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书经 论尚书义凡三变学者各有所据皆不知专主伏生

类别:子部 作者:清·皮锡瑞 书名:经学通论

    孔广森载氏遗书序曰,君以梅姚售伪,孔蔡谬悠,妄云壁下之书,猥有航头之字,乃或误援伊训,滋元年正月之疑,强执周官,推五服一朝之制,譬之争年郑本自两非,议瓜骊山,良无一是,孔氏此说,最为通达,据此可以折衷一是,解释群疑,惟戴氏非尚书专家其作尚书义考未成,未能发明今文,以津逮后学耳,经定自孔子,传自汉初诸儒,使后世学者能恪遵最先之义,不惑于后起之说,径途归一,门户不分,不难使天下生徒皆通经术,况尚书一经,传之者止伏生一老,非若诗有齐鲁韩三家,春秋有公羊梁左氏,各有所受,本不止一师也,欧阳大小夏侯既分颛门小有出入,亦未至截然不合如今古文家也,其后古文说出,初不知所自来,卫贾马郑所说各异既无师授,安有据依,后世震于刘歆古文之名,压于君盛名之下,循用注解,立于学官,古文说盛行,而今文衰歇,于是尚书之义一变,王肃学承贾马,亦远本于欧阳,其学兼通古文,又去汉代不远,使其自为传注原可与郑并行,乃必名于孔安国,又伪造尚书古文经,后世见其经既增多,孔传又古于郑,废郑行孔定于一尊,伪古文说盛行,而今文尽亡,于是尚书之义再变,宋儒不信古人,好矜创获,献疑孔传,实为首庸,惟宋儒但知孔传之可疑,而不知古义之可信,又专持一理字,臆断唐虞三代之事,凡古事与其理合者,即以为是,与其理不合者,即以为非,蔡沈王柏金履祥之说盛行,编书者至改古事以从之,纲鉴辑略一书,改西伯戡黎为武王,微子奔周为武庚,以近儒臆断之空言,改自古相传之实事,于是尚书之义三变,经义既已屡变,学者各有所据,蔽所不见,遂至相攻,有据孔传以攻蔡传者,如毛奇龄古文尚书冤词是也,有据蔡传以攻孔传者,如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是也,有据马郑而攻孔传与蔡传者,如江声尚书集注音疏,王鸣盛尚书后案是也,经皆不知导原而上,专主伏生,故不能宗初祖以折服未师,甚且信末师以反攻初祖,其说有得有失,半昧半明,正孔广森所云争年郑,本自两非,议瓜骊山,良无一是者,此尚书一经,所以本极易明,反致纠纷而极不易明也。


如果你对经学通论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经学通论》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