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禮•大宗伯》之職曰︰“以飲食之禮親宗族兄弟,以賓射之禮親故舊朋友,以饗燕之禮親四方之賓客。”《大行人》︰“掌大賓之禮、大客之儀以親諸侯,以九儀辨諸侯之命,等諸臣之爵,以同邦國之禮而待其賓客。上公饗禮九獻,食禮九舉;侯伯饗禮七獻,食禮七舉;子男饗禮五獻,食禮五舉。諸侯之卿各下其君二等,大夫、士皆如之。”凡正饗,食則在廟,燕則在寢,所以仁賓客也。《儀•燕禮》曰︰“工歌《鹿鳴》《四牡》《皇皇者華》。笙入,奏《南陔》《白華》《華黍》。乃間歌《魚麗》,笙《由庚》;歌《南有嘉魚》,笙《崇丘》;歌《南山有台》,笙《由儀》。遂歌鄉樂︰《周南》,《關睢》《葛覃》《卷耳》;《召南》,《鵲巢》《采蘩》《采 》。”此燕饗之有樂也。《大司樂》曰︰“大射,王出入奏《王夏》,及射令奏《騶虞》,詔諸侯以弓矢舞。”《樂師》︰“燕射,帥射夫以弓矢舞。”《大師》︰“大射,帥瞽而歌射節。”此大射之有樂也。《王制》曰︰“天子食,舉以樂。”《大司樂》︰“王大食,三宥,皆令奏鐘鼓。”漢鮑業曰︰“古者天子食飲,必順四時五味,故有食舉之樂,所以順天地、養神明、求福應也。”此食舉之有樂也。《隋書•樂志》曰︰“漢明帝時,樂有四品。其二曰雅頌樂,闢雍饗射之所用。則《孝經》所謂‘移風易俗,莫善於樂’。《禮記》曰︰‘揖讓而治天下者,禮樂之謂也。’三曰黃門鼓吹,天子宴群臣之所用。則《詩》所謂‘坎坎鼓我,蹲蹲舞我’者也。”漢有殿中御飯食舉七曲,太樂食舉十三曲,魏有雅樂四曲,皆取周詩《鹿鳴》。晉荀勖以《鹿鳴》燕嘉賓,無取於朝。乃除《鹿鳴》舊歌,更作行禮詩四篇,先陳三朝朝宗之義。又為王公上壽酒、食舉樂歌詩十三篇。司律陳頎以為三元肇發,群後奉璧,趨步拜起,莫非行禮,豈容別設一樂,謂之行禮。荀譏《鹿鳴》之失,似悟昔繆,還制四篇,復襲前軌,亦未為得也。終宋、齊已來,相承用之。梁、陳三朝,樂有四十九等,其曲有《相和》五引及《俊雅》等七曲。後魏道武初,正月上日饗群臣,備列宮縣正樂,奏燕、趙、秦、吳之音,五方殊俗之曲,四時饗會亦用之。隋煬帝初,詔秘書省學士定殿前樂工歌十四曲,終大業之世,每舉用焉。其後又因高祖七部樂,乃定以為九部。唐武德初,宴享承隋舊制,用九部樂。貞觀中,張文收造宴樂,於是分為十部。後更分宴樂為立坐二部。天寶已後,宴樂西涼、龜茲部著錄者二百余曲,而清樂天竺諸部不在焉。
【晉四廂樂歌】傅玄
《晉書•樂志》曰︰“晉初,食舉亦用《鹿鳴》。至武帝泰始五年,使傅玄、荀勖、張華各造正旦行禮及王公上壽酒、食舉樂歌詩,後又詔成公綏亦作焉。傅玄造三篇︰一曰《天鑒》,正旦大會行禮歌;二曰《於赫》,上壽酒歌;三曰《天命》,食舉東西廂歌。”
【正旦大會行禮歌】
天鑒有晉,世祚聖皇。時齊七政,朝此萬方。鐘鼓斯震,九賓備禮。正位在朝,穆穆濟濟。煌煌三辰,實麗于天。君後是象,威儀孔虔。率禮無愆,莫匪邁德。儀刑聖皇,萬邦惟則。
天鑒四章,章四司。
【上壽酒歌】
於赫明明,聖德龍興。三朝獻酒,萬壽是膺。敷佑四方,如日之升。自天降祚,元吉有徵。
於赫一章八句。
【食舉東西廂歌】
天命大晉,載育群生。於穆上德,隨時化成。自祖配命,皇皇後闢。繼天創業,宣、文之績。
丕顯宣、文,先知稼穡。克恭克儉,足教足食。既教食之,弘濟艱難。上帝是 ,下民所安。
天 聖皇,萬邦來賀。雖安勿安,乾乾匪暇。乃正丘郊,乃定冢社。MM作宗,光宅天下。
惟敬朝饗,爰奏食舉。盡禮供御,嘉樂有序。樹羽設業,笙鏞以閑。琴瑟齊列,亦有篪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