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弟天性未灕,教易入也,則體孔子之言以勞之(愛之能勿勞物),勿溺受以長其自肆之心。子弟習氣已壞,教難行也,則守孟子之言以養之(中也養不中,才也養不才),勿輕棄以絕其自新之路。
〔注釋〕
未灕︰尚未變得澆灕。
自肆︰自我放縱。
〔譯文〕
當子弟的天性尚未受到社會惡習感染,而變得澆灕時,教導他是不難的,因此應以孔子“愛之能勿勞乎”的方式去教導他,而不要太過分溺愛,增長了他自我放縱的心。當子弟習性已經敗壞,不易教導時,要依孟子“中也養不中,才也養不才”的方式教他,不要輕易地放棄,使他失去了自新的機會。
〔評語〕
真正懂得愛的人,是愛之以方,而不是溺愛。因此在子弟還保持著純樸的心時,要對他要求高些,使他養成刻苦自立的精神,這才是真愛。而溺愛會使他無法離開父母的照顧而生存,反倒害了他,到了放縱成習,便不好教育了。
“中也養不中,才也養不才”是指有合乎中道的父兄來教育子弟,使他歸于中道;有才的教導無才的,使他自覺自發。子弟就如長偏的小樹,要由父兄像直木一般地去矯治他,千萬不要輕易放棄,使他任意生長,那就更要長偏斜了。就像少年管教所的孩子,只要耐心地教導,給他灌輸正確的觀念,仍有機會成為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