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寧宮春秋大祭,例有王大臣進內吃肉,即古人 余之禮。凡在內廷行走之王大臣、額駙、御前大臣、領侍衛內大臣、大學士、軍機大臣、內務府大臣各官,皆得予 。其不在內廷行走之滿漢尚書、八旗都統,雖列一品班位,每次僅召二三員 胙,余不及也。其年老及致仕王大臣,有拜胙于家者,實為殊禮,每次亦不過一二人。揆以齊桓公下拜受胙、孔子胙肉不至遂行之義,祭肉之重可知矣。
每日坤寧宮又有常祭之制,具特豚以薦。惟散秩大臣一二員,率侍衛入內 余,他官不入。
坤寧宮大祀,天子親率皇子諸臣 于祭所,尚膳正布席,大臣進羹飯;後妃 于宮中,女官如之。每晨常祭,天子均受胙于宮中。尚膳房查照記載,某宮應授某肉,皆有一定,不敢僭也。
八旗各族祭祀,祭日遍招親友 于祭所,男 于堂,女 于室。祭肉不出祭所,不越宿。
按八旗滿州、蒙古、漢軍各族,曩在遼東散居各城堡,故祭祀之禮,稍有同異,後世因之,不敢更張。大率滿洲用豕,每祭或一日,或三日。其三日者,第一日祭肉不出門,第二日祭肉乃分胙于鄰里親黨。蒙古用羊。漢軍亦用豕。八旗漢軍祭祀,從滿洲禮者十居一二,從漢人禮者十居七八。內務府漢姓人,多出遼金舊族,如滿洲禮者十居六七,如漢軍禮者十居三四耳。
又按八旗各族祭祀,徹俎後主人主婦先 , 後親朋始至,殆先主而後賓也。然古人三獻飲福,尸酢主人主婦及賓,是主先賓後而 之禮,實合于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