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內閣 【古道】

類別︰子部 作者︰明•沈德符 書名︰萬歷野獲編

    古人交以先投契為主,不論後來貴賤。如魏野之于王旦,邵雍之于文彥博、司馬光尚矣。挽近漸失此意。而尚有存者,如松江之陸平泉宗伯,與徐華亭科第相去二十年,徐已位大宗伯,陸尚史官,講敵禮,此詞林前後輩之最不拘套者。

    又如,今上丙戌年,王太倉在揆地時,海鹽舉人王文祿者,以公車至,太倉坐之上席,文祿亦不遜,踞客位如平日,此故友窮達之不拘套者。至如先同年而晚途顯晦頓異者,又曾同席硯而後出門牆者,則體統迥不假借。王m州為藩臬,時江陵當國,

    其同年也,通書不書餃,不稱晚,竟究易之。先外大父為山東憲使,投書于同年太倉相公,則書餃,而下仍“年眷弟”,亦不以為忤。今則蠅頭細書,青面手板,無有敢及“年”字者矣!惟京鄉尚有之。侍郎則稱“年晚生”,尚書則僅“年侍教生”。近年申吳縣七旬,蕭岳峰大司馬其同年也,時申久居林,蕭已晉三孤,尚于祝文稱“侍教”,他可知矣。然則趙司馬鑒稱“年晚生”于首揆費鉛山,致有神童之誚,今何足異也?至座主門生等威更峻,不論生平交誼,概執弟子禮。如顧涇陽吏部之于孫柏潭少宰,雖認師弟于公會,而宴見則稍通融。聞二公俱有後言,二公真人品真交情尚不免俗,何論其他。蓋古道之窒于世法久矣!

    王文祿亦博洽士也,丙戌入京都,年已望八,是科正太倉主考,榜後搜取其落卷閱之,首篇題為“君子名之必可言”,末句無所苟而已。王之結語,二小比相對雲︰由哉苟也,苟哉由也,太倉每舉示人以為笑柄。


如果你對萬歷野獲編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萬歷野獲編》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