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字用以劈頭提起者本無定字,而塾師往往以「夫」「今」「且」「蓋」四字為提起發端之辭,今姑仍之。
爾雅郭敘︰‘夫爾雅者,’邢疏雲︰‘「夫」者,發語辭,亦指示語。’孝經諫諍章注疏雲︰‘「夫」,發言之端。’劉 雲︰‘「夫」猶「凡」也。’ 而「凡」亦代字。然則古人以「夫」字為發語之詞者,亦非定論。總之,夫字以冠句首者,皆以頂承上文,重立新義,故以「夫」字特為說明。是則「夫」字仍為指示代字,而非徒為發語之虛字也。
孟離上︰夫國君好仁,天下無敵。
又︰夫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兩「夫」字,皆頂承上文,重推一義,而以「夫」字特為揭明耳。
左隱四︰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無眾,安忍無親。眾叛親離,難以濟矣。夫兵,猶火也,弗戢,將自焚也。夫州吁,s其君而虐用其民,于是乎不務令德而欲以亂成,必不免矣。——連用三「夫」字,皆頂承上文,特指其人其事以為推論耳。故「夫」字必用于論事之文者,此也。
史汲鄭列傳︰夫以大將軍有揖客,反不重邪!
又李斯列傳︰夫斯乃上蔡布衣,閭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駑下,遂擢至此。
又張陳列傳︰夫天下同心而苦秦久矣。
又屈原列傳︰夫聖人者,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
史項羽本紀︰夫被堅執銳,義不如公;坐而運策,公不如義。
禮中庸︰夫微之顯,誠之不可掩,如此夫!——以上所引「夫」字,或冠頓,或冠名,或冠句讀,皆以特指其人其事而為更立一義之地耳。
今,狀字也。文中往往先敘他事,而後說到本題,則用「今」字。是「今」字非以別時也,乃以指見論之事耳。「今」字助以「也」字者,亦習見焉。
今。
孟梁下︰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上言湯征葛,今說到本題齊伐燕,故以「今」字冠之。
又滕上︰今滕絕長補短,將五十里也,猶可以為善國。——上言人皆可為舜,今說到治滕亦然。
左文十八︰今行父雖未獲一吉人,去一凶矣,于舜之功,二十之一也,庶幾免于戾乎!
又成二︰若知不能,則如無出;今既遇矣,不如戰也。
又︰今吾子疆理諸侯,而曰盡東其畝而已。
史淮陰侯列傳︰今井陘之道,車不得方軌,騎不得成列。
齊策︰古之五帝三王五伯之伐也,伐不道者;今秦之伐天下不然。必欲反之,主必死辱,民必死虜。今韓梁之目未嘗干,而齊氏獨不也。非齊親而韓梁疏也,齊遠秦而韓梁近。今齊將近矣。
史蕭相國世家︰今蕭何未嘗有汗馬之勞,徒持文墨議論,不戰,顧反居臣等上,何也?——諸引「今」字,皆承上文而拍到本題也。國策說士,條陳利害,反復譬喻,後落到本旨,則用「今」字以起句。更有如所引齊策之連用「今」字以取勢者。
今也。
孟梁下︰今也不然。——上引古事,落到今時,「今」字後助以「以」字,則辭較為急切。
又離上︰今也小國師大國而恥受命焉。——助「也」字,文勢一頓,有疑訝之辭。
又離下︰今也為臣,諫則不行,言則不听,膏澤不下于民。——「今也」同上。
至孟子告子上雲︰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
莊子寓言雲︰眾罔兩問于景曰︰‘若向也俯而今也仰,向也括而今也被發,向也坐而今也起,向也行而今也止,何也?’——兩節皆以「向」「今」兩字對待,則言時矣。「鄉」「向」同。
且字冠于句首者,緊頂上文,再進一層也。亦有助以「也」字者。「且」字在句讀中者,不一其義,而非連字也。
「且」在句首為連字。
孟公上︰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後崩,猶未洽于天下。——頂上文以齊易王之可惑,即文王有德之久而論,猶尚如此雲雲,故「且」字更進一層,以明所惑之是。
論季氏︰且爾言過矣。——上責二子當諫,下將責二子居位不去,不得辭其責,故以「且」字進說也。
又微子︰且而與其從闢人之士也,豈若從闢世之士哉?
齊策︰且顏先生與寡人游,食必太牢,出必乘車,妻子衣服麗都。
莊人間世︰且苟為悅賢而惡不肖,惡用而求有以異。
又大宗師︰且汝夢為鳥而厲乎天,夢為魚而沒于淵,不識今之言者,其覺者乎,夢者乎?——諸「且」字之在句首,皆頂接前文,更進一層說。
「且也」在句首。
莊子大宗師雲︰且也相與吾之耳矣,庸詎知吾所謂吾之乎?
又人間世︰且也若與予也皆物也,奈何哉其相物也?而幾死之散人,又惡知散木!——兩雲「且也」,義與單用「且」字無別。
「且」字 句出中者,為義不一,在皆狀字也,今附志焉。
漢馮唐世傳︰丞相御史兩將軍,皆以為民方收斂時,未可多發,萬人屯守之且足。
後漢馮魴傳︰ 等聞帝至,皆自 負 ,將其眾請罪,帝且赦之。——曰「且足」,曰「且赦」,帳恰噶那搖埂腹們搖怪 恰 br />
孟梁上︰且人惡之。
又公下︰然且至。
又︰管仲且猶不可召。
後漢孔融傳︰雖無老成人,且有典刑。——諸「且」字,皆「且猶」之解。
史秦本紀︰賓客 臣,有能出奇計強秦者,吾且尊官與之分立。
又項羽本紀︰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
漢杜欽傳︰欽子及昆弟支屬至二千石者,且十人。——諸「且」字,猶雲「將且」也。
齊策︰舉韓氏取其地,且天下之半。
韓與柳中丞書︰環寇之師,殆且十萬。——兩「且」字,「幾且」也。
詩邶風︰終風且恕 br />
兩「且」連用。
漢郊祀志︰黃帝且戰且學M。
又 錯傳︰險道傾仄,且馳且射。
又李陵傳︰陵且戰且引南。
水經注︰且田且漕。——諸「且」字,「又且」也。凡兩「且」字,皆兩務之詞,言方且如此,又復如彼。釋詞引
公隱元︰且如桓立,則恐諸大夫之不能相幼君也。
又隱三︰且使子而可逐,則先君其逐臣矣。
燕策︰燕南附楚則楚重,西附秦則秦重,中附韓魏則韓魏重。且苟所附之國重,此必使王重矣。——謂三「且」字皆借也,若也,假設之辭,不知所引三節,「如」「使」「苟」三字,各有假設之辭,不必以「且」字為解。三「且」字皆承上文而另申一義之連字也。古人用字,各有各義,不可牽混。且假設之詞,有不必書明而辭氣已隱寓者。如釋詞引[50]呂氏春秋知士篇劑貌辨答宣王曰︰王方為太子之時,辨謂靜郭君曰︰‘太子之不仁,過*涿視,不若革太子,更立衛姬嬰兒校師。’靜郭君泫而曰︰‘不可,吾弗忍為也。’且靜郭君听辨而為之也,必無今日之患也。
又去尤篇曰︰邾之故法,為甲裳以帛,公息忌謂邾君曰︰‘不若以組,凡甲之所以為固者,以滿竅也。今竅滿矣,而任力者半耳。且組則不然,竅滿則盡任力矣。’——兩節,謂「且靜郭君」雲者,齊策「且」作「若」,而「且組則不然」者,亦與「若」同義。不知「且靜郭君」一句,原是假設之事,而「且組則不然」者,申明事理,並無假設之意,何以強解為哉?且假設之辭氣,有時隱寓于句讀,而不必明言者。
至「且」字在句讀中,實無義之可解者,經史所罕見,而亦時 出于諸子之書。
蓋字,孝經天子章正義雲︰‘辜較之辭。’劉炫雲︰‘辜較,猶梗概。略陳如此,未能究竟也。’劉 雲︰‘不終盡之辭。’然則「蓋」字用為狀字者多,而用若提起連字冠于句首者,實罕見也。
「蓋」用于句首。
漢高帝紀︰蓋聞王者莫高于周文,伯者莫高于齊桓,皆待賢人而成名。——此以「蓋」字提起者。然細玩此詔全文乃知高帝胸中,先有治天下必與賢人共之之意,故以古為證,而以「蓋」字起之。是「蓋」字仍有「大率」「辜較」之義,而非徒以發語也明矣。
又董仲舒傳天人策第二起動︰蓋聞虞舜之時。
第三起雲︰蓋聞善言天者,必有征于人。——兩策之起以「蓋」字者,與求賢詔「蓋」字。
史記習用以傳疑,如
大宛列傳雲︰臨大澤無崖,蓋乃北海雲。
貨殖列傳雲︰蓋天下言治生祖白圭,白圭其有所試矣。
老莊列傳雲︰蓋老子百有六十余歲,或言二百余歲,以其修道而養壽也。
封禪書雲︰上有所幸王夫人。夫人卒,少翁以方,蓋夜致王夫人及灶鬼之貌雲。
外戚世家雲︰衛皇後,字子夫,生微矣。蓋其家號曰衛氏。——此蓋上文所言諸事,不可根究,故每雲「蓋」以疑之。此即辜較之意也。
「蓋」字有用于句中者。
史周本紀雲︰西伯蓋即位五十年。
又伯夷列傳雲︰余登箕山,其上蓋有許由冢雲。
又平原君列傳雲︰賓客蓋至者數千人。——諸「蓋」字雖在句中,義與前同,仍不外辜較梗概不定之意。
至「夫」字合「今」字曰今夫,合「且」字曰且夫者,皆各循本義,並無別解也。
今夫。
禮中庸雲︰今夫天 今夫地 今夫山 今夫水。——承上文渾說,而「今」則分提四項也,「夫」指分提之物也。
漢書鄒陽傳獄中上書雲︰今夫天下布衣窮居之士,身在貧羸,雖蒙堯舜之術,挾伊管之辯,懷龍逄比干之意,而素無根柢之容,雖竭精神欲開忠于當世之君,則人主必襲按劍相眄之跡矣。——此節以「今夫」起者,「今」說到本人塞士,「夫」指之,有激昂慷慨之氣。
故韓文柳子厚墓志銘有雲︰嗚呼!士窮乃見節義。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悅,酒食游戲相征逐,詡詡強笑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負,真若可信。一旦臨小利害,僅如毛發比,反眼若不相識,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擠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此段文氣,與前節相同。統觀所引,「今」「夫」兩字,皆各循本義。
且夫。
漢書 錯傳言邊務書雲︰且夫起兵而不知其耍 皆蛭 飼藎 馱蜃浠 饋! 啤蓋曳頡拐擼 蓋搖棺佷Э餃畝 徊鬩玻 阜頡乖蛑}鈣涫露 br />
莊子逍遙游雲︰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
魏策雲︰且夫欲璽者,段干子也,王因使之割地。欲地者,秦也,而王因使之受璽。夫欲璽者制地,在欲地者制璽,其勢必無魏矣。且夫奸臣固皆欲以地事秦。以地事秦,譬猶抱薪而救火也,薪不盡則火不止。今王之地有盡,而秦之求無窮,是薪火之說也。
漢書匈奴傳雲︰且夫前世豈樂傾無量之費,役無罪之人,快心于狼望之北哉?以為不壹勞者不久佚,不暫費者不永寧,是以忍百萬之師,以摧餓虎之喙,運府庫之財,填廬山之壑而不悔也。——所引諸節,以「且夫」兩字起者,皆各具本義。而有此一提,文氣亦為一振。
是則「夫」「今」「且」「蓋」四字,古未有以為發端之辭者。惟以頂承上文而弁于句讀耳。惟然,而名為提起連字也可。不然,與承接連字何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