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羅浮

類別︰子部 作者︰清•李調元 書名︰南越筆記

    蓬萊有三別島,浮山其一也。大古時浮山自東海浮來與羅山合,崖皆為一。

    然體合而性分,其卉木鳥獸至今有山海之異。浮山皆海中類雲。《漢志》雲,博羅有羅山,以浮山自會稽浮來傅之,故名羅浮。博,傅也。傅轉為博也。浮來博羅。羅小,浮博而大之;羅卑,浮博而高之。故曰博羅也。或曰,羅山亦蓬萊一股,故浮來依之,羅主而浮客,客蓬萊而依主蓬萊,故袁宏竺法真作登山疏,皆言羅而不及浮,言主而客在其中也。然羅為浮主,而羅浮之東麓有博羅之白水山焉,西麓有番禺之白雲山焉,與之鼎立,人亦以為三島,則羅浮又為白水白雲之主矣。其峰四百三十有二,羅與浮半之。游者自西而人,則羅多而浮少;自東而入,則浮多而羅少。羅之顛曰飛雲,其西有三峰,亦峭絕鼎峙,往往中夜可候日,而浮山極顛,每當雨霽,白雲洶涌四出,大風蕩漾,乍往乍回,若尚在大海之中,浮而未定,嘗欲遠于羅山然者。或曰,首陽大華一山而分,羅與浮二山而合,實有巨靈主之。分之者,所以通黃河;合之者,所以鎮南海。然二山下合而上分,其顛有分水凹,是曰泉源山之交奧也。水分于西則為羅,分于東則為浮。浮之水與羅相吐吞,羅之山與浮相補綴。水分其上而山合其下,故觀其合而得山之情狀焉,觀其分而得水之情狀焉。當二山之交,有磴穹然,如衡二砥柱,峙其兩端而色蒼黝,是曰鐵橋。非橋也,一石飛空,裊裊數十百丈,上橫絕,下跨懸崖,以接二山之脈,故曰橋也。蓋浮山善浮,下有浮碇岡以定之,上又有鐵橋以貫之,而後與羅長合而不離也。山故有二鐵橋,皆天生石梁,而此為上鐵橋,其在大石樓南者曰下鐵橋。大石樓在上鐵橋西,相去五里許,有小石樓。三石對峙,上下俱方,峻削嶄空,岌岌欲墮。登之則重檐四柱,窗戶相通,煙霞開闔,常若有人往來。度其高,僅得山頂十分之四,然俯視滄溟,夜半見日,亦不減飛雲之上焉。

    二石樓兩峰相際,其脊乃鐵橋。故凡登飛雲者,自二樓而上,必度此橋,率以此為鐵橋矣,不知乃下鐵橋也。蓋石樓二以大小分鐵橋二以上下分也。下鐵橋西有一大瀑布,所謂分水□泉源,為二山之界者。羅浮瀑布凡九百八十有奇,流為長溪者七十有二,瀦為潭七,為神湖一,為淵池者六,天下名山未有瀑布多于此者。


如果你對南越筆記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南越筆記》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