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兩府執政而下,最貴近者,名侍從,自六部尚書、雜學士,以至龍圖等閣待制,是也。以執政造膝之後,即召入諷議。故又名次對,如御史中丞、諫議大夫、給事中、中書舍人俱要劇,尚不在此數。若翰林學士,則日直禁中,固不必言矣。或遇有大事大齎,則出旨必有“侍從,及中丞兩省兩制”雲雲,蓋皆三品四品官,所以有大小從官之別。若右列,必至觀察使以上,始得比侍從,其重如此。本朝不列次對之名。
蓋六卿事柄雄重,台長亦西漢亞相之職也,同宋之執政,而學士惟翰林及春坊有之。春坊大學士,已久不除;翰林學士及講讀學士,僅為翰林大老兼官。若待制,則本朝固不會設也。以故筮仕得入史局,與外吏入諫垣,皆以侍從自居,人亦不尤其僭,殊失次對之義矣。竊謂部之貳卿、台之兩副,以及通政大理之長,及其佐之四品者,詞林詹事、少詹、光學、祭酒、太常等小九卿三品者,宜命為大從官;大理左右丞、通政二參議、翰林之講讀學士、坊局之五品,以及太常等小九卿之貳登四品者,宜為次從官。以上俱得從閣臣、部堂、台長之後,論思于別殿。即經筵日講,俱于其中選用,其積資稱上意者,不時超拜揆地。則內既無詞臣專覬大拜之嫌,外亦杜庶寮巧圖爰立之望,似與孝宗朝,劉大夏、戴珊等面議條旨故事相合。宋制雖不足法,然因以裨益聖政,陶鑄相材,亦或有補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