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族所居曰景城,宋故縣也。城址尚依稀可辨,或偶于昧爽時,遙望煙霧中,現一城影,樓堞宛然,類乎蜃氣。此事他書多載之,然莫明其理。余謂凡有形者,必有精氣,土之厚處,即地之精氣所聚處,如人之有魂魄也。此城周回數里,其形巨矣,自漢至宋,千余年為精氣所聚已久,如人之取多用宏,其魂魄獨強矣。故其形雖化,而精氣之盤結者,非一日之所蓄,即非一日所能散。偶然現象,仍作城形,正如人死鬼存,鬼仍作人形耳。然古城郭不盡現形,現形者又不常見,其故何歟?人之死也或有鬼,或無鬼。鬼之存也,或見或不見,亦如是而已矣。
【譯文】
我本族的人所居住的地方叫景城,是宋朝的舊縣城,城址還仿佛可以辨識。有時偶然在天剛亮時,遠遠望見煙霧當中現出一個城的影子,城樓女牆看上去很真切,類似于海市蜃樓。這事情別的書上多有記載,但是不明白它的道理。我說凡是有形的東西,必然有精氣。土地的厚實之處,就是地的精氣所聚集的地方,就像是人有魂魄一樣。這城四周回繞數里,它的形可算是巨大了。從漢代到宋代一千多年,成為精氣所聚集地已經很久,就像人的獲取多、用途廣,他的魂魄就特別強大了。所以它的形雖然化去,而精氣所盤旋集結的,不是一天的積蓄,就不是一天所能散盡。偶然現出形相,仍舊作城的形狀,正像人死後鬼留存,鬼仍舊作人的形狀一樣。但是古代的城郭不都現形,現形的又不常見,那是什麼緣故呢?人的死,或者有鬼,或者沒有鬼;鬼的存在,或者看見,或者看不見︰也是像這樣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