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京師食米

類別︰子部 作者︰民國•佚名 書名︰慧因室雜綴

    自創設漕運以來,國家歲縻千萬之款,設官置局,輾轉兌運,輸入京倉,以為天庾正供。京曹祿俸,皆仰給于此。而按之事實,有大相逕庭者。京師貴家,向以紫色米為上,不食白亢。惟南人居京者,始購食白米。是以百官領俸米券,入手輒以賤價售之米肆,而別糴肆米以給用。固由習尚相殊,亦以京倉花戶,巧于弄法。領官米者,水土摻和,必使之不中食。而米肆所售,實高出官米數倍。故凡得券者,大率不願自領,米肆遂得與花戶輩操其奇贏。惟光緒甲辰乙已間,桂月汀春為倉場侍郎,京官俸米皆可食,一時頌之。至京師人喜食紫色米,此種習慣,損米至巨。蓋所謂紫色米者,皆各倉陳腐變色之米,上屋蒸成紫色,下層已成灰米。以南中上白之米,艱難運至,必俟灰其半而後食之,無怪京師糧儲常虞不足。考光緒庚寅以前,南人在京,皆食糧米(俗呼津米)。此米乃李合肥所部淮軍,在天津西北隅地名火倉,開闢屯田之所出。庚寅順天大水為災,合肥奏請平糶,專運蕪湖、常熟、無錫米以繼之,嗣遂成常供,京人呼為包米。庚子之變,倉米皆為曰本人搜羅一空,京津一帶不憂乏食者,推究根原,未始非拜合肥之賜也。


如果你對慧因室雜綴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慧因室雜綴》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