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上 因證數攻

類別︰子部 作者︰明•吳有性 書名︰瘟疫論

    瘟疫下後,二三日或一二日,舌上復生胎刺,邪未盡也,再下之,胎刺雖未去,巳無鋒芒而軟,然熱渴未除,更下之,熱渴減,胎刺脫,日後更復熱,又生胎刺,更宜下之,余里周困之者,患疫月餘,胎刺凡三換,計服大黃二十兩,始得熱不復作,其餘脈證方退,所以凡下不以數計,有是證則投是藥,醫家見理不透,經歷未到,中道生疑,往往遇此證,反致擔閣,但其中有間日一下者,有應連下三四日者,有應連下二日間一日者,其間寬緩之施,有應用柴胡清燥湯者,有應用犀角地黃湯者,至投承氣,某日應多與,某日應少與,如其不能得法,亦足以誤事,此非可以言傳,貴乎臨時斟酌。

    偶齋雲,病家以癥加重而咎醫,醫家未經深識,輒換湯頭,由此而誤者實繁,故醫治別病要活法,治瘟疫認定表 ,依法二三劑,病雖不解,其癥仍在者,不妨再服,自然著 效矣。朱海疇者,年四十五歲患疫,得下癥,四肢不舉,身臥如塑,目閉口張,舌上胎刺,問其所苦,不能答,因問其子,兩三日所服何藥雲進承氣湯三劑,每劑投大黃兩餘不效,更無他策,惟待日而巳,但不忍坐視,更祈診視,余診得脈尚有神,下證悉具,藥所不到也,先投大一兩五錢,目有時而少動,再投舌刺無芒,口漸開能言,三劑舌胎少去,神思稍爽,四日服柴胡清燥湯,五日復生芒刺煩熱,又加再下之,七日又投承氣養榮湯,熱少退,八日仍用大承氣,肢體自能少動,計半月,共服大黃十二兩而愈,又數日始進糜粥,調理兩月平復,凡治千人,所遇此等,不過二三人而巳,姑存案以備參酌。


如果你對瘟疫論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瘟疫論》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