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桑》之詩“听言則對,誦言如醉”,鄭箋︰“對,答也。貪惡之人見道听之言,則應答之。見誦《詩》、《書》之言,則冥臥如醉。”朱注︰“王使貪人為政,我以其或能听我之言而對之,然亦知其不能听也,故誦言而中心如醉。”朱公遷曰︰“無可與語,故自誦其言耳。誦言猶雲獨語也。任小人而不听善言,念君子而不見信用。”錢飲光《田間詩學》曰︰“听言之言,與誦言之言,皆同時言者。一听之則對,其所言者中听之言,與言利也。一誦之如醉者,其所誦者《詩》、《書》之言,與利相反也。”愚謂公遷之說為長。胡三省注《通鑒》(一百五十卷)則從鄭箋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