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上 八法篇第一

類別︰子部 作者︰明•張紳 書名︰法書通釋

    (偏旁附)

    八法之道,肇自隸楷。崔、蔡、鍾、張,皆秘其說。二王之後,傳之永師,降及歐、虞,尤宗其法。誠以所用該于萬字,墨道之最,不可不明也。八法者,永字八筆是矣。一曰側,二曰勒,三曰努,四曰,五曰策,六曰掠,七曰啄,八曰磔。而八法之外,亦有增明。故衛夫人筆陣,歐陽率更八訣,翰林密論廿四條,學者不可以莫之考也。今于八法之下,以類比附,亦自簡而詳,由約而博之義。

    せ 側者,點也。而謂之側者,側下筆使筆鋒右顧,審其勢而側之,故名。若止言點,則不明顧右,無蹲鋒向背之勢矣。其法︰作點向左,以中指斜頓向右,以大指齊頓作報答,便以中指挫鋒,須收鋒在內,所謂三過筆也。側不可平其筆,就右為之。又雲︰側者,側下其筆,使墨精暗墜,徐大反揭,則稜利矣。又雲︰側蹲鴟而墜石,側不愧臥。

    一 勒者,橫畫也。而謂之勒者,謂<走歷>筆而行,承其虛畫,首其勁澀,則功成矣。若止言畫,慮不在<走歷>,一出便畫,則鋒拳而怯薄也。其法︰頭傍鋒仰策次迅。又言︰仰筆覆收。又言︰鱗勒法須仰收。 在字上筆宜用之。 詳其旨意,蓋有御勒之義,豈得稱畫耶?三昧雲︰初落筆鋒向左,急勒回向右橫過,至末復駐鋒折回。其勢首尾俱低,中高,拱如覆舟樣,故曰勒。常患平。又雲︰勒緩縱以藏機。又雲︰勒不得臥其筆。中高兩頭下,以筆心壓之。

    | 努者,中心豎畫也。而謂之努者,豎筆微努近左,然後<走歷>筆下行,使不直率,故不得豎畫也。三昧雲︰初橫入,筆向上行而少駐,復引鋒下行,勢須作垤胸而立。末駐鋒收向上,此垂露法也;末鋒駐而不收,引而伸之,此懸針也。又雲︰弩彎環而勢曲,努過直而力敗。努不宜直其筆,直則無力。立筆左偃而下,最須有力。

    | 者,挑也。而謂之也,其法借勢于努,蹲鋒得勢而出,其于倒收,若跳踢然。忌于平出,故不言挑也。直曰,橫曰挑。今案︰蘭亭事字是挑,殊字是,然必此二字用之為宜。又雲︰峻快以如錐,宜蹲而勢生。須蹲鋒,得勢而出,出則暗收。

    ^ 策亦畫也。不言畫者,其法,仰筆<走歷>鋒,輕抬而進,有鞭策之勢,故言策不言畫。異于勒者,勒則兩頭下中高,策則兩頭高中下。今案︰勒者使之回,策者使之進,其意深矣。 策名折異畫。唐太宗雲︰策者仰策仰收。又雲︰策依稀斫,仰策也,兩頭高中下,以筆心舉之。

    ぜ 掠者,拂也,撇也。而謂之掠者,側鋒左出,借勢于策,迅筆左出,疾有準取。其勁險盡而為撇,拂則輕薄無此肥厚矣。 庶疾水木,左出皆是也。今案︰掠有按帚著地之勢,又名分發。右軍雲︰陸斷犀象。歐陽率更雲︰利劍斫斷犀象之牙。三昧雲︰斜懸而末鋒飛起,左字斜硬,右字腕轉。又雲︰厥居戶在,縱撇;又義文支,橫撇。又有向撇,首向右尾左出也。又雲︰掠仿佛以宜肥,掠左出而輕鋒。掠者,拂掠,須迅其鋒左出而欲利。

    啄者,亦撇也。不言撇者,取鳥啄物之義。今案︰筆鋒及紙,為啄最善,狀啄勢非撇所能。 白鳥字頭,斜拂是也。 三昧雲︰下筆駐鋒後即出,名啄。又雲︰啄騰凌而速進,啄倉皇而疾掩。啄者如禽之啄物,立筆下罨,須疾為勝。

    T 磔者,波也。而謂之磔者,微直曰磔,橫曰波耳。其法筆戰行,不徐不疾,欲盡復駐,勢是以磔。開其筆或出鋒,或藏鋒,由心所好。今案︰磔者開也,張也,在字中此筆開張也。鍾書磔筆,須三過折,蓋起筆微仰,中則平,末則起,自然三折有波浪之勢。今人作意為三折狀,惡俗不可師。又曰︰磔抑以遲移,磔<走歷>以開掌。磔者,不疾不徐,戰去而欲倦,復駐而去之。鍾每畫一波,常三過折筆。

    崔子玉八法陰陽遲速論雲︰側筆者,左揭腕簇鋒著紙為遲澀,回鋒覆蹤是峻疾。 勒筆者,鱗筆右行為遲澀,回筆左勒是峻疾。 努筆者,搶鋒逆上頓挫為遲澀,努鋒下行是峻疾。 鋒者,蹲鋒于努畫之中,衄挫取勢為遲澀,得勢險激左出是峻疾。 策筆者,搶鋒向上為遲澀,回鋒仰策是峻疾。 掠筆者,右激逆搶為遲澀,左揭腕右掠是峻疾。 啄筆者,左臥筆挫鋒向右為遲澀,右揭腕左罨是峻疾。 磔筆者,緊<走歷>戰行為遲澀,勢極磔掣右出是峻疾。

    顏魯公八法頌雲︰側蹲鴟而墜石,勒緩縱以藏機。 努彎環而勢曲, 峻快以如錐。 策依稀而似勒, 掠仿佛以宜肥。 啄騰凌而速進, 磔抑以遲移。

    柳柳州八法頌雲︰側不愧臥, 勒常患平。 努過直而力敗, 宜存而勢生。 策仰收而暗揭, 掠左出而鋒輕。 啄倉皇而疾掩, 磔<走歷>以開掌。

    張懷藥石論雲︰側簇鋒向紙,揭腕收蹤。 勒鱗筆右行,其鋒豎入。 努搶鋒前入,磔筆下承。 蹲鋒上出,險勢旁分。 策揭鋒右上,收筆半垂。啄挫鋒不豎,取勢非遲。掠鋒雖右入,險自左來。 磔筆緊勢峻,鋒出意收。

    せ 點法磊磊,似大石當衢。又雲︰如高峰墜石,磕磕然,實如崩也。或如蹲鴟,或如科斗,或如瓜瓣,或如栗子。存若鶚口,尖如鼠矢。又有半蟻、宜字上用之,為避其旁點也。丁頭、宣字上,宜用之。蠆尾。亭字、丁字、寺字下是。打點,單以指送筆,似打物之勢。皆審其所宜而用之。故右軍雲︰點不變為布棋也。點者字眉目,全藉顧盼精神,有向有背,隨字形異用筆之法,須有三過之意,大抵不遠于側。又雲︰點要重實,如綿裹鐵。三昧雲︰點有尖禿斜正,隨字勢而用之。

    仰三角點,覆三角點,用于勢當俯仰者。 旁三角點,用于直波點水。直三角點,直四角點,用于で。亂四角點,起于稿亭茂字。斜角點,用于立羊羔美等字。長鼠矢點,用于長使吏更。短鼠矢點,用于夾奚契。鴗T往一復點,向背點,兩旁分八字相向,與中帶相背立勢。寬橫波點,促橫波點,皆用于下四點。急雁陣點,寬雁陣點,用于燕然樵,三字外不可用。順兩對點,用于雨巫飛明等字。拗兩對點,用于米兆等字,上小字用于光當尚堂等字。下小字用于示系。上八字用于曾公。下字用于具只。せ垂露點,用于寧穴字。 顧盼點,用于州字心字。 開三點,用于系。 斂三點,用于孚字。 橫三點,用于龍字也。鍾每作一點,常隱鋒而為之。

     散水法,上衄側,中偃,下潛挫鋒。黃庭、樂毅同此法。 臨池訣雲︰或藏或露,狀類不同,意要遞相顯異。若頻有則兩點相近,而下點當高。此名潛相矚視,外雖解摘,內相屬附。為上中潛鋒暗衄,下峻潛遣。 鐘法也。三昧雲︰散水,沙汰江河濁;隔水,流湍波激,又雲直波。

    ち 冰法,上衄側覆殺,下築而之,須相承揖。若並連衄側輕揭,則率字左右用之。草法則借勢捷遣,若緩滯則為病也。

     烈火法,衄鋒暗築。案臨池訣雲︰須各自立勢,低背潛衄,所謂視之不見,考之彌彰。鐘書然字用之。姜堯章雲︰一點起,兩點帶,一點應。

     聯飛法,暗衄,微駐,輕揭,潛,筆鋒連綿,相顧不絕。禁經雲︰聯飛如雁陣當秋,樂毅論燕然等字用之。又虞永興兼字用其半勢,蓋中斷也。右軍雲︰烏字下點欲急,如鳥之腳,急乃取形勢也。

    で 顯異法,俗雲で頭。蓋言で字三點也。點駐鋒,左右挫鋒,橫畫按筆勢須相順。又上側橫畫,勒左鈳筆擺鋒,豎策鈳為。右峻啄輕揭出,告誓寶字,虞永興常守之。今案︰名顯異,三點各顯其異也。容寶等字,上點須正,畫須圓明,不宜相著,上長下短。

    曾頭、其腳,左潛揭而右啄。曾頭用左啄而右側,其腳用左側右啄。案此當雲羊頭其腳,蓋曾頭與其腳,特有從頭僉腳,與此有異。

    二 暗築法,取鋒直沖,有點連物,則名暗築,月其字內兩點是也。今案︰非勒非策,又非仰畫覆畫,取名為暗築,用筆可知。或曰袞筆法,謂令今字,下點須按鋒,上下蹙衄之。

    一 畫法,如千里陣雲,隱隱然其實有形。作橫畫皆用大指遣之。若作策法,即斜指抬筆上。若作勒法,即用中指鉤筆澀進,覆畫以中指頓筆,然後以大指遣至盡處。此三勢相近,用法不同。又鈳筆法,初豎策,中抬鋒輕勁,微勒向左,鍾書宣示字長畫。故右軍雲︰畫不變為布算也。畫者,字之骨體,欲其堅正勻淨,有起有止。所貴長短合宜,結束堅實。三昧雲︰智永、世南,上而鍾、王,多用篆法畫。歐、褚、薛多用隸法畫。秘訣雲︰橫畫須直入筆鋒,豎畫須橫入筆鋒,此不傳之妙。

    三 三畫法,上潛鋒平勒,中背筆仰策,下緊<走歷>覆收,名遞相解摘。黃庭三關字用草法,上衄側,中策,下奮筆橫飛,名遞相聳峙,凡橫畫多則用之。永師謂隔仰隔覆,並字是隔,二字是隔,三須仰覆用之。唐太宗雲︰上平中仰下覆。春主生字是也。若兩畫,並上仰下覆,土字是也。

    向背法,向筆如日字,背筆如月字。

    | 豎鈳法,抬筆豎策挫鋒,上下豎直。尚字等字用之。今案︰密論特舉此條者,以其非努豎,亦非懸針、垂露,故別此法名。豎策緣策末稍瘦,與此相似也。翰林隱術雲︰鈳筆須抬筆豎策之,鍾書上字常用之。

    奮筆法,左側而獨立,中衄折而右鉤,鍾書宣示字用。若中豎則左右暗衄而潛。又簇鋒健進,為字下三點也。今案︰簇鋒健進,指行草也,故名奮筆。翰林隱術雲︰奮筆勢險策是也,草書一二三字用之。

    | 懸針法,如長錐綴地,蘭亭年字盡其勢。口訣雲︰鋒須先發,管逐勢行,<走歷>筆緊收澀進,如錐畫石。

    | 垂露法,以上二法,皆是直豎,不作努勢。右軍雲︰作一牽如萬歲之枯藤。此言行草內牽法。又雲︰豎如筍抽寒谷。臨池訣雲︰垂露本篆刻,名玉箸,又名古釵股是也。今案︰當以圓潔緊勁為上。枯藤抽筍,不言懸針、垂露,但言豎法耳。趙子昂雲︰豎一豎,綿裹針,言骨肉勻也。口訣雲︰鋒管齊下,勢盡殺筆縮鋒。米南宮雲︰無垂而不縮。正謂此也。

    偏拂法,自張長史始用于草書。

    乙 腳法,又雲背拋法,如壯士之屈臂。臨池訣雲︰此鍾法稍涉八分。蠆毒法,引過其曲,轉蹲其鋒,又徐收而橫之,不欲出須暗收,使其如負芒刺則善。鳳飛凡氣之類。今案︰蠆毒與蠆尾不同。三昧雲︰鳳飛縱腕,光先橫腕。

    外臂法,左峻掠中,潛鋒衄挫,右蹲鋒外擲。右軍雲︰腳兆}鄭 限 又福 帳頰圩 br />
    戈法,又曰背法,若百鈞之弩。又雲︰落筆峨峨,如長松之倚溪谷,似欲倒也。歐陽率更雲︰勁松倒折,落掛石崖。其法以中指遺至盡處,以名指拒而之。又右軍背戈法︰上則俯而過,下則曲而就,蓋所以失之于前、正之于後也。鍾書哉字用。又永師澀則戈法,下以名指築上,借勢以中指遣之至下,以名指衄鋒潛,此名禿出法。又張旭折芒法,潛筆緊走,意盡乃收而之。張敬玄曰︰戈宜筆直抽。三昧雲︰代成哉茂,縱戈;必恐悲,橫戈。

    縮出法,戔字也。上磔衄鋒,下磔出之,此八分法,蓋避雙出也。又上縮鋒作努,下出鋒作。張雲︰戔如c棘是也。

    勾裹法,圓角<走歷>鋒作努法,勢未盡而之。顏魯公鉤法,用筆如紙下行,勢須圓角蹲鋒,用中指鉤成之。日月因岡向等字用。張敬玄雲︰固字轉角之勢,不宜稜角努張。瘞鶴銘、蘭亭序固字妙。又轉角名暗角,不顯也。

     鉤努法,圓角激鋒,待筋骨而成。要如武人屈臂,又如勁弩筋節。右軍雲︰回角不用峻及有稜是。勻勿旬等字用。今案︰旬字用此,須下與內包點畫齊方好,若裹在內則不合作,所以不言裹也。

    囗嗟法,左右揭腕也。,即匡字左畔。,即圍字右畔也。

     つ附。潀b右者雲抱邑,潀b左者以阜。つ音節。

    斜曲法,女字之類。智永雲︰如斜附曲。

    ] 臥挑法。歐陽率更雲︰似長空之初月。

     立人法,如烏之在柱是也。

    ね衫法,上平點,中啄,下衄側。唐太宗雲︰ね乃形影字右邊,不可一向為之,須背下撇之。今案三昧雲︰如柳之穿魚,一一不可同也。

    多法。唐太宗雲︰四撇一縮,二少縮,三亦縮,四出鋒。

    平磔法,謂之字近遠等字下波,又名曰,如足溝塹。其法不遲不疾,戰筆側去,勢盡不可便出,須駐筆而後。鍾太傅作磔筆,須三過折。禁經雲︰及友尺反是縱波,還之遠趣是橫波。

    抽筆法,左罨掠須峻利,右潛鋒而戰行,待勢卷而機駐,揭磔出而暗收。若便收必流滑凡淺。又側起平發緊殺。案︰波為抽筆,從腹內起。庾肩吾雲︰將放更留是也。如人字、大字、夫字第二筆是也。今案︰謂之磔者,則開張有出勢,此則有留勢。

    交爭勢。訣雲︰凡有人第二筆有四意,攙引抑曳,蓋言行行草也。


如果你對法書通釋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法書通釋》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