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內閣 【閣部形跡】

類別︰子部 作者︰明•沈德符 書名︰萬歷野獲編

    孝宗朝,君臣魚水,千古美談,至今人能誦其說。乃其中微有不然者,則今人未必知也。弘治初年,上用劉博野、徐宜興劉洛陽三相,時王三原亦初為吏部尚書,與洛陽同拜命,本相善也。未幾,博野欲處言官,而三原救之,已微齟齬。最後劉文泰事起,邱瓊山最晚入閣,陰為之主,孝宗眷注頓衰,三原因以見逐。至上末年,馬鈞陽以十二年本兵,加少傅,改吏部,最稱耆夙。洛陽公已為首揆,李長沙、謝余姚次之,三相咸負物望。而劉華容新入為本兵,戴浮梁亦起為台長,二人俱為上所重,而眷劉尤深,因得非時召見,造膝三接,恩禮出諸貴上。即三相所調旨,有不當上意,亦與商■竄定。三相有時反從劉問上今日何語,意不無怏怏。鈞陽第修銓曹職事,不獲一望天顏,亦稍稍懷妒矣。孝宗上賓,浮梁亦下世,華容繼得請。鈞陽銓試,出“宰相須用讀書人”論題,以譏洛陽不學,亦先華容去位,而閣部之隙遂關。李長沙雖雲持平,然華容公甘肅一戍,已不能救矣。以為不然,何不觀弘治十七年召對事乎?李、謝二公在閣,因孝肅周太後喪禮,召閣

    臣入議葬事。東陽、遷因奏曰︰“臣已七年不得見皇上矣!”

    其言懟乎?感乎?次年而鼎湖遂泣。似此局勢,即使孝宗猶在御,華容公亦未必善去也。君臣之際,其難如此。寧獨桓使君撫箏,能令謝安涕泣哉?


如果你對萬歷野獲編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萬歷野獲編》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