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卷 七十七、附李東垣藥類法象 用藥法象

類別︰子部 作者︰明•孫一奎 書名︰醫旨緒餘

    天有陰陽 風、寒、暑、濕、燥、火,三陰三陽上奉之。

    溫、涼、寒、熱,四氣是也。溫熱者,天之陽也。涼寒者,天之陰也,此乃天之陰陽也。

    地有陰陽 金、木、水、火、土,生、長、化、收、應之藏下。

    辛、甘、淡、酸、苦、咸,五味是也。皆象于地,辛、甘、淡者,地之陽也,酸、苦、咸者,

    地之陰也,此乃地之陰陽也。

    味之薄者,為陰中之陽。味薄則通,酸、苦、咸,平是也。

    味之濃者,為陰中之陰。味濃則泄,酸、苦、咸,寒是也。

    氣之濃者,為陽中之陽。氣濃則發熱,辛、甘、溫,熱是也。

    氣之薄者,為陽中之陰。氣薄則發泄,辛、甘、淡、平、涼,寒是也。

    輕清成象(味薄茶之類),本乎天者親上。

    重濁成形(味濃大黃之類),本乎地者親下。

    氣味辛甘發散為陽, 酸苦涌泄為陰。

    清陽發腠理,清之清者也;清陽實四肢,清之濁者也。

    濁陰歸六腑,濁之濁者也;濁陰走五髒,濁之清者也。


如果你對醫旨緒餘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醫旨緒餘》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