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事
《易》稱︰先王建萬國,親諸侯。《史記》雲︰黃帝置左右大監,以監萬國。《堯典》雲︰協和萬邦。《左傳》雲︰禹會諸侯于涂山,執玉帛者萬國。萬國之數,蓋親賢兼封。夏列九州,制五服,立爵五等,分地有三。公侯方百里,伯方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不足五十里曰附庸。殷則爵列三等,周又列為五等,則公方五百里,侯伯子男各百里為差,不滿百里為附庸,凡王之子弟,並參封之。秦稱皇帝,除五等之制以郡縣,子弟為匹夫。漢興。立爵二等,大者王,小者侯,而王之號謂為諸侯王。(蔡邕《獨斷》曰︰漢制,皇子封為王,其實諸侯也。周末諸侯或稱王。而漢自以皇帝為稱,故以王號加諸侯,總名諸侯王。)後漢建武初,朱佑議以為土無二王,臣爵皆不過公,于是悉封郡公。十七年又依舊稱王。魏改封郡王,晉又封國,宋齊以後皆封郡,隋復封國公。(已上並見《齊職儀》及《五代史志》。)
§事對
【麟趾 犬牙】《毛詩》曰︰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注雲︰趾,足也;麟信而應禮,以足至者。振振,信厚也;吁嗟,嘆辭也。《漢書》曰︰高帝王子弟,犬牙相制,所謂磐石之固。
【磐石 維城】磐石見犬牙注。《毛詩》曰︰懷德維寧,宗子維城。
【藩屏皇家 維翰帝室】《魏志•曹植傳》曰︰植初封冊書曰︰爰茲青社,封于東土;以藩屏皇家,為魏藩輔。《晉百官表注》雲︰封皇子及公族親屬為王,所以維翰帝室。《詩》雲︰大邦維翰。
【燾土苴茅 金璽駝鈕】蔡邕《獨斷》雲︰天子太社,以五色土為壇。漢制,皇太子封為王者,受天子太社之土以所封之方色。東方受青土,他如其方色。藉以白茅,授之歸國以立社,故謂之茅土。孔安國注《尚書》曰︰王者封五色土為社,則各割方色土與之,使立社。燾以黃土,苴以白茅。茅取其潔,黃取王者覆被四方。《漢書•舊儀》雲︰諸侯王黃金璽,橐駝鈕。已上總載封建。
【二南 兩東】《毛詩序》曰︰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本。潘岳《西征賦》曰︰我徂安陽,言陟陝郭,美哉邈乎,茲土之舊也。固乃周召職之所分,二南風之所交;麟趾信于關雎兮,騶虞應乎鵲巢。《東觀漢記》曰︰東平獻王蒼,少有孝友之賢,寬仁弘雅。中元二年,光武帝崩,明帝詔曰︰“東平王蒼,寬博有謀,可以托六尺之孤;臨大節而不可奪,其以蒼為驃騎將軍。”《魏志》曰︰臨淄侯善屬文,徙封東阿王。
【魯衛 梁楚】《左傳》曰︰管蔡 霍,魯衛毛聃,郜雍曹滕,畢原豐郇,文之昭也。《漢書》曰︰漢興之初,海內新定,同姓寡少。于是割裂疆土,立二等爵,尊王子弟,大啟九國,奄有龜蒙,為梁楚也。
【晉桐葉 衛梓材】《史記》曰︰唐叔虞者,成王弟。成王與叔虞戲,削桐葉為 ,以封叔虞。史佚因言請擇日立叔虞。成王曰︰“與之戲耳。”史佚曰︰“天子無戲言。”于是遂封叔虞于唐,後為晉。故《毛詩》曰︰此晉也而謂之唐。又曰︰衛康叔名封,周武王同母弟也,封為衛君,居河淇間。周公懼康叔年少,乃申告康叔,作《梓材篇》,言為政之道如梓人理材焉。已上載所封國。
【共室 同輦】範曄《後漢書》曰︰《清河王慶傳》雲︰帝初敕皇後,令衣服與太子齊等。太子時親愛,入則共室,出則同輿。《漢書》曰︰淮南厲王長,高帝少子。孝文帝初即位,自以最親,驕蹇數不奉法,上寬赦之。三年入朝,甚縱橫,從上入苑獵,與上同輦。
【入宿北宮 因留國邸】《東觀漢記》曰︰《清河王慶傳》雲︰永元四年,移幸北宮章德殿,講白虎觀,慶得入省宿止。《漢書•宣元六王傳》曰︰成帝無嗣,體常不平。定陶共王來朝,上謂共王曰︰“我未有子,人命不諱。一朝有他,且不復相見,爾長留侍我矣。”因留國邸,朝夕侍上,甚見親重。
【禮如家人 爵比皇子】《漢書》曰︰齊悼惠王。孝惠二年入朝,帝與齊王宴欽太後前。孝惠以齊王為兄,置上坐如家人禮。又,楚元王交,高帝弟。自文帝即位,交學詩、內事,文帝尊寵元王子,爵比皇子。
【御雲母輦 設鐘 懸】傅暢《晉公卿禮秩》曰︰安平王孚假黃鉞,前後羽葆,建九旒,駕駟馬,御雲母輦。《東觀漢記》曰︰東海王疆,兼食五郡二十九縣,租入倍諸王,賞賜恩寵,絕于倫比。置虎賁髦頭宮殿鐘 之懸。已上並王之親寵。
【好書 樂善】《漢書》曰︰淮南王安為人好書,善鼓琴,不喜弋獵。又雲︰河間獻王德, 學好古,從人得善書,必好寫與之,留其本,兼加賜金以招之。《東觀漢記》曰︰東平獻王蒼,少有孝友之賢,寬仁弘雅,美須鬢。明帝嘗從容問王︰“在家為人?何好最樂?”蒼曰︰“為善最樂。”
【楚詩 沛易】《漢書》曰︰楚元王交,字孝游,高祖同父少弟也。好書,多材藝。元王好讀詩,諸子皆讀詩,號曰元王詩。《續漢書》曰︰沛獻王輔,性務嚴矜,有威,好經書,善說《京氏易》。
【蟻封 象船】《東觀漢記》曰︰沛獻王輔善《京氏易》。永平五年,少雨,上御靈台自卦,以《周易》林佔之。其繇曰︰蟻封穴戶,大雨將至。上問輔,輔曰︰蹇艮下坎上,為水;山出雲雨,蟻穴居,其知雨將至。《魏志》曰︰鄧哀王蒼舒,少聰察岐嶷。孫權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兩,蒼舒曰︰“置象大船之中,而刻其所至,秤物以載之,則其重可知矣。”
【食時 七步】《漢書》曰︰淮南王安始入朝,為《離騷》傳。朝受詔,食時上。劉義慶《世說》曰︰魏文帝令東阿王七步成詩,不成將行大法。遂作詩曰︰“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文帝大有慚色。
【對三雍 論五經】《漢書》曰︰河間獻王,景帝子,修學好古。武帝時獻王來朝,獻雅樂,對三雍之宮。應劭注曰︰闢雍,明堂、靈台也。《東觀漢記》曰︰沛獻王輔,性好經書。論《集經傳圖贊》,作《五經通論》,奉蕃以至沒,遵履法度,未嘗犯禁,稱為賢王。
【北海善書 東平工頌】範曄《後漢書》曰︰北海敬王睦,善大書,當時以為楷則。寢疾,帝于馬上令作草書尺牘十首。又曰︰東平王蒼,嘗上《光武中興頌》,帝甚美之。
【錢縑助國 租秩賑人】《東觀漢記》曰︰東海王疆孫傾王肅,性謙儉。永初中,以西羌未平,上錢二千萬。元初中,上縑萬疋以助國。王隱《晉書》曰︰齊王攸,國中文武,下至士卒,法令不食廩賜者,皆以秩賦與疾病死亡者。時有水旱,出租稅加十二賦,以賑國人。須豐年乃收入本直。已上王之才能。
【曲觀 平台】曹植《娛賓賦》曰︰感夏日之炎景兮,游曲觀之清涼。《漢書》曰︰梁孝王廣雎陽城七十里,大修宮室。為復道,自宮連屬于平台四十余里。
【蘭阪 桂山】曹植詩曰︰明月澄清景,列宿正參差;秋蘭被長阪,朱華冒淥池。王逸劉安《招隱士詩序》曰︰《招隱士者》,淮南王之所作也。昔淮南王博雅好古,招懷天下俊偉之士。八公之徙,感慕其德而歸其仁,各竭才智,著作篇章,分造詞賦,以類相從。故或稱小山,或稱大山,其義猶詩有《小雅》《大雅》。詞曰︰桂樹叢生兮山之幽,偃蹇連拳兮枝相汀 br />
【猿岩 雁沼】《西京雜記》曰︰梁孝王好宮室苑囿之樂,作曜華之宮,營兔園,園中有百室山,山上有落猿岩、雁池,池間有鶴洲、鳧渚。《廣雅》雲︰沼,池也。
【檀欒竹 連拳桂】枚乘《兔園賦》曰︰ 竹檀欒夾地。兔園,梁孝王園也。連拳桂見桂山注。
【玳瑁筵 琉璃碗】劉楨《瓜賦序》曰︰在曹植座,廚人進瓜。植命為賦,促立成。其辭曰︰布象牙之席,薰玳瑁之筵;憑彤玉之幾,酌縹碧之樽。鮑昭淮南王宮使曲曰︰淮南王,好長生。服食煉氣讀仙經,琉璃藥碗牙作盤,金鼎玉匕合神丹。
【宴平樂 望高唐】曹植詩曰︰斗雞東郊道,走馬長楸間;觀者咸稱善,眾工歸我妍。歸來宴平樂,美酒斗大千。宋玉《高唐賦》曰︰昔者楚襄王游于雲夢之台,望高唐之觀。已上王之居處。
【忘憂觀 思仙台】《西京雜記》曰︰梁孝王游于忘憂觀,集諸游士,各使為賦。葛洪《神仙傳》曰︰淮南王劉安好神仙黃白之事,于是八公乃往迎之,登思仙台。
【置館 築宮】《西京雜記》曰︰河間王德,築日華宮,置客館二十余區以待學士。《史記》曰︰燕昭王即位,卑身厚禮以招賢者。謂郭隗曰︰“誠得賢士,與共報先主之恥,孤之願也。”隗曰︰“王必欲求士,請以隗為始。況賢于隗者,豈遠千里哉。”于是昭王為隗版築宮而師事之,士爭趨燕。
【康衢 碣石】《史記》曰︰鄒],齊諸鄒,亦頗采鄒衍之術以紀文。于是齊王嘉之,自淳于髡以下,皆命曰列大夫,為開第康莊之衢。天下言齊能致天下賢士也。又曰︰鄒衍如燕,燕王築碣石宮,身親往師之。
【賜田 置醴】宋玉《小言賦》曰︰楚襄王既登陽雲之台,命諸大夫景差、唐勒、宋玉等並造《大言賦》。卒而宋玉受賞,又作《小言賦》。王曰︰“善!”賜雲夢之田。《漢書》曰︰初,元王敬禮申公、白公、穆生等。穆生不嗜酒,元王每置酒,常為穆生設醴。及王戊即位,亦設醴。後忘設焉,穆生退曰︰“可以逝矣。”
【娛賓 敬客】娛賓見曲觀注。又曹植詩雲︰公子敬愛客,終宴不知疲;清夜游西園,飛蓋相追隨。
【唐宋 應劉】宋玉《大言賦》曰︰楚襄王與唐勒、景差、宋玉游于陽雲之台,王曰︰“能為《大言》者上坐。”《魏志》曰︰應 、劉楨等,俱為五官中郎將文學,咸善屬詩賦。後 楨等卒,文帝與吳質書曰︰“昔年疾疫,親故鄉罹其災,徐陳應劉,一時俱逝。”
【游梁 趨燕】《漢書》曰︰司馬相如,會景帝不悅文士。齊人鄒陽,淮陰枚乘,吳人嚴忌夫子之徒,相如見而悅之,因病免。客游梁,得與諸侯游士居。數歲,乃著《子虛賦》。《史記》曰︰燕昭王即位,卑身厚禮以招賢士,而師事郭隗。于是樂毅自魏往,鄒衍自齊往,劇辛自趙往,是以士爭趨燕。
【先擁彗 不及履】《史記》曰︰鄒衍如燕,昭王擁彗先驅,請列弟子之坐而受業碣石宮,身親往師之。葛洪《神仙傳》曰︰淮南王劉安好儒學,兼該佔候方術,作內書,言神仙黃白之事,名為鴻寶。于是八公乃往。八公初詣門,鬢眉皓素。門吏先密以聞安,門吏自以意難問之。言畢,八公皆化成十五童子,雲髻色如桃花。于是門吏驚竦,以白王。王聞之不及履,即出迎之,以登思仙之台。
【曳長裾 飛廣袖】鄒陽《上吳王書》曰︰臣聞蛟龍驤首奮翼,則浮雲出流,霧雨咸集,聖人砥節 德,則游談之士,歸義思名。今臣盡智畢議,易精極慮,則無國而不可干;飾固陋之心,則何王之門不可曳長裾乎?《西京雜記》曰︰梁孝王游忘憂觀,集諸游士,各使為賦。鄒陽為酒賦曰︰哲王臨國,綽矣多暇。召皤皤之臣,聚肅肅之賓。錦綺為席,犀璩為鎮。曳長裾,飛廣袖,奮長纓,英偉之士,莞爾而即之。已上王之好士。
§賦
【魏夏侯《玄皇胤賦》】覽二儀之上體,本人倫之大紀;道莫崇于後闢,統莫大于承祀。伊皇衢之光赫,享乾坤之元祉;在大和之五載,肇皇胤之盛始。時惟孟秋,和氣淑清;良辰既啟,皇子誕生。爾乃發愷悌之明詔,振湛恩之豐沛;末惠洽乎黎民,崇施暢于無外。爵群兆以布德,赦殊死以示仁;黔首詠而齊樂,願皇祚之日新。
§詩
【宋劉孝義《行過康王故第苑詩》】入梁逢故苑,度薛見余宮;尚識招賢閣,猶懷愛士風。光靈一超遠,衡館亦蒙籠;洞門余舊邑,甘棠留故叢。送禽悲不去,過客慕難窮;池竹徒如在,林堂曖已空。遠橋隔樹出,迥澗隱崖通;芳流小山桂,塵起大王風。具物咸如此,是地感余衷。
【隋薛P《巢王座韻得余詩》】平台愛賓友,逢掖齒簪裾;藉卉懷春暮,開襟近夏初。嫩枝猶露鳥,細藻欲藏魚;舞袖臨飛閣,歌聲出綺疏。莫慮歸衢晚,馳輪待興余。
【隋于仲文《答譙王詩》】梧台開廣宴,竹苑列英賢;景差方入楚,樂毅始游燕。折角揮談柄,重席吐言泉;武騎初禽翰,文學正題鞭。玉徽調綠綺,璧散沉青田;晚霞澹遠岫,落景藻長川;末陪東閣賞,獨詠西園篇。
【褚亮和《望月應魏王教詩》】層軒登皎月,流照滿中天;色共梁珠遠,光隨趙璧圓。落影臨秋扇,虛輪入夜筵;所欣東館里,預奉西園篇。
【李敬玄《奉和別魯王詩》】綠車旋楚服,丹蹕佇秦川;珠皋轉歸騎,金岸引行旃。一朝限原隰,千里間風煙;鶯喧上林谷,鳧響御溝前。斷雲移魯蓋,離歌動舜弦;別念凝神 綞髑 軼邸9宋┘т導牛 階匝鼉 br />
【又《奉和別越王詩》】飛蓋回蘭阪,宸襟佇柏梁;別館分涇渭,歸路指衡漳。關山通曙色,林{ 御}遍春光;帝念紆千里,詞波照五潢。
【楊思玄《奉和別魯王詩》】元王詩傳博,文後寵靈優;鶴蓋動宸眷,龍章送遠游。函關疏別道,灞岸引行舟;北林分苑樹,東流溢御溝。鳥聲含羽碎,騎影曳花浮;聖澤九垓普,天文七耀周。方徒獻雅樂,簪帶奉鳴球。
【張大安《奉和別越王詩》】盛藩資右戚,連萼重皇情;離襟愴睢苑,分途指鄴城。麗日開芳甸,佳氣積神京;何時驂駕入,還見謁承明。
【劉 之《奉和別越王詩》】周屏辭金殿,梁驂整玉珂;管聲依折柳,琴韻動流波。鶴蓋分陰促,龍軒別念多;延襟小山路,還起大風歌。
§頌
【魏陳王曹植《皇子生頌》】于皇我後。懿章前志;克篡三皇,王靈昭事。祗肅郊廟,明德敬忌;潛和積德,鐘天之厘。嘉月令辰,篤生聖嗣;慶由一人,萬國作喜。喁喁萬國,岌岌群生;稟命我後,綏之則榮。長為臣妾,終天之經;仁聖奕代,永戴明明。同年上帝,休祥淑禎;藩臣作頌,光流德聲。
§冊
【唐太宗《冊梁州都督漢王元昌》】夫易陳利建,道貫三才,傳稱夾輔,業昌百代。是以周之魯衛,式固維城,漢之梁趙,克崇磐石。惟爾幼聞教義,器識聰敏,早開土宇,禮數優崇。 矣南鄭,襟帶西蜀,按部之重,茂親是用。錫以茅土,賦茲典冊,爰誓山河,永作蕃屏。朕聞曰︰事君盡禮,資于孝敬,為政以德,始于仁厚。故士無貴賤,由之者揚名;時無古今,背之者淤行。爾往欽哉,去奢從儉;遠佞尊賢,克勤匪懈。垂憲乃後,可不慎歟。
【又《冊荊州都督荊王元景》】夫建官之道,實資明德;列爵之義,必俟茂親。故晉鄭佐周,功宣于夤亮;間平輔漢,業崇于藩屏。惟爾業尚忠肅,器懷恭懿。幼稟庭訓,早膺朝寵。仁恕聞于封畿,廉平著于方策。荊衡作鎮,江漢為紀;包括巴漢之域,跨躡吳越之郊。褰帷永諧,分 僉屬,是用備茲令典,錫以休命。奄有楚甸,代為唐輔,可不慎歟。
§奏
【陳尚書八座《奏封鄱陽王伯山》】臣聞︰本枝惟茂,宗周之業以弘;磐石既建,皇漢之圖斯遠。故能協宣五運,規範百王,式固靈根,克昌丕緒。第三皇子伯山,發睿德于齠年,表奇姿于此日,光昭丹掖,輝映青闈,而玉圭未執,金錫靡駕,豈所以敦序維翰,建樹蕃戚。臣等參議,宜封鄱陽王。
§表
【梁沈約《為南郡王讓中軍表》】臣聞︰建侯茂則,非賢罔樹;分器鴻典,惟懿實先。而臣挹道未弘,踐義多缺;徒升國彝,空襲宸寵。光 華組,藹于關垂;令采徽猷,寂寥于甸表。晨伸委帶,夕軫臨顏;皇衢肇啟,鼎運始資。魯衛兼啟,義邈周年;齊楚並建,禮高漢日。臣以末第,聯輝上序; 履荊阿,懷璽蘿曲。拊志惟燻,佩握如搗。
【梁劉孝綽《為鄱陽嗣王初讓雍州表》】臣聞大邦維屏,既慚宗子之詩;思樂 宮,有缺僖公之頌。特以周興九伯,錫壤參虛。漢啟二河,分 舊楚;身私家慶,總集微躬。雍部襟帶,跨制數州;西拒i關,北跨鄧塞。雖復呼韓來朝,槁街納質;二虜尋戈,四郊無警。猶當王戎雅訓,羊 尚義。臣退求諸己,無或宴安;進思盡忠,幾乎私竭。
§章
【梁沈約《為晉安王謝南兗州章》】臣以萊孱,幼無秀業,依天宅照,藉海憑瀾,王爵早加。藩麾夙樹,進不能閑詩西楚;好禮北河,退無以振采六條。宣風萬里,懷慚起懼,載溢心顏;而皇明輝燭,照被彌遠。遂乃徙旆淮區,遷金濟服,朱驂出邸,青組臨方。瞻惟徵寵,俯仰忘厝。
【又《為安陸王謝荊州章》】臣托景宸區,早延休寵。身班帝穆,爵首蕃<土圭>;好禮慚河,敦詩愧楚;懸旆出關,徒違絳闕;擬金入濟,識謝戎麾。而照臨彌廣,復叨匪服;紀南形勝,任總上游。西緯岷邛,北繼崤陝;六轡在手,猶或稱難。群牧稟威,茲道孰易。是以攄清陸白,布款幄垂,霄途嚴遠,事隔披照,腆冒斯顏,膺此謬荷。祗奉兢懼,罔知攸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