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珠

類別︰子部 作者︰清•李調元 書名︰南越筆記

    合浦海中有珠池七所。其大者曰平江、楊梅、青嬰,次曰烏坭、白沙、斷望、海豬沙,而白龍池尤大,其底皆與海通。海水咸而珠池淡,淡乃生珠,蓋月之精華所注焉。故珠生池中央者色白,生池邊者色黃,以海水震蕩,咸氣侵之,故黃也。

    珠者,蚌類也。蚌之陰精圓澤為珠。故郭璞曰“瓊蚌曜以瑩珠”。或以為石決明產,非也。珠一名神胎。凡珠有胎,蓋蚌聞雷則<ば秋>瘦,其孕珠如孕子然,故曰珠胎。蚌之病也,珠胎故與月盈肉,望月而胎,中秋蚌始胎珠,中秋無月,則蚌無胎。《呂氏春秋》雲︰月,群陰之本。月望則蚌蛤實,群陰盈;月晦則蚌蛤虛,群陰{秋手}.《淮南子》雲︰蛤、蟹、珠、龜,與月盛衰。又雲︰月死而蠃蚌焦。語曰︰“潿奉之精,孕為明月。”又曰“蚌胎之珠,隨月圓缺。”予詩雲︰“合浦珠池潿奉窟,吐納清光孕明月。每年秋夕曬珠時,半天閃爍紅霞發。”是也。凡秋夕,海色空明而天半閃爍如赤霞,此老蚌曬珠之候。

    蚌故自愛其珠,得月光多者其珠白,曬之所以為潤澤也。

    凡采生珠,以二月之望為始。珠戶人招集嬴夫,割五大牲以禱。稍不虔潔,則大風翻攪海水,或有大魚在蚌蛤左右,珠不可得。又復望祭于白龍池。以斯池接近交 ,其水深不可得珠,冀珠神移其文珠至于邊海也。

    采之之法,以黃藤絲棕及人發紐合為纜,大徑三四寸,以鐵為琶,以二鐵輪絞之。纜之收放,以數十人司之。每船琶二、纜二、輪二、帆五六。其纜系船兩旁以垂筐。筐中置珠媒引珠,乘風帆張。筐重則船不動,乃落帆收琶而上,剖蚌出珠。

    蚌有一珠者、數珠者,有絕無珠者,有僅得珊瑚碎枝及五色文石金銀者,蓋有數焉。珠身以圓白光瑩細無絲絡者為精珠,半明半暗者為褪光珠,次肉珠,次糙珠、藥珠,大而稍匾者曰珠,所為南海之明也。其曰走珠、滑珠、累珠、官雨珠、稅珠、{ }符珠、稗珠,古有此名,今莫能盡辨,但以精珠龍精粉白,重一分者銀六倒,二分者四十倒,肉珠二分重者四倒。合八百夥而成一兩者曰八百子,則十倒。合千夥而成一兩者曰正千,八倒。其重七分者為珍,八分者為寶。故曰七珍八寶,其價則莫可定雲。


如果你對南越筆記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南越筆記》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