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三 ◇ 舉賢良方正對策

類別︰集部 作者︰(清)嚴可均 書名︰全後漢文

    政莫先于從民之所欲,除民之所惡,先教後刑,先近後遠。君為陽,臣為陰;君子為陽,小人為陰;京師為陽,諸夏為陰;男為陽,女為陰;樂和為陽,憂苦為陰,各得其所則和調。精誠之所發,無不感浹。吏多不良,在于賤德,而貴功欲速,莫能修長久之道。古者貢士,得其人者有慶,不得其人者有讓,是以舉者務力行。選舉不實,咎在刺史二千石。《書》曰︰「天工人其代之。」觀人之道,幼則觀其孝順而好學,長則觀其慈愛而能教。設難以觀其謀,煩事以觀其治,窮則觀其所守,達則觀其所施,此所以核之也。民多貧困者急,急則致寒,寒則萬物不成。去本就末,奢所致也。制度明則民用足,刑罰不中,則于名不正。正名之道,所以明上下之稱,班爵號之制,定卿大夫之位也。獄訟不息,在爭奪之心不絕。法者,民之儀表也,法正則民愨。吏民凋弊,所從久矣。不求其本,浸以益甚。吏政多欲速,又州官秩卑而任重,競為小功,以求進取,生凋弊之俗。救弊莫若忠,故孔子曰︰「孝慈則忠。」治奸詭之道,必明慎刑罰,孔子曰︰「導之以禮樂,而民和睦,說以犯難,民忘其死。」死且忘之,況使為禮義乎?(袁宏《後漢紀》十六)


如果你對全後漢文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全後漢文》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