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救人坑坎中,便是活菩薩;能脫身牢籠外,便是大英雄。
〔注釋〕
菩薩︰指具有慈悲與覺了之心,能救渡眾生于苦難迷惑,並引導眾生成佛的人。
〔譯文〕
肯費心費力去救助陷于苦難中的人,便如同菩薩再世。能不受社會人情的束縛,超然于俗務之外的人,便足以稱之為最杰出的人。
〔評語〕
“菩薩”一詞依佛教的講法,乃是具有“菩薩行”的人,所謂“菩薩行”,除了奉行五戒十善求自身的了悟之外,最重要的便是一種救渡眾生于苦難的心行,所謂“眾人有病我有病”、“願代眾生受一切苦”,乃至于如地藏王菩薩的“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皆是一種“人溺已溺,已達達人”的胸懷。因此我們可知,所謂“菩薩”並不專指廟里供人膜拜的菩薩。而人生的坎坷,也不僅是外在物質的困苦,更嚴重的是內心迷失了正道。若有人能為眾人解脫內心的憂疑,以及外在的困乏,那麼這人所做的一切,便是十足的“菩薩行”,便是活生生的“人間菩薩”。
傳統的包袱、人情的俗見,以致于自己的偏見,將一個人重重地禁錮著,這便是每個人的“牢籠”。若能沖破樊籠,既不受制于傳統,也不受限于人情,最難得的,還能不為自己的成見欲念所困,有極大的智慧和勇氣,這樣的人還不能被稱為“大英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