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文】
孝武皇帝時,中大夫主父偃為策曰︰“古者諸侯地不過百里,強弱之形易制也。今諸侯或連城數十,地方千里,緩則驕,易為淫亂;急則阻其強而合從,謀以逆京師,今以法割之,即逆節萌起,前日晁錯是也。今諸侯子弟或十數,而適嗣代立,余雖骨肉,無尺地之封,則仁孝之道不宣,顧陛下令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願,上以德施,實封其國,而稍自消弱矣。”于是上從其計,因關馬及弩不得出,絕游說之路,重附益諸侯之法,急詿誤其君之罪,諸侯王遂以弱,而合從之事絕矣,主父偃之謀也。
【 譯文】
孝武皇帝時,中大夫主父偃上書說︰“古時候,諸侯領地不超過一百里,強弱的形勢容易控制。現在諸侯有一些擁有幾十座城市,領地方圓千里,放松一點,他們就自以為了不得,容易干出不合禮法的事情;管得嚴了,就仗恃自己實力雄厚,聯合起來,謀劃杭拒中央政府。假如憑法律分割他們的土地,馬上就發生謀叛的事件,前些時候諸侯王聯合起來請誅晃錯就是例子。現在諸侯的子弟往往有幾十個,而嫡長子繼承財產和權力,其徐的雖然也是親骨肉,卻得不到半點封地,象這樣仁德孝梯的原則就不能普遍施行。希望陛下命令諸侯,要推廣陛下的恩德,分封子弟,讓他們也有土地得封侯。他們人人樂于滿足自己的願望,皇上恩德普施,讓他們實際享有自己的封國,這樣諸侯的勢力就慢慢自行削弱了。”于是皇上采納了他的建議。趁便通告馬匹和武器不得出各自的國境,斷絕策士游說的門路,加重對阿媚王侯者和慫恿王侯者的處罰,諸侯王的勢力因此削弱,而諸侯王聯合謀反的事也就不再發生了。這都是主父偃的計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