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兵之設,始于成化初年,巡撫延綏都御史廬祥建議,以營伍兵少,而延安慶陽邊民驍勇,習見胡虜,敢與戰斗,宜選民兵之壯者,編成什伍為土兵,量免戶租,凡得五千人訓練之。土兵強盛時,毛里孩入寇,為之退卻,祥去而此法遂廢。今內地所謂民壯者,始于正統己巳之變,亦非祖制。初招募時,器械鞍馬俱從官給,地方有司春秋訓練,遇警調用。
弘治二年,復命行之,此後照例編僉,徒供迎送之用。然正德
季年,王文成尚用之以殲寧叛。沿至今日,竟列輿皂之中,捕拿民犯虛費工食,毫無所用。各邊將領,又專倚家丁為鋒銳,並土兵亦久不講矣。然延綏之兵,至今為諸邊冠,他鎮則不然。
以故嘉靖間,薊州練兵,終不能成列,王思質中丞,以此坐重闢。隆、萬間,戚少保(繼光)為帥,反用浙兵于薊,由是精兵稱朔方第一,亦時勢使然。若土兵之在東南,則倭警時,趙文華誓師浙江,故令鄉官領兵,團結出戰,又查籍間田百萬畝,以贍新兵。時蒲阪楊襄毅新從薊遼召領中樞,覆疏謂鄉紳為帥,督責未便,且間田出于何所?事遂得已。趙之說,蓋欲借以籠桑梓,張威福,尤舛謬之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