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車中女子

類別︰集部 作者︰王世貞(明) 書名︰劍俠傳

    [《劍俠傳》原文]

    

    開元中,吳郡士人入京應明經。至京,閑步曲坊,逢二少年,著大麻布衫,揖士人而過,色甚恭敬,然非舊識,土人謂誤識也。

    後數日,又逢之,二人謂曰︰“公到此境,未為主,今日方欲奉迓,邂逅相遇,實獲我心,揖請便行。”士人雖甚疑怪,然強隨之。抵數坊,于東市一小曲內,有臨路店數間,相與直入。舍宇極整肅,二人攜引升堂,列筵甚盛。二人與客據繩對坐,更有數少年各二十余,禮亦謹,數數出門,若伺貴客。

    及午後,方雲︰“至矣!”聞一車直門來,數少年擁後,直至堂前,乃一鈿車。卷簾,見一女子從車中出,年可十七八,容色甚佳,梳滿髻,衣則紈素。二人羅拜,女不答。士人拜之,女乃拜。遂揖客入。女乃升,當席而坐,揖二人及客,乃拜而坐。又有十余後生,皆衣服輕新,各設拜列坐于客之下。陳以品味,饌至精潔。酒數巡,女子捧杯顧謂︰“二君奉談,今喜得展見承,有妙技可得觀乎?”士人遜謝曰︰“自幼至長,唯習儒經。弦管歌聲,實未曾學。”女曰︰“所習非是也。君熟思之,先所能者何事?”客又沉思良久,曰︰“某為學堂中,著靴于壁上,行得數步。自余戲劇,則未為之。”女曰︰“然矣,請君試之。”士乃起行于壁上,不數步而下。女曰︰“亦大難事。”乃回顧坐中諸少年,各令呈技。俱起設拜,然後有于壁上行者,有手握椽子行者,輕捷之戲,各呈數般,狀如飛鳥。此人拱手驚懼,不知所措。少頃,女子起,辭出。士人驚恍不安。

    又數日,途中復見二人,曰︰“欲假駿騎,可乎?”士人許之。至明日,聞官苑中失物,掩捕失賊,唯收得馬,是將馱物者。驗問馬主,遂收士人,入內侍省勘問。驅入小門,吏自後推之,倒落深坑數丈,仰望屋頂七八丈,唯見一孔,才見尺余。自旦至食時,見繩垂一器食下。土人餒,急取食之。食畢,繩乃引去。

    深夜,悲惋之極。忽見一物如鳥飛下,覺至身,乃人也。以手撫士曰︰“計甚驚怕,然某在,無慮也。”听其聲,則向所遇女子也。雲︰“共君出矣。”以絹重縛士人胸膊訖,以絹頭系女身,女縱身騰上,飛出宮城,去門數十里乃下,雲︰“君且歸江淮,求仕之計,望伺他日。”土人幸脫大獄,乞食而歸,後竟不敢求名西上矣。

    

    [《太平廣記》原文]

    

    車中女子

    唐開元中,吳郡人入京應明經舉。至京因閑步坊曲。忽逢二少年著大麻布衫,揖此人而過,色甚卑敬,然非舊識,舉人謂誤識也。後數日,又逢之,二人曰︰“公到此境(明抄本“境”作“竟”),未為主,今日方欲奉迓,邂逅相遇,實慰我心。揖舉人便行,雖甚疑怪,然強隨之。抵數坊,于東市一小曲內,有臨路店數間,相與直入,舍宇甚整肅。二人攜引升堂,列筵甚盛。二人與客據繩床坐定。于席前,更有數少年各二十余,禮頗謹。數出門,若佇貴客。至午後,雲去來。矣聞一車直門來,數少年隨後,直至堂前,乃一鈿車。卷簾,見一女子從車中出,年可十七八,容色甚佳。花梳滿髻,衣則褲素。二人羅拜,此女亦不答;此人亦拜之,女乃答。遂揖客入。女乃升床,當局而坐,揖二人及客,乃拜而坐。又有十余後生皆衣服輕新,各設拜,列坐于客之下。陳以品味,饌至精潔。飲酒數巡,至女子,執杯顧問客︰“聞二君奉談,今喜展見。承有妙技,可得觀乎?”此人卑遜辭讓雲︰“自幼至長,唯習儒經,弦管歌聲,輒未曾學。”女曰︰“所習非此事也。君熟思之,先所

    能者何事?”客又沈思良久曰︰“某為學堂中,著靴于壁上行得數步。自余戲劇,則未曾為之。”女曰︰所請只然,請客為之。遂于壁上行得數步。女曰︰“亦大難事。”乃回顧坐中諸後生,各令呈技,俱起設拜。有于壁上行者,亦有手撮椽子行者,輕捷之戲,各呈數般,狀如飛鳥。此人拱手驚懼,不知所措。少頃女子起,辭出。舉人驚嘆,恍恍然不樂。經數日,途中復見二人曰︰“欲假盛駟,可乎?”舉人曰︰“唯。”至明日,聞宮苑中失物,掩捕失賊,唯收得馬,是將馱物者。驗問馬主,遂收此人。入內侍省勘問,驅入小門。吏自後推之,倒落深坑數丈,仰望屋頂七八丈,唯見一孔,才開尺余。自旦入至食時,見一繩縋一器食下。此人饑急,取食之。食畢,繩又引去。深夜,此人忿甚,悲惋何訴。仰望,忽見一物如鳥飛下,覺至身邊,乃人也。以手撫生,謂曰︰“計甚驚怕,然某在無慮也。”听其聲,則向所遇女子也。共君出矣。以絹重系此人胸膊訖,絹一頭系女人身。女人縱身騰上,飛出宮城,去門數十里乃下。雲︰“君且便歸江淮,求仕之計,望俟他日。”此人大喜,徒步潛竄,乞食寄宿,得達吳地。後竟不敢求名西上矣。(出《原化記》)

    

    [譯文]

    

    唐玄宗開元中期,有一吳郡人進京應明經考試。到京後,在街坊閑,忽然遇到兩個穿大麻布衫的少年,兩少年向他打招呼,對他很尊重,然而從前並不認識他們,舉人認為他們認錯了人。數日後,又見了面,那兩個人說︰“您到這里,我們沒請您,今天才來請您,雖然是偶然相逢,我們感到很高興。”便請舉人和他們同行,舉人雖然有些疑惑,還是很勉強地跟他們走了。走過幾條街,在東面的一個小胡同內,有幾間臨街房,跟他們走進去,房舍很整潔、肅靜。二人領舉人到堂上,那里已擺好了豐盛的筵席,那二人與客人挨著坐在床上,席前有二十多個少年,一個個很禮貌、謹慎,他們經常出門觀望,像等待貴客似的。到了午後,有人說,來啦!便听到車進了大門,好幾個少年跟在後邊,一直到堂前,是一輛很漂亮的花車,車門簾一卷,看見一個十七八歲的女子從車中走出來,容貌很美,髻上插了很多花梳,衣服則很素淡、清雅,二少年上前拜見,這女子也沒答理。舉人也上前拜見,女子才答理,並請客人入坐,向那二人和客人拱了拱手,那二人拜過之後才坐下,又有十多個年輕人穿著新衣分別拜過後,坐在客人的下首,擺上了各種美味,都很精致、潔靜。酒過數巡後,那女子端著杯向客人說,听二位介紹過您,今日見到您很高興,听說你有絕妙的技藝,能不能讓我們看看。舉人謙遜地推辭說,自小到大,只學習儒經,唱歌、樂器之類,從未學過。女子說︰“我說的不是這個事,請您好好想一下,你以前最擅長什麼?”客人又沉思很久,說,我在學校中,曾穿著靴子在牆壁上走了幾步,其它娛樂,沒曾做過。女子說,我所講的就是這件事,請您表演一下。舉人便在牆壁上走了幾步。女子說,這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而後便回頭看著每個年輕人,叫他們各自表演自己的技藝。年輕人都起來拜過之後,有的在牆壁上行走,有的手撮椽子行走,各個輕盈、敏捷,狀如飛鳥,舉人拱手,感到驚奇,不知怎麼辦好。過了一會兒,女子起身,告辭。舉人驚嘆,恍恍然不太高興。又過了數日,在途中又遇見了二少年,對舉人說︰“想借你的馬用一下,行嗎?”舉人說,行。到第二天,听說宮中丟失了東西,到處搜捕盜賊,只得了匹馬,是盜賊馱東西用的。一追馬主,

    便把舉人抓了去,到內侍省等待審問,把他趕進小門,小吏從後邊推他,他倒跌進數丈深坑。抬頭看屋頂高七八丈,只見有一小孔,一尺見方。從早晨進來到吃飯時,忽然看到一條繩拴著裝食物的器具落下來,這人很餓,便拿起來吃了,吃完,那繩又拉回去了。到了深夜,這人很生氣,一肚怨屈無處訴,抬頭一看,忽然有個像飛鳥似的東西落下來,到了他的身邊,竟然是人,用手撫摸舉人,並對他說︰“您一定很害怕,只要我在這,你就不必憂慮。”听她的聲音,竟是上次所遇到的那個女子。她說,我和您一起出去。用絹帶綁住了這個人的胸、胳膊,絹帶那一頭結在女人身上。女人一縱身便跳了出去,飛過了宮城,離開城門數十里時才落下來,說︰“您先回江淮,求官的打算,以後再說吧。”舉人很高興,徒步行走,一路上乞食借宿,到達了吳地,以後再不敢為求功名西上長安了。


如果你對劍俠傳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劍俠傳》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