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二章荊公之文學(下)

類別︰子部 作者︰梁啟超 書名︰王安石傳

    詩詞

    世人之尊荊公詩,不如其文。雖然,荊公之詩,實導西江派之先河,而開有宋一代之風氣,在中國文學史中,其績尤偉且大,是又不可不尸祝也。

    千年來言詩者,無不知尊少陵,然少陵之在當時及其沒世,尊之者固不眾也。昌黎詩雲︰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不知群儒愚,何用多毀傷?中晚晤人之所以目少陵者,可想見矣。其特提少陵而尊之,實自荊公始。公有題杜甫畫像一詩雲︰

    吾觀少陵詩,謂與元氣侔。力能排天斡九地,壯顏毅色不可求。浩蕩八極中,生物豈不稠?丑妍巨細千萬殊,竟莫見以何雕鎪。惜哉命之窮,顛倒不見收。青衫老更斥,餓走半九州。瘦妻僵前子僕後,攘攘盜賊森戈矛。吟哦當此時,不廢朝廷憂。常願天子聖,大臣各伊周。寧令吾廬獨破受凍死,不忍四海寒颼颼。傷屯悼屈止一身,嗟時之人我所羞。所以見公像,再拜涕泗流。推公之心古亦少,願起公死從之游。

    公又續得杜詩二百余首,編為老杜詩後集,而為之序,言甫之詩其完見于今者,自余得之。又曰︰世之學者,至乎甫然後能為詩,不能至,要之不知詩焉爾。向往之誠,至于如此,此公之詩所以名家也。

    宋初承晚唐之陋,西昆體盛行,起而矯之者,歐公與梅聖俞也。由是而自闢門戶卓然成家者,荊公與東坡山谷也。公少年有張刑部詩序雲︰

    君並楊劉,楊劉以其文詞染當世,學者迷其端原,靡靡然窮日力以摹之,粉墨青朱,顛錯龐雜,無文章黼黼之序,其屬情藉事,不可考據也。方此時自守不污者少矣。

    昆體披靡一世,率天下之人盤旋于溫李肘下,而無以發其性靈,詩道之敝極是矣,其不得不破壞之而別有所建設,時勢使然也。首破壞之者實惟歐梅,荊公與歐梅為友(梅有送介甫知毗陵詩,公有哭梅聖俞詩。),然非聞歐梅之風而始興者也,自其少年而門戶已立矣。歐梅以沖夷淡遠之致,一洗縴綺冶之舊,至荊公更加以一種瘦硬雄直之氣,為歐梅所未有。故歐梅僅能破壞,荊公則破壞而復能建設者也。

    宋詩偉觀,必推甦黃。以荊公比東坡,則東坡之千門萬戶,天骨開張,誠非荊公所及。而荊公逋峭謹嚴,予學者以模範之跡,又似比東坡有一日長。山谷為西江派之祖,其特色在拗硬深窈生氣遠出,然此體實開自荊公,山谷則盡其所長而光大之耳。祖山谷者必當以荊公為祖之所自出。以此言之,則雖謂荊公開宋詩一代風氣,亦不必過。

    荊公古體,與其謂之學社,毋寧謂之學韓,今舉示數首。《游土山示蔡天啟秘校》︰

    定林瞰土山,近乃在眉睫。誰謂秦淮廣,正可藏一。朝予欲獨往,扶憊強登涉。蔡侯聞之喜,喜色見兩頰。呼鞍追我馬,亦以兩黥挾。斂書付衣囊,裹飯隨藥笈。影 既簦 聊糾仙叫病9鬧游鑰湛  酢醯窠菀怠M 美 拗鰨 薊魎 議F巒有還 # 鉲E麼┘佟0俳鷳蚓頻兀 襖轄襉冕。緬懷起東山,勝踐比稠疊。于時國累卵,楚夏血常喋。外實備艱梗,中仍費調□。公能覺如夢,自喻一蝴蝶。桓溫適自斃,符堅方天厭。且可緩九錫,寧當快一捷。彼哉斗筲人,得喪易矜怯。妄言屐齒折,吾欲刊史牒。傷心新城埭,歸意終難愜。漂搖五城舟,尚想浮河楫。千秋隴東月,長照西州堞。豈無華屋處,亦捉蒲葵□。碎金諒可惜,零落隨秋葉。好事所傳玩,空殘法書帖。清談眇不嗣,陳跡恍如接。東陽故侯孫,少小同鼓篋。一官初嶺海,仰視飛鳶□。窮歸放款段,高臥停遠蹀。牽襟肘即見,著帽耳才壓。數椽危敗屋,為我炊陳□。雖無膏污鼎,尚有羹濡□。縱言及平生,相視開笑靨。邯鄲枕上事,且飲且田獵。或昏眠委翳,或妄走超躐,或叫號而寤,或哭泣而魘。幸哉同聖時,田里老安帖。易牛以寶劍,擊壤勝彈鋏。追憐衰晉末,此土方岌□。強偷須臾樂,撫事終愁□。予雖天戮民,有械無接摺。

    翁今貧而靜,內熱非復葉,予衰極今歲,儻與雞夢協。委蛻亦何恨,吾兒已長鬣。翁雖齒長我,未見白可鑷。祝翁尚難老,生理歸善攝。久留畏年少,譏我兩咕囁。束火扶路還,宵明狐免懾。蔡侯雄俊士,心□形亦諜。異時能飛鞍,快若五陵俠。胡為阡陌間,□豆僅相躡。諒欲交轡語,怯子不能□。

    此乃公晚作,結構氣格,章法句法,皆肖昌黎。入韓集中,幾亂楮葉,惜其未能化耳。

    《思王逢原》︰

    自吾失逢原,觸事輒愁思。豈獨為故人,撫心良自悲。我善孰相我,孰知我瑕疵。我思誰能謀,我語听者誰。朝出一馬驅,瞑歸一馬馳。馳驅不自得,談笑強追隨。仰屋臥太息,起行涕淋灕。念子冢上土,草茅已紛披。婉婉婦且少,煢煢一女嫠。高義動閭里。尚聞致財貲。嗟我衣冠朝,略能具□麋。葬祭無所助,哀顏亦何施。聞婦欲北返,□予常望之。寒汴已閉口,此行又參差。又說當產子,產子知何時。賢者宜有後,固當夢熊羆。天方不可恃,我願適在茲。我疲學更誤,與世不相宜。夙昔心已許,同□結茅茨。此事今已矣,已矣尚誰知。渺渺江與潭,茫茫山與陂。安能久竊食,終負故人期。

    《董伯懿示裴晉公平淮右題名碑詩用其韻和酬》︰

    元和伐蔡何危哉,朝廷百口無一諧。盜傷中丞偶不死,利劍白日投天街。裹瘡入相議軍旅,國火一再更檀槐。上前慷慨語發涕,誓出按撫除暌乖。指揮光顏戰洄曲,如怒虎搏虺豺。朔能捕虜取肝鬲,護送密乞完形骸。笞兵夜半投死地,雪濕不敢然薪黠。空城豎子已可縛,中使尚作啼兒哇。退之道此尤俊偉,當鏤玉牒東燔柴。欲編詩書播後嗣,筆墨雖巧終類俳。唐從天寶運中圯,廊廟往往非忠佳。諸侯縱橫代割據,疆土豈得無離鄍吽C德宗末年懲戰禍,一矢不試塵蒙。憲皇初起眾未信,意欲立掃除昏霾。追還清明救薄蝕,屢敕主府拘窮蛙。王師傷夷征賦窘,千里亦忌毫厘差。小夫偷安自非計,長者遠慮或可懷。桓桓晉公忠且壯,時命適與功名偕。是非末世主成敗, 赫今古誰譏排。賢哉韋純議北赦,倉卒兩伐尤難皆。重華聲明彌萬國,服苗干羽舞兩階。宣王側身內修改,常德立武能平淮。昔人經綸初若緩,欲棄此道非吾儕。千秋事往蹤跡在,岳石款記如湘崖。文嚴字麗皆可喜,黃埃蔽沒蒼蘚埋。當時將佐盡豪杰,相此兵禱陪祠齋。君曾西遷為拓本,濡麝割蜜親靡揩。新篇波瀾特浩蕩,把卷熟讀迷津涯。褒賢樂善自為美,賞佳廟壁為詩牌。

    以上諸篇,皆用刻入之思,練奇矯之語,斗逼仄之韻,縋幽擊險,曲盡昌黎之技者也。

    《葛蘊作巫山高愛其飄逸因亦作兩篇》︰

    巫山高,十二峰,上有往來飄忽之猿猱,下有出沒之蛟龍,中有倚薄縹緲之神宮。神人處子冰雪容,吸風飲露虛無中。千歲寂寞無人逢,邂逅乃與襄王通。丹崖碧嶂深重重,白月如日明房櫳。象床玉幾來自從,錦屏翠幔金芙蓉。陽台美人多楚語,只有縴腰能楚舞,爭吹鳳管鳴鼉鼓。那知襄王夢時事,但見朝朝暮暮長雲雨。巫山高,偃薄江水之滔滔。水于天下實至險,山亦起伏為波濤。其巔冥冥不可見,崖岸斗絕悲猿猱。赤楓青櫟生滿谷,山鬼白日樵人遭。窈窕陽台彼神女,朝朝幕幕能雲雨。以雲為衣月為褚,乘光服暗無留阻。昆侖曾城道可取,萬丈蓬萊多伴侶。塊獨守此嗟何求,況乃低回夢中語。

    此類之詩,乃學杜而自闢蹊徑者,公集中上乘也。山谷之七古,頗從此脫胎得來。又如︰

    《對棋與道源至草堂寺》︰

    北風吹人不可出,清坐且可與君棋。明朝投局日未晚,從此亦復不吟詩。

    此等澀拙之作,其導啟山谷之跡,尤顯而易尋者也。

    公復有擬寒山拾得二十首,于集中為別體。寄吳氏女子詩所謂末有擬寒山,覺汝耳目熒者是也。今錄二首以見面目。

    我曾為牛馬,見草豆歡喜。又曾為女人,歡喜見男子。我若真是我,只合長如此。若好惡不定,應知為物使。堂堂大丈夫,莫認物為己。

    風吹瓦墮屋,正打破我頭。瓦亦自破碎,豈但我血流。我終不嗔渠,此瓦不自由。眾生造罪惡,亦有一機抽。渠不知此機,故自認愆尤。此但可哀憐,勸令真正修。豈可自迷悶,與渠作冤仇。

    此雖非詩之正宗,然自東坡後,熔佛典語以入詩者頗多,此體亦自公導之也。若其悟道自得之妙,使學者讀之尤灰庠叮 擻止    壞靡允 壑 印br />
    荊公之詩,其獨開生面者,不在古體而在近體。逋峭雄直之氣,以入古體易,以入近體難。公之近體,純以此名家者也。

    曾文正論近體詩,謂當以排偶之句,運單行之氣,荊公七律,最能導人以此法門。

    荊公七律,多學少陵晚年之作,後此山谷更遵此道而極其妙,遂為西江之宗。

    公有題張司業詩絕句雲︰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讀公詩皆當以此求之,而近體其尤也。集中名作至多,不能廣錄,舉數章見其面目面已。

    《次韻酬朱昌叔五首》(錄一)︰

    去年音問隔淮州,百謫難知亦我憂。前日杯盤共江渚,一歡相屬豈人謀。山蟠直瀆輸淮口,水抱長干轉石頭。乘興舟輿無不可,春風從此與公游。

    《次韻送程給事知越州》︰

    千騎東方佔上頭,如何誤到北山游。清明若睹蘭亭月,暖□因忘蕙帳秋。投老始知歡可惜,通宵豫以別為憂。西歸定有詩千首,想肯重來賁一丘。

    《登寶公塔》︰

    倦童疲馬放松門,自把長筇倚石根。江月轉空為白晝,嶺雲分螟與黃昏。鼠搖岑寂聲隨起,矯荒寒影對翻。當此不知誰客主,道人忘我我忘言。

    《雨花台》︰

    盤亙長干有絕陘,並包佳麗入江亭。新霜浦漵綿綿淨,薄晚林巒往往青。南上欲窮牛渚怪,北尋難忘草堂靈。便輿卻走垂楊陌,已戴寒雲一兩星。

    《寄題程公闢物華樓》︰

    吳楚東南最上游,江山多在物華樓。遙瞻旌節臨尊俎,獨臥柴荊阻獻酬。想有新詩傳素壁,怪無余墨到滄州。浯南望重重綠,章水還能向此流。

    《酬俞秀老》︰

    灑掃東庵置一床,于君獨覺故情長。有言未必輸摩詰,無法何曾泥飲光。天壤此身知共弊,江湖他日要想忘。猶貪半偈歸思索,卻恐提柏妄揣量。

    《送李質夫之陝府》︰

    平世求才漫至公,悠悠羈旅事多窮。十年見子尚短褐,千里隨人今北風。戶外屨貧虛自滿,尊中酒賤亦常空。共憐欲老無機械,心事還能與我同。

    《貴州虞部使君訪及道舊竊有感惻因成小詩》︰

    韶山秀拔江清寫,氣象還能出縉紳。當我垂髫初識字,看君揮翰獨驚人。郵箋忽報旌麾入,齋閣遙瞻組綬新。握手更誰知往事,同時諸彥略成塵。

    《思王逢原三首》(錄一)︰

    蓬蒿今日想紛披,冢上秋鳳又一吹。妙質不為平世得,微言唯有故人知。廬山南墮當書案,湓水東來入酒□。陳跡可憐隨手盡,欲歡無復似當時。

    《送裴如晦宰吳江》︰

    青發朱顏各少年,幅巾談笑兩歡然。柴桑別後余三徑,天祿歸來盡一廛。邂逅都門誰載酒,蕭然江縣去鳴弦。猶疑甫里英靈在,到日憑君為艤船。

    《送僧無惑歸鄱陽》︰

    晚扶衰憊寄人間,應接紛紛只強顏。掛席每諳東匯水,采芝多夢舊游山,故人獨往今為樂,何日相隨我亦閑。歸見江東諸父老,為言飛鳥會知還。

    《落星寺在南康軍江中》︰

    碧雲台殿起崔嵬,萬里長江一酒杯。坐見山川吞日月,杳無車馬送塵埃。雁飛雲路聲低過,客近天門夢易回。勝概惟詩可收拾,不才羞作等閑來。

    《送李太保知儀州》︰

    北平上谷當時守,氣略人推李廣優。還見子孫持漢節,欲臨關塞撫羌酋。雲邊鼓吹應先喜,日下旌旗更少留。五字亦君家世事,一吟何以稱來求。

    《將次相州》︰

    青山如浪入漳州,銅雀台西八九丘。螻蟻往還空壟畝,騏埋沒幾春秋。功名蓋世知誰是,氣力回天到此休。何必地中余故物,魏公諸子分衣裘。

    《和王微之秋浦望齊山感李太白杜牧之》︰

    齊山置酒菊花開,秋浦聞猿江上哀。此地流傳空筆墨,昔人埋沒已蒿萊。平生志業無高論,末世篇章有逸才。尚得使君驅五馬,與尋陳跡久徘徊。

    《次韻平甫金山會宿寄親友》︰

    天末海門橫北固,煙中沙岸似西興。已無船舫猶聞笛,遠有樓台只見燈。山月入松金破碎,江風吹水雪崩騰。飄然欲作乘桴計,一到扶桑恨未能。

    《送趙學士陝西提刑》︰

    遙知彼俗經兵後,應望名公走馬來。陛下東求今日始,胸中包畜此時開。山西豪杰歸囊牘,渭北風光入酒杯。堪笑陋儒昏鄙甚,略無謀術贊行台。

    《金陵懷古四首》(錄一)︰

    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孫多以百城降。豪華盡出成功後,逸樂安知與禍雙。東府舊基留佛剎,後庭余唱落船窗。泰離麥秀從來事,且置興亡近酒缸。

    《除夜寄舍弟》︰

    一尊聊有天涯憶,百感翻然醉里眠。酒醒燈前猶是客,夢回江北已經年。佳時流落真何得,勝事蹉跎只可憐。唯有到家寒食在,春風因泛預溪船。

    《送西京簽判王著作》︰

    兒曹曾上洛城頭,尚記清波繞驛流。卻想山川常在夢,可憐顏發已經秋。闢書今日看君去,著藉長年嘆我留。三十六峰應好在,寄聲多謝欲來游。

    《南浦》︰

    南浦東岡二月時,物華撩我有新詩。含風鴨綠粼粼起,弄日鵝黃裊裊垂。

    《木末》︰

    木末北山煙冉冉,草根南澗水泠泠。繰成白雪桑重綠,割盡黃雲麥正青。

    《初夏即事》︰

    石梁芽屋有彎,流水濺濺度兩陂。清日暖風生多氣,綠陰幽草勝花時。

    《中年》︰

    中年許國邯鄲夢,晚歲還家壙□游。南望青山知不遠,五湖春草入扁舟。

    《入瓜步望場州》︰

    落日平林一水邊,蕪城掩映只蒼然。白頭追想當時事,幕府青衫最少年。

    《州橋》︰

    州橋蹋月想山椒,回首哀湍未覺遙。今夜重聞舊烏咽,卻看山月話州橋。

    《壬子偶題》︰

    黃塵投老倦匆匆,故繞盆池種水紅。落日欹眠何所憶,江湖秋夢櫓聲中。

    《送僧游天台》︰

    天台一萬八千丈,歲晏老僧攜錫歸。前程好景解吟否,密雪亂雲緘翠微。

    集句之體,實創自荊公。宋人筆記,多言荊公集句詩,信口沖出,此固游戲余事,無所不

    可,亦足征其記誦之博也。今錄數章。

    《金陵懷古》︰

    六代豪華空處所,金陵王氣黯然收。煙滾草遠望不盡,物換星移幾度秋。至竟江山誰是主,卻因歌舞破除休。我來不見當時事,上盡重城更上樓。

    《沈坦之將歸溧陽值雨留吾廬久之》︰

    天雨蕭蕭滯茅屋,冷猿秋雁不勝悲。床床屋漏無干處,獨立蒼茫自詠詩。

    《胡笳十八拍十八首》(錄二)︰

    自斷此生休問天,生得胡兒擬棄捐。一始扶床一初生,抱攜撫視皆可憐。寧知遠使問名姓,引袖拭淚悲且慶。悲莫悲兮生別離,悲在君家留兩兒。(其十三)

    春風似舊花仍笑,人生豈得長年少。我與兒兮各一方,憔悴看成兩鬢霜。如今豈無腰□與驊騮,安得送我置汝傍?胡塵暗天道路長,坐令再往之計墮眇茫。胡笳本出自胡中,此曲哀怨何時終?笳一會兮琴一拍,此心炯炯君應識。(其十八)

    信手拈來,天衣無縫,後此效顰者,未或能及也。

    前人評荊公詩者頗多,隨所見雜錄一二。

    《漫叟詩話》雲︰荊公定林後詩,精深華妙,非少作之比,嘗作歲晚詩雲︰月映森塘靜,風涵笑語涼。府窺憐淨淥,小立佇幽香。攜幼尋新的,扶衰上野航。延緣久未已,歲晚惜流光。自以比謝靈運,識者亦以為然。

    《後山詩話》雲︰魯直謂荊公之詩,暮年方妙,如雲︰似聞青秧底,復作龜兆坼。乃前人所未道。又雲︰扶輿度陽焰,窈窕一川花。包含數個意,然學三謝失于巧耳。

    《石林詩眠》雲︰蔡天啟言荊公每稱老杜“鉤□宿鷺起,丸藥流鶯省敝 洌 暈 靡飧 停 逖災 7丁K展 魘  謾扒嗌睫咽  頗襉 槊摺!弊暈講患醵攀 br />
    《冷齋夜話》雲︰造語之工,至荊公東坡山谷,盡古今之變矣。荊公詩雲︰江月轉空為白晝,嶺雲分暝作黃昏。又雲︰一水護田將綠繞,兩江排闥送青來。(中略)此山谷所謂句中眼,學者不知此妙,韻終不勝。

    《石林詩話》雲︰荊公少以意氣自許,故詩語為其所向,不復更為涵蓄。如“天下蒼生待霖雨,不知龍向此中蟠。”又“濃綠萬枝紅一點,動人春色不須多。”又“平治險穢非無力,潤澤焦枯是有才”之類,皆直道其胸中事。後為君牧判官,從宋次師盡假唐人詩集,博觀約取,晚年始盡深婉不迫之趣,乃知文字雖工拙有定限,然必視其幼壯,雖公,方其未至,亦不能力強而遽至也。

    《苕溪漁隱叢話》雲︰山谷稱荊公暮年作小詩,雅麗精絕,脫去流俗,每諷詠之,便覺沆瀣生牙頰間。今案荊公小詩,如“南浦隨花去,回舟路已迷。暗香無覓處,日落畫橋西。”“染雲為柳葉,翦水作梨花。不是春風巧,何緣見歲華。”“檐日陰陰轉,床風細細吹,尤徊形緱危 渦硪換起俊!薄氨∫肚邇乘  踴 團 紜5仄 檔茁蹋 死餃   !薄鞍 私 吆茫 裊 寥招薄Q鄯只貧坎藎 及著干場!薄八 簧餃縟荊 珀巡縈埂C凡惺閶  笳且淮ㄔ啤!憊鄞聳  嬋梢懷 疽病br />
    《西清詩話》雲︰荊公在蔣山時,以近制示東坡,坡曰︰若積李兮縞夜,崇桃兮炫晝。自屈宋沒後,曠千余年,無復離騷句法,乃今見之。荊公曰︰非子瞻見諛,自負亦如此,然未嘗為俗子道也。

    《三山老人語錄》雲︰荊公詩雲︰細數落花因坐久,緩尋芳草得歸遲。六一居士詩雲︰靜愛竹時來野寺,獨尋春偶過溪橋。三公皆狀閑適,荊公之句尤工。

    《石林詩話》雲︰荊公晚年,詩律尤精嚴,造語用字,間不容發。然意與言會,言隨意遣,渾然天成,殆不見有牽率排比處。如“含風鴨綠粼粼起,弄日鵝黃裊裊垂。”初不覺有對偶,至“細數落花因坐久,緩尋芳草得歸遲。”但見舒閑容與之態耳。而字字細考之,皆經隱括權衡者,其用意亦深刻矣。

    《唐子西語錄》雲︰荊公五言詩,得子美句法,如雲︰地蟠三楚大,天入五湖低。

    《冷齋夜話》雲︰用事琢句,妙在言其用而不言其名,此法惟荊公東坡山谷三老知之。荊公曰︰含風鴨綠粼粼起,弄日鵝黃裊裊垂。鴨綠,水也;鵝黃,柳也。苕溪漁隱曰︰公詩又雲︰繰成白雪桑重綠,割盡黃雲稻正青。白雪,絲也;黃雲,麥也。□溪詩話雲︰“蕭蕭出屋千尋玉,靄靄當窗一炷雲。”皆不名其物。

    《蔡寬夫詩話》雲︰荊公嘗雲︰“詩家病使事太多,蓋皆取其與題合者類之,如此乃是編事,雖工何益?若能自出己意,借事以相發明,情態畢出,則用事雖多,亦何所妨?故公詩如“董生只為公羊感,豈肯損書一語真。桔棒俯仰何妨事,抱甕區區老此身”之類,皆意與本題不類,此真能使事者也。

    《後齋漫錄》雲︰介甫善下字,如“荒埭暗雞催月曉,空場老雉挾春驕。”下得挾字最好。

    《遁齋閑覽》雲︰荊公集句詩,雖累數十韻,皆頃刻而就,詞意相屬,如出諸己,他人極力效之,終不及也。

    《滄浪詩話》雲︰集句惟荊公最長,胡笳十八拍,混然天成,絕無痕跡,如蔡文姬肺肝間流出。

    荊公詞不能名家,然亦有絕佳者。李易安謂王介甫曾子固文章似西漢,若作小詞則人必絕倒不可議,此自過刻之論。易安于二宴歐陽東坡耆卿子野方回少游之詞,無一許可,況荊公哉?今錄二首︰

    《桂枝香•金陵懷古》︰

    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殘陽裹,背西風酒旗斜矗。彩舟雲淡,星河鷺起,圖畫難足。念自昔豪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繼,千古憑高,對此漫嗟榮辱。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後庭遺曲。

    《浣溪沙》︰

    百畝中庭半是苔,門前白道水縈回。愛閑能有幾人來。小院回廊春寂菽,山桃溪杏兩三栽。為誰零落為誰開?

    《南鄉子•金陵懷古》

    自古帝王州,郁郁蔥蔥佳氣浮。四百年來成一夢,堪愁。晉代衣冠成古丘。繞水恣行游,上盡層城更上樓。往事悠悠君莫問,回頭。檻外長江空自流。

    其浣溪沙、南鄉子二首,蓋集句也,開蕃錦集之先聲矣。荊公之詞,其流亦為山谷一派,非詞家正宗。

    荊公又每以文為游戲,有詩雲︰老景春可惜,無花或留得,莫嫌柳渾青,終恨李太白。以四古人姓名藏于句中雲。石林詩話稱之。又荊公嘗作一詩謎雲︰佳人佯醉索人扶,露出胸前白雪膚。走入繡幃尋不見,任他風雨滿江湖。藏四詩人名乃賈島、李白、羅隱、潘閬也,見《遁齋閑覽》。《苕溪漁隱叢話》又言有霞頭隱語為半山老人作雲。

    公嘗有唐百家詩選,自序雲︰

    余與宋次道同為三司判官時,次道出其家藏唐詩百余編,諉余擇其精者,次道因名曰百家詩選,廢日力于此,良可悔也。雖然,欲知唐詩者,觀此足矣。

    是書本朝宋牧仲(犖)嘗有重刻本,今絕少見。

    【譯文】

    詩詞

    世人對王安石詩詞的尊崇,不如他的文章 。即使這樣,王安石的詩,實際上開了西江派的先河,而且開了有宋一代的風氣。在中國文學史中,他的成績尤其偉大,這又不能不讓人崇拜了。

    千年來談詩的人,沒有不尊崇杜甫的,然而在當時以及他死後不久,尊崇他的人不是很多。韓愈詩中說︰“李杜文章 在,光焰萬丈長。不知群儒愚,何用多毀傷。”中唐和晚唐的詩人是怎樣看待杜甫的,就可以想見了。特別提出並尊崇杜甫的,實際是從王安石開始的。王安石有《題杜甫畫像》一詩說︰

    吾觀少陵詩,謂與元氣侔。力能排天斡九地,壯顏毅色不可求。浩蕩八極中,生物豈不稠?丑妍巨細千萬殊,竟莫見以何雕皺。惜哉命之窮,顛倒不見收。青衫老更斥,餓走半九州。瘦妻僵前子僕後,攘攘盜賊森戈矛。吟哦當此時,不廢朝廷憂。常願天子聖,大臣各伊周。寧令吾廬獨破受凍死,不忍四海赤子寒颼颼。傷屯悼屈止一身,嗟時之人我所羞。所以見公像,再拜涕泗流。推公之心古亦少,願起公死後之游。

    王安石又續杜甫的詩二百多首,編為《老杜詩後集》,並為它寫了序。說“杜甫的詩全部展現于現代,是從我這里開始的”。又說︰“世上學習做詩的人,學到了杜甫,然後才會寫詩,學不到杜甫,就算是不懂詩了。”對杜甫的向往,到了如此地步。這就是王安石的詩成為名家的原因。

    宋初繼承了晚唐詩歌的陋習,西昆體盛行,奮起矯正它的,是歐陽修和梅堯臣。而能另立門戶而自成一家的,是王安石和甦軾、黃庭堅。王安石少年時在《張刑部詩序》中說︰

    您和楊億、劉筠處在同一時代。楊億、劉筠憑他們的辭藻影響當世,學者們迷失了途徑,崇拜他們,每日耗盡時間和精力來摹仿他們。作品中堆砌了色彩華麗的辭藻,顛倒龐雜,沒有文章 結構組織的次序;寄托情感和引用典故,都不可考證。這時節能堅持自己的操守不同流合污的不多。

    西昆體風靡一世,全天下的人都徘徊在溫庭筠、李商隱肘下,不能發展自己的性靈。詩道的破敗達到了極點。不得不破壞它而另外有所樹立,這是形勢所迫。最早的破壞者就是歐陽修和梅堯臣。王安石和歐陽修、梅堯臣是朋友(梅堯臣有《送介甫知毗陵》詩,王安石有《哭梅聖俞》詩),然而並不是受歐陽修和梅堯臣影響才開始的,自從他少年時就已經自立了門戶。歐、梅以平易淡遠的風格,一洗艷麗縴巧精雕細刻的風氣。到王安石時更加上一種強健、雄渾、剛直的氣息,這是歐、梅所沒有的。因此歐、梅只能破壞,而王安石則在破壞之後還可以重新建設。

    論宋詩壯麗的景象,必定要推甦軾、黃庭堅。拿王安石和甦東坡相比,則甦東坡詩的千門萬戶和風骨的雄偉壯觀,確實不是王安石所能比的;而王安石嚴謹的風格,給學習者樹立了典範,這一點好像比甦東坡又有長處。黃庭堅是西江派的鼻祖,他的特點在于文辭拗口,語意深奧,氣概昂揚,然而這種體式是從王安石開始的,黃庭堅只是盡力使這一長處發揚光大。效法黃庭堅的,一定曾認為黃詩是從王安石的詩中傳承來的,因此,即使說王安石開了宋詩的一代風氣,也不為過。

    王安石的古體,與其說他是學杜甫,不如說他是學韓愈。這里舉幾首︰

    《游土山示蔡天啟秘校》︰

    定林瞰土山,近乃在眉睫。誰謂秦淮廣。正可藏一。朝予欲獨往,扶憊強登涉。蔡侯聞之喜,喜色見兩頰。呼鞍追我馬,亦以兩黥挾。斂書付衣囊,裹飯隨藥笈。阿蘭若,土木老山脅。鼓鐘臥空曠,雕捷業。升堂廓無主,考擊誰敢輒。坡陀謝公冢,藏槨久穿劫。百金買酒地,野老今行。緬懷起東山,勝踐比稠疊。于時國累卵,楚夏血常喋。外實備艱梗,中仍費調燮。公能覺如夢,自喻一蝴蝶。桓溫適自弊,苻堅方天厭。且可緩九錫,寧當快一捷。彼哉斗筲人,得喪易矜怯。妄言屐齒折,吾欲刊史牒。傷心新城埭,歸意終難愜。漂搖五城舟,尚想浮河楫。千秋隴東月,長照西州堞。豈無華屋處。亦捉蒲葵。碎金諒可惜,零落隨秋葉。好事所傳玩,空殘法書帖。清談眇不嗣,陳跡U如接。東陽故侯孫,少小同鼓篋。一官初嶺海,仰視飛鳶。窮歸放款段,高臥停遠蹀。牽襟肘即見,著帽耳才壓。數椽危敗屋,為我炊陳擰K湮薷轡鄱Γ 杏懈 k。縱言及平生,相視開笑靨。邯鄲枕上事,且飲且田獵。或昏眠委翳,或妄走超躐。或叫號而寢,或哭泣而魘。幸哉同聖時,田里老安帖。易牛以寶劍,擊笆イ 頡W妨 Л  送練結V怠G客敵媵S鄭  輪粘隆S杷涮 久瘢 行滴藿誘邸N探衿抖玻 諶確歉匆丁S杷К 袼輳 斡爰γ渦 N 梢 魏蓿 岫殉 唷N趟涑莩ソ遙 醇卓贍鰲WN躺心牙希 砉檣粕恪>昧粑紡晟  в伊汔俊J鴟雎坊梗 骱蒙濉2毯鐶劭 浚 形亦諜。異時能飛,快若五陵俠。胡為阡陌間,足僅相躡。諒欲交轡語,怯予不能唷br />
    這是王安石晚年所作,結構風格,章 法句法,都很像韓愈,放到韓愈的集中,幾乎能亂真,可惜他不能變化。

    《思王逢原》︰

    自吾失逢原,觸事輒愁思。豈獨為故人,撫心良自悲。我善孰相我,孰知我瑕疵。我思誰能謀,我語听者誰。朝出一馬驅,瞑歸一馬馳。馳驅不自得,談笑強追隨。仰屋臥太息,起行涕淋灕。念子冢上土,草茅已紛披。婉婉婦且少,煢煢一女嫠。高義動閭里,尚聞致財貲。嗟我衣冠朝,略能具 麋。葬祭無所助,哀顏亦何施。聞婦欲北返,予常望之。寒汴已閉口,此行又參差。又說當產子,產子知何時。賢者宜有後,固當夢熊羆。天方不可恃,我願適在茲。我疲學更誤,與世不相宜。夙昔心已許,同岡結茅茨。此事今已矣,已矣尚誰知。渺渺江與潭,茫茫山與陂。安能久竊食,終負故人期。

    《董伯懿示裴晉公平淮右題名碑詩用其韻和酬》︰

    元和伐蔡何危哉,朝廷百口無一諧。盜傷中丞偶不死,利劍白日投天街。裹瘡入相議軍旅,國火一再更檀槐。上前慷慨語發涕,誓出按撫除暌乖。指揮光顏戰洄曲,闞如怒虎搏虺豺。訴能捕虜取肝鬲,護送密乞完形骸。笞兵夜半投死地,雪濕不敢然薪 。空城豎子已可縛,中使尚作啼兒哇。退之道此尤俊偉,當鏤玉牒東燔柴。欲編詩書播後嗣,筆墨雖巧終類俳。唐從天寶運中圯,廊廟往往非忠佳。諸侯縱橫代割據,疆土豈得無離 。德宗末年懲戰禍,一矢不試塵蒙 。憲皇初起眾未信,意欲立掃除昏霾。追還清明救薄蝕,屢敕主府拘窮蛙。王師傷夷征賦窘,千里亦忌毫厘差。小夫偷安自非計,長者遠慮或可懷。桓桓晉公忠且壯,時命適與功名諧。是非末世主成敗,@赫今古誰譏排?賢哉韋純議北赦,倉卒兩伐尤難皆。重華聲明彌萬國,服苗干羽舞兩階。宣王側身內修政,常德立武能平淮。昔人經綸初若緩,欲棄此道非吾儕。千秋事往蹤跡在,岳石款記如湘崖。文嚴字麗皆可喜,黃埃蔽沒蒼蘚埋。當時將佐盡豪杰,想此兵禱陪祠齋。君曾西遷為拓本,濡麝割蜜親  P縷  教睪頻矗 丫硎於撩越蜓摹0屠稚譜暈 潰 憊頤蹇隉@ 啤br />
    以上這些文章 ,都是經過精心雕飾,提煉出奇特的違反常情的詞語,使用奇險的韻律,追求峻險幽奇的藝術境界,完全體現了韓愈的風格與技法。

    《葛蘊作巫山高愛其飄逸因亦作兩篇》︰

    巫山高,十二峰,上有往來飄忽之猿猱,下有出沒之蛟龍,中有倚薄縹緲之神宮。神人處子冰雪容,吸風飲露虛無中,千歲寂寞無人逢,邂逅乃與襄王通。丹崖碧嶂深重重,白月如日明房櫳。象床玉幾來自從,錦屏翠幔金芙蓉。陽台美人多楚語,只有縴腰能楚舞,爭吹風管鳴鼉鼓。那知襄王夢時事,但見朝朝暮暮長雲雨。

    巫山高,偃薄江水之滔滔。水于天下實至險,山亦起伏為波濤。其巔冥冥不可見,崖岸斗絕悲猿猱。赤楓青櫟生滿谷,山鬼白日樵人遭。窈窕陽台彼神女,朝朝暮暮能雲雨。以雲為衣月為褚,乘光服暗無留阻。昆侖曾城道可取,方丈蓬萊多伴侶。塊獨守此嗟何求,況乃低徊夢中語。

    這類詩,學杜甫同時又獨闢蹊徑,是王安石集中的上乘之作。黃庭堅的七古,很多都是從此脫胎而來。

    《對棋與道源至草堂寺》︰

    北風吹人不可出,清坐且可與君棋。明朝投局日未晚,從此亦復不吟詩。

    這樣晦澀的作品,它引導黃庭堅的痕跡,是特別容易找到的。

    王安石還有《擬寒山拾得》二十首,在集中成為另一種風格。《寄吳氏女子》詩所謂“末有擬寒山,覺汝耳目熒”就是如此。這里抄錄兩首︰

    我曾為牛馬,見草豈歡喜。又曾為女人,歡喜見男子。我若真是我,只合長如此。若好惡不定,應知為物使。堂堂大丈夫,莫認物為己。

    風吹瓦墮屋,正打破我頭。瓦亦自破碎,豈但我血流?我終不嗔渠,此瓦不自由。眾生造眾惡,亦有一機抽。渠不知此機,故自認愆尤。此但可哀憐,勸令真正修。豈可自迷悶,與渠作冤仇?

    這雖然不是詩的正宗,然而從甦東坡後,將佛經中的言語用于詩的很多,這種作法也是從王安石開始的。如他悟道所得的妙趣,可使學習者讀來有種超脫飄逸的感覺,這得力于王安石的學問和修養,是不能單單用詩來衡量的。

    王安石的詩,獨自開創新局面的,不在古體,而在近體。曲折雄渾的風格,放入古體中容易,放入近體中難。王安石的近體詩,純粹是因此而聞名的。

    曾國藩論近體詩,說應當用排偶句式,把氣息貫注到一行之中。王安石的七律,最能引導人學到這點。

    王安石的七律,很多是學杜甫晚年的作品,後來黃庭堅更沿著這條路並把它的妙處發揮到極點,于是成為西江派的宗師。

    王安石有《題張司業詩》絕句︰“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讀王安石的詩應當用這句話來理解,而他的近體詩尤其是如此。

    王安石的集中名作很多,不能廣泛收錄,舉出幾篇來看一看他詩的面目。

    《次韻酬朱昌叔五首》(錄一)︰

    去年音問隔淮州,百謫難知亦我憂。前日杯盤共江渚,一歡相屬豈人謀。山蟠直瀆輸淮口,水抱長干轉石頭。乘興舟輿無不可,春風從此與公游。

    《次韻送程給事知越州》︰

    千騎東方佔上頭,如何誤到北山游?清明若睹蘭亭月,暖因忘蕙帳秋。投老始知歡可惜,通宵豫以別為憂。西歸定有詩千首,想肯重來賁一丘。

    《登寶公塔》︰

    倦童疲馬放松門,自把長筇倚石根。江月轉空為白晝,嶺雲分瞑與黃昏。鼠搖岑寂聲隨起,鴉矯荒寒影對翻。當此不知誰客主,道人忘我我忘言。

    《雨花台》︰

    盤互長干有絕徑,並包佳麗入江亭。新霜浦漵綿綿淨,薄晚林巒往往青。南上欲窮牛渚怪,北尋難忘草堂靈。便輿卻走垂楊陌,已戴寒雲一兩星。

    《寄題程公闢物華樓》︰

    吳楚東南最上游,江山多在物華樓。遙瞻旌節臨尊俎,獨臥柴荊阻獻酬。想有新詩傳素壁,怪無余墨到滄洲。浯南望重重綠,章 水還能向此流。

    《酬俞秀老》︰

    灑掃東庵置一床,于君獨覺故情長。有言未必輸摩詰,無法何曾泥飲光。天壤此身知共弊,江湖他日要相忘。猶貪半偈歸思索,卻恐提桓妄揣量。

    《送李質夫之陝府》︰

    平世求才漫至公,悠悠羈旅士多窮。十年見子尚短褐,千里隨人今北風。戶外屨貧虛自滿,尊中酒賤亦常空。共嫌欲老無機械,心事還能與我同。

    《貴州虞部使君訪及道舊竊有感惻因成小詩》︰

    韶山秀拔江清寫,氣象還能出|紳。當我垂髫初識字,看君揮翰獨驚人。郵簽忽報旌麾入,齋合遙瞻祖綬新。握手更誰知往事,同時諸彥略成塵。

    《思王逢原三首》(錄一)︰

    蓬蒿今日想紛披,冢上秋風又一吹。妙質不為平世得,微言唯有故人知。廬山南墮當書案,湓水東來入酒卮。陳跡可憐隨手盡,欲歡無復似當時。

    《送裴如晦宰吳江》︰

    青發朱顏各少年,幅巾談笑兩歡然。柴桑別後余三徑,天祿歸來盡一廛。邂逅都門誰載酒?蕭條江縣去鳴弦。猶疑甫里英靈在,到日憑君為艤船。

    《送僧無惑歸鄱陽》︰

    晚扶衰憊寄人間,應接紛紛只強顏。掛席每諳東匯水,采芝多夢舊游山。故人獨往今為樂,何日相隨我亦閑?歸見江東諸父老,為言飛鳥會知還。

    《落星寺在南康軍江中》︰

    碧雲台殿起崔嵬,萬里長江一酒杯。坐見山川吞日月,杳無車馬送塵埃。雁飛雲路聲低過,客近天門夢易回。勝概惟詩可收拾,不才羞作等閑來。

    《送李太保知儀州》︰

    北平上谷當時守,氣略人推李廣優。還見子孫持漢節,欲臨關塞撫羌酋。雲邊鼓吹應先喜,日下旌旗更少留。五字亦君家世事,一吟何以稱來求?

    《將次相州》︰

    青山如浪入漳州,銅雀台西八九丘。螻蟻往還空壟畝,騏 埋沒幾春秋。功名蓋世知誰是,氣力回天到此休。何必地中余故物,魏公諸子分衣裘。

    《和王微之秋浦望齊山感李太白杜牧之》︰

    齊山置酒菊花開,秋浦聞猿江上哀。此地流傳空筆墨,昔人埋沒已蒿萊。平生志業無高論,末世篇章 有逸才。尚得使君驅五馬,與尋陳跡久徘徊。

    《次韻平甫金山會宿寄親友》︰

    天末海門橫北固,煙中沙岸似西興。已無船舫猶聞笛,遠有樓台只見燈。山月入松金破碎,江風吹水雪崩騰。飄然欲作乘桴計,一到扶桑恨未能。

    《送趙學士陝西提刑》︰

    遙知彼俗經兵後,應望名公走馬來。陛下柬求今日始,胸中包畜此時開。山西豪杰歸囊牘,渭北風光入酒杯。堪笑陋儒昏鄙甚,略無謀術贊行台。

    《金陵懷古四首》(錄一)︰

    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孫多以百城降。豪華盡出成功後,逸樂安知與禍雙。東府舊基留佛剎,後庭余唱落船窗。黍離麥秀從來事,且置興亡近酒缸。

    《除夜寄舍弟》︰

    一尊聊有天涯憶,百感翻然醉里眠。酒醒燈前猶是客,夢回江北已經年。佳時流落真堪惜,勝事蹉跎只可憐。唯有到家寒食在,春風因泛預溪船。

    《送西京簽判王著作》︰

    兒曹曾上洛城頭,尚記清波繞驛流。卻想山川常在夢,可憐顏發已驚秋。闢書今日看君去,著籍長年嘆我留。三十六峰應好在,寄聲多謝欲來游。

    《南浦》︰

    南浦東岡二月時,物華撩我有新詩。含風鴨綠粼粼起,弄日鵝黃裊裊垂。

    《木末》︰

    木末北山煙冉冉,草根南澗水冷冷。繰成白雪桑重綠,割盡黃雲稻正青。

    《初夏即事》︰

    石梁茅屋有彎,流水淺淺度西陂。晴日暖風生麥氣,綠陰幽草勝花時。

    《中年》︰

    中年許國邯鄲夢,晚歲還家壙壩巍D賢嗌街 輝叮 搴翰萑氡庵邸br />
    《入瓜步望揚州》︰

    落日平林一水邊,蕪城掩映只蒼然。白頭追想當年事,幕府青衫最少年。

    《州橋》︰

    州橋蹋月想山椒,回首哀湍未覺遙。今夜重聞舊嗚咽,卻看山月話州橋。

    《壬子偶題》︰

    黃塵投老倦匆匆,故繞盆池種水紅。落日欹眠何所憶,江湖秋夢櫓聲中。

    《送僧游天台》︰

    天台一萬八千丈,歲晏老僧杖錫歸。前程好景解吟否?密雪亂雲緘翠微。

    集句體,實際上是自王安石開始創立的,宋人的筆記很多談到王安石的集句詩。信口說出,這本來是游戲閑暇時所做的事,沒有什麼不可以的,也足以證明王安石記誦的廣博了。這里抄錄幾篇。

    《金陵懷古》︰

    六代豪華空處所,金陵王氣漠然收。煙濃草遠望不盡,物換星移幾度秋。至竟江山誰是主?卻因歌舞破除休。我來不見當時事,上盡重城更上樓。

    《沈坦之將歸溧陽值雨留吾廬久之》︰

    天雨蕭蕭滯茅屋,冷猿秋雁不勝悲。床床屋漏無干處,獨立蒼茫自詠詩。

    《胡笳十八拍十八首》(錄二)︰

    自斷此生休問天,生得胡兒擬棄捐。一始扶床一初生,抱攜撫視皆可憐。寧知遠使問名姓,引袖拭淚悲且慶。悲莫悲兮生別離,悲在君家留兩兒。(其十三)

    春風似舊花仍笑,人生豈得長年少?我與兒兮各一方,憔悴看成兩鬢霜。如今豈無與驊騮,安得送我置汝傍?胡塵暗天道路長,遂令再往之計墮眇茫。胡笳本出自胡中,此曲哀怨何時終?笳一會兮琴一拍,此心炯炯君應識。(其十八)

    信手拈來,天衣無縫,後來模仿他的人,沒有誰能達到的。前人評王安石詩的很多,根據所見到的抄錄幾段︰

    《漫叟詩話》中說︰王安石晚年回南京後寫的詩,精深華妙,不是他年輕時的詩所能比的。曾作《歲晚詩》說︰“月映林塘靜,風涵笑語涼。俯窺憐淨淥,小立佇幽香。攜幼尋新的,扶衰上野航。延緣久未已,歲晚惜流光。”他自比為謝靈運,有見識的人認為是這樣。

    《後山詩話》中說︰黃庭堅評王安石的詩,是晚年才最妙,如“似聞青秧底,復作龜兆坼”是前人所沒有說出的。又如“扶輿度陽焰,窈窕一川花”其中包含多個意境,然而他學三謝的詩不是很巧。

    《石林詩眠》中說︰蔡天啟說王安石經常稱頌杜甫的“鉤簾宿路起,丸藥流鶯囀”這句,認為用意高峭,是五言詩的模範。他日王安石做詩,得“青山捫虱坐,黃鳥挾書眠”一句,自認為不比杜詩差。

    《冷齋夜話》中說︰選用詞句的功夫,到王安石、甦軾、黃庭堅,盡顯古今之變。王安石詩中有“江月轉空為白晝,嶺雲分瞑作黃昏”又有“一水護田將綠繞,兩江排闥送青來”(中略)這是黃庭堅所說的句中眼,學習的人不知道它的妙處,寫詩最終也寫不好。

    《石林詩話》中說︰王安石少年時自認為志向遠大,因此他的詩也受到影響,不是那麼含蓄,如“天下蒼生待霖雨,不知龍向此中蟠”,又如“濃綠萬枝紅一點,動人春色不須多”,又如“平治險穢非無力,潤澤焦枯是有才”之類,都是直抒胸中之事。後來做群牧判官,從宋次師那里把唐人的詩集都借來,廣泛地看,領會其中的要領,晚年才顯現出深婉不迫的妙趣,于是知道文字雖然優劣是一定的,但也要看他的年齡。即使是王安石,當他沒有達到的時候,也不能強求他馬上達到某個高度。

    《苕溪漁隱叢話》中說︰黃庭堅說王安石晚年所作的小詩,雅麗精致,脫去流俗,每當諷誦吟詠,就覺得如露水從嘴中流出。如王安石的小詩“南浦隨花去,回舟路已迷。暗香無覓處,日落畫橋西”。“染雲為柳葉,剪水作梨花。不是春風巧,何緣見歲華。”“日陰陰轉,床風細細吹。然殘午夢,何許一黃鸝。”“蒲葉清淺水,杏花和暖風。地偏緣底綠,人老為誰紅?”“愛此江邊好,留連至日斜。眼分黃犢草,坐佔白鷗沙。”“水淨山如染,風暄草欲薰。梅殘數點雪,麥漲一川雲。”看這些詩,真可謂一唱三嘆。

    《西清詩話》中說︰王安石在蔣山時,把近來寫的詩給甦東坡看。甦東坡說︰“像 積李兮縞夜,崇桃兮炫晝 ,自屈原和宋玉之後,已有千年,沒有見到《離騷》的句法,今天才見到。”王安石說︰“不是你奉承我,我自己覺得也是這樣,但沒有對俗人說過。”

    《三山老人語錄》中說︰王安石的詩中有,“細數落花因坐久,緩尋芳草得歸遲。”歐陽修的詩中有︰“靜愛竹時來野寺,獨尋春偶過溪橋。”朝中的三公都描寫閑適,王安石的詩句最好。

    《石林詩話》說︰王安石晚年,詩律尤其精嚴,選詞用語,詞和義之間沒有半點縫隙,語義和文字緊密配合得當,渾然天成,看不出對偶的半點牽強之處。如“含風鴨綠粼粼起,弄日鵝黃裊裊垂”,開始不覺得有對偶。到“細數落花因坐久,緩尋芳草得歸遲”,只看到悠閑自得的樣子,而細想每一個字,都是經過仔細選擇和衡量的,用意是很深刻的。

    《唐子西語錄》中說︰王安石的五言詩,得了杜甫的句法,如“地蟠三楚大,天入五湖低”。

    《冷齋夜話》中說︰用典故修飾詩句,妙在點明它的功用而不說出它的名稱,這種方法只有王安石、甦東坡、黃庭堅三人知道。王安石的“含風鴨綠粼粼起,弄日鵝黃裊裊垂。” 鴨綠,指的是水;鵝黃,指的是柳。《苕溪漁隱》中說︰王安石的詩中有︰“繰成白雪桑重綠,割盡黃雲稻正青。” 白雪,指的是絲;黃雲,指的是麥子。《 溪詩話》中說︰“蕭蕭出屋千尋玉,靄靄當窗一炷雲”,都不點明它的名稱。

    《蔡寬夫詩話》中說︰王安石曾說,寫詩的人用事太多是一大毛病,用一大堆與題意相合放在一起,這樣是排列典故,即使工整有什麼好處呢?如果能有自己的用意,借事來闡明,情態都表達出來,那麼用典即使多,又有什麼妨礙。因此王安石的詩如“董生只為公羊感,豈肯捐書一語真?桔槔俯仰何妨事,抱甕區區老此身”之類,都是原意和本題不雷同,這是真會用典。

    《後齋漫錄》中說︰王安石善于用字,如“荒埭暗雞催月曉,空場老雉挾春驕”,其中“挾”字用得最好。

    《遁齋閑覽》中說︰王安石的集句詩,即使長達數十韻,都頃刻間完成,詞義相連,如同自己寫作的一般。別人極力效仿,最終也不如他。

    《滄浪詩話》中說︰集句只有王安石的最長,《胡笳十八拍》混然天成,沒有一點痕跡,如同從蔡文姬肺腑間流出的一般。

    王安石的詞,不算是名家,然而也有很不錯的。李清照說︰“王安石、曾鞏的文章 似西漢,如果寫小詞,那麼讀的人肯定會大笑,沒有辦法評論。”這是過于苛刻的評論。李清照對二晏、歐陽修、甦東坡、柳永、張先、賀鑄、秦觀的詞,沒有一個看得上的,何況王安石。這里抄錄兩首︰

    《桂枝香•金陵懷古》︰

    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歸帆去棹殘陽里,背西風、酒旗斜矗。彩舟雲淡,星河鷺起,圖畫難足。

    念往昔,豪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千古憑高,對此漫嗟榮辱。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芳草凝綠。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後庭遺曲。

    《浣溪沙》︰

    百畝中庭半是苔,門前白道水縈回,愛閑能有幾人來?小院回廊春寂寂,山桃溪杏兩三栽,為誰零落為誰開?

    《南鄉子•金陵懷古》︰

    自古帝王州,郁郁蔥蔥佳氣浮。四百年來成一夢,堪愁! 晉代衣冠成古丘。繞水恣行游,上盡層城更上樓。往事悠悠君莫問,回頭! 檻外長江空自流。

    其《浣溪沙》、《南鄉子》二首,蓋集句也,開《蕃錦集》之先聲。王安石的詞,其源流也與黃庭堅是一派,不是詞家正宗。

    王安石又經常用文字做游戲,有首詩說︰“老景春可惜,無花可留得。莫嫌柳渾青,終恨李太白。”把四個古人的姓名藏在句中,《詩林詩話》稱贊他。王安石曾作一詩跡︰“佳人佯醉索人扶,露出胸前白雪膚。走入繡幃尋不見,任他風雨滿江湖。”藏四位詩人的名字,是賈島、李白、羅隱、潘閬,見于《遁齋閑覽》。《苕溪漁隱叢話》又說“有《霞頭隱語》,是半山老人作”等。

    王安石曾有《唐百家詩選》,自序中說︰

    我和宋次道同是三司判官時,宋次道拿出他們家藏書中的唐詩一百余冊,托我選擇其中的精品,宋次道將選擇出的內容命名為《百家詩選》。在這上花了很大的精力,很有些後悔。即使如此,要想了解唐詩,看這本書就足夠了。

    這本書本朝宋犖曾有重刻本,現在已經很少見了。


如果你對王安石傳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王安石傳》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