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玉版論要篇第十五

類別︰子部 作者︰不詳 書名︰黃帝內經素問

    黃帝問曰︰余聞揆度奇恆,所指不同,用之奈何?岐伯對曰︰揆度者,度病之淺深也;奇恆者,言奇病也。請言道之至數,五色脈變,揆度奇恆,道在于一。

    神轉不回,回則不轉,乃失其機。至數之要,迫近以微,著之玉版,命曰合玉機。

    容色見上下左右,各在其要。其色見淺者,湯液主治,十日已。其見深者,必齊主治,二十一日已。其見大深者,醪酒主治,百日已。色夭面脫不治,百日盡已。

    脈短氣絕死,病溫虛甚死。

    色見上下左右,各在其要。上為逆,下為從;女子右為逆,左為從;男子左為逆,右為從。易,重陽死,重陰死。

    陰陽反他,治在權衡相奪,奇恆事也,揆度事也。

    搏脈痹,寒熱之交。脈孤為消氣,虛泄為奪血。孤為逆,虛為從。

    行奇恆之法,以太陰始。行所不勝曰逆勝,逆則死。行所勝曰從,從則活。八風四時之勝,終而復始,逆行一過,不可復數,論要畢矣。

    譯文︰

    黃帝問道︰我听說《揆度》、《奇恆》所指的內容各不相同,應當怎樣運用呢?岐伯回答說︰《揆度》是權衡和度量疾病的深淺的。《奇恆》是說明異常疾病的。請允許我談談其中最重要的道理,《五色》、《脈變》、《揆度》雖然所指不同,但道理只有一個,就是觀察色脈之間有無神氣。人體神機的運轉是不回折的,若回折就不能運轉,人也就失去了生生之機!這個道理是極其重要的,色脈的診察雖然淺近,而微妙之處卻在于察神機。把它記錄在玉版上,以便與《玉機真髒論》參合應用。

    面色的變化,表現在上下左右不同的部位,應分別審察其主病的要領。若病色淺的,說明病情尚輕,可用五谷湯液調治,十天可以治愈;若病色深的,說明病情較重,須用藥劑治療,二十一天可以治愈;若病色過深的,說明病情更重,必須用藥酒治療,一百天才能治愈;若面色枯槁不澤、顏面瘦削,為不治之癥,到一百天就要死亡。若脈象短促而陽氣虛脫的,是死證;溫熱病而正氣極虛的,也是死證。

    病色表現在面部上下左右不同的部位,應分別審察其主病的要領。病色卜移為逆,下移為順;女子病色在右側的為逆,在左側的為順;男子病色在左側的為逆,在右側的為順。如果病色變更,變順為逆,在男子則為重陽,是死證,在女子則為重陰,也是死證。若陰陽相反,應盡快權衡病情的輕重,采取適當的治療措施,使陰陽趨于平衡,這就是《奇恆》、《揆度》的目的。

    脈象強勁搏指有力,肢體疼痛沉重、或痿軟不能行走,這是寒熱之邪侵犯人體、邪氣亢盛所致。脈孤而無胃氣說明化源將絕,元氣耗散;脈見虛弱而又兼泄利,為陰血損傷。凡脈見孤絕為逆,脈見虛弱為順。運用《奇恆》的方法,從手太陰肺經寸口脈來研究,出現"所不勝"的脈象叫做逆,預後多不良;出現“所勝”的脈象叫做從,預後良好。自然界八風、四時之間的相互勝復,是循環無端、終而復始的,一旦失常,就不能用常理來推斷了。至此,則《揆度》、《奇恆》的要點都論述完畢了。


如果你對黃帝內經素問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黃帝內經素問》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