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麋粥
《周書》曰︰黃帝始烹谷為粥。
《記》曰︰仲秋養衰老,授幾杖,行麋粥飲食。(行,猶賜也。)
又曰︰公叔文子卒,其子請謚於君,君曰︰"昔者衛國凶饑,夫子為粥與國之餓者,是不亦惠乎?"
又曰︰悼公之喪,季昭子問於孟敬子曰︰"為君何食?"(悼公,魯哀公之子。昭子,康子之曾孫,名強。敬子,武伯之子,名捷。)敬子曰︰"食粥,天下之達禮也。"
又曰︰穆公之母卒,(穆公,魯哀公之曾孫。)使人問於曾子曰︰"如之何?"(問居喪之禮。曾子,曾參之子,名申。)對曰︰"申也聞諸申之父曰︰'哭泣之哀,齊斬之情, 粥之食,自天子達。'"(子喪父母,尊卑同。)
又曰︰親始死,三日不舉火,故鄰里為之麋粥以飲食之。
又曰︰君之喪,子大夫、公子、眾士皆三日不食。子大夫、公子食粥納財,朝一溢米,莫一溢米,食之無算。
又曰︰大夫之喪,主人、室老、子姓皆食粥。
《左傳》曰︰晉人執衛侯,歸之于京師,置諸深室,寧子納橐 焉。( ,粥餅也。)
又曰︰齊晏桓子卒,晏嬰粗 斬,苴 、帶、杖,菅屨,食粥,居倚廬,寢苫枕草。其老曰︰"非大夫之禮也。"
又曰︰正考父鼎銘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