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中 清暑益氣湯

類別︰子部 作者︰金•李杲 書名︰內外傷辨惑論

    黃 (汗少者減五分) 蒼術(泔浸去皮,以上各一錢五分) 升麻(一錢)人參(去蘆) 白術 橘皮 神曲(炒) 澤瀉(以上各五分) 甘草(炙) 黃柏(酒浸) 當歸身麥門冬(去心) 青皮(去白) 葛根(以上各三分) 五味子(九個)《內經》雲:“陽氣者,衛外而為固也”,“炅則氣泄。”今暑邪干衛,故身熱自汗。以黃 、人參、甘草補中益氣為君;甘草、橘皮、當歸身甘辛微溫養胃氣,和血脈為臣。蒼術、白術、澤瀉滲利除濕。升麻、葛根苦甘平,善解肌熱,又以風勝濕也。濕勝則食不消而作痞滿,故炒曲甘辛,青皮辛溫,消食快氣。腎惡燥,急食辛以潤之,故以黃柏苦辛寒,借甘味瀉熱補水虛者,滋其化源。以五味子、麥門冬酸甘微寒,救天暑之傷庚金為佐也。上 咀,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稍熱服,食遠。此病皆因飲食失節,勞倦所傷,日漸因循,損其脾胃,乘暑天而作病也。如汗大泄者,津脫也,急止之。加五味子(十枚),炒黃柏(五分),知母(三分)。此按而收之也。如濕熱乘其腎肝,行步不正,腳膝痿弱,兩腳欹側,已中痿邪,加酒洗黃柏、知母(以上各五分),令兩足涌出氣力矣。如大便澀滯,隔一二日不見者,致食少,乃血中伏火而不得潤也。加當歸身、地黃(以上各五分),桃仁泥、麻仁泥(以上各一錢),以潤之。夫脾胃虛弱之人,遇六七月霖雨,諸物皆潤,人汗沾衣,身重短氣,更逢濕旺,助熱為邪,西北二方寒清絕矣,人重感之,則骨乏無力,其形如夢寐間,朦朦如煙霧中,不知身所有也。聖人立法,夏月宜補者,補天真元氣,非補熱火也,夏食寒者是也。故以人參之甘補氣,麥門冬苦寒,瀉熱補水之源,五味子之酸,清肅燥金,名曰生脈散。孫真人雲:五月常服五味子以補五髒之氣,亦此意也。


如果你對內外傷辨惑論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內外傷辨惑論》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