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城李某,以販棗往來于鄰縣,私誘居停主人少婦歸。比至家,其妻先已偕人逃,自詫曰︰幸攜此婦來,不然鰥矣。人計其妻遷賄之期,正當此婦乘垣後日。適相報,尚不悟耶?既而此婦不樂居田家,復隨一少年遁,始茫然自失。後其夫蹤跡至束城,欲訟李,李以婦已他去,無佐證,堅不承。糾紛間,聞里有扶乩者,眾曰︰盍質于仙。仙判一詩曰︰鴛鴦夢好兩歡娛,記否羅敷自有夫,今日相逢需一笑,分明依樣畫葫蘆。其夫默然徑返。兩邑接壤有知其事者,曰此婦初亦其夫誘來者也。
【譯文】
束城李某因販棗常到鄰縣去,一次偷偷拐了房東的少婦來,到了家。他妻子已先一步跟人跑了。李某自我安慰說︰“幸虧帶了個女人來,不然成了光棍。”人們算了一下,他妻子私奔的時候,正是這個少婦跟李某走的第二天。這恰恰是對李某的報應,他卻蒙在鼓里,洋洋自得。不久,這個少婦不願住在農村,又跟人跑了。李某這才茫然不知所措。後來,少婦的先夫跟蹤到京城,要告李某。李某死不承認,因為少婦已走,沒留下證據。正在吵鬧中,听說村里有個術士能請神仙,大家說︰“去問問神仙吧!”神仙寫了首詩︰“鴛鴦夢好兩歡娛,記否羅敷自有夫。今日相逢須一笑,分明依樣畫葫蘆。”先夫知趣地走了。兩縣接界,有知道情況的人說︰“這個女人起初也是她丈夫引誘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