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父子之道,天性。君臣之義。父母生之,續莫大焉。君親臨之,厚莫重焉。”(續,繼續不絕也。親有君之尊,故曰君親臨,臨其上也。)
此又承上文所因者本而發之。父子之道,乃其天性,自然如此。孩提知愛其親,豈學而能,慮而知哉。所謂本也,凡處父子而失其道者,欲念昏之,情偽奪之,血氣亂之,非其本性然也。有能于此,不使外物為心害,則天性昭昭,而父子之道得矣,安有不孝者哉。且尊卑相承,又有君臣之義,家人所謂嚴君焉者,非可瀆也。況父母生之,不特今日得有此身而已,繼繼綿綿,終古不絕,其為嗣續,莫此為大。而又君親之尊臨覆在上,其為恩義之厚,莫此為重。然則為人子者,烏可以不盡孝道也。夫子此章發明父母事體最為深切。觀其答期可之問,止曰︰子生三年,然後免于父母之懷,而不他及,則宰我之,與曾子地步可知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