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琴 箏 箜篌 琵琶 筍 簫 笙 笛 笳
◎ 琴
周官,孤竹之管,雲和之琴瑟,冬日至,於地上圓丘奏之,孤竹之管,空桑之琴瑟,夏日至,於澤中方丘奏之,陰竹之管,龍門之琴瑟,於宗廟奏之。
《毛詩》曰︰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禮記》曰︰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風之詩,而天下治。
又曰︰絲聲哀,哀以廉,廉以立志,君子听琴瑟之聲,則思志義之臣。
《左傳》曰︰晉侯觀于軍府,見鍾儀,問其族,曰︰伶人也,與之琴,操南音,公曰︰君子也,言稱先職,不背本也,樂操土風,不忘舊也。
又曰︰初衛侯有嬖妾,使師曹誨之琴,師曹鞭之,公怒,鞭師曹三百。
《列子》曰︰瓠巴鼓琴,而鳥舞魚躍。
又曰︰孔子游太山,見榮啟期,鹿裘帶索鼓琴瑟,孔子問曰︰先生為樂何也,對曰︰天生萬物,唯人為貴,吾既為人,一樂也,男貴女賤,今既為男,二樂也,今有不見日月,不免襁褓,吾行年九十有五矣,三樂也,貧者士之常,死者生之終,居常以待終,何憂哉。
《呂氏春秋》曰︰宓子賤治單父,彈琴,身不下堂而治。
又曰︰伯牙鼓琴,鍾子期善听之,方鼓琴,志在太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如太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流水,鍾子期死,伯牙擗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鼓琴以也。
《莊子》曰︰孔子游乎緇帷之林,坐杏壇之上,弟子讀書,孔子弦歌鼓琴,奏曲未半,有漁父者,下舡而來,孔子推琴而起曰︰其聖人歟,事具居處部壇篇。《孫卿子》曰︰伯牙鼓琴,六馬仰秣。
《史記》曰︰萬石君奮,年十五,為小吏,侍高祖,高祖與語,愛其恭敬,問曰︰若何有,對曰︰獨有母,不幸失明,有姊,能鼓琴,高祖乃召其姊為美人,以奮為中涓,徙其家長安中戚里。
又曰︰騶忌以鼓琴見齊威王,威王舍之右室。
又曰︰司馬相如素與臨邛令王吉相善,臨邛富人卓王孫,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繆與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文君竊從戶窺之,心悅,既罷,相如乃使人重賜文君侍者,通殷勤,文君夜亡奔相如。
桓譚《新論》曰︰神農氏繼而王天下,於是始削桐為琴,繩絲為弦,以通神明之德,合天人之和焉,《廣雅》曰︰神農氏琴,長三尺六寸六分,上有五弦,曰宮商角徵羽,文王增二弦,曰少宮少商。
《風俗通》曰︰琴者樂之統,與八音並行,君臣以相御也,和樂作者,其曲曰暢,言其道暢美也,憂愁作者,其曲曰操,言心失其操也。
《說苑》曰︰雍門周以琴見孟嘗君,孟嘗君曰︰先生鼓琴,亦能令文悲乎,周曰︰臣獨焉能令足下悲哉,所能令悲者,先貴而後賤,先富而後貧,不若身才高妙, 遭暴亂,不若處勢隱絕,不及四鄰,詘折擯厭,舞○ 《太平御覽》五百七十九舞字無。無所告澹 家晃 綺僭 蛺榱鬩櫻 袢餱閬攏 F酥 閬膩浞浚 侶掎。 辭宸紓 廢篤歟 說苑善說篇作棋。舞鄭妾,麗色淫目,流聲娛耳,水游則連方舟,戴羽旗,野游則馳弋獵乎平原廣囿,入則撞鍾擊鼓乎深宮之中,雖有善鼓琴者,固未能使足下悲也,然臣所為足下悲者一也,千秋萬世之後,宗廟必不血食,高台既已壞,曲池既已漸,墳墓既已下,嬰兒豎子樵采者,躑躅其足而歌其上曰︰夫以孟嘗君尊貴,乃若是乎,於是孟嘗泫焉承臉,周引琴而鼓之,徐動宮徵,拂羽角,孟嘗涕泣增哀,下而就之曰︰先生之鼓琴,令文若破國亡邑之人。
《韓詩外傳》曰︰孔子南游 楚,至於阿谷之隧,有處女佩 而浣,孔子曰︰彼婦人可與言矣,抽琴去其軫,以授子貢曰︰善為之辭,子貢曰︰於此有琴而無軫,借子以調其音,婦人對曰︰吾野鄙之人,五音不知,安能調琴。
《江表傳》曰︰顧雍從蔡邕學琴,雍異之,曰︰卿必成,故以名與卿。
華嶠《漢書》曰︰初蔡邕在陳留,鄰人有以酒食召雍○ 按雍邕通。者,比往而酒以酣,客有彈琴於屏,邕至門,潛听之,曰︰以樂召我,而有殺心,何也,遂反,將命者告主人,以蔡君至門而去,邕素為邦鄉所宗,主人遂自追問其故,邕且以告,莫不憮然,彈琴者曰︰我向見螳螂方向鳴蟬,蟬將去而未飛,螳螂為之一前一卻,吾心聳然,唯恐螳螂之失蟬也,此豈為殺心而形於聲者乎,邕笑曰︰此足以當之矣,事具鳥部蟬篇。
《列仙傳》曰︰稷丘公,華山道士,漢武封禪,公乃冠章甫,擁琴來迎。
劉向別錄曰︰雅琴之意事,皆出龍德諸琴雜事中,趙氏者,渤海人趙定也,宣帝時,元康神爵間,丞相奏能鼓琴者渤海趙定梁國龍德,皆召,入見溫室,使鼓琴待詔,定為人尚清靜,少言語,善鼓琴,時間燕為散操,多為之涕泣者。
《東觀漢記》曰︰上嘗問宋弘通儒之士,弘薦桓譚,譚善鼓琴,鄭聲,上數听悅之,聞,坐府上,遣吏召譚,責問之,譚叩頭良久乃遣,後上令譚鼓琴,譚為之失次,上問之,弘言其故,其後不復令譚給事中。
孫登別傳曰︰孫登,字公和,汲郡人,清靜無為,好讀易彈琴,頹然自得,觀其風神,若游六合之外者,當魏末,居北山中,以石窟為宇,編草自覆,阮嗣宗見登,被發端坐岩下,遙見鼓琴,嗣宗自下 進,莫得與言,嗣宗乃長嘯,與琴音諧和,登因嘯和之,妙響動林壑。
《語林》曰︰嵇中散夜燈火下彈琴,有一人,面甚小,斯須轉大,遂長丈餘,黑單衣草○ 《太平御覽》五百七十七,八百七十作革。帶,嵇視之既熟,乃吹火滅,曰︰恥與魑魅爭光。
阮籍樂論曰︰漢桓帝聞楚琴 犢 ゾ 唬荷圃眨 鞜碩 鬩櫻 艏玖髯酉蚍綞 那 呃嵯隆 br />
蔡琰別傳曰︰琰,字文姬,蔡邕之女,年六歲,夜鼓琴,弦斷,琰曰︰第二弦,邕故斷一弦,而問之,琰曰︰第四弦,邕曰︰偶得之矣,琰曰︰吳札觀化,知興亡之國,師曠吹律,識南風之不競,由此觀之,何足不知。
馬明生別傳曰︰明生隨神女入石室,金床玉幾,彈琴有一弦,五音並奏。
《搜神記》曰︰吳人有燒桐以爨者,蔡邕聞其爆聲曰︰此良桐也,因請之,削以為琴,而燒不盡,因名魑睬 惺饃 傘 br />
《晉中興書》曰︰戴逵,字安道,少有文藝,善鼓琴,太宰武陵王,聞其能琴,使人召焉,逵對使者前,打破琴曰︰戴安道不能為王侯伶人。
《世說》曰︰會稽有防風鬼,屢見城邑,常 雷門上,腳乘至地,晉橫陽令賀韜善鼓琴,防風聞琴聲,在賀中庭舞。
沈約《宋書》曰︰蕭思話領左衛將軍,嘗從太祖登鍾山北嶺,中道有盤石清泉,上使於石上彈琴,因賜以銀鍾酒,謂曰︰相賞有松石間之高意也。
﹝詩﹞ 梁丘遲題琴樸奉柳吳興詩曰︰邊山此嘉樹,搖影出雲垂,清心有素體,直治耷 Γ 捕 撬 穡 猶せ 淮僑Ж 荊 煜е齬庖恰 br />
陳沈 為我彈鳴琴詩曰︰為我彈鳴琴,琴鳴傷我衿,半死無人覺,入灶始知音,空為貞女引,誰達楚妃心,雍門何假說,落淚自淫淫。
陳賀澈為我彈鳴琴詩曰︰薄暮高堂上,調琴召美人,伯喈聲未盡,相如曲復新,點徽還轉弄,亂爪更留賓,聊持一弦響,雜起艷歌塵。
隋江總賦詠待琴詩曰︰可憐嶧陽木,雕為綠綺琴,田文承睫淚,卓女弄弦心,戲鶴來應舞,游魚听不沉,楚妃幸勿嘆,此異丘中音。
﹝賦﹞ 後漢傅毅琴賦曰︰歷嵩岑而將降,睹鴻梧於幽阻,高百仞而不枉,對 條以持處,蹈通涯而將圖,游茲梧之所宜,蓋雅琴之麗樸,乃升伐其孫枝,命離婁使布繩,施公輸之剞劂,遂 煉 善鰨 襠衽┬ 踔疲 ∩ 渲 旅睿 閾鬧局 糝汀 br />
後漢馬融琴賦曰︰惟梧桐之所生,在衡山之峻陂,於是遨間公子,中道失志,孤煢特行,懷閔抱思,昔師曠三奏,而神物下降,玄鶴二八,軒舞于庭,何琴德之深哉。
後漢蔡邕琴賦曰︰爾乃言求茂木,周流四垂,觀彼椅桐,層山之陂,丹華煒燁,綠葉參差,甘露潤其末,涼風扇其枝,鸞鳳翔其巔,玄鶴巢其岐,考之詩人,琴瑟是宜,爾乃清聲發兮五音舉,發宮商兮動角羽,曲引興兮繁弦撫,然後哀聲既發,秘弄乃開,左手抑揚,右手徘徊,指掌反覆,抑案藏摧,於是繁弦既抑,雅韻乃揚,仲尼思歸,鹿鳴三章,梁甫悲吟,周公越裳,青雀西飛,別鶴東翔,飲馬長城,楚曲明光,楚姬遺嘆,雞鳴高桑,走獸率舞,飛鳥下翔,感激茲歌,一低一昂。
晉嵇康琴賦曰︰椅桐之所生, 峻岳之崇岡,含天地之醇和,吸日月之休光,郁紛紜以獨茂,飛英蕤於F蒼,其山川形勢,則盤紆隱嶙,蛇崔嵬岑唬 ダ Md,青壁萬尋,若乃春蘭被其東,沙棠植其西,涓子宅其陽,玉醴涌其前,玄雲蔭其上,翔鸞集其巔,乃斫孫枝,準量所任,至人攄思,制為雅琴,錯以犀象,藉以翠綠,弦以園客之絲,徽以鍾山之玉,爰有龍鳳之象,古人之形,伯牙揮手,鍾期听聲,華容灼爍,發采揚明,伶倫比律,田連操張,進御君子,新聲嘹亮,及其初調,則角羽俱起,宮徵相證,參發並趣,上下累應,若乃高軒飛觀,廣廈閑房,冬夜肅清,朗月垂光,新衣翠粲,纓徽流芳,於是器洽弦調,心閑手敏,觸■G如志,唯意所擬,初涉淥水,中奏清徵,拊弦安歌,新聲代起,曲引向闌,眾音將歇,改韻易調,奇弄乃發,或徘徊顧慕,擁郁抑按,盤桓毓養,從容秘玩,牢落凌厲,布C半散,英聲發越,采采粲粲,穆溫柔以怡懌,婉順敘而委蛇,或乘險投會,邀隙 危,嚶若離 鳴清池,翼若游鴻翔增崖,或樓[QLXQ]櫟捋,漂繚洌。遠而听之,若鸞鳳和鳴戲雲中,迫而察之,若眾葩敷榮曜春風,若次其曲引所宜,則廣陵止息,東武太山,飛龍鹿鳴, 雞游弦,更唱迭奏,聲若自然,下逮謠俗,蔡氏五曲,王昭楚妃,千里別鶴,論其體勢,詳其風聲,器和故響逸,張急故聲清,間遼故音埤,弦長故徽鳴,性 靜以端理,含至德之和平,誠可以感蕩心志,而發泄幽情矣。
晉成公綏琴賦曰︰伯牙彈而駟馬仰秣,子野揮而玄鶴鳴,清角發而陽氣亢,白雲奏而風雨零。
﹝贊﹞ 晉殷仲堪琴贊曰︰五聲不彰,孰表太音,至人善寄,暢之雅琴,聲由動發,趣以虛深。
晉王 琴贊曰︰穆穆和琴,至至 鄭 綾飼宸紓 鱍刪 幀 br />
宋謝惠連琴贊曰︰嶧陽孤桐,裁為鳴琴,體兼九絲,聲備五音,重華載揮,以養民心,孫登是玩,取樂山林。
﹝銘﹞ 後漢李尤琴銘曰︰琴之在音,蕩滌邪心,雖有正性,其感亦深,存雅卻鄭,浮侈是禁,條暢和正,樂而不淫。
◎ 箏
《釋名》曰︰箏,施弦高,箏箏然。
《史記》曰︰秦逐客李斯上書曰︰夫擊甕○ 《太平御覽》五百七十六,甕下有缶字。叩瓶,彈琴○ 御覽作箏。搏髀,而歌呼嗚鳴快耳者,真秦之聲。
《風俗通》曰︰謹案禮樂記,箏五弦築身也,今並涼二州箏,形如瑟,不知誰改也。
《英雄記》曰︰呂布詣袁紹,紹患布,欲殺之,遣三十六兵被鎧迎布,使著帳邊臥,布知之,使於帳中鼓箏,諸兵臥,布出帳去,兵不覺也。
傅子曰︰郝素善彈箏,雖伯牙妙手,吳姬奇聲,何以加之。
又曰︰箏者,上圓象天,下平象地,中空準六合,弦柱十二,擬十二月,乃仁智之器也。
《語林》曰︰桓野王善解音,晉孝武祖宴西堂,樂闋酒闌,將詔桓野王箏歌,野王辭以須笛,於是詔其常吹奴碩,賜姓曰張,加四品將軍,引使上殿,張碩意氣激揚,吹破三笛,末取ガ擰 按世說輕詆篇,蔡伯喈睹睞笛條,注引伏滔長笛賦序(亦見本卷笛篇)桓子野有故長笛,雲蔡邕之所作雲雲,疑當作睹睞笛。笛,然後乃理調成曲。
《俗說》曰︰謝仁祖為豫州主簿,在桓溫 下,桓聞其善彈箏,便呼之,既至,取箏令彈,謝即理弦撫箏,因歌秋風,意氣殊遒,桓大以此知之。
﹝詩﹞ 梁王台卿詠箏曰︰依歌時轉韻,按曲動花鈿,促調移輕柱,亂手度繁弦,唯有高秋月,秦聲獨可憐。
梁孝元帝和彈箏人詩曰︰瓊柱動金絲,奏聲發趙曲,流徵含陽春,美手過如玉。
梁沈約詠箏詩曰︰秦箏吐絕調,玉柱揚清曲,弦依高張斷,聲隨妙指續,徒聞音繞梁,寧知顏如玉。
﹝賦﹞ 後漢侯瑾箏賦曰︰於是急弦促柱,變調改曲,卑殺縴妙,微聲繁縟,散清商而流轉兮,若將絕而復續,紛曠蕩以繁奏,邈遺世而越俗,若乃察其風采,練其聲音,美武蕩乎,樂而不淫,雖懷思而不怨,似豳風之遺音,於是雅曲既闋,鄭衛仍 ,新聲順變,妙弄優游,微風漂裔,冷氣輕浮,感悲音而增嘆,愴廣捕 吵睿 裟松細刑斕兀 露 砩瘢 盱胱孀冢 牾【偽觶 品繅姿祝 焱 寺祝 猩徐扼菡咭櫻 喝瞵r箏賦曰︰惟夫箏之奇妙,極五音之幽微,苞群聲以作主,冠眾樂而為師,稟清和於律呂,籠絲木以成資,身長六尺,應律數也,故能清者感天,濁者合地,五聲並用,動靜簡易,大興小附,重發輕隨,折而復扶,循覆逆開,浮沉抑揚,升降綺靡,殊聲妙巧,不識其為,平調足均,不疾不徐,遲速合度,君子之衢也,慷慨磊落,卓礫盤紆,壯士之節也,曲高和寡,妙妓難工,伯牙能琴,於茲為朦, 懌翕純,庶配其蹤,延年新聲,豈此能同,陳惠李文,曷能是逢。
晉陶融妻陳氏箏賦曰︰伊夫箏之為體,惟高亮而殊特,應六律之修和,與七始乎消息,括八音之精要,超眾器之表式,後夔創制,子野考成,列柱成陳,既和且平,牙氏攘袂而奮手,鍾期傾耳以靜听,奏清角之要妙,詠騶虞以鹿鳴,獸連軒而率舞,鳳踉蹌而集庭, 母﹞粒 菹旆 櫻 餿蝗艟 ㄈ綹椿兀 嗣匱耷 坷 庖歟 芐 Х簦 D渫蛺 br />
晉賈彬箏賦曰︰溫顏既授,和志向悅,賓主交歡,聲鐸品列,鍾子授箏,伯牙同節,唱葛天之高韻,贊幽蘭與白雪,其始奏也,蹇澄疏雅,若將暢而未越,其漸成也,抑按鏗鏘,猶沉郁之舒徹,何以盡美,請徵其喻,剖狀同形,兩象著也,設弦十二,太蔟數也,列柱參差,招搖布也,分位允諧,六龍御也。
晉顧愷之箏賦曰︰其器也,則端方修直,天隆地平,華文素質,爛蔚波成,君子嘉其斌麗,知音偉其含清,罄虛中以揚德,正律度而儀形,良工加妙,輕縟 彬,玄漆緘響,慶雲被身。
梁簡文帝箏賦曰︰听鳴箏之弄響,聞茲弦之一彈,足使客游戀國,壯士沖冠,若夫楚王怡蕩,楊生娛志,小國寡民,督郵無事,乃有燕餘麗妾,方桃譬李,本住南城,經居東里,度玲瓏之曲 ,出翡翠之香帷,腕凝紗薄, 重行遲,爾乃促筵命友,餃觴置酒,耳熱眼花之娛,千金萬年之壽,白日蹉跎,時淹樂久,玩飛花之度窗,看春風之入柳,命麗人於玉席,陳寶器於紈羅,撫鳴箏而動曲,譬輕薄之經過,若夫鈞竿復發,蛺蝶初揮,動玉匣之餘怨,鳴陽烏之始飛,逐東 於鄭女,和西舞於荊妃,使長廊之瓦虛墜,梁上之塵染衣。
◎ 箜篌
《釋名》曰︰箜篌,師延所作,靡靡之樂,後出桑間濮上之地,師涓為晉平公鼓焉,鄭衛分其地而有之,遂號鄭衛之音為淫樂。
桓譚《新論》曰︰鄙人謂狐為狸,以瑟為箜篌,此非徒不知狐與瑟,乃不知狸與箜篌也。
司馬相如凡將篇曰︰鍾磬竽笙築坎侯。
《續漢書》曰︰靈帝好胡服,作胡箜篌。
甄異傳曰︰永和中,吳郡陳緒家,平旦,忽有叩門自通,雲陳都尉寄住,緒有妾姓奚,能彈箜篌,神意歡悅,既令妾弦歌,歌聲焦細,歷三年乃別去。
班彪上事曰︰漢宣帝賜呼韓耶單于竽瑟箜篌。
《琴操》曰︰箜篌引者,朝鮮津卒霍子高所作也,子高晨刺舡而濯,有一狂夫,被發提壺而渡,其妻追止之,不及,墮河而死,乃號天噓唏,鼓箜篌而歌,曲終投河而死,子高援琴,作其歌聲,故曰箜篌引。
《搜神記》曰︰晉永嘉中,有神見兗州,自號樊道基,有嫗號成夫人,夫人好音樂,能彈箜篌,聞人歌弦,輒起舞。
《風俗通》曰︰箜篌一名坎侯,謹按,武帝祀太山太一後土,令樂人侯調,依琴作坎侯,言其坎坎應節也,侯以姓冠章也。
﹝詩﹞ 梁簡文帝賦得箜篌詩曰︰捩遲初挑吹,弄急時催舞,釧響逐弦鳴,衫回半鄣柱,欲知心不平,君看黛眉聚。
﹝賦﹞ 晉鈕滔母孫氏箜篌賦曰︰考茲器之所起,實侯氏之所營,遠不假於琴瑟,顧無取乎竽笙,爾乃陟九峻之增岩,承溫之朝日,剖嶧陽之孤桐,代楚宮之椅漆,徵班輸之造器,命伶倫而調律,浮音穆以遐暢,沉響幽而若絕,樂操則寒條反榮,哀曼則晨華朝滅,邈漸離之清角,超子野之白雪,然思超梁甫,原登華岳,路M悲秦,道難怨蜀,遺逸悼行邁之離,秋風哀年時之速,陵危柱以頡頏,憑哀弦以躑躅,於是數轉難測,聲變無方,或冉弱以飄沉,或頓壯以抑揚,或散角以放羽,或攄徵以騁商。
晉曹毗箜篌賦曰︰嶧陽之桐,殖穎岩浚 迦 蟾 鼙惶 順 嘀破鰨 蠲羆 桑 矸鐨危 驁厚唬 V越鴆桑 繅源湓澹 湎以蛭諍胖 浚 糜λ 危 寰 世剩 櫓米砸鰨 妒欽儷 耍 鈄耍 碼齲 媒鵠,發愁吟,引吳妃,湖上颯沓以平雅,前溪藏摧而懷歸。
宋臨川王劉義慶箜篌賦曰︰侯牽化而始造,魯幸奇而後珍,名啟端於雅引,器荷重於吳君,等齊歌以無譬,似秦箏而非群。
◎ 琵琶
《釋名》曰︰琵琶本於胡中,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琵,引卻曰琶,因以為名。
《風俗通》曰︰謹按,琵琶近世樂家所作,不知誰作也,長三尺五寸,法天地人與五行也。又四弦象四時也。
《三輔決錄》曰︰游楚表乞宿衛,拜駙馬都尉,楚不學問,性好游遨音樂及畜歌者,琵琶箏笛,每行來,將以自隨。
傅子曰︰朱生善彈琵琶,雖伯牙之妙,舞○ 《太平御覽》五百八十三無舞字。無以加之。
《語林》曰︰謝鎮西著紫羅襦,據胡床,在大市佛圖門樓上,彈琵琶,作大道曲。
《竹林七賢論》曰︰阮咸善彈琵琶。
《異苑》曰︰南平國岳,○ 《太平御覽》五百八十三作兵。在姑孰,有鬼附之,每佔吉凶,輒先索琵琶,隨彈而言事有驗,或雲是老鼠所作,名曰靈侯。
《幽明錄》曰︰晉司空桓豁,在荊州,有參軍剪五月五日鴝鵒舌,教令學語,遂無所不名,與人相閿顧,參軍善彈琵琶,鴝鵒每听移時。
《世說》曰︰桓大司馬曰︰謝仁祖,企腳在北牖下彈琵琶,故自有天際意。
﹝詩﹞ 齊王融詠琵琶詩曰︰抱月○ 原作目,據馮校本改。如可明,懷風殊復清,絲中傳意緒,花里寄春情,掩抑有奇態,淒鏘多好聲,芳袖幸時拂,龍門空自生。
﹝賦﹞ 晉孫諺○ 《初學記》十六作該,此訛。琵琶賦曰︰惟嘉桐之奇生,于丹澤之北垠,下 條而迥回,上糾紛而干雲,開鍾黃以挺鄭 硭}熟恫執海 會嶙乎公班,妙意橫施,四分六合,廣袤應規,回風臨樂,刻飾流離,弦則岱谷絲,篚貢天府,伯奇執軛,杞妻抽緒,大不過宮,細不過羽,清朗緊勁,絕而不茹,伶人鼓焉,景響豐蛇良,操暢駱驛,游乎風揚,抑按捻○ 北堂書鈔一百一十作L,L下有攝字,此脫。搦摧藏,爾乃叩少宮,騁明光,發下柱,展上按,儀蔡氏之繁弦,放莊公之倍簧,於是酒酣日晚,改為秦聲,壯諒抗愾,土風所生,延年度曲,六彈俱成,絀耶在正,疏密有程,離而不散,滿而不盈,沉而不重,浮而不輕,綿駒遺嘔,岱宗梁父,淮南廣陵,郢都激楚,每至曲終歌闋,亂以眾契,王○ 明本及《初學記》十六王字無。上下奔鶩,鹿奮猛厲,波騰雨注,飄飛電逝。
晉成公綏琵琶賦曰︰八音之用,誦于典藝,簫韶九奏,物有容制,惟此琵琶,興自末世,爾乃 巧班爾,妙意橫施,因形造美,洪殺得宜,柄如翠虯之仰首,盤似靈龜之觜{唯角},臨樂則齊州之丹木,柱則梁山之象犀,■G以玳瑁,格以瑤枝,若夫盤圖合靈,太極形也,三材片合,兩儀生也,分柱列位,歲數成也,回窗華表,日月星也。
◎ 筍
《釋名》曰︰所以懸鍾者,橫曰筍,筍,峻也,在上高峻也,縱○ 原作蹤,據馮校本改。曰 , ,舉也,在傍舉筍也。
《毛詩》曰︰設業設 ,崇牙樹羽。
《禮記》曰︰夏後氏之龍筍 ,殷之崇牙,周之壁 。
蠰子曰︰大禹為銘於筍 ,銘言曰︰教寡人以道者擊鼓,教以義者擊鍾,教以事者振鐸,語以憂者擊磬,語以訟獄者揮 。
《說苑》曰︰秦博士對始皇,階下撞千石之鍾,萬石之 。
《淮南子》曰︰闔閭伐楚,破九龍之鍾 。
《東觀漢記》曰︰東海王,殿○ 東觀漢記七殿下有設字。鍾 之懸。
《莊子》曰︰梓慶削木為 ,見者驚猶鬼神,魯侯問其術,對曰︰臣將為 ,未嘗敢以耗氣,齋七日,忘吾四支,然後入山林,觀天性區別,見成 ,然後加手, 似夾鍾也。
《離騷》曰︰簫鍾兮瑤 。
﹝賦﹞ 漢賈誼 賦曰︰牧太平以深志,象巨獸之屈奇,妙 囊鑰田危 嫜 倉 紗梗 倨渚庋潰 宰笥蟻嘀福 捍簫穸 傘 br />
﹝銘﹞ 後漢李尤鍾 銘曰︰周因殷禮,損益可知,漢因於周,猶若重規,人因秦器,事有可施,鴻鍾怒 ,物得其宜,聲揚遠聞,文耀委迤。
◎ 簫
《釋名》曰︰簫,肅也,其聲肅肅而清也。
《風俗通》曰︰按舜作,其形參差,象鳳翼,十管,長三尺。
《爾雅》曰︰大簫謂之言,小者謂之 。
《三禮圖》曰︰雅簫長尺四寸,二十四,頌簫尺二寸,十六。
《尚書》曰︰簫韶九成,鳳皇來儀。
又曰︰既備乃奏,簫管備舉, 咆噬 嚶漢兔 br />
《禮記》曰︰仲夏之月,命樂師,均管簫。
《莊子》曰︰南郭子綦謂顏成子游曰︰汝聞人籟而未聞地籟,汝聞地籟而未聞天籟,郭象曰︰籟,簫也。
《呂氏春秋》曰︰客有以吹籟見越王者,上下宮商和,而越王不喜也,或為之野音,而王反悅之,亦有如此者,要在听之而已。
《列仙傳》曰︰簫史者,秦穆公時人,善吹簫,能致孔雀白鶴,穆公女弄玉好之,公妻焉,一旦隨鳳飛去,故秦樓作鳳女祠,雍宮世有簫聲雲,事具神仙部。
《漢書》曰︰元帝多材藝,吹洞簫,自度曲,被歌聲。
又曰︰元帝為太子,體不安,善忘不樂,詔使王褒等之太子宮,讀誦奇文,太子善褒洞簫頌,令後宮讀誦之。
《史記》曰︰周勃常為人吹簫,給喪事。
蔡邕《月令章句》曰︰簫長則濁,短則清,以 密實其底,而增減之,則和管而成音,定無所復調,當與琴瑟相參。
傅子曰︰馬先生能使木人吹簫,比妙般輸墨翟,曰不劣古矣。
段龜龍《涼州記》曰︰呂纂咸寧三年,胡人發張駿冢,得玉簫。
《丹陽記》曰︰江寧縣南四十里,慈母山,積石臨江,生簫管竹,王褒洞簫賦所稱,即此也,其竹圓 ,異於眾處,自伶倫采竹O谷,其後唯此 見珍,故歷代常給樂府,而俗呼曰鼓吹山。
潯陽記曰︰廬山西南有康王谷。又北嶺城,天欲雨,輒聞鼓角簫笳之聲。
﹝詩﹞ 梁劉孝儀詠簫詩曰︰危聲合鼓吹,絕弄混笙篪,管饒知氣促,敘動覺唇移,仙史安為貴,能令秦女隨。
﹝賦﹞ 漢王褒洞簫賦曰︰原夫簫o之所生,出于江南之丘墟,洞條暢以罕節。糠蠓滓苑鍪瑁 焦燮滸 截疲 蜥 漫 櫧椋 逢i綺靡,誠可悲乎其不安也,彌望儻莽,連延曠蕩。又足樂乎其敞閑也, 身軀於厚土,經萬世而不遷,翔鳳蕭蕭經其末,回江流水溉其山,朝露清泠而隕其側,玉液浸潤而承其根,孤雌寡鵠,娛優乎其下,春禽群嬉,翱翔乎其巔,秋蜩不食,抱樸而長吟,玄猿悲嘯,搜索乎其間,於是般匠施巧,夔襄準法,帶以象牙,淦浠岷希 涿釕 蚯寰慚帷觶 趑琛K承鴇稗,他戾。若孝子之事父也,科條譬類,誠應義理,澎濞沆瀣,一何壯士,優柔溫潤。又似君子,或留而不行,或行而不留, `爛漫,亡耦失儔,故知音者悲而樂之,不知音者怪而偉之,故其為悲聲,則莫不愴然累欷,撇涕^淚,其奏子椋 蚰 壞 b凱,阿那<ば畏}痿者已,以是蟋蟀尺蠖, 行喘息,魚瞰雞睨,垂喙宛轉,瞪瞢忘食,況乎感陰陽之和,而見風俗之倫哉。
◎ 笙
《釋名》曰︰笙,生也,象物貫地而生,以匏為之,故曰匏竽,亦是也,其中空以受簧也。
《世本》曰︰隋作笙也,《爾雅》曰︰大笙謂之巢,小者謂之和。
《說文》曰︰舜祠之下,得笙白玉管,笙十三簧,象鳳之身。
《尚書》曰︰笙鏞以間,鳥獸蹌蹌。
《毛詩》曰︰笙磬同音。
《周官》曰︰笙師掌教吹笙。
《禮記》曰︰女媧之笙簧。
《穆天子傳》曰︰西王母吟曰︰吹笙鼓簧,中心翔翔。
《尸子》曰︰商容觀舞,墨子吹笙,墨子非樂,而於樂有是也。
《漢武內傳》曰︰西王母命侍女董雙成,吹雲和之笙。
《列仙傳》曰︰王子喬者,周靈王太子晉也,好吹笙作鳳鳴,游伊雒間,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山,事具神仙部。
《魏志》曰︰文帝令杜夔,於賓客中吹笙鼓琴,夔有難色,遂黜免。
﹝詩﹞ 梁陸罩詠笙詩曰︰管清羅袖拂,響合絳唇吹,含情應節轉,逸態逐聲移,所美周王子,弄羽一參差。
﹝賦﹞ 晉潘岳笙賦曰︰河汾之寶,有曲沃之懸匏焉,鄒魯之珍,有汶陽之孤筱焉,若乃綿蔓紛敷之麗,浸潤靈液之滋,固眾作者之所詳,余可得而略之,徒觀其制器也,則審洪縴,面短長,戾}生 ,裁熟簧,設宮分羽,經徵列商,基黃鍾以舉韻,望儀鳳以擢形,寫皇翼以插羽,摹鸞音以厲聲,於是乃有始泰終約,前榮後瘁,激憤於今賤,永懷乎故貴,眾滿堂而飲酒,獨向隅而掩淚,援鳴笙而將吹,先爝芤岳砥 虯稈芤拿遙 滌回餳保 蚣韌 環擔 蛞殉齠 慈耄 腔膊薊ゅ 裂茌菹 杓鵲付 噓。 誚 I К埃 排 H 鞁懍曛 皆疤抑 藏玻 柙嫦輪 胱耄 柙唬涸嫦倫胱耄 焓道肜耄 鵪瀆湟櫻 Γ 松 荒芐欣鄭 我孕櫞治 艘 閃 d雞,雙鴻翔,白鵠飛,子喬輕舉,明君懷歸,荊王喟其長吟,楚妃嘆而增悲,新聲變曲,奇韻橫逸,縈纏歌鼓,網羅鍾律,爛熠 以放艷,郁蓬勃以氣出,秋風詠於燕路,天光重乎朝日,大不逾宮,細不過羽,唱發章夏,導揚韶武,協和陳宋,混一齊楚,延不逼而遠無攜,聲成文而節有敘。
晉王M笙賦曰︰其制器也,則取不周之竹,曾城之匏,生懸崖之絕嶺,邈隆峰以崇高,延 頸以亢首,厭瑤口之陸離,舞靈蛟之素鱗,餃明珠於帶垂,弱舌紙薄,鉛錘內藏,合松 以密際,糅彤丹以發光。
晉夏侯淳○ 《初學記》作湛。笙賦曰︰嗟萬物之殊觀,莫比美乎音聲,總眾異以合體,匪求一以取成,雖琴瑟之既麗,猶靡尚於清笙,爾乃采桐竹,翦朱密,摘長松之流肥,咸昆侖之所出,抑揚噓吸,或■H或吹,厭枯○ 《初學記》作拈。挹按,同覆互移,初進飛龍,重繼 雞,振引合和,如潰如離,若夫纏綿約殺,足使放達者循察,通豫平曠,足使廉規者棄節,沖靈冷澹,足使貪榮者退世,開明爽亮,足使慢惰者進竭,豈眾樂之能倫,邈奇特而殊絕。
◎ 笛
《風俗通》曰︰笛,武帝時丘仲所作也,笛,滌也,所以滌邪穢,納之雅正也,長尺四寸,七孔,後有羌笛,見馬融賦。
傅子曰︰列和善吹笛,吳姬之聲,無以加也。
伏滔蔡邕長笛賦序曰︰余同僚桓子野,有故長笛賦,○ 世說輕詆篇注,北堂書鈔一百十一賦字無。傳之耆艾,雲蔡邕之所作也,初邕避難江南,宿於柯亭,柯亭之館,以竹為椽,仰而眄之曰︰良竹也,取以為笛,奇聲獨絕,歷代傳之。
《廣雅》曰︰ 謂之笛,有七孔。
《魏略》曰︰游楚好音樂,畜笛者,每待○ 前琵琶篇引三輔決錄作將。以自隨。
《世說》曰︰王子猷聞桓子野善笛而不識,遇桓於岸上過,舡中客有識之者,雲此是桓野王,使令人與相問,聞君善吹,試為我一奏,桓爾時已貴顯,素聞王名,即便回,下車,踞胡床,為作三調,弄畢便去,客主竟不交言。
《俗說》曰︰宋 是石崇妓綠珠弟子,有國色,善吹笛,後在晉明帝宮,帝疾患危篤,群臣進諫,請出宋 ,時朝賢悉見,帝曰︰卿諸人誰欲得者,眾人無言,阮遙集時為吏部尚書,對曰︰原以賜臣,即與之。
又曰︰謝仁祖妾阿妃,有國色,甚善吹笛,謝死,阿妃誓不嫁,郗曇時為北中郎,設權計,遂得阿妃為妾,阿妃終身不與曇言。
段龜龍《涼州記》曰︰呂纂時,胡人發張駿冢,得玉笛。
《續搜神記》曰︰合肥口有一大白舡,覆在水中,雲是曹公白舡,嘗有漁人夜宿,以舡系之,聞箏笛弦節之音,漁人夢人驅遣,雲勿近官妓,此人驚,即移去,相傳雲,曹公載妓舡覆於此,猶存焉。
《幽明錄》曰︰永嘉中,太山民巢氏,先為相縣令,居在晉陵,家婢采薪,忽有一人追隨婢還家,不使人見,與婢宴飲,輒吹笛而歌,歌雲,閑夜寂已清,長笛亮且鳴,若欲知我者,姓郭字長生。
﹝賦﹞ 楚宋玉笛賦曰︰余嘗觀於衡山之陽,見奇筱異鄭 苯詡蛑χ 隕 玻 浯ε蘊燎\穡 G陵阜,隆崛萬丈,磐石雙起,丹水涌其左,醴泉流其右,師曠將為陽春北鄭白雪之曲,取其雄焉,宋意將送荊卿於易水之上,得其雌焉,於是天旋少陰,白日西靡,命嚴春,使午子,延長 ,奮玉手,ヅ齏劍 尊┌藎 W顏臻,玉貌起,吟清商,起流徵。
後漢馬融長笛賦曰︰融既博覽典雅,精該術數。又性好音律,能鼓琴吹笛,為督郵,無留事,獨臥 縣平陽鄔中,有雒客舍逆旅,吹笛,融去京師逾年,暫聞甚悲樂之,作長笛賦,其辭曰︰惟 籠之奇生兮,于終南之陰崖, 九成之孤岑,臨萬仞之石溪,是以間介無蹊,人跡罕到,猿 晝吟,鼯鼠夜叫,於是放臣逐子,棄妾離友,攢乎下風,收精注耳,夔襄比律,子野協呂,十二畢具,黃鍾為主,詳觀夫曲胤之繁會叢雜,何其富也,紛葩爛熳,誠可喜也,波散廣衍,實可異也,律呂既和,哀聲五降,曲終闋盡,餘弦更興,繁手累發,密T疊董,○ 文選十八作重。上擬法於韶 南 ,中取度於白雪淥水,下采制於延露巴人,于時也,綿駒吞聲,伯牙毀弦,瓠巴 下挾反。柱,磬襄弛懸,近世雙笛從羌起,羌人伐竹未及已,龍鳴水中不見已,截竹吹之聲相似,易京君明識音律,故本四孔加以一,君明所加孔後出,是謂商聲五音畢。
◎ 笳
蔡琰別傳曰︰琰,字文姬,先 河東衛仲道,夫亡無子,歸寧于家,漢末大亂,為胡騎所獲,在左賢王部伍中,春月登胡殿,感笳之音,作詩言志曰︰胡笳動兮邊馬鳴,孤雁歸兮聲嚶嚶。
曹嘉之《晉書》曰︰劉疇曾避亂塢壁,賈胡百數,欲害之,疇無懼色,援笳而吹之,為出塞之聲,動其游客之思,於是群胡皆倚泣而去。
《世說》曰︰劉越石為胡騎所圍數重,城中窘迫無計,劉始夕乘月,登樓清嘯,胡賊聞之,皆淒然長嘆,中夜次奏胡笳,賊皆流涕,人有懷土之切,向曉又吹,賊並起圍奔走,或雲是劉道真。
﹝賦﹞ 魏杜摯笳賦曰︰唯葭蘆之為物,諒 勁之自然, 妙體於阿澤,歷百代而不遷,於是秋節既至,百物具成,嚴霜告殺,草木殞零,賓鳥鼓翼,蟋蟀悲鳴,羈旅之士,感時用情,乃命狄人,操笳揚清,吹東角,動南徵,清羽發,濁商起,剛柔待用,五音迭進,倏爾卻轉,忽焉前引,或 以和懌,或淒淒以魃保 蚱 鄖岣。 虺僦匾猿林汀 br />
西晉孫楚笳賦曰︰餃長葭以 擔 啾啾之哀聲,奏胡馬之悲思,詠北狄之遐征,順谷風以撫節,飄響乎天庭,徐疾從宜,音引代起,叩角動商,鳴羽發徵,若夫廣陵散吟,三節白 ,太山長曲,哀及梁父,似鴻雁之將雛,乃群翔於河渚。
晉夏侯湛夜听笳賦曰︰越鳥戀乎南枝,胡馬懷夫朔風,惟人情之有思,乃否滯而發中,南閭兮拊掌,北閻兮鳴笳,鳴笳兮協節,分唱兮相和,相和兮哀諧,慘激暢兮清哀,奏烽燧之初驚,展從繇之嘆乖,伸棄兮更纏,遷調兮故韻,披涼州之妙參,鋮謆蛻s之奇引,垂幽蘭之游響,來楚妃之絕嘆,放 雞之弄音,散白雪之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