
自九月至明年二月,大戰城下,譚、尚敗退。操將圍之,乃夜遁還鄴。操軍進,
尚逆擊破操,操軍還許。譚謂尚曰︰“我鎧甲不精,故前為曹操所敗。今操軍退,
人懷歸志,及其未濟,出兵掩之,可令大潰,此策不可失也。”尚疑而不許,既
不益兵,又不易甲。譚大怒,郭圖、辛評因此謂譚曰︰“使先公出將軍為兄後者,
皆是審配之所構也。”譚然之。遂引兵攻尚,戰于外門。譚敗,乃引兵還南皮。
別駕王 率吏人自青州往救譚,譚還欲更攻尚,問 曰︰“計將安出?”
曰︰“兄弟者,左右手也。譬人將斗而斷其右手,曰‘我必勝若’,如是者可乎?
夫棄兄弟而不親,天下其誰親之?屬有讒人交斗其間,以求一朝之利,願塞耳勿
听也。若斬佞臣數人,復相親睦,以御四方,可橫行于天下。”譚不從。尚復自
將攻譚,譚戰大敗,嬰城固守。尚圍之急,譚奔平原,而遣潁川辛毗詣曹操請救。
劉表以書諫譚曰︰
天降災害,禍難殷流,初交殊族,卒成同盟,使王室震蕩,彝倫攸盡J且 br />
智達之士,莫不痛心入骨,傷時人不能相忍也。然孤與太公,志同願等,雖楚魏
絕邈,山河迥遠,戮力乃心,共獎王室,使非族不干吾盟,異類不絕吾好,此孤
與太公無貳之所致也。功績未卒,太公殂隕,賢胤承統,以繼洪業。宣奕世之德,
履丕顯之祚,摧嚴敵于鄴都,揚休烈于朔土,顧定疆宇,虎視河外,凡我同盟,
莫不景附。何悟青蠅飛于竿旌,無忌游于二壘,使股肱分成二體,匈膂絕為異身。
初聞此問,尚不謂然,定聞信來,乃知閼伯、實沈之忿已成,棄親即仇之計已決,
旃旆交于中原,暴尸累于城下。聞之哽咽,若存若亡,昔三王、五伯,下及戰國,
君臣相弒,父子相殺,兄弟相殘,親戚相滅,蓋時有之。然或欲以成王業,或欲
以定霸功,皆所謂逆取順守,而徼富強于一世也。未有棄親即異,兀其根本,而
能全于長世者也。
昔齊襄公報九世之仇,士 灄髻戎 攏 槍省洞呵鎩訪榔湟澹 映破湫擰 br />
夫伯游之恨于齊,未若太公之忿于曹也;宣子之臣承業,未若仁君之繼統也。且
君子違唯不適仇國,交絕不出惡聲,況忘先人之仇,棄親戚之好,而為萬世之戒,
遺同盟之恥哉!蠻夷戎狄將有誚讓之言,況我族類,而不痛心邪!
夫欲立竹帛于當時,全宗祀于一世,豈宜同生分謗,爭校得失乎?若冀州有
不弟之R,無慚順之節,仁君當降志辱身,以濟事為務。事定之後,使天下平
其曲直,不亦為高義邪?今仁君見憎于夫人,未若鄭莊之于姜氏;昆弟之嫌,未
若重華之于象敖。然莊公卒崇大隧之樂,象敖終受有鼻之封。願捐棄百痾,追攝
舊義,復為母子昆弟如初。今整勒土馬,瞻望鵠立。
又與尚書諫之,並不從。
曹操遂還救譚,十月至黎陽。尚聞操度河,乃釋平原還鄴。尚將呂曠、高翔
畔歸曹氏,譚復陰刻將軍印,以假曠、翔。操知譚詐,乃以子整娉譚女以安之,
而引軍還。
九年三月,尚使審配守鄴,復攻譚于平原。配獻書于譚曰︰
配聞良藥苦口而利于病,忠言逆耳而便于行。願將軍緩心抑怒,終省愚辭。
蓋《春秋》之義,國君死社稷,忠臣死君命。苟圖危宗廟,剝亂國家,親疏一也。
是以周公垂涕以蔽管、蔡之獄,季友[欷而行叔牙之誅。何則?義重人輕,事不
獲已故也。昔先公廢黜將軍以續賢兄,立我將軍以為嫡嗣,上告祖靈,下書譜牒,
海內遠近,誰不備聞!何意凶臣郭圖,妄畫蛇足,曲辭諂媚,交亂懿親。至令將
軍忘孝友之仁,襲閼、沈之跡,放兵抄突,屠城殺吏,冤魂痛于幽冥,創痍被于
草棘。又乃圖獲鄴城,許賞賜秦胡,其財物婦女,豫有分數。又雲︰“孤雖有老
母,趣使身體完具而已。”聞此言者,莫不悼心揮涕,使太夫人憂哀憤隔,我州
君臣監寐悲嘆。誠拱獻以听執事之圖,則懼違《春秋》死命之節,詒太夫人不測
之患,損先公不世之業。我將軍辭不獲命,以及館陶之役。伏惟將軍至孝蒸蒸,
發于岐嶷,友于之性,生于自然,章之以聰明,行之以敏達,覽古今之舉措,睹
興敗之征符,輕榮財于糞土,貴名位于丘岳。何意奄然迷沈,墮賢哲之操,積怨
肆忿,取破家之禍!翹企延頸,待望仇敵,委慈親于虎狼之牙,以逞一朝之志,
豈不痛哉!若乃天啟尊心,革圖易慮,則我將軍鋪匐悲號于將軍股掌之上,配等
亦當敷躬布體以听斧 之刑。如又不悛,禍將及之。願熟詳凶吉,以賜環 。
譚不納。
曹操因此進攻鄴,審配將馮禮為內應,開突門內操兵三百余人。配覺之,從
城上以大石擊門,門閉,入者皆死。操乃鑿塹圍城,周回四十里,初令淺,示若
可越。配望見,笑而不出爭利。操一夜浚之,廣深二丈,引漳水以灌之。自五月
至八月,城中餓死者過半。尚聞鄴急,將軍萬余人還救城,操逆擊破之。尚走依
曲漳為營,操復圍之,未合,尚懼,遣陰夔、陳琳求降,不听。尚還走藍口,操
復進,急圍之。尚將馬延等臨陣降,眾大潰,尚奔中山。盡收其輜重,得尚印綬
節鉞及衣物,以示城中,城中崩沮。審配令士卒曰︰“堅守死戰,操軍疲矣。幽
州方至,何憂無主!”操出行圍,配伏弩射之,幾中。以其兄子榮為東門校尉,
榮夜開門內操兵,配拒戰城中,生獲配。操謂配曰︰“吾近行圍,弩何多也?”
配曰︰“猶恨其少。”操曰︰“卿忠于袁氏,亦自不得不爾。”意欲活之。配意
氣壯烈,終無和橈辭,見者莫不嘆息,遂斬之。全尚母妻子,還其財寶。高忠 br />
並州降,復為刺史。
曹操之圍鄴也,譚復背之,因略取甘陵、安平、勃海、河間,攻尚于中山。
尚敗,走故安從熙,而譚悉收其眾,還屯龍湊。
十二月,曹操討譚,軍其門。譚夜遁走南皮,臨清河而屯。明年正月,急攻
之。譚欲出戰,軍未合而破。譚被發驅馳,追者意非恆人,趨奔之。譚墜馬,顧
曰︰“咄,兒過我,我能富貴汝。”言未絕口,頭已斷地。于是斬郭圖等,戮其
妻子。
熙、尚為其將焦觸、張南所攻,奔遼西烏桓。觸自號幽州刺史,驅率諸郡太
守令長背袁向曹,陳兵數萬。殺白馬盟,令曰︰“違者斬!”眾莫敢仰視,各以
次歃。至別駕代郡韓珩曰︰“吾受袁公父子厚恩,今其破亡,智不能救,勇不能
死,于義闕矣。若乃北面曹氏,所不能為也!”一坐為珩失色。觸曰︰“夫舉大
事,當立大義。事之濟否,不待一人,可卒珩志,以厲事君。”曹操聞珩節,甚
高之,屢闢不至,卒于家。
高指磁眩 瓷系程 兀 儔 睪 詮亍J 荒輳 懿僮哉 鄭 ├ 幟肆 br />
其將守城,自詣匈奴求救,不得,獨與數騎亡,欲南奔荊州。上洛都尉捕斬之。
十二年,曹操征遼西,擊烏桓。尚、熙與烏桓逆操軍,戰敗走,乃與親兵數
千人奔公孫康于遼東。尚有勇力,先與熙謀曰︰“今到遼東,康必見我,我獨為
兄手擊之,且據其郡,猶可以自廣也。”康亦心規取尚以為功,乃先置精勇于廄
中,然後請尚、熙。熙疑不欲進,尚強之,遂與俱入。未及坐,康叱伏兵禽下,
坐于凍地。尚謂康曰︰“未死之間,寒不可忍,可相與席。”康曰︰“卿頭顱方
行萬里,何席之為!”遂斬首送之。
康,遼東人。父度,初避吏為玄兔小吏,稍仕。中平元年,還為本郡守。在
職敢殺伐,郡中名豪與己夙無恩者,遂誅滅百余家。因東擊高句驪,西攻烏桓,
威行海畔。時王室方亂,度恃其地遠,陰獨懷幸。會襄平社生大石丈余,下有三
小石為足,度以為己端。初平元年,乃分遼東為遼西、中遼郡,並置太守,越海
收東萊諸縣,為營州刺史,自立為遼東侯、平州牧,追封父延為建義侯。立漢二
祖廟。承制設壇于襄平城南,郊祀天地,藉田理兵,乘鸞輅九旒旄頭羽騎。
建安九年,司空曹操表為奮威將軍,封永寧鄉侯。度死,康嗣,故遂據遼土焉。
劉表字景升,山陽高平人,魯恭王之後也。身長八尺余,姿貌溫偉。與同郡
張儉等俱被訕議,號為“八顧”,詔書捕案黨人,表亡走得免。黨禁解,闢大將
軍何進掾。
初平元年,長沙太守孫堅殺荊州刺史王保 橐員砦 嶂荽淌貳J保 br />
宗賊大盛,又袁術阻兵屯魯陽,表不能得至,乃單馬入宜城,請南郡人荊越、襄
陽人蔡瑁與共謀畫。表謂越曰︰“宗賊雖盛而眾不附,若袁術因之,禍必至矣。
吾欲征兵,恐不能集,其策焉出?”對曰︰“理平者先仁義,理亂者先權謀。兵
不在多,貴乎得人。袁術驕而無謀,宗賊率多貪暴。越有所素養者,使人示之以
利,必持眾來。使君誅其無道,施其才用,威德既行,襁負而至矣。兵集眾附,
南據江陵,北守襄陽,荊州八郡可傳檄而定。公路雖至,無能為也。”表曰︰
“善。”乃使趙遣人誘宗賊帥,至者十五人,皆斬之而襲取其眾。唯江夏賊張虎、
陳坐擁兵據襄陽城,表使越與龐季往譬之,乃降。江南悉平。諸守令聞表威名,
多解印綬去。表遂理兵襄陽,以觀時變。
袁術與其從兄紹有隙,而紹與表相結,故術共孫堅合從襲表。表敗,堅遂圍
襄陽。會表將黃祖救至,堅為流箭所中死,余眾退走。及李嗟熱氤を玻 br />
表遣使奉貢。嘁員砦 蚰轄 V菽粒 獬晌 睿 俳冢 暈﹤涸 br />
建安元年,驃騎將軍張濟自關中走南陽,因攻穰城,中飛矢而死。荊州官屬
皆賀。表曰︰“濟以窮來,主人無禮,至于交鋒,此非牧意,牧受吊不受賀也。”
使人納其眾,眾聞之喜,遂皆服從。三年,長沙太守張羨率零陵、桂陽三郡畔表,
表遣兵攻圍,破羨,平之。于是開土遂廣,南接五領,北據漢川,地方數千里,
帶甲十余萬。初,荊州人情好擾,加四方駭震,寇賊相扇,處處麋沸。表招誘有
方,威懷兼洽,其奸猾宿賊更為效用,萬里肅清,大小咸悅而服之。關西、兗、
豫學士歸者蓋有千數,表安尉賑贍,皆得資全。遂起立學校,博求儒術,綦母 、
宋忠等撰立《五經》章句,謂之《後定》。愛民養士,從容自保。
及曹操與袁紹相持于官度,紹遣人求助,表許之,不至,亦不援曹操,且欲
觀天下之變。從事中郎南陽韓嵩、別駕劉先說表曰︰“今豪桀並爭,兩雄相持,
天下之重在于將軍。若欲有為,起乘其敝可也;如其不然,固將擇所宜從。豈可
擁甲十萬,坐觀成敗,求援而不能助,見賢而不肯歸!此兩怨必集于將軍,恐不
得中立矣。曹操善用兵,且賢俊多歸之,其勢必舉袁紹,然後移兵以向江漢,恐
將軍不能御也。今之勝計,莫若舉荊州以附曹操,操必重德將軍,長享福祚,垂
之後嗣,此萬全之策也。”蒯越亦勸之。表狐疑不斷,乃遣嵩詣操,觀望虛實。
謂嵩曰︰“今天下未知所定,而曹操擁天子都許,君為我觀其釁。”嵩對曰︰
“嵩觀曹公之明,必得志于天下。將軍若欲歸之,使嵩可也;如其猶豫,嵩至京
師,天子假嵩一職,不獲辭命,則成天子之臣,將軍之故吏耳。在君為君,不復
為將軍死也。惟加重思。”表以為憚使,強之。至許,果拜嵩侍中、零陵太守。
及還,盛稱朝廷曹操之德,勸遣子入侍。表大怒,以為懷貳,陳兵詬嵩,將斬之。
嵩不為動容,徐陳臨行之言。表妻蔡氏知嵩賢,諫止之。表猶怒,乃考殺從行者。
知無他意,但囚嵩而已。
六年,劉備自袁紹奔荊州,表厚相待結而不能用也。十三年,曹操自將征表,
未至。八月,表疽發背卒。在荊州幾二十年,家無余積。
二子︰琦、琮。表初以琦貌類于己,甚愛之,後為琮娶其後妻蔡氏之佷,蔡
氏遂愛琮而惡琦,毀譽之言日聞于表。表寵耽後妻,每信受焉。又妻弟蔡瑁及外
甥張允並得幸于表,又睦于琮。而琦不自寧,嘗與瑯邪人諸葛亮謀自安之術。亮
初不對。後乃共升高樓,因令去悌,謂亮曰︰“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
子口而入吾耳,可以言未?”亮曰︰“君不見申生在內而危,重耳居外而安乎?”
琦意感悟,陰規出計。會表將江夏太守黃祖為孫權所殺,琦遂求代其任。
及表病甚,琦歸省疾,素慈孝,允等恐其見表而父子相感,更有托後之意,
乃謂琦曰︰“將軍命君撫臨江夏,其任至重。今釋眾擅來,必見譴怒。傷親之歡,
重增其疾,非孝敬之道也。”遂遏于戶外,使不得見。琦流涕而去,人眾聞而傷
焉。遂以琮為嗣。琮以侯印授琦。琦怒,投之地,將因奔喪作難。會曹操軍至新
野,琦走江南。蒯越、韓嵩及東曹掾傅巽等說琮歸降。琮曰︰“今與諸君據全楚
之地,守先君之業,以觀天下,何為不可?”巽曰︰“逆順有大體,強弱有定勢。
以人臣而拒人主,逆道也;以新造之楚而御中國,必危也;以劉備而敵曹公,不
當也。三者皆短,欲以抗王師之鋒,必亡之道也。將軍自料何與劉備?”琮曰︰
“不若也。”巽曰︰“誠以劉備不足御曹公,則雖全楚不能以自存也。誠以劉備
足御曹公,則備不為將軍下也。願將軍勿疑。”
及操軍到襄陽,琮舉州請降,劉備奔夏口。操以琮為青州刺史,封列侯。蒯
越等侯者十五人。乃釋嵩之囚,以其名重,甚加禮待,使條品州人優劣,皆擢而
用之。以嵩為大鴻臚,以交友禮待之。蒯越光祿勛,劉先尚書令。初,表之結袁
紹也,侍中從事鄧義諫不听。義以疾退,終表世不仕,操以為侍中,其余多至大
官。
操後敗于赤壁,劉備表琦為荊州刺史。明年卒。
論曰︰“袁紹初以豪俠得眾,遂懷雄霸之圖,天下勝兵舉旗者,莫不假以為
名。及臨場決敵,則悍夫爭命;深籌高議,則智士傾心。盛哉乎,其所資也!
《韓非》曰︰“涓斬 緩停 構 檬ゅ 兆憂岫 又兀 怪 酵穌鰲! br />
劉表道不相越,而欲臥收天運,擬蹤三分,其猶木禺之于人也。
選曰︰紹姿弘雅,表亦長者。稱雄河外,擅強南夏。魚儷漢舳,雲屯冀馬。
窺圖訊鼎, 天類社。既雲天工,亦資人亮。矜強少成,坐談奚望。回皇冢嬖,
身 業喪。
譯文︰
袁譚自稱為車騎將軍,出兵進駐黎陽。
袁尚給他的兵力很少,而且派逢紀跟隨他。
袁譚請求增派軍隊,審配等人商議不給,袁譚發怒,殺了逢紀。
曹操渡過黃河進攻袁譚,袁譚向袁尚告急,袁尚于是留審配把守鄴縣,自己率軍隊援助袁譚,與曹操在黎陽對峙。
自九月到第二年二月,雙方在城下大戰,袁鋈、塞尚兵敗撤退。
曹操準備包圍袁軍,袁軍于是連夜逃回鄴縣。
曹操軍隊推進,袁尚迎面進攻,打敗了曹操,曹軍退回許縣。
袁譚對袁尚說︰“我方鏜甲不好,所以上次被曹搡打敗。
眼下曹操撤退,人人想著回家,趁著他們沒有遇河,出其不意發兵進攻,可以徹底擊潰曹軍,這個計策不可失去。”袁尚因懷疑而沒有同意,既不給袁譚增派兵力,又不更換鏜甲。
袁譚大怒,郭圖、辛評藉此機會對袁譚說︰“要將軍的父親把將軍過繼給哥哥做後代的,都是審配用來構陷您的。”袁譚覺得有道理,就率兵攻打袁尚,雙方在外城城門交戰,袁譚戰敗,就率領部隊退回南皮。
別駕王修率領官吏百姓從青州來援救袁譚,袁譚想回去再攻打袁尚,問王修︰“您有什麼主意?”王修說︰“兄弟好比左右手,假如一個人準備同人格斗而弄斷自己的右手,說‘我一定勝你’,像這樣行嗎?丟掉兄弟情分而不相親,天下還有誰岡他親近?近來有人從中挑撥離間造成爭斗,用來謀取一時的利益,希望您堵住耳朵不要听。
要是殺掉幾個阿諛奉承的手下,兄弟重新親近和睦,來抵擋四方的敵人,可以橫行天下。”塞盞不听。
袁尚又親自率兵攻打袁譚,袁譚迎戰大敗,環城堅守。
袁尚死命圍攻,袁譚逃往平原,並派穎川人辛毗去向曹操求救。
劉表寫信規勸袁譚說︰上天降下災害,禍難大肆泛濫。
當初結交不同族姓,匆匆結成同盟,結果使朝廷動蕩,倫常敗壞,因此有才智有遠見的人,無不痛心入骨,感傷同代人不能相互忍讓。
然而我與您父親,志同道合,雖然楚魏兩地隔絕,山河遷遠,但我們盡心合力,共同輔助朝廷,不讓非同族的人干犯我們的同盟,斷送我們的友好,這是我與您父親共同一心的結果。
可惜功績沒有完成,您父親隕落歸天,賢明的後嗣繼承世統,繼續父親的大業。
普施累代的恩德,登上大位,在鄴都摧毀威武的敵軍,在北方光大盛美的事業,轉身平定境內地區,虎視黃河以南,凡是加入我同盟的人,無不如影隨附。
何曾想到青蠅飛上旗竿,費無忌一類的諂諛之人在兩軍之間游說,把同一個人的胳膊和大腿、前胸和脊背切斷成兩個身子。
最初听說這個消息,尚以為不會如此,後來得到確實的消息, 知道闢伯和實沈之間的怨恨已經彤成,拋棄親人投靠敵人的主張已經決定,兩軍的戰旗在中原交會,裸露的尸體堆滿城下。
听到這些情況,我哽咽不能成聲,悲痛得死去活來。
從前三王、五霸,到後來的戰國,國君和臣下之間、父親和兒子之間互相謀殺,兄弟相殘,親戚之間滅掉對方,似乎經常發生。
然而有的人想成就稱王的大業,有的人想奠定霸主的功績,都是以武力奪取天下,以文德治理天下,從而謀求一代的富強。
沒有拋棄至親,和外族親近,動搖自己的根本,而又能在世間長久保持住的。
從前齊襄公為報九世之仇,晉國的士勾完成荀偃所做的事情,《春秋》因此贊美他們行為合義,君子稱道他們守佶。
荀偃對齊國的事情抱恨,比不上您父親對曹操的痛恨;士勾繼承苟偃的事業,比不上您繼承大統。
而且有才德的人縱然逃避災難也不逃奔有仇的國家,縱然與人絕交也不訴說對方的壞話,何況忘掉先人的仇恨,拋棄親戚的親愛,而去做萬代忌諱的事情,給同盟的人留下羞恥呢!蠻夷戎狄之人將會出言譴責,何況我同一族類,能不感到痛心嗎?打算建立功業而被當時史書記載,打算一生保全祖宗祭祀的人,難道應該同胞手足間互相誹謗,計較得失嗎?要是袁冀州傲慢,不合為弟的身份,沒有知愧順從的操守,您應當貶抑意氣,降低身份,以助成大業為重。
待事情完成以後,讓天下的人評判誰對誰錯,不是道義很高的行為嗎?現在夫人對您的反感比不上姜氏對鄭莊公的厭惡;兄弟之間的仇怨,比不上舜和象之間那麼嚴重。
然而鄭莊公最終推崇了因大隧中母子團圓的和樂,舜最後將有鼻封給象。
希望您拋開種種仇隙,回顧保持舊有的情義,恢復當初母子兄弟之間的親情。
我正整治統率兵馬,如鵠引頸瞻望。
劉表又寫信給袁尚進行勸解,袁譚、袁尚都不肯听從。
曹操于是還軍援救袁譚,十月到達黎陽。
袁尚得知曹操渡過黃河,就放棄平原退回鄴縣。
袁尚的部將呂曠、高翔背叛,投奔曹操,袁譚又暗中刻了將軍印,授給呂曠+高翔。
曹操知道袁譚狡詐,就為兒子曹整聘娶袁譚的女兒,使其安定,然後率軍隊歸還。
九年三月,袁尚讓審配留守鄴縣,再次率兵攻打平原。
審配寫了一封信給袁譚,說︰我听說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希望將軍舒緩心情,抑制怒火,看完在下的信。
《春秋》所稱贊的道義,是國君為社稷而死,忠臣為國君的命令而死。
假使企圖危害宗廟,擾亂國家,無論親疏都同樣受到譴責。
所以同公流著眼淚判決管叔、蔡叔是死罪,季友殺叔牙而泣不成聲。
為什麼呢?道義為重人為輕,事情沒辦法平息的緣故。
過去先公廢黜將軍遇繼給兄長做後代,確立我將軍作為正統繼承人,上告祖宗神靈,下則記載于宗族譜牒,全國無論遠近,有誰不知道詳情!何曾想到凶逆之臣郭圖,妄自畫蛇添足,曲意阿諛奉承,挑撥至親,結果使將軍您忘記了孝友仁愛,因襲關伯和寅沈兄弟相爭的事情,放縱部下抄掠騷擾,毀滅城池,屠殺官吏百姓,冤死的魂靈在幽暗的冥世哀痛,身受創傷的人橫躺在草莽荊棘中。
而且企圖得到鄴城,答應賞給秦胡之人,對財物和婦女,預先做了分配。
還說︰“我雖然有老母親,不過使她身體完整而已。”听到這話,無人不揮淚心痛,使太夫人憂愁哀痛,抑郁煩悶,我冀州君臣日夜悲痛嘆息。
如果拱手沉默,听任您造麼做,那麼恐怕有連《春秋》所說為國獻身的氣節,給太夫人造成役法預料的災難,損害先公非凡的事業。
我將軍辭讓不能得到您的許可,所以發生了館陶戰役。
在下想將軍極其孝順,這在幼年時就顯示出來;您的兄弟友愛的天性,與生俱來,加上您顯示出的聰明才智,行為聰慧通達,遍覽從古到今的措施,看到興盛和失敗的征兆,把顯耀和財物看得比糞土還輕,把名聲和高節看得比山屠還重。
誰知您暗然不明,迷惑至深,拋棄賢明睿智的節操,積累仇怨,恣意忿恨,自取毀掉家庭的災難!翹首舉踵,伸長脖子,期待盼望仇敵,將自己的母親置于虎狼的口中,以滿足一時的心願,難道不令人痛心嗎?若是上天能夠開導您的想法,使您改變主意,那麼我將軍願意趴在您的腳下悲痛哭泣,審配等也將伸直身子听您砍殺。
假使您仍不悔改,將自取其禍。
希望您仔細考慮吉凶,給我們團圓還是決裂的答復。
袁譚不肯采納。
曹操趁此機會進攻鄴縣,審配的部將馮禮作內應,打開城下小門,讓曹操的三百多士兵進城,審配發現後,從城牆頂上用大石頭砸門,將城門關閉,結果進城的曹兵全部戰死。
曹操于是環繞城牆挖了很深的濠溝,全長四十里,開始挖得很淺,看上去似乎可以越過。
審配看到以後覺得可笑就沒有出城爭奪。
曹操于一夜之間將壕溝拓寬加深,寬度和深度達二丈,引來漳河的水淹灌城中。
自五月到八月,城內餓死的人超過一半。
袁尚得知鄴縣危急,率領一萬多人回救鄴縣,曹操迎面攔截,打敗了袁尚,袁尚逃到漳水彎曲處扎下營寨,曹操又將其包圍,尚未合圍,袁尚害怕,派陰夔、陳琳請求投降,曹操不答應。
袁尚只好回頭逃奔藍口,曹操再次進兵,很快包圍了袁尚。
袁尚的部將馬延等人臨陣投降,部眾徹底潰亂,袁尚逃往中山。
曹操收得袁尚的輜重,獲得袁尚的印綬、符節、斧鈸和衣服物品,拿給城內的人看,城內守軍沮喪崩潰。
審配向士兵下令說︰“要堅守死戰,曹軍很疲憊了。
袁幽州正向這邊趕來,何用擔心沒有主帥!”曹操出來巡視圍城情況,審配埋伏射手射曹操,差點兒射中。
審配任命哥哥的兒子審榮擔任束門校尉,審榮夜間打開城門放曹軍進城,審配在城中抵抗,被活捉。
曹操對審配說︰“我近來巡 圍城情況,你出箭怎會這麼多?”審配說︰“猶恨箭少。”曹操說︰“您對袁氏忠心,也是不得不這麼做。”曹操的意思不想殺他。
但審配意氣雄壯,始終沒有屈服的言辭,在場的人沒有不嘆息的,曹操于是殺了他。
曹操保全袁尚母親、妻子和孩子的性命,將財寶還給他們。
高干以並州投降,還讓他擔任刺史。
在曹操包圍鄴縣的時候,袁譚又背叛曹操,趁機抄掠攻佔了甘陵、安平、勃海、河閑,進攻在中山的袁尚。
袁尚戰敗,跑到故安投奔袁熙,袁譚將袁尚的人馬全部收過去,退回龍湊駐守。
十二月,曹操征討袁譚,在城門口扎下營寨,袁譚連夜逃往南皮,靠近清河邊駐守。
第二年正月,曹操拚命進攻,袁譚想出戰,尚未交戰部隊已經潰散,袁譚披頭散發,死命打馬逃跑,追趕他的人料想他不是一般人,加緊追趕。
袁譚從馬上掉了下來,回過頭來說︰“喂,小子過來,我能夠使你富貴。”話沒說完,頭已落地。
這時候曹操殺了郭圖等人,將他們的妻子兒女也殺了。
重熙、袁尚被他們的部將焦觸、張南攻打,投奔遼西的烏桓。
焦觸自稱為幽州刺史,驅使幽州境肉的各郡太守、縣令縣長背叛袁氏,歸順曹操,並陳列幾萬人的軍隊,殺了白馬約盟,焦觸下令說︰“違抗者殺頭!”眾人不敢抬頭看,一個個按次序歃血結盟。
到別駕代郡人韓珩時,他說︰“我蒙受袁公父子豐厚的恩遇,現在袁氏失敗逃亡,我的智慧不能挽救,我的勇力不能為之而死,從道義說我對不住他們。
如果要我向曹操北面稱臣,我不能這麼做!”在座的人全為他驚慌變色。
焦觸說︰“做大事情,應當確立大義。
事情成功與否,不指望某一個人。
可以成全韓珩的志向,用來勸勉侍奉君主的臣下。”曹操听說韓珩的氣節,非常推崇,多次征召他,他不來,最後在家中去世。
高干再次背叛,拘捕了上黨太守,發兵把守壺口關。
十一年,曹操親自征討高干,高干于是留下部將守城,自己到匈奴求救,役得到援兵,高干自己與幾個人騎馬逃跑,想往南逃奔劑州,被上洛都尉抓住殺死。
十二年,曹操征討遼西,進攻烏桓。
袁尚、袁熙與烏桓迎戰曹操,戰敗而逃,與幾千親兵投奔遼東的公孫康。
袁尚有力氣,先與衰熙商量說︰“現在到遼東,公孫康必然見我,我一個人為兄長親手殺了他,並且佔領遼東,還可以用來擴大自己。”公孫康心里也打算捉住袁尚來邀功,就事先在馬棚里面安排了精強勇猛的士兵,然後出來邀請袁尚、袁熙。
袁熙心中起疑,不想進去,袁尚強迫他進去,袁熙就同他一道進去。
還沒來得及坐下,公孫康喝使伏兵捉住他們,讓二人坐在結冰的地上。
袁尚對公孫康說︰“沒死的時候,忍受不了寒冷,能給我們坐席嗎?”公孫康說︰“您的頭顱馬上就要走萬里路,要席子干什麼用!”于是砍下二人的腦袋送給曹操。
公孫康,遼東人。
父親公孫度,起初為躲避做官而在玄兔當小吏,逐漸做官。
中平元年,回到遼東當太守。
他當太守敢于殺戮,郡內與他從無恩德的有名豪強被他殺掉的有一百多家。
接著他向東攻打高句驪,向西進攻蠱璽,他的威望盛行海邊一帶。
遭時朝廷正發生戰亂,公孫度仗著地方偏速,自己暗中心懷僥幸。
正好襄平的土地廟中長出一丈多高的大石,底部有三塊小石頭作為石腳,公孫度認為這是自己的祥瑞。
初平元年,公孫度將遼東分為遼西、中遼郡,同時設置太守。
他又渡海收服東萊各縣,設置營州刺史,立自己為遼東侯、平州牧,追封自己的父親公孫延為建義侯。
他建造漠高祖廟和世祖廟。
又以天子名義在襄平城南設立土壇嬋場,在城郊祭祀天地。
另外,他設立帝王和諸侯耕種的農田,整治軍隊,乘坐天子的車子,設天子的旌旗和皇帝儀仗隊。
建安九年,司空曹操上奏章推薦他為奮威將軍,封他為永寧鄉侯。
公孫度死後,公孫康繼位,所以就佔有了遼東地區。
劉表,字景升,山陽高平人,是魯恭王的後代。
劉表身高有八尺多,容貌溫和,體態魁梧。
他與同郡的張儉等人一道被人誹謗議論,稱為“八顱”。
皇帝下詔書逮捕黨人加以治罪,劉表逃走役被捉住。
黛禁解除以後,劉表被大將軍何進召為佐吏。
塑平元年,長沙太守孫堅殺了劑州刺史王敏,詔書任命劉表為荊州刺史。
當時長江以南同宗族結為賊寇的很多,袁術的部隊又駐守魯陽攔住道路,劉表無法到達劑州,于是只身騎馬進入宜城,請南郡人蒯越、襄陽人蔡瑁一同商議對策。
劉表對蒯越說︰“同宗族結成的盜賊雖然多但大家並不歸附,如果被袁術利用,災難必然來臨。
我想征兵,擔心結合不起來,得采用什麼計策?”蒯越回答說︰“治理太平的時候就以仁義為先,治理戰亂的時候就首先要用權變的計謀。
軍隊不在人多,重要的是得到合適的人才。
袁術驕傲而且沒有謀略,同族聚成的盜賊大多貪婪殘暴。
其中有我平時供養的人,要是派人告訴他們好處,他們必定率領部眾過來。
您殺掉其中殘暴的人,任用其中有才能的人,您的聲威和恩德一旦樹立,人們就會用襁褓背負著孩子來投奔您。
兵眾聚集,人們歸附,南部佔領江陵,北部守住襄陽,荊州所轄八郡用一道檄文就可平定。
袁公路即使來到,也無能為力了。”劉表說︰“對。”于是要蒯越派人去招誘同族聚成的盜賊的頭目,來的有十五個人,將他們全部殺掉並且出其不意攻取他們的部眾。
只有江夏的盜賊張虎、陳坐聚集人馬佔據襄陽城,劉表派蒯越與龐季前去曉諭二人,他們 投降。
長江以南全部平定。
許多太守縣令听到劉表的威名,不少人解下印綬離去。
劉表于是在襄陽整治軍隊,用以觀察時局的變化。
袁術與其堂兄袁紹有隔閡,而且袁紹同劉表相結交,所以袁術同孫堅南北聯合襲擊劉表。
劉表戰敗,孫堅接著包圍襄陽。
正好劉表的部將黃祖前來援救,孫堅被流箭射中而死,剩下的人全都退走了。
到李雇等人進入長安,冬天,劉表派使者向天子進貢。
李催任命劉表為鎮南將軍、劑州牧,封他為成武侯,持天子符節,作為自己的援助力量。
建安元年,驃騎將軍張濟從關中逃奔南陽,順道進攻穰城,被飛筒射中而死。
劑州的官員部屬都來慶賀。
劉表說︰“張濟由于窘迫而來,主人沒有以禮相待,造成交戰,這不是我的想法,我接受吊唁而不接受慶賀。”派人接收張濟的部隊,士兵們听了很高興,于是都歸順了劉表。
三年,長沙太守張羨率領零陵、桂陽三個郡背叛劉表,劉表派軍隊圍攻,打敗了張羨,平定了這些地區。
這樣劉表拓展的地區很廣,南部和五嶺相接,北部擁有漢川,方圓有幾千里,披甲的戰士有十多萬。
起初,荊州的民情容易騷擾,加上四方到處震動恐懼,寇賊猖獗,所以處處動蕩不安。
劉表召喚勸導有方,武力和安撫協調並用,盜賊中奸惡狡猾的老賊更是為他出力,萬里之內全部削平,無論年老的年少的對他都心悅誠服。
關西、兗州、豫州的學者文人來投奔的有幾千人,劉表給予安撫周濟,這些人都得到資助周全。
于是劉表建立學校,廣泛訪求身懷懦術的人,像綦母閨、宋忠等人撰成《五經》章句,稱為後定。
劉表愛護百姓,供養士人,從容守住劑州。
曹操和袁紹在官度互相對峙時,袁紹派人要求援助,劉表答應了,但沒派兵去,也不增援曹操,而且想靜觀天下的變化。
從事中郎南陽人韓嵩、別駕劉先勸說劉表︰“現在豪杰互相較量,兩個強有力的人互相對峙,天下的關鍵在您身上。
若是想有所作為,趁著他們疲憊時起兵,這是可行的辦法;如果不想這樣,一定得選擇合宜的措施,怎麼能夠擁有十萬軍隊,坐觀他人的成敗,別人要求援助而不去援救,見到賢明的人又不願歸順呢!這樣,兩方的怨恨一定集中到您身上,恐怕您不可能得到中立了。
曹操善于用兵,而且賢明杰出的人大多投奔曹操,這種形勢一定能擊敗袁紹,而後調動部隊攻向長江、漢水一帶,恐怕將軍抵抗不了。
眼下最好的辦法,不如將整個荊州歸順曹操,曹操必然看重感激將軍,您可以長久地享有福祿地位,傳給後代,這是萬分完善的計策。”蒯越也這麼勸劉表。
但劉表遲疑不決,就派韓嵩到曹操那里觀望虛實。
劉表對韓嵩說︰“現在天下不知道誰能平定,但曹操擁戴天子定都許縣,您替我去看看虛實。”韓嵩回答說︰“據我看以曹公的賢明,一定能夠實現統一天下的心願。
將軍如果想歸順曹操。
派我去可以;如果猶豫不決,我到京師,天子送給我一個官職,我的推辭沒被同意,那我就成了天子的大臣、將軍過去的部下。
在天子身邊就為天子盡忠,不再為您獻身了。
希望您重新考慮。”劉表認為他害怕出使,強迫他去。
到許縣以後,天子果然任命韓嵩為侍中、零陵太守。
回來以後,韓嵩極力稱贊天子和曹操的恩德,勸說劉表派兒子入侍。
劉表大怒,認為韓嵩懷有二心,就陳列軍隊,辱罵韓嵩,準備殺他。
韓嵩面不改色,慢慢講述臨走時說遇的話。
劉表的妻子蔡氏知道韓嵩的賢德,勸阻了劉表。
劉表仍然怒火未息,就拷問打死了韓嵩的隨行人員。
劉表了解到韓嵩沒有其它意圖, 將他囚禁而已。
六年,劉備從袁紹那里來投奔劑州,劉表厚待劉備,與他結交,但不能用他。
十三年,曹操親自率軍征討劉表,未到劑州r、八月份,劉表背上生惡瘡而去世。
劉表在劑州近二十年,家中沒有多余的積蓄。
劉表有兩個兒子︰劉琦和劉琮。
起初,劉表認為劉琦相貌長得像自己,非常喜歡他,後來為劉琮娶後妻蔡氏的佷女為妻,蔡氏于是喜歡劉琮而討厭劉琦,劉表每天都听到詆毀劉琦稱贊劉琮的話。
劉表深深寵幸後妻,所以每次都相信接受這些話。
另外,劉表的妻弟蔡瑁和外甥張允一並被劉表重用,他們又同劉琮要好。
劉琦感覺自己不安全,曾經同瑯邪人諸葛亮商量保住自己的辦法。
諸葛亮開始不回答。
後來兩人一起登上高樓,接著劉琦就要人拿走梯子,他對諸葛亮說︰“今天頂上見不著天,下面見不著地,話從您口中說出就進了我的耳朵,您可以講了嗎?”諸葛亮說︰“您沒有看到申生在國內反而危險,重耳居住國外反而安全嗎?”劉琦心中感悟,暗中謀劃出去的辦法,正好劉表部將江夏太守黃祖被孫權殺死,劉琦就要求接任這個職位。
到劉表病重時,劉琦回來探視疾病。
由于劉琦素性仁慈拳順,張允等人害怕他見到劉表以後兩人動了父子之情,劉表重新有讓他繼位的意思,就對劉琦說︰“將軍命令您統理江夏,這責任至關重大。
現在您丟下部眾擅自前來,一定會受到怒責。
破壞父親的興致,加重他的疾病,這不合孝敬的道理。”于是將他擋在門外,不讓他見到劉表。
劉琦流著眼淚離去,許多人听到後都為之傷嘆。
這樣就以劉琮繼位。
劉琮以諸侯印授給劉琦,劉琦發怒,將印摔到地上,準備藉奔喪發難。
恰好曹操大軍到達新野,劉琦逃奔江南。
蒯越、韓嵩以及束曹掾傅巽等人勸說劉琮歸順投降曹操。
劉琮說︰“現在與各位擁有整個楚國的地盤,保住先君的事業,用來觀望天下局勢,為什麼不可以呢?”傅巽說︰“反叛和歸順存在重要的原則,強大和弱小存在確定的形勢。
以人臣的身份去同天子對抗,這是悖逆之道;憑借剛剛創成的楚地去抵擋中央大國,必定危險;為了劉備而同曹公敵對,不值得。
這三方面都是短處,而想以此抵擋王師的兵鋒,這是必然滅亡的道路。
將軍自己估計同劉備相比怎樣?”劉琮說︰“我不如他。”傅巽說︰“如果憑劉備的能力都不足以抵擋曹公,那麼即使擁有整個楚地也不能保住自己。
要是劉備足以抵擋曹公,那麼剴備不會在您手下了。
希望將軍不要懷疑。”等到曹操的軍隊到達襄陽,劉琮以整個荊州請求投降,劉備奔往夏口。
曹操任命劉琮為青州刺史,封他為列侯。
蒯越等十五人被封為侯。
接著曹操將韓嵩從囚牢中放出來,由于他的名望很高,所以對他特別以禮相待,要他列舉品評劑州的人才好壞,他所推舉的都被提拔任用。
任命韓嵩為大鴻臚,以朋友相處的禮節對待他。
任命蒯越為光祿勛,劉先為尚書令。
起初,劉表同袁紹結交,侍中從事鄧義加以勸阻,劉表不听,鄧義借口生病告退,在劉表活著時一直沒有做官,曹操任命他為侍中。
其它人不少都做到大官。
曹操後來在赤壁戰敗,劉備上書推舉劉琦做劑州刺史。
第二年去世。
論曰︰袁紹最初由于豪放俠義得到許多人,于是心懷稱雄為霸的意圖,天下凡能當兵上陣高舉大旗的人,全都打著袁氏的名義。
及至到戰場上同敵人決戰,勇悍的人就為他拚命;帷幄中深謀遠慮,有智識的人就會為他盡心籌劃。
他所憑藉的條件是多麼強大啊!韓非說︰“凶狠剛猛而不溫和,對于錯誤一意孤行而喜歡爭強斗勝,輕視嫡妻所生的兒子而看重庶出的兒子,這可以說是滅亡的征兆。”劉表的道德沒有超出其它人,但想躺著收取上天的命數,仿效三分天下,這簡直像木偶人一樣地愚蠢。
贊曰︰袁紹容貌寬宏雅致,劉表也算忠厚長者。
一個在黃河以北稱雄,一個在中原的南部逞強。
漢水的戰船密得像魚群一樣連貫,冀州的戰馬多得像雲層一樣聚合。
由此想窺伺圖讖,問鼎王位,里祀上天,類祭社神,雖然說出于天意,但也憑借人的信義。
自恃強大的人少有成功,坐著清談的人能指望什麼?在嫡子和寵愛之間抉擇不定,所以造成身敗名裂,事業覆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