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祈《名義考》︰“天子諸侯席有黼黻純飾,憑則設幾。今俗言椅以代席也,言棹以代幾也。棹椅本無此字,乃俗書。”《正字通》︰“俗呼幾案曰棹。”李義山《河陽篇》詩雲︰“憶得鮫絲裁小卓,蛺蝶飛回木棉薄。”此卓字之見于詩者。《宋史•輿服志》有靠背椅,真宗咸平、景德中,主家多造檀香椅卓(椅作倚)。此椅字之見于史者(按《默記》︰“藝祖初命徐鉉往見李煜,老卒取舊椅子相對。鉉謂卒曰︰‘但正衙一椅足矣。’頃李主出,下階引其手以上。徐引椅稍偏,乃敢坐。”此見于宋初者)。《易•渙卦》︰“渙奔其機。”《家語》︰“仰視榱桷,俯察機筵。”此機字之始。《方言》︰“榻前幾,趙魏之間謂之筵。”又︰“俎,機也。西南蜀漢之郊曰 止(音賜)。 省,肉機也。”《後漢書》︰樂崧獨直台上,無被 止,食糟糠。又 省亦肉機,音 。似皆載肉之器。如《詩》“有救天畢,載施之行”,畢亦助載鼎實者,與今之幾案不同(《儀禮》︰“宗人執畢。”鄭注︰“狀如叉。”)《禮記》 於禁,似幾屬,然無足。斯禁似凳屬,亦未能明言其制作。《世說》顧和外孫瞑在凳上。凳一作橙。晉《王獻之傳》︰“魏時凌雲殿榜未題,匠人誤釘,不可下,使韋仲將懸橙書之。比訖,須發盡白。”此凳字之始(王 州譏楊升庵孟光舉案以為青玉碗為無據。不知宋曾《鞏耳目》志載雲︰“孟光舉案齊眉,俗直謂幾案耳。呂少衛雲︰桉乃古碗字,故舉與眉齊。張衡《四愁詩》‘何以報之青玉樓’,即青玉碗也。據此則《考工記》‘案十有二寸’,亦作此解為當。”曾說如此,豈可議升庵為無據耶?浚師又按︰《考工記》︰“諸侯享夫人案十有二寸。”注︰“十有二列也。”是案字當作碗字解無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