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雀、元武、青龍、白虎,為四方之神。祥符間避聖祖諱,始改元武為真武,元冥為真冥,元枵為真枵,元戈為真戈。後興醴泉觀得龜蛇,道士以為真武現,繪其像為北方之神,被發黑衣,仗劍蹈龜蛇,從者執黑旗。自後奉祀益嚴,加號鎮天佑聖,或以為金虜之讖。
今人呼洗為砂鑼,又曰廝鑼,凡國朝賜契丹西夏使人,皆用此語。究其說,軍行不暇持洗,以鑼代之。又中原人以擊鑼篩鑼,今南方亦有言之者。篩沙音相近,篩之為廝,又小轉也。書傳目養馬者為廝,以所執之鑼為洗曰廝鑼。軍中以鑼為洗,正如秦漢用刁斗可以警夜,又可以炊飯,取其便耳。
世傳《遁甲書》,甲既不可隱,何取名為遁?及讀《漢郎中鄭固碑》有雲︰“逡遁退讓。”遁即循字,蓋古字少,借用,非獨此一碑也。則知遁甲當雲循甲,言以六甲循環推數故也。
秦《越絕書》,隋《經籍志》雲“子貢作”。其書雜記秦漢事,疑後人所傳羼,內載春申君李園事,《史記》、《戰國策》、《列女傳》,不載種 黽 詿耍 洳 賈眨 猿 鄭 任 煲病V潦椋骸傲彝跛籃螅 鈐跋啵 荷昃 椒庥諼猓 至え渥游﹤倬 !苯雜搿妒芳恰貳 豆 摺凡緩稀
自浙江東南溪行,而溪水淺澀湍急,深五七寸,碎石作底,小者如彈,大者不過盆碗,齒齒無數,五色可愛,行三五步一灘,即四邊或上流,有擁起碎石,或如堆阜,或如堤堰,水勢噴激怒如瀑,而舟人所用器,特與他舟異,篙用竹,加鐵鑽,又有肩篙拐篙,皆用木加拐,如到書某字于其上。每遇灘磧,即舟師足踏檣竿,手執篙,仰臥空中撐舟,忽翻身落舟上,覆面向水急撐,謂之身篙。舟師每呼“肩篙”“頭篙”“轉身篙”“搶篙”,諸人即齊聲和曰“嗷嗷”,諸人皆齊力急撐。所謂肩篙者,覆面向水用肩撐;所謂頭篙者,覆面向水用頭撐;轉篙者,自身左移舟右轉;轉身篙者,或仰面即覆面,覆面即仰面雲;搶篙者,舟尾有穴,每諸篙出水,即一人急用一大木挺搶船尾,蓋恐舟復下也。一舟復數人自水牽挽,水深處亦不過膝,自處之青田至溫州,行石中,水既湍急,必欲令舟屈曲蛇行以避石,不然,則碎溺為害,故土人有“紙船鐵梢工”之語,言寄命于舟師也。厥惟艱哉!
近世官中行遣,多用勸勉二字,考之經,其說有二︰謂之勸,則不出于自然而己樂為之;謂之勉,則出于不得已而人強勉之。故《詩》言︰“勸以義”,則勸非出于自然;《詩》言︰“勉其夫以正”,則勉非出于得已。
世俗,歲將除,鄉人相率為儺,俚語謂之打野胡。按《論語》︰“鄉人儺,朝服立于阼階。”注︰“大儺驅逐疫鬼也。”亦呼“野雲”戲。今人又訛耳。
永安諸陵,皆東南地穹,西北地垂,東南有山,西北無山,角音所利如此。七陵皆在嵩少之北,洛水之南,雖有岡阜,不甚高,互為形勢。自永安縣西坡上觀安、昌、熙三陵在平川,柏林如織,萬安山來朝,遙揖嵩少三陵,柏林相接,地平如掌,計一百一十三頃,方二十里雲。今紹興綣 潁 胗臘倉盍 嗨疲 僑Σ湫 諞衾 猩匣噬叫賂炯猓 〉v綣 諂湎隆
昆侖,一作。《禹本紀》︰“昆侖高二千五百余里,日月所相避隱,為光明也。其上有醴泉華池。”《河圖》雲︰“昆侖,天中柱,氣上通天。”《水經》雲︰“昆侖虛,在西北,去嵩高五萬里,天地之中也。其高萬一千里,河水出其東北陬。”《爾雅》雲︰“西北之美者,有昆侖之 琳瑯 焉。”又曰︰“三成為邱。”注雲︰“昆侖山三重,故以名。”昔人引《山海經》︰“西海之南,流沙之濱,赤水之後,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昆侖之邱,其下有弱水之淵環之。”又曰︰“鐘山西六百里有昆侖山,所出五水。”今按《山海經》內︰“昆侖虛在西北,帝之下都,方八百里,高萬仞。山有木禾,面有九折,以玉為檻。面有五門,門有開明獸守之,百神之所在。”郭璞曰︰“此自別有小昆侖也。”《淮南子》曰︰“昆侖虛中有增城九重,有木禾、珠樹、玉樹、璇樹、不死樹在其西,沙棠、瑯 在其東,絳樹在其南,碧樹、瑤樹在其北。”《十洲記》雲︰“昆陵即昆侖,中狹上廣,故曰昆侖。山有三角,其一角正東,名曰昆侖宮。其處有積金為墉城,面方千里,城上安金台五所,玉樓十二。”《神異經》雲︰“昆侖有銅柱焉,其高入天,所謂天柱也。圍三十里,圓周如削,下有回屋,仙人九府所居。”又一說雲︰“大五岳者,中岳昆侖在九海,中為天地心,神仙所居,五帝所理。”《博雅》雲︰“昆侖虛,赤水出東南陬,河水出其東北陬,洋水出其西北陬,弱水出其西南陬。河水之入東海,三水入南海。張騫渡西海至大秦,大秦之西烏遲國,烏國之西復有海,西海之濱有小昆侖,高萬仞,方八百里。”《援神契》曰︰“河水上應天河。”《山海經》︰“昆侖山有青河、白河、黃河、黑河環其墟,其白水出東北陬,向東南流,為中國河。”《爾雅》曰︰“河出昆侖虛色白渠,凡千七百所,色黃,百里一小曲,千里一大曲。”《淮南子》︰“河出昆侖,貫渤海,入禹所導積石也。”《水經》雲︰“昆侖三仞,下曰樊桐,一名板桐,二曰元圃,一名閬風,上層城一名天庭。”《淮南》又雲︰“元圃、閬風、樊桐,在昆侖閶闔之中。”東漢明帝永平十七年十一月,遣奉車都尉竇固、駙馬都尉耿秉、騎都尉劉張出敦煌昆侖塞,擊破白水虜于蒲類海上。唐章懷太子注,謂︰“昆侖山名,因以為塞,在今肅州酒泉縣西南,山有昆侖之體,故名之。周穆王見西王母于此,山有石室王母台,則又知周穆王西游,初不出中國雲。”凡諸書雲昆侖,悉注于此。
古之聖王諱,世皆不知避。有一時暴起與僭偽之主,至今諱而不改者,如昭穆本作招穆讀,以晉文帝諱改呼韶。城避朱梁諱改曰州,如東都州、南州、北州是也。戊字本作茂讀,亦以李唐諱改雲武,或曰務。浙人避錢氏諱,改劉為金,果有石榴,呼曰金櫻。江東人以楊行密諱,呼蜜為蜂糖。太一十神有君基民基,避唐明皇諱改作棋,至今不改。《本草》有薯蕷,避唐代宗諱改雲薯藥,避英宗諱又改為山藥,則與薯蕷似不相干,今當雲山蕷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