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劉孝子

類別︰子部 作者︰清•陳康祺 書名︰郎潛紀聞三筆

    《先正事略•孝義門》載︰近世孝子尋親遠道,備歷諸艱,至十余人之多,或負骨歸葬,或奉以還鄉,誠感神明,卒遂其志。然考其出門,年皆在二十、三十。獨康熙間畢節劉孝子,以十四齡童子,至性勃發,只身孤行,閱十年之久,足跡遍天下,果得其父于萬里之外,奉之以歸,其事尤曠絕千古,而李氏事略未及采,亦一闕也(按︰李氏所失載遠道尋親,如錢唐陸寅、單父劉宏甲、山陰楊賓、溧陽潘天成輩尚多)。孝子名琪,生四歲,父出賈不返。孝子時涕泣思父,輒依母陳,問父形貌奚若,及父平日言動,謹志之。既而請于母,欲求父所在。母曰︰“兒幼稚何能為,姑待之。”至年十四,泣謂母曰︰“兒行決矣。”母亦泣曰︰“若父始客滇,今十年,不知所往,兒能大索天下邪?慎無去我。”孝子跽而曰︰“兒幸有兄弟可奉母,母無念兒。兒不得父,不可為子,兒行決矣。”則先求之滇,不得,則之蜀,之楚,西逾桂林,北走秦隴,險阻寒餓,屢瀕于死。時距父客游時已遼遠,傳聞疑似,必蹤跡達其地,望絕而後之它。悲思淒愴,為詩四十章傳于人,冀有來告者。既又之吳越,之齊魯,之燕,之趙,如是十年。一日,忽于京師之國舅廠,聞有鄉音者,審里居姓名,則其父也。道家常舊事悉符合,相持大慟,道路聞者皆流涕。長洲沈文愨公歌詩紀其事,從而和者百十人。孝子侍父歸,母猶無恙。家故貧,竭力營甘旨,孝養二十余年。及遭憂,孝子四十余矣。子五人,一舉于鄉,孫曾並著文行。元孫侍御史晟昌,始以孝子事實上于朝,覆按得實,乃命有司坊其縣而祠祀焉。吁,天祚完人,國旌至行,食報之厚,理極尋常。顧夷考二十四史獨行、卓行諸傳中,如彼其純且摯者,幾人哉!幾人哉!


如果你對郎潛紀聞三筆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郎潛紀聞三筆》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