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內閣 【內閣密封之體】

類別︰子部 作者︰明•沈德符 書名︰萬歷野獲編補遺

    弘治十二年九月大學士劉健奏︰“昨太

    監陳寬傳旨︰'今後但有票擬文書,卿等自書自封密進,不許令人代寫。'仰見上委任腹心,防閑漏泄之意。但內閣事情誠為秘密,在祖宗朝,凡有咨訪或親賜臨幸,或召見便殿,屏開左右,造膝密諭,以為常制。且如宣宗屢幸內閣,今閣臣不敢中坐。英宗不時召李賢,憲宗亦召李賢、陳文、彭時。上有密旨,則用御前之寶封示,下有章疏,則用文淵閣印封進,直至御前開拆,臣等所目見。今朝參講讀之外,不得復見天顏。即司禮監亦少至內閣。上有命令,必傳之內侍,內侍傳之文書房,文書房傳至閣臣等,有陳說亦必宛轉如前,達至御前。今聖上若有咨議,乞仍照祖宗舊事,或召臣等面諭,或親灑宸翰數字封下,或遣太監密傳聖意,庶事無漏泄。”上是之。蓋自十年三月一召之後,至是兩期余矣。上雖納其說,直至次年四月廿九日,始召劉、李、謝三閣臣至平台,面商英國公張懋等辭兵柄疏。五月初三日又召,亦為勛臣請解兵權,其後亦不復召。

    至十七年三月十六日,以聖慈太皇太後崩,復召輔臣劉健等三

    人至內暖閣,議陵寢葬事。蓋自十三年後,又閱四期矣。廿二日又召對,為祀孝穆皇後奉先殿也。史臣雲︰自庚申之召,不奉接者已五年,至是始連奉顧問,以為幸雲。本年六月廿二日,上以虜中逃回人口,又召三臣入對于暖閣;至七月十五日,又召三臣對于暖閣,為邊上用品字坑也。九月三日以來,日開日講,召三臣入對暖閣。又半載為十八年四月十六日,上又召劉健等至內閣,議吏、戶二部事,自此遂不豫,以及大漸矣。

    故《孝宗實錄》于召對一事,但紀內閣三輔,而劉華容之為本兵,戴浮梁之為總憲,其召對頻數,十倍于三輔,而一字不之及,則揆地總裁雅意可知矣。

    孝宗憑幾之詔,僅命三輔臣受遺。而不及劉、戴二公,則內外親疏之別也。二公尚不能見幾而作,華容遠戍,胎于此矣。

    但孝宗朝最稱宮府一體,而閣臣密奏,與主上密諭,上下傳達,必內臣數轉而始得寓目,蓋捍格之端開已久矣。孝宗雖能與劉、戴諸公屏人謀斷,不免為政地所忌。至今日內閣之權日輕,百叩不能一答,況部院之長,敢望晝日之接耶?


如果你對萬歷野獲編補遺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萬歷野獲編補遺》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