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八十五 東夷列傳第七十五

類別︰史部 作者︰(南朝*宋)範曄 書名︰後漢書

    原文︰

    《王制》雲︰“東方曰夷。”夷者,柢也,言仁而好生,萬物柢地而出。故

    天性柔順,易以道御,至有君子、不死之國焉。夷有九種,曰畎夷、于夷、方夷、

    黃夷、白夷、赤夷、玄夷、風夷、陽夷。故孔子欲居九夷也。

    昔堯命羲仲宅芬模 D谷,蓋日之所出也。夏後氏太康失德,夷人始畔。

    自少康已後,世服王化,遂賓于王門,獻其樂舞。桀為暴虐,諸夷內侵,殷湯革

    命,伐而定之。至于仲丁,藍夷作寇。自是或服或畔,三百余年。武乙衰敝,東

    夷浸盛,遂分遷淮、岱,漸居中土。

    及武王滅紂,肅慎來獻石、浮9塴 膛現埽 甦杏找牡遙 芄 髦 br />
    遂定東夷。康王之時,肅慎復至。後徐夷c號,乃率九夷以伐宗周,西至河上。

    穆王畏其方熾,乃分東方諸侯,命徐偃王主之。偃王處潢池東,地方五百里,行

    仁義,陸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國。穆王後得驥之乘,乃使造父御以告楚,令伐徐,

    一日而至。于是楚文王大舉兵而滅之。偃王仁而無權,不忍斗其人,故致于敗。

    乃北走彭城武原縣東山下,百姓隨之者以萬數,因名其山為徐山。厲王無道,淮

    夷入寇,王命虢仲征之,不克,宣王復命召分伐而平之。及幽王淫亂,四夷交侵,

    至齊桓修霸,攘而卻焉。及楚靈會申,亦來豫盟。後越遷瑯邪,與共征戰,遂陵

    暴諸夏,侵滅小邦。

    秦並六國,其淮、泗夷皆散為民戶。陳涉起兵,天下崩潰,燕人衛滿避地朝

    鮮,因王其國。百有余歲,武帝滅之,于是東夷始通上京。王莽篡位,貊人寇邊。

    建武之初,復來朝貢。時遼東太守祭肜威北方,聲行海表,于是琛Ⅴ觥ヾ痢br />
    韓,萬里朝獻,故章、和已後,使聘流通。逮永初多難,始入寇鈔;桓、靈失政,

    漸滋曼焉。

    自中興之後,四夷來賓,雖時有乖畔,而使驛不絕,故國俗風土,可得略記。

    東夷率皆土著,飲酒歌舞,或寇弁衣錦,器用俎豆。所謂中國失禮,求之四夷

    者也。幾蠻、夷、戎、狄總名四夷者,猶公、侯、伯、子、男皆號諸侯雲。

    夫餘國,在玄菟北千里。南與高句驪,東與挹婁,西與鮮卑接,北有弱水。

    地方二千里,本璧匾病br />
    初,北夷索離國王出行,其待兒于後{任女}身,王還,欲殺之。侍兒曰︰

    “前見天上有氣,大如雞子,來降我,因以有身。”王囚之,後遂生男。王令置

    于豕牢,豕以口氣噓之,不死。復徙于馬蘭,馬亦如之。王以為神,乃听母收養,

    名曰東明。東明長而善射,王忌其猛,復欲殺之。東明奔走,南至掩水,以

    弓擊水,魚鱉皆聚浮水上,東明乘之得度,因至夫余而王之焉。于東夷之域,最

    為平敞,土宜五谷。出名馬、赤玉、貂,大珠如酸棗。以員柵為城,有宮

    室、倉庫、牢獄。其人粗大強勇而謹厚,不為寇鈔。以弓矢刀矛為兵。以六畜名

    官,有馬加、牛加、狗加,其邑落皆主屬諸加,食飲用俎豆,會同拜爵洗爵,揖

    讓升降。以臘月祭天,大會連日,飲食歌舞,名曰“迎鼓”。是時斷刑獄,解囚

    徒。有軍事亦祭天,殺牛,以蹄佔其吉凶。行人無晝夜,好歌吟,音聲不絕。其

    俗用刑嚴急,被誅者皆沒其家人為奴婢。盜一責十二。男女淫,皆殺之,尤治惡

    妒婦,既殺,復尸于山上。兄死妻嫂。死則有槨無棺。殺人殉葬,多者以百數。

    其王葬用玉匣,漢朝常豫以玉匣付玄菟郡,王死則迎取以葬焉。

    建武中,東夷諸國皆來獻見。二十五年,夫余王遣使奉貢,光武厚答報之,

    于是使命歲通。至安帝永初五年,夫余王始將步騎七八千人寇抄樂浪,殺傷吏民,

    後復歸附。永寧元年,乃遣嗣子尉仇台詣闕貢獻,天子賜尉仇台印綬金彩。順帝

    永和元年,其王來朝京師,帝作黃門鼓吹、角抵戲以遣之。桓帝延熹四年,遣使

    朝賀貢獻。永康元年,王夫台將二萬余人寇玄菟,玄菟太守公孫域擊破之,斬首

    千余級。至靈帝熹平三年,復奉章貢獻。夫餘本屬玄菟,獻帝時,其王求屬遼東

    雲。

    挹婁,古肅慎之國也。在夫餘東北千余里,東濱大海,南與北沃沮接,不知

    其北所極。土地多山險。人形似夫余,而言語各異。有五谷、麻布,出赤玉、好

    貂。無君長,其邑落各有大人。處于山林之間,土氣極寒,常為穴居,以深為貴,

    大家至接九梯。好養豕,食其肉,衣其皮。冬以豕膏涂身,厚數分,以御風寒。

    夏則裸袒,以尺布蔽其前後。其人臭穢不潔,作廁于中,圜之而居。自漢興以後,

    臣屬夫餘。種眾雖少,而多勇力,處山險,又善射,發能入人目。弓長四尺,力

    如弩。矢用 チ懷 舜紓 嗍  擼 囈允┐荊 腥思此饋1慍舜  每br />
    盜,鄰國畏患,而卒不能服。東夷夫余飲食類皆用俎豆,唯挹婁獨無,法俗最無

    綱紀者也。

    高句驪,在遼東之東千里,南與朝鮮、桴觶  胛志冢 庇敕蠐嘟印5胤br />
    二千里,多大山深谷,人隨而為居。少田業,力作不足以自資,故其俗節于飲食,

    而好修宮室。東夷相傳以為夫余別種,故言語法則多同,而跪拜曳一腳,行步皆

    走。凡有五族,有消奴部、絕奴部、順奴部、灌奴部、桂婁部。本消奴部為王,

    稍微弱,後桂婁部代之。其置官,有相加、對盧、沛者、古鄒大加、主簿、優台、

    使者、帛衣先人。武帝滅朝鮮,以高句驪為縣,使屬玄菟,賜鼓吹伎人。其俗淫,

    皆潔淨自熹,暮夜輒男女群聚為倡樂。好祠鬼神、社稷、零星,以十月祭天大會,

    名曰“東盟”。其國東有大穴,號神,亦以十月迎而祭之。其公會衣服皆錦

    繡,金銀以自飾。大加、主簿皆著幘,如冠幘而無後;其小加著折風,形如弁。

    無牢獄,有罪,諸加評議便殺之,沒入妻子為奴婢。其昏姻皆就婦家,生子長大,

    然後將還,便稍營送終之具。金銀財幣盡于厚葬,積石為封,亦種松柏。其人性

    凶急,有氣力,習戰斗,好寇鈔,沃沮、東杞允粞傘br />
    句驪一名貊,有別種,依小水為居,因名曰小水貊。出好弓,所謂“貊弓”

    是也。

    王莽初,發句驪兵以伐匈奴,其人不欲行,強迫遣之,皆亡出塞為寇盜。遼

    西大尹田譚追擊,戰死。莽令其將嚴尤擊之,誘句驪侯騶入塞,斬之,傳首長安。

    莽大說,更名高句驪王為下句驪侯,于是貊人寇邊愈甚。建武八年,高句驪遣使

    朝貢,光武復其王號。二十三年冬,句驪蠶支落大加戴升等萬余口詣樂浪內屬。

    二十五年春,句驪寇右北平、漁陽、上谷、太原,而遼東太守祭肜以恩信招之,

    皆復款塞。

    後句驪王宮生而開目能視,國人懷之,及長勇壯,數犯邊境。和帝元興元年

    春,復入遼東,寇略六縣,太守耿夔擊破之,斬其渠帥。安帝永初五年,宮遣使

    貢獻,求屬玄菟。元初五年,復與桴隹芐耍 Й﹫齔恰= 庠 甏海 鬧荽br />
    史馮煥、玄菟太守姚光、遼東太守蔡諷等,將兵出塞擊之,捕斬桴鑾⑶ 癖br />
    馬財物。宮乃遣嗣子遂成將二千余人逆光等,遣使詐降;光等信之,遂成因據險

    厄以遮大軍,而潛遣三千人攻玄菟、遼東,焚城郭,殺傷二千余人。于是發廣陽、

    漁陽、右北平、涿郡屬國三千余騎同救之,而貊人已去。夏,復與遼東鮮卑八千

    余人攻遼隊,殺略吏人。蔡諷等追擊于新昌,戰歿,功曹耿耗、兵曹掾龍端、兵

    馬掾公孫以身I諷,俱歿于陣,死者百余人。秋,宮遂率馬韓、桴鍪 鏤br />
    玄菟。夫余王遣子尉仇台將二萬余人,與州郡並力討破之。斬首五百余級。

    是歲宮死,子遂成立。姚光上言欲因其喪發兵擊之,議者皆以為可許。尚書

    陳忠曰︰“宮前桀黠,光不能討,死而擊之,非義也。宜遣吊問,因責讓前罪,

    赦不加誅,取其後善。”安帝從之。明年,遂成還漢生口,詣玄菟降。詔曰︰

    “遂成等桀逆無狀,當斬斷菹醢,以示百姓,幸會赦令,乞罪請降。鮮卑、桴br />
    連年寇鈔,驅略小民,動以千數,而裁送數十百人,非向化之心也。自今已後,

    不與縣官戰斗而自以親附送生口者,皆與贖直,縑人四十匹,小口半之。”

    遂成死,子伯固立。其後桴雎史  股偈隆K車堊艏臥 輳 眯絲ゼbr />
    田六部。質、桓之間,復犯遼東西安平,殺帶方令,掠得樂浪太守妻子。建寧二

    年,玄菟太守耿臨討之,斬首數百級,伯固降服,乞屬玄菟雲。

    東沃沮在高句驪蓋馬大山之東,東濱大海,北與挹婁、夫余,南與桴黿印br />
    其地東西夾,南北長,可折方千里。土肥美,背山向海,宜五谷,善田種,有邑

    落長帥。人性質直強勇,便持矛步戰。言語、食飲、居處,衣服,有似句驪。其

    葬,作大木槨,長十余丈,開一頭為戶,新死者先假埋之,令皮肉盡,乃取骨置

    槨中。家人皆共一槨,刻木如生,隨死者為數焉。

    武帝滅朝鮮,以沃沮地為玄菟郡。後為夷貊所侵,徙郡于高句驪西北,更以

    沃沮為縣,屬樂浪東部都尉。至光武罷都尉官,後皆以封其渠帥,為沃沮侯。其

    土迫小,介于大國之間,遂臣屬句驪。句驪復置其中大人為使者,以相監領,責

    其租稅,貂、布、魚、鹽、海中食物,發美女為婢妾焉。

    又有北沃沮,一名置溝婁,去南沃沮八百余里。其俗皆與南同。界南接挹婁。

    挹婁人喜乘船寇抄,北沃沮畏之,每夏輒臧于岩穴,至冬船道不通,乃下居邑落。

    其耆者言,嘗于海中得一布衣,其形如中人衣,而兩袖長三丈。又于岸際見一人

    乘破船,頂中復有面,與語不通,不食而死。又說海中有女國,無男人。或傳其

    國有神井,窺之輒生子雲。

    璞庇 呔滏輟ぐ志冢 嫌氤膠 櫻  畬蠛# 髦晾擲恕杓拔志  滏輳br />
    本皆朝鮮之地也。昔武王封箕子于朝鮮,箕子教以禮義田蠶,又制八條之教。其

    人終不相益,無門戶之閉。婦人貞信。飲食以籩豆。其後四十余世,至朝鮮侯準

    自稱王。漢初大亂,燕、齊、趙人往避地者數萬口,而燕人衛滿擊破準,而自王

    朝鮮,傳國至孫右渠。元朔元年,杈香痰擾嫌儀 識 送蚩諞枇啥 謔簦br />
    武帝以其地為蒼海郡,數年乃罷。至元封三年,滅朝鮮,分置樂浪、臨屯、玄菟、

    真番四郡。至昭帝始元五年,罷臨屯、真番,以並樂浪、玄菟。玄菟復徙居句驪。

    自單單大領已東,沃沮、桴魷ス衾擲恕︰笠躍懲涼閽叮 捶至於 呦兀 美擲br />
    東部都尉。自內屬已後,風俗稍薄,法禁亦浸多,至有六十余條。建武六年,省

    都尉官,遂棄領東地,悉封其渠帥為縣侯,皆歲時朝賀。

    無大君長,其官有侯、邑君、三老。耆舊自謂與句驪同種,言語法俗大抵相

    類。其人性愚愨,少嗜欲,不請丐。男女皆衣曲領。其俗重山川,山川各有部界,

    不得妄相干涉。同姓不昏。多所忌諱,疾病死亡,輒捐棄舊宅,更造新居。知種

    麻,養蠶,作綿布。曉候星宿,豫知年歲豐約。常用十月祭天,晝夜飲酒歌舞,

    名之為“舞天”。又祠虎以為神。邑落有相侵犯者,輒相罰,責生口牛馬,名之

    為“責禍”。殺人者償死。少寇盜。能步戰,作矛長三丈,或數人共持之。樂浪

    檀弓出其地。又多文豹,有果下馬,海出班魚,使來皆獻之。

    韓有三種︰一曰馬韓、二曰辰韓、三曰弁辰。馬韓在西,有五十四國,其北

    與樂浪,南與倭接,辰韓在東,十有二國,其北與桴黿印〔統皆誄膠  希 br />
    十有二國,其南亦與倭接。凡七十八國,伯濟是其一國焉。大者萬余戶,小者數

    千家,各在山海間,地合方四千余里,東西以海為限,皆古之辰國也。馬韓最大,

    共立其種為辰王,都目支國,盡王三韓之地。其諸國王先皆是馬韓種人焉。

    馬韓人知田蠶,作綿布。出大栗如梨。有長尾雞,尾長五尺。邑落雜居,亦

    無城郭。作土室,形如冢,開戶在上。不知跪拜。無長幼男女之別。不貴金寶錦

    ,不知騎乘牛馬,唯重瓔珠,以綴衣為飾,及縣頸垂耳。大率皆魁頭露糸介,

    布袍草履。其人壯勇,少年有築室作力者,輒以繩貫脊皮,縋以大木,歡呼為健。

    常以五月田竟祭鬼神,晝夜酒會,群聚歌舞,舞輒數十人相隨,蹋地為節。十月

    農功畢,亦復如之。諸國邑各以一人主祭天神,號為“天君”。又立甦涂,建大

    木以縣鈴鼓,事鬼神。其南界近倭,亦有文身者。

    辰韓,耆老自言秦之亡人,避苦役,適韓國,馬韓割東界地與之。其名國為

    邦,弓為弧,賊為寇,行酒為行觴,相呼為徒,有似秦語,故或名之為秦韓。有

    城柵屋室。諸小別邑,各有渠帥,大者名臣智,次有儉側,次有樊,次有殺

    奚,次有邑借。土地肥美,宜五谷。知蠶桑,作縑布。乘駕牛馬。嫁娶以禮。行

    者讓路。國出鐵,琛ヾ痢 硨  郵兄 7倉蠲騁祝 砸蘊 酢K紫哺櫛琛br />
    飲酒、鼓瑟。兒生欲令其頭扁,皆押之以石。

    弁辰與辰韓雜居,城郭衣服皆同,語言風俗有異。其人形皆長大,美發,衣

    服潔清。而刑法嚴峻。其國近倭,故頗有文身者。

    初,朝鮮王準為衛滿所破,乃將其余眾數千人走入海,攻馬韓,破之,自立

    為韓王。準後滅絕,馬韓人復自立為辰王。建武二十年,韓人廉斯人甦馬等,

    詣樂浪貢獻。光武封甦馬為漢廉斯邑君,使屬樂浪郡,四時朝謁。靈帝末,

    韓、璨が  ゾ夭荒苤疲 儺湛嗦遙 嗔魍鋈牒 摺br />
    馬韓之西,海島上有州胡國。其人短小,髡頭,衣韋衣,有上無下。好養牛

    豕。乘船往來,貨市韓中。

    倭在韓東南大海中,依山島為居,凡百余國。自武帝滅朝鮮,使驛通于漢者

    三十許國,國皆稱王,世世傳統。其大倭王居邪馬台國。樂浪郡徼,去其國萬二

    千里,去其西北界拘邪韓國七千余里。其地大較在會稽東冶之東,與朱崖、儋耳

    相近,故其法俗多同。土宜禾稻、麻、蠶桑,知織績為縑布。出白珠、青玉。

    其山有丹土。氣溫暖,冬夏生菜茹。無牛、馬、虎、豹、羊、鵲。其兵有矛、J、

    木弓、竹矢,或以骨為鏃。男子皆黥面文身,以其文左右大小別尊卑之差。其男

    衣皆橫幅,結束相連。女人被發屈糸介,衣如單被,貫頭而著之;並以丹朱坌身,

    如中國之用粉也。有城柵屋室。父母兄弟異處,唯會同男女無別。飲食以手,而

    用籩豆。俗皆徒跣,以蹲踞為恭敬。人性嗜酒。多壽考,至百余歲者甚眾。國多

    女子,大人皆有四五妻,其余或兩或三。女人不淫不妒。又俗不盜竊,少爭訟。

    犯法者沒其妻子,重者滅其門族。其死停喪十余日,家人哭泣,不進酒食,而等

    類就歌舞為樂。灼骨以卜,用決吉凶。行來度海,令一人不櫛沐,不食肉,不近

    婦人,名曰“持衰”。若在涂吉利,則雇以財物;如病疾遭害,以為持衰不謹,

    便共殺之。

    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國奉貢朝賀,使人自稱大夫,倭國之極南界也。光武賜

    以印綬。安帝永初元年,倭國王帥升等獻生口百六十人,願請見。

    桓、靈間,倭國大亂,更相攻伐,歷年無主。有一女子各曰卑彌呼,年長不

    嫁,事鬼神道,能以妖惑眾,于是共立為王。侍婢千人,少有見者,唯有男子一

    人給飲食,傳辭語。居處宮室、樓觀城柵,皆持兵守衛。法俗嚴峻。

    自女王國東度海千余里,至拘奴國,雖皆倭種,而不屬女王。自女王國南四

    千余里,至朱儒國,人長三四尺。自朱儒東南行船一年,至裸國、黑齒國,使驛

    所傳,極于此矣。

    會稽海外有東人,分為二十余國。又有夷洲及澶洲。傳言秦始皇遣方士

    徐福將童男女數千人入海,求蓬萊神仙不得,徐福畏誅不敢還,遂止此洲,世世

    相承,有數萬家。人民時至會稽市。會稽東治縣人有入海行遭風,流移至澶洲者。

    所在絕遠,不可往來。

    論曰︰“昔箕子違衰殷之運,避地朝鮮。始其國俗未有聞也,及施八條之約,

    使人知禁,遂乃邑無淫盜,門不夜扃,回頑薄之俗,就寬略之法,行數百千年,

    故東夷通以柔謹為風,異乎三方者也。苟政之所暢,則道義存焉。仲尼懷憤,以

    為九夷可居。或疑其陋。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亦徒有以焉爾。其後

    遂通接商賈,漸交上國。而燕人衛滿擾雜其風,于是從而澆異焉。《老子》曰︰

    “法令滋章,盜賊多有。”若箕子之省簡文條而用信義,其得聖賢作法之原矣!

    贊曰︰宅是芬模 荒D谷。巢山潛海,厥區九族。嬴末紛亂,燕人違難。

    雜華澆本,遂通有漢。眇眇偏譯,或從或畔。

    譯文︰

    《王制》說︰“東方稱為夷。”夷是根的意思,是說上天仁愛並且愛惜生靈,萬物頂著泥土長出地面。

    所以東方的人生性柔順,容易用道義駕馭,以至于有君子國、不死國出現。

    夷分為九支,他們是畎夷,于爽,方夷,黃夷,白夷,赤夷,玄夷,風夷,陽夷。

    所以孔子想住在九夷地區。

    從前堯命令羲仲住在堝夷,那兒有個地方叫做D谷,是太陽出來的地方。

    夏朝的皇帝太康失去德政,夷人開始背叛。

    自少康以後,夷人世代欽服朝廷的教化,于是到天子門前歸順,進獻他們的音樂舞蹈。

    桀統治暴虐,各部落的夷人侵犯內地,殷朝的成湯變革天命,攻打並平定了夏。

    到仲丁時,藍夷進犯內地。

    自這以後的三百多年,夷人有時歸順,有時背叛。

    武乙衰敗時,東夷逐漸強盛,于是他們分別遷移到淮河、泰山一帶,漸漸在中原地區生活。

    到周武王滅紂時,肅慎國前來貢獻石制箭鏃和局譜韉募浮br />
    管叔、蔡叔背叛周朝廷,于是招攬引誘夷狄,周公征討管叔、蔡叔,終于平定了柬夷。

    周康王的時候,肅慎再次前來。

    後來徐夷僭稱天子名號,竟然率領九夷攻打宗周,向西攻到黃河岸邊。

    周穆王害怕徐夷正處強盛,就將東方的諸侯分出來,要徐偃王統領。

    徐偃王住在潢池束面,土地方圓五百里,偃王推行仁義,陸地上前來朝拜的就有三十六個國家。

    周穆王後來得到駿馬赤驥、驟耳,于是派造父駕駿馬告知楚國,命令楚國攻打徐國,一天就到了。

    于是楚文王大規模興兵攻打徐國並且滅掉了徐國。

    徐偃王仁慈但不知權術,不忍心讓國人打仗,所以導致失敗。

    徐偃王最後敗走彭城武原縣束山腳下,跟隨他的百姓數以萬計,因而稱東山為徐山。

    周厲王殘暴無道,淮夷進犯,天子派虢仲攻打淮夷,不能獲勝,周宣王又命今召公前去征討,平定了淮夷。

    到周幽王荒淫暴亂,四面的夷人交替入侵,直到齊桓公修霸業,打退了夷人。

    到楚靈王在申國會盟時,淮夷也來參加盟會。

    後來越國搬到瑯邪,與淮夷一同征戰,自此侵凌為害中原各國,侵犯滅掉小國家。

    秦國吞並六國,淮夷、泗夷都分散為普通民家。

    陳涉起兵,天下崩潰,燕國人衛滿在朝鮮避難,因此統治了朝鮮國。

    一百多年後,漠武帝滅掉了朝鮮,自此東夷和京都來往。

    王莽篡位時,貊人侵犯邊境,建武初年,貊人又來朝貢。

    當時遼東太守祭肜威震北方,聲望在海外很大,于是減、貊、倭、韓從萬里之外入朝貢獻,所以章帝、和帝以後,使者互相往來。

    到永初多難之時,柬夷開始入侵抄掠;桓帝、靈帝朝政混亂,東夷逐步蔓延開來。

    自中興以後,四境的夷人前來歸順,雖然時常出現反叛,但使者沒有中斷,所以這些國家的風俗人情及地理環境,能夠粗略地記述。

    束夷一般都在一地世代定居,喜歡喝酒、唱歌和跳舞,有時頭戴冠弁,身穿絲帛衣服,器物用俎、豆。

    造就是華夏喪失禮儀而在四夷那里可以找到的原因。

    蠻、夷、戎、狄總稱為四夷,就好像公、侯、伯、子、男都稱為諸侯一樣。

    夫余國,在玄菟以北有一千里地。

    南面同高句驪,束面同挹婁,西面同鮮卑接壤,北面有弱水。

    地域方圓二千里,本是減人的地盤。

    起初,北夷索離國國王外出巡行,他的侍女在這之後懷孕,國王回來以後,打算殺了她。

    侍女說︰“之前見到天上有個氣團,有雞蛋那麼大,降到我的身上,就這樣有了身孕。”國王將她囚禁,後來生下一個男孩。

    國王下令將這男孩丟到豬圈里,獵用嘴對他呵氣,不死。

    又將他丟到馬棚里面,馬也像豬那樣對他呵氣。

    國王認為他是神,就听任孩子的母親收養他,取名叫東明。

    東明長大以後善于射箭,國王憎惡他的勇猛,又想殺掉他。

    東明逃走,向南到掩灑水,用弓拍打水面,結果魚鱉都聚集起來浮到水面上,東明乘魚鱉得以遇河,就這樣到夫余當了那兒的國王。

    夫余國在束夷地域中,土地最為平坦開闊,土壤適合種植五谷。

    那里出產名馬、紅色的玉、貂鈉,玉珠大如酸棗。

    他們用柵欄圍成城牆,城內有官室、倉庫和監獄。

    那兒的人生得粗大勇猛但謹慎敦厚,不做入侵抄掠的事情。

    他們用弓箭和刀矛作為武器。

    他們用六畜作為官名,有馬加、牛加、狗加,城邑村落都歸各加官管轄。

    他們吃飯喝水都使用俎、豆,朝會時實行拜爵洗爵和揖讓升降的禮儀。

    他們在臘月祭天,連續許多天舉行盛大聚會,在一起吃喝、唱歌跳舞,稱為“迎鼓”。

    在這時候要停止用刑和抓人入獄,釋放囚犯。

    發生戰爭,他們也祭天,把牛殺掉,用牛蹄佔卜其吉凶。

    路上行人不管白天黑夜,喜歡唱歌叫喊,歌聲不問斷。

    那里的習俗是用刑嚴刻,凡被處死的人其家人全都被收為奴婢。

    偷一件東西被處罰出十二倍的東西。

    男女通奸都被處死,尤其對凶惡妒忌的女治罪,殺掉以後,還將尸體陳放在山上。

    兄死則弟娶嫂為妻。

    死後有外棺而沒有內棺。

    他們殺活人殉葬,殉葬人數多的敷以百計。

    國王下葬用玉匣,漢朝廷經常預先將玉匣交給玄菟郡,國王死時就派人來迎取玉匣埋葬國王。

    建武年間,東夷各國都來貢獻和朝見。

    二十五年,夫余王派使者奉獻貢品,光武給他們的回報很豐厚,自此使者每年互相往來。

    到安帝永初五年,夫余王第一次率領七八千人的步兵和騎兵進犯抄掠樂浪,殺死殺傷官吏百姓,後來重又歸順。

    永寧元年,夫余王派王儲尉仇台到朝廷進貢,天子賜給尉仇台印綬、黃金及絲織品。

    順帝永和元年,夫余王來京師朝拜,天子為夫余王演出黃門鼓吹和角抵戲為他送行。

    桓帝延熹四年,夫余王派使者來朝賀和進貢。

    永康元年,國王夫台率領兩萬多人侵犯玄菟,玄菟太守公孫域打敗了夫台,殺死夫台一千多人。

    到靈帝熹平三年,夫余王再次奉上奏章,貢獻物品。

    夫余原先隸屬玄菟,獻帝時,夫余王要求歸屬遼東。

    挹婁,就是古代的肅慎國。

    挹婁在夫余東北方向有一千多里遠,東面靠著大海,南面與北沃沮接壤,不知道挹婁北面邊界到什麼地方。

    那地方有許多山嶺和險要之處。

    人的長相像夫余人,但語言各不相同。

    郡里有五谷、麻布,出產紅色的玉和上等的貂。

    他們沒有國君長吏,每個部落各有頭領。

    他們生活在山林里面,當地氣候極為寒冷,他們一般住在洞穴里面,以洞穴深焉尊貴,大戶人家有深到需要用九部梯子相接的地步。

    他們喜歡養豬,吃豬肉,穿豬皮制成的衣服。

    冬天用豬油涂在身上,有幾分厚,用來抵御風寒。

    夏天他們就裸體,用一尺布遮住前後。

    那兒的人臭穢不干淨,廁所建在正中,圍著廁所居住。

    自漢朝興起以後,挹婁歸屬夫余國。

    挹婁部族人口雖少,但人勇猛有力,他們生活在險要山地,而且擅長射箭,射則中人眼楮。

    弓長四尺,力量和機弩相當。

    箭用局譜鰨 チ懷 舜紓 哂們嗍 譜鰨 呱隙寄ㄉ隙疽  吮簧渲辛 嘆退饋br />
    他們善于弄船,喜好掠奪,相鄰的國家都很害怕憂慮,但始終不能制服他們。

    東夷夫余的飲食器具一般都用俎豆,惟獨挹婁不用俎豆,這是法律習俗最沒有秩序綱常的國家。

    高句驪,在遼東的束面有一千里遠,南面與朝鮮、減貊,束面與沃沮,北面與夫余接壤。

    地域方圓二千里,有許多大山和深谷,人們就依隨山谷生活。

    高句驪缺少田她農業,努力勞作不能滿足自己需要,所以那里的習俗是在飲食方面節省,但喜歡修建宮室。

    在束夷相傳高句驪是夫余的另一支,所以他的語言和法度很多都相同,但跪拜時拖著一只腳,走路總是奔跑。

    高句驪總共有五個部族,有消奴部,絕奴部,順奴部,灌奴部,桂婁部。

    原先消奴部稱王,後來漸漸衰弱,後來桂婁部取代為王。

    高句驪設置的官職,有相加、對盧、沛者、古鄒大加、主簿、優台、使者、帛衣先人。

    漢武帝滅掉朝鮮,將高句驪作為縣,屬玄菟管轄,賜給高句驪鼓吹樂工。

    那里的習俗淫蕩,都喜歡潔淨,一到夜晚就男女聚在一起歌舞。

    高句驪人喜歡祭祀鬼神、社稷和零星,在十月祭天並大規模聚會,稱為“東盟”。

    高句驪束部有一個大洞穴,稱做撻神,他們也在十月迎接祭祀褪神。

    參加聚會的人都身穿色彩花紋精美鮮艷的絲織衣服,用金銀飾品打扮自己。

    大加、主簿都頭戴幅巾,像冠和頭巾但沒有後邊;小加則頭戴折風冠,形狀像弁。

    他們沒有監獄,但有罪罰,眾加官商量後就殺掉有罪的人,將罪犯的妻子兒女收焉奴婢。

    他們的婚姻都是男人到婦女家中,生下孩子,待孩子長大,然後帶回去,接著就漸漸準備送終用的器具。

    金銀財物錢幣全花在厚葬上面,他們用石頭堆積成墳,墳上也種植松柏。

    那里的人性情凶猛急躁,有力氣,善于打仗格斗,喜歡為寇抄掠,沃沮、束減都屬于高句驪統治。

    句驪又稱為貊,另外有一支種族,他們傍靠小河生活,因此被稱為“小水貊”。

    句驪出產良弓,就是所謂的“貊弓”。

    玉莽初年,征調句驪的軍隊攻打匈奴,那里的人不肯出征,王莽強迫他們上路,這些人都逃出邊關當了強盜。

    速西大尹田譚追擊句驪人,戰死了。

    王莽命令部將嚴尤攻打句驪,嚴尤誘騙句驪侯縐進入邊關,殺了他,將他的首級送到長安。

    王莽大為高興,將高句驪王改名為下句驪侯,結果貊人入侵邊境愈益嚴重。

    建武八年,高句驪派使者來朝拜進貢,光武恢復了高句驪的王號。

    二十三年冬天,句驪蠶支落大加戴升等一萬多人到樂浪歸屬國內。

    二十五年春,句驪侵犯右北平、漁陽、上谷、太原,但遼東太守祭肜用恩德信義招引句驪人,他們又都開塞通好。

    後來句驪王宮生下來睜開眼楮就能看東西,國人歸附他。

    等到他長大後非常勇猛壯健,多次侵犯邊界。

    和帝元興元年春天,句驪王宮又入侵遼東,抄掠六縣,太守耿夔擊敗了句驪軍,殺了他們的主帥。

    安帝永初五年,句驪王宮派使者進貢,要求歸玄菟管轄。

    元初五年,句驪又與減貊入侵玄菟,攻打華麗城。

    建光元年春天,幽州刺史馮煥、玄菟太守姚光、遼東太守蔡諷等人率領軍隊出邊關攻打句驪和濺貊,捕殺了減貊主帥,獲得許多武器、馬匹和財物。

    宮于是派王儲遂成率領二千多人迎接姚光等人,派使者假裝投降;姚光等人相信了句驪王宮,遂成趁機佔據險要地形攔阻大軍,同時悄悄派了三千人攻打玄菟、遼東,焚毀城郭,殺死殺傷了兩千多人。

    朝廷于是征調廣陽、漁陽、右北平、涿郡屬國的三千多騎兵一同援救,但貊人已經撤離。

    夏天,貊人又與在遼東的鮮卑八千多人進攻遼隊,殺害抄掠官吏百姓。

    蔡諷等人追擊敵人到新昌,蔡諷戰死,功曹耿耗、兵曹掾龍端、兵馬掾公孫酬用身體保護蔡諷,一同死于戰陣,戰死的有一百多人。

    秋天,宮就率領馬韓、減貊幾千騎兵包圍玄菟。

    夫余王派兒子尉仇台率領二萬多人,與州郡一道合力攻打,打敗了句驪王,殺死敵人五百多。

    這一年宮死了,他的兒子遂成繼位。

    姚光上書說想趁句驪喪事攻打句驪,參加商議的人都認為可以。

    尚書陳忠說︰“宮以前凶猛狡詐,姚光不能討伐,趁宮死而去攻打句驪,不合道義。

    應當派使者去昂唁慰問,順便責備句驪以前的罪行,赦免前罪而不加誅伐,爭取將來得到好處。”安帝采納了他的意見。

    第二年,遂成將擄掠去的漢人歸還漢,到玄菟歸降。

    天子下詔書說︰“遂成等人凶暴悖逆,不可言狀,應當殺掉截斷肢體剁成肉醬,以告示百姓,幸而遇到赦免的詔令,請罪歸降。

    鮮卑、減貊連年入侵抄掠,驅趕擄掠的百姓,動輒以干計算,然而送回的人數幾十人、幾百人,不是向往德化的作法。

    自今以後,不同朝廷打仗並且自己歸順朝廷,送還被擄掠去的人口的,都給他們贖金,送給每人四十匹細絹,送回小孩給一半。”遂成死後,他的兒子伯固繼位。

    自此以後減貊歸順,束部邊境很少發生戰事。

    順帝陽嘉元年,在玄菟郡設立六部屯田。

    質帝、桓帝年間,減貊再次侵犯遼東西安平,殺害了帶方令,擄掠去樂浪太守的妻子孩子。

    建寧二年,玄菟太守耿臨攻打減貊,殺了幾百人,伯固歸降,請求屬玄菟管轄。

    東沃沮在高句驪蓋馬大山的東面,柬邊靠著大海;北面同挹婁、夫余接壤,南部同減貊接壤。

    東沃沮東西方向狹窄,南北方向長,可折合千里見方。

    那里土地肥美,背靠山嶺面向大海,適合五谷生長,人們擅長農業耕作,有村落頭領。

    那里的人天性質樸剛直,勇猛頑強,長于手拿長矛步行作戰。

    言語、飲食、住所、衣服和句驪有相似之處。

    他們的葬禮,造一個大木棺,長十幾丈,把木棺的一頭挖開作為門,剛死的人先暫且埋掉,讓皮肉爛盡,然後取出骨頭放進棺內。

    一家人都放進一個棺子里。

    他們用木頭刻成死者生前的形象,所刻人像的數目隨著死去人的數目增加。

    武帝滅掉朝鮮,以沃沮地域為玄菟郡。

    後來遭夷貊侵犯,將玄菟郡遷到高句驪的西北方向,而將沃沮改焉縣,屬樂浪柬部都尉管轄。

    到光武時撤去都尉官,後來將這些地方都封沃沮的大頭領沃沮侯。

    沃沮土地狹小,夾在大國之間,所以臣屬句驪。

    句驪又任命其中首領為使者,用來監管沃沮,要沃沮上交租稅,貂、布、魚、鹽,以及海中的食物,征調沃沮的美女作為婢女和妾。

    又有北沃沮,又名置溝婁,距南沃沮有八百多里。

    北沃沮的習俗與南沃沮都相同。

    邊界南部與挹婁相接。

    挹婁人喜歡乘船只入侵抄掠,北沃沮的人害怕,每到夏天他們經常藏在山岩洞穴里畫,到冬天船水路不通,這下山住進村落。

    那里的老人說,曾經在海中得到一件粗布衣服,衣服的形狀像中等個頭的人穿的,但兩只袖子有三丈長。

    又在岸邊見到一人乘一只破船,頭頂上還長有面孔,跟他說話互相言語不通,他不吃東西而死。

    又說海中有個女兒國,沒有男人。

    有的傳說女兒國有個神井,在神井上看一下就能生下孩子。

    減北面與高句驪、沃沮,南面與辰韓接壤,東面直通大海,西面到樂浪。

    減和沃沮、句驪,原先都是朝鮮的地方。

    從前周武王將朝鮮封給箕子,箕子教給百姓禮制和種田養蠶的技術,又制訂八條禁令。

    那里的人始終不相互偷盜,用不著關門閉戶。

    婦女貞節守信。

    吃飯喝酒用禮器篷、豆。

    四十多代以後,到朝鮮侯準,自稱王號。

    漢初大亂,燕國、齊國、趙國的人到朝鮮避難的有幾萬人,燕國人衛滿打敗了準而自己統治朝鮮,傳國到孫子右渠。

    元朔元年,減的頭領南閭等人背叛右渠,率領二十八萬人到遼東歸屬內地,武帝將減的地盤設立為蒼海郡,幾年以後撤銷。

    到元封三年,武帝滅掉朝鮮,分別設立樂浪、臨屯、玄菟、真番四個郡。

    到昭帝始元五年,撤銷臨屯、真番,合並給樂浪、玄菟。

    玄菟郡治又移到句驪。

    從單單大嶺以柬,沃沮、減貊都屬于樂浪。

    後來由于境內土地廣闊遼遠,又將嶺束的七個縣分出來,設置樂浪束部都尉。

    減自屬于國內以後,風俗逐漸衰退,法律禁令也逐漸增加,多達六十多條。

    建武六年,城去都尉官,因而放棄了嶺柬的地方,將這些地方全部封給減出大頭領並封他們為縣侯,每年四季他們都來朝拜慶賀。

    減人沒有國君長吏,他們的官職有侯、邑君、三老。

    那里的老人說自己同句驪是同一種族,語言、法度、習俗大體相似。

    那里的人生性愚昧樸實,役什麼欲望,不向別人乞求。

    男女都穿衣領彎曲的衣服。

    他們的習俗是看重山川,對山川各自劃有地域邊界,相互不得妄白干涉。

    同姓的人不通婚。

    他們有很多忌諱,有人生病死亡,他們經常拋棄原先的住宅,重新建造新居。

    他們知道種麻,養蠶,做絲綿布。

    他們懂得觀測星宿,事先知道年成是豐收還是歉收。

    他們一般在十月份祭天,晝夜喝酒、唱歌、跳舞,稱之為“舞天”。

    又把虎作為神來祭祀。

    村落之間發生互相侵犯,總是罰對方用人口和牛馬償還,稱之為“責禍”。

    殺人的人償命。

    他們很少入侵別國和偷盜。

    滋人能夠步行作戰,他們制造的矛有三丈長,有時幾個人一起拿一根矛。

    樂浪的檀弓就出產于滋。

    那里有許多身有花紋的豹子,有一種矮小的乘之可在果樹下走的馬,海里出產班魚。

    使者來的時候都要貢獻這些東西。

    韓分三個種族︰一叫馬韓,二叫辰韓,三叫弁辰。

    馬韓在西面,有五十四個國家,馬韓的北面同樂浪,南面同倭相鄰。

    辰韓在東面,有十二個國家,辰韓的北邊同減貊接境。

    弁辰在辰韓的南面,也有十二個國家,弁辰的南部也同倭相鄰。

    韓總共有七十八個國家,伯濟是其中的一國。

    大國有一萬多戶,小國有的幾千戶,各自生活在山橫和海之間,土地折合四千多里見方。

    東西方向以大海為邊境,都是古代的辰國。

    馬韓最大,大家一同立馬韓的人為辰王,在目支國建都,統治三韓的全部地盤。

    各國的國王原先都是馬韓種族的人。

    馬韓人懂得種田養蠶,制作絲綿布。

    那里出產栗子,有梨那麼大。

    有一種長尾鸚,尾巴有五尺長。

    馬韓的村落都混雜在一塊居住,也沒有城郭。

    他們用土造房屋,形狀像墳冢,他們在土屋的頂上開門。

    他們不知道跪拜,沒有男女老少的分別。

    他們不看重金銀珍寶和錦帛毛織品,不知道乘牛騎馬,惟獨看重玉珠,把玉珠聯綴在衣服上作為裝飾品,以及做項鏈耳墜。

    他們一般不戴冠帽,露出發髻,身穿布袍,腳穿草鞋。

    那里的人強壯勇猛,年輕人在建築房屋時有賣弄力氣的,經常用繩子將後背光溜溜地穿連起來,吊上大木頭,歡呼跳躍,以為強壯。

    他們經常在五月份耕種完畢祭祀鬼神,晝夜喝酒聚會,大家聚到一起唱歌跳舞,跳舞時經常是幾十個人跟著用腳踏地拍打節奏。

    十月份農事結束,也是如此。

    各國的村落各有一個人負責祭祀天神,稱之為“天君”。

    又造甦涂塔,豎起大木頭,在上面懸掛鈴和鼓,用來事奉鬼神。

    馬韓的南部邊界靠近倭,也有文身的人。

    辰韓,那里的老人說自己原是秦朝時逃亡的人,為躲避苦役,來到韓國,馬韓割出東部地區給他們居住。

    他們稱“國”為“邦”,稱“弓”為“弧”,稱“賊”為“寇”,稱“行酒”為“行觴”,彼此稱對方叫“徒”,有點像秦朝的語言,所以有人稱他們為秦韓。

    辰韓有圍牆、柵欄和房屋。

    一些小的城邑,各自有首領,大的首領叫臣智,其次叫儉側,又其次叫樊只,又其次叫殺奚,再次叫邑借。

    辰韓土地肥美,適合種植五谷。

    他們懂得養蠶種桑,織絲帛。

    他們知道駕車騎牛馬,嫁娶按照禮規去做。

    在路上人們相互讓道。

    辰韓出產鐵,滋、倭、馬韓都向他們貿鐵。

    他們的所有貿易,都用鐵作為貨幣。

    那里的習俗喜歡唱歌跳舞、喝酒敲鼓彈瑟。

    生出孩子希望孩子頭扁,都用石頭壓在孩子腦袋上。

    弁辰同辰韓混雜居住,城郭和衣服都一樣,語言和風俗有差異。

    人的長相都很高大,頭發漂亮,衣服清潔。

    但刑法嚴峻。

    弁辰的國家靠近倭國,所以有不少人文身。

    起初,朝鮮王準被衛滿打敗,就率領剩下的幾千人逃到海上,攻打馬韓,打敗了馬韓,自立為韓王。

    準的後代滅絕,馬韓人又立自己人為辰王。

    建武二十年,韓國廉斯人甦馬詭等人到樂浪進貢。

    光武封甦馬諼為漢廉斯邑君,要他歸樂浪郡管轄,四季朝見。

    靈帝末年,韓、減一並強盛,郡縣役能力制服他們,百姓苦于禍亂,不少人流亡到韓國。

    馬韓的西面,有一個海島,上面有州胡國。

    那里的人生得矮小,剃去頭發,身穿皮革制成的衣服,僅有上衣而沒有下衣。

    他們喜歡養牛、養獵,乘船往來到韓國做生意。

    倭在韓東南方向的大海中,依海島居住,共有一百多個國家。

    自從武帝滅掉朝鮮,倭人派使者和翻譯和漢來往的有三十個左右的國家,每個國家都自稱國王,世代相傳。

    大倭王住在邪罵台國。

    樂浪郡的邊界,距邪馬台國有一萬二千里,距倭的西北邊界拘邪韓國有七千多里。

    倭地大致在會稽束冶的東面,與朱崖、儋耳相近,所以他們的法度習俗大多相同。

    那里的土壤適合種植稻谷、麻,適合養蠶種桑,倭人懂得將絲麻織為布帛。

    那里出產白玉珠和青玉。

    山上有紅土。

    氣候溫暖,冬夏都生長蔬菜。

    沒有牛、馬、虎、豹、羊、鵲。

    他們的兵器有矛、盾、木弓,箭用竹制作或用骨頭制成箭鏃。

    男人都在臉上刺字和文身,以身上花紋的左右、大小分別尊卑貴賤。

    那里男子穿的衣服都是用整幅布帛橫過來,結扎相連。

    女人披著頭發,發髻盤曲,衣服像薄被,從頭向下套在身上;而且用朱砂粉敷在身上,類似中原人用粉。

    他們有圍牆、柵欄和房屋。

    父母和兄弟都分開居住,惟獨聚會時沒有男女分別。

    吃喝用手,並且使用禮器篷、豆。

    他們習慣上都赤腳,認為蹲著和坐著是對人恭敬。

    人們生性嗜酒。

    很多人長壽,活到一百多歲的人非常多。

    國內女性較多,首領們都有四五個妻子,其它人有的有兩個妻子,有的有三個妻子。

    女人不淫亂,不妒忌。

    並且那里的習俗不偷盜,很少有爭執訴訟的事情。

    犯法人的妻子兒女要被沒收,嚴重的要殺掉滿門全族。

    人死了要停尸十多天,家襄人哭泣,不吃飯不喝酒,但別的人到死者家中唱歌跳舞,以此為樂。

    他們燒烤骨頭進行佔卜,用來判斷吉凶。

    他們渡海往來,讓一個人不梳妝,不洗沐,不吃肉,不近女色,稱之焉“持衰”。

    如果在途中吉利,就給持衰的人財物;如果在外生病或是遇害,就認為是持衰的人不嚴謹,就一同將他殺掉。

    連武中元二年,倭奴國派人帶了貢品前來朝拜慶賀,使者自稱大夫,倭奴國在倭國的最南端。

    光武賜給倭奴國印綬。

    安帝永初元年,倭國王帥升等人獻來一百六十個人,希望能夠朝見。

    桓帝、靈帝年間,倭國大亂,互相攻打,許多年沒有國君。

    有一個叫卑彌呼的女子,年長以後不出嫁,從事鬼神之術,能夠用妖術迷惑大家,于是大家一同立她為國王。

    她的侍者婢女上千人,很少有人見到她,只有一個男子供給她飲食,傳她的話。

    她居住的宮室樓觀和柵欄城牆,都有人手拿兵器守衛。

    法律習俗非常嚴峻。

    從女王國向東渡海一千多里,到達拘奴國,雖然都是倭人,但不屬于女王管轄。

    從女王國向南四千多里到達侏儒國,人有三四尺高。

    從侏儒國向東南方向乘船走一年,可到裸國、黑齒國,使者能到的地方,就到此為止了。

    會稽海外有束緹人,分為二十多個國家。

    又有夷洲和澶洲。

    傳說秦始皇派方士徐福帶領幾千童男童女渡海,尋找蓬萊神仙,沒找到神仙,徐福害怕被殺頭不敢回來,就居住在夷洲上,世代相繼,有幾萬家。

    百姓經常到會稽買賣。

    會稽束冶縣有人在海上航行遭遇大風,被漂流到澶洲。

    澶洲所在的地方非常遙遠,沒辦法往來。

    論曰︰從前箕子遠離衰敗的殷商的命運,到朝鮮避難。

    朝鮮最初的習俗沒有听說過,到箕子實行八條禁令以後,使人們知道法禁,因而城邑沒有奸淫和偷盜,夜不閉戶,改變了愚昧淺薄的習俗,接近寬大簡略的法律,實行了幾百幾千年,所以束夷普遍形成溫和謹慎的風氣,和另外三方的夷人不同。

    只要政治通達,那麼就會存有道義。

    仲尼心懷感憤,認為九夷可以居住。

    有人懷疑九夷鄙陋。

    孔子說︰“有才德的人在那里居住,有什麼鄙陋的呢!”也僅有這種想法罷了。

    自這以後朝鮮商賈往來做生意,逐漸和中原來往。

    然而燕國人衛滿擾亂了朝鮮的風尚,自此風氣變得淺薄不同了。

    《老子》說︰“法令愈益昭明,盜賊就有很多。”像箕子這樣省簡法律條文而用信義治理的,這是得到聖賢制訂法律的根本了!贊曰︰居住在蠍夷,被稱作D谷的地方。

    入山里棲息,藏海上生活,由此和中原的宗族相區別。

    秦朝末年發生禍亂,燕國人逃離災難。

    糅雜進華夏人的習俗,原有的風尚澆薄,于是同漢國往來。

    地處遙遠通過翻譯,有時歸順有時背叛。


如果你對後漢書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後漢書》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