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侍讀硯譜雲,二十年前,頗見人用龍尾石硯。求之江南故老,雲昔李後主留意翰墨,用澄心堂紙、李廷 墨、龍尾硯。三者為天下冠,當時貴之。自李氏亡而石不出,亦有傳至今者。景佑中,校理錢仙芝守歙,始得李氏取石故處。其地本大溪也,常患水深,工不可入。仙芝改其流,使由別道行,自是方能得之。其後縣人病其須索,復溪流如初,石乃中絕。後邑官復改溪流,遵錢公故道。而後所得盡佳石也,遂與端石並行。按圖經龍尾山,在婺源縣長城里。唐開元中葉氏得其地,嘗取石為硯,不見稱於世,故無聞焉。甦易簡硯譜雲,龍尾山石亞于端溪。今雖多故坑,無有石出。環縣皆山也,而石雖出他山,龍尾之肢脈俱得,謂之龍尾。
自州一百八十里至西坑口,入山谷林莽,盤屈鳥道又三十里;自縣三十里過溪,大嶺重復九十里,並至羅紋山下。
自州一百九十里,自縣八十里,並至濟口入山,又七十里至濟源。
龍尾山,亦名羅紋山,下名芙蓉溪,石坑最多,延蔓百余里,取之不絕。
眉子坑,在羅紋山之西,從溪下至坑十余丈,坑中無土,深丈余,N二三尺許。
羅紋里山,在羅紋山後。
羅紋舊坑,地名寨頭,即錢雲所訪南唐采石故坑也。
水舷坑,在眉子坑外,臨溪,至冬水涸方能取之,入地丈余,石多金花。
水蕨坦坑,在羅紋山西北,其理若浪。
溪頭坑,在金星坑之北五里。
葉九坑,在溪頭之西百里,亦有眉子,其理 慢,與溪頭坑石相上下。
金星坑,在羅紋山西北,相去四十五丈。
驢坑,在縣西北七十里,景佑中曹平為令,後王君玉為守,嘉佑中刁 為尉,皆取之,其石青中綠暈。
濟源坑,在縣之正北,三坑相連。
碧 坑,在濟山上,色理青瑩。相去半里,有水步石、大雨點石。十里外,有里山石,青細有金紋花暈,其狀 怪不常。
洞靈岩,在縣北一百二十里,三洞相連,石產於岩之左右無定所,色擬端溪, 而燥,復多瑕璺。
J石,出衢州開化縣界,斑若玳瑁然。
麻石,三尺中 硯材,數寸而已,猶玉之在璞也。坑往往在溪澗中,至冬水涸,合三二十人方可興工。每打發一坑,不三數日必雨,雨即坑平鑿穩 =掀涔グΓ 督鷚 又腥】笳擼 似淥 怨笠病M 北叵褥粢災欣危 矯庵罨肌
大抵攻琢貴精,治之不盡工,雖有佳石,亦常硯而已。每得一石,以鐵鑿擊之,候其聲清圓,乃可攻治。度其所宜,然後制樣,須令人捧,不然內諸稻谷中,欲其不實也。甦易簡雲︰“硯有薄如紙者。” 以薄為利用雲。
龍尾石,多產於水中,故極溫潤;性本堅密,扣之其聲清越,婉若玉振,與他石不同;色多蒼黑,亦有青碧者。采人日增,石亦漸少,有得之岩崖中者,色白而燥,殊不入用。
眉子,色青或紫,短者、簇者如臥蠶,而犀紋立理;長者、N者如虎紋,而松紋從理,其曰︰雁湖e︰,與對眉子,最為精絕。凡九品;
雁湖眉子;對眉子;金星眉子; 豆眉子;錦蹙眉子;短眉子;長眉子;簇眉子;N眉子。
大抵石頑則光滑,而磨墨不快;石 則黏墨,而滲漬難滌。唯 羅紋理不 ,細羅紋石不 呶﹤選<甘 罰
細羅紋; 羅紋;暗細羅紋;松紋羅紋;角浪羅紋;金星羅紋;刷絲羅紋;倒地羅紋;石心羅紋;卵石羅紋;泥漿羅紋;算子羅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