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州,嘉 八年,省洪杜縣入洋水縣為寨。又省信寧縣、都濡縣,皆入彭水縣為鎮。
達州,乾德三年,更唐通州通川郡為今名。乾德五年,省閬英縣入新寧。熙寧六年,省三岡縣。七年,省石鼓縣,分屬通川、永睦、新寧。乾德五年,省宣漢縣入東鄉。
忠州,熙寧五年,省桂溪縣入墊江縣。乾德六年,以夔州龍渠鎮屬南賓縣—寶二年置尉司。
開州,慶歷四年,廢新浦縣入開江縣,改萬歲為清水縣。
涪州,熙寧三年,省溫山縣入涪陵縣。
恭州,崇寧元年,更唐渝州南平郡為今名。乾德三年,省萬壽縣。雍熙五年,省南浦縣入江津縣。
珍州,大觀二年,大駱解上下族帥駱世華、駱文貴等獻地,東西四百五里,南北三百五十一里,以其地為珍州,亦曰樂源郡。復立樂源縣,為州治焉。
承州,大觀二年,蕨平帥任漢崇獻地,東西三百五十九里,南北六百六十五里,改為承州,領綏陽、都上、洋川、寧夷等縣。皇朝收復,但據夷人所指以置縣。然原其始析置移屬,則都上近黔州、寧夷近思州。
溱州,熙寧七年,招收唐溱州,置榮懿寨,屬南平軍。崇寧中,復立溱州。
梁山軍,開寶三年,以石氏屯田務立軍,以萬州梁山縣為軍治。元 元年七月二十五日,詔梁山軍撥隸萬州,其稅租令逐年科折,就本軍輸納。梁山縣,開寶三年,以萬州梁山縣隸軍。熙寧五年,又析忠州桂溪縣地益焉。
南平軍,熙寧八年,招收西南蕃部,以恭州南川縣銅佛壩地置軍。隆化縣,八年,自涪州來隸。南川縣,皇 五年置縣,隸恭州。熙寧八年來隸。尋廢為鎮,隸隆化縣。元豐元年復。
遵義軍,大觀二年,蕃帥楊文貴獻地,東西百二十里,南北六百一十二里,以其地置軍。
大寧監,開寶六年,立監于夔州大昌縣之鹽泉所。端拱元年,以大昌來屬為監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