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讀史 楊升庵集

類別︰子部 作者︰明•李贄 書名︰焚書

    余讀先生文集有感焉。夫古之聖賢,其生也不易,其死也不易。生不易,故生而人皆仰;死不易,故死而人爾思。于是乎前面生者,猶冀有待于後世;後而生者,又每嘆恨于後時;同時而生者,又每每比之如附驥,比之如附青雲。則聖賢之生死固大矣。

    余讀先生文集,欲求其生卒之年月而不得也。遍閱諸序文,而序文又不載。此蓋以為序人之文,只宜稱贊其文雲耳,亦猶序學道者必大其道,敘功業者必大其功,敘人品者必表揚其古,而豈知其不然乎?蓋所謂文集者,謂其人之文的然必可傳于後世,然後集而傳之也。

    則其人之文當皎然如日星之炳煥,凡有目者能睹之矣,而又何籍于敘贊乎?彼敘贊不已贅乎?

    況其人或未必能文,則又何以知其文之必可傳,面遂贊而序之以傳也?故愚嘗謂世之敘文者多,其無識孫子欲借他人位望以光顯其父祖耳。不然,則其勢之不容以不請,而又不容以不文辭者也。夫文而待人以傳,則其文可知也,將誰傳之也?若其不敢不請,又不敢辭,則敘文者亦只宜直述其生卒之日,與生平之次第,使讀者有考焉斯善矣。

    吁!先生人品如此,道德如此,才望如此,而終身不得一試,故發之于文,無一體不備,亦無備不造,雖游其門者尚不能贊一辭,況後人哉!于是以竊附景仰之私,欲考其生卒始末,履歷之詳,如昔人所謂年譜者,時時置幾案間,儼然如游其門,躡而從之。而序集皆不載,以故恨也。況復有矮子者從風吠聲,以先生但可謂之博學人焉,尤可笑矣!


如果你對焚書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焚書》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