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之七十  见善不为

类别:子部 作者:佚名 书名:太上感应篇

    见善不为。

    【解释】

    明明看见善事就在眼前,却是不肯勇敢的去做。

    【分析】

    古人说:‘取小所以就大,积一所以成亿。’所以做善事,贵在要日积月累的储积。知道是善事,就马上要去做;而且还要很认真努力的去做。老子说:‘九层高的楼台,最初也是开始从累土渐渐累高的啊!千里之远的行程,最初也是开始从脚下一步一步的走啊!’人若是能够每天改掉一个过失,则可以消除一项的罪业;若是能够日行一善,则可以增加一个福报的基础。紫虚元君说道:‘道生于安静,德生于谦退,福生于清俭,命生于和畅。祸患是从多欲中生出来的,过失是从轻慢中生出来的。所以要戒眼,眼不要去看他人的过失;要戒口,口不要谈论他人的短处;要戒心,心不要放纵贪嗔的念头;要戒身,身不要随著邪恶的伴侣;性命就好像在风中燃烧的蜡烛一样,随时都有可能被风吹熄灭啊!所以要常常想到,死了之后,神识往那里去呢?这个身体只是暂时的寄托在这个尘世间,千万别去造那罪业中的罪业啊!要知道善恶都存在于心中,而且丝毫都不会有错误的;人若是能够巧于机诈计谋,那么天就更是能够巧于报应了啊!’由此观之,人若是能在一天之中,或是听到一句善言,看见一件善行,做了一件善事,那么这一天才算没有虚度空过啊!若是有人明明知道善事就在眼前,而却不肯去做,这种人不知道他是什么样的心肝肠肺,简直就是自暴自弃,自甘堕落,浪费生命,而自绝于天下,实在是太愚笨了啊!

    故事一:

    唐朝有位名叫苏成的人,天性十分的顽劣,生平没有做过一件善事;他每次看到书中所写的嘉言懿行,必定会说:‘这一定是假的啊!’看到别人勤奋的做善事,必定会笑他说:‘这个人一定是奸诈邪恶的小人啊!’苏成到了壮年的时候,身体就逐渐的缩小,两只手要趴在地上才能行走,他跟狗在一起吃饭睡觉,这样过了一年就死了。

    故事二:

    周朝末期的时候,齐桓公有一次经过郭氏的废墟,就问住在附近的老人说:‘郭氏家族是怎样衰败灭亡的啊?’老人回答说:‘因为郭氏家族喜欢善事而厌恶恶事的缘故啊!’齐桓公就说:‘喜欢善事,讨厌恶事,怎么会衰败灭亡呢?’老人说道:‘因为郭氏家族喜欢善事,而不能够去做善事;讨厌恶事,而又不能禁止自己不去做恶事,所以才会衰败灭亡啊!’

    【再析】

    从这个故事看来,现在的人自己迷失了神识,不能够觉悟本性;加上万缘交互的干扰,心思整天都在疲于奔命,穷于应付;一个念头来了,又一个念头去了;一日一夜之间,就有了八亿四千个念头啊!这就好像风在空中飞舞,而无处可以依止;又好像石头压草一样,一下子停止了,但是一下子又生了出来,那里有专心为善的日子啊!所以纵然是知道善事应当要去做,但是却被自己的物欲所变更;就算是整天都在讲经说法,往往却多是带著名闻利养,就像树叶外表虽然茂盛,但是树根已经开始腐烂,最后自取败亡覆灭,这样岂不是太可惜了吗?

    【嘉言】元朝天如维则禅师,普劝世人说道:‘古德时常说:“我看见他人死了,我的心焦急得跟火烧一样,我并不是在急别人,而是看到就快要轮到我了啊!”像这种的话,那个人不知道呢?但知道则固然是知道了,只是不肯修行;说你不肯修行,也是委屈了你;现前的诸位大德,多是下手认真做工夫来的啊!只是尚未到了千了百当的田地;这个过失在甚么地方呢?这个过失在于不够勇猛、不够精进、不够坚固、不够久长啊!只是暂时的发了肯心,不久之后又退心了。所以说:“佛法无多子,长远难得人。”学道的人都像初发心那样的认真,作佛都有余啊!所以说始终不变,才是真正的大丈夫啊!如今能有几个人,能够做到始终不变呢?往往十个人当中,就有五双都是退失了道心啊!探讨他们退失道心的因缘,大概也都各有各的所累而造成的啊!那么所累的是什么呢?所累的有三种累;第一是无问他是僧俗男女,各各都是为了身口所累。其次,有眷属的人,则是为眷属所累;有家计的人,则是为家计所累;这三种的累,简直就累杀了天下的人啊!尽天下的人,都遭受这三种的累,所以才忙了一世,闹了一世,苦了一世,干弄了一世,空过了一世啊!何况又因为这三种累,起了无量的贪嗔痴烦恼,因此而造了无量的大小恶业啊!由于这种的业报,而堕落在三途八难的苦海之中,生死轮回,受了无量的苦恼,而不得解脱啊!虽然遭受了无量的苦恼,只是始终都不觉醒;而不觉醒的人,都是因为不觉悟的缘故啊!他们不觉悟的是什么呢?他们不觉悟的是身体眷属家计,都不是自己的啊!如今说道身体不是你的,你尚且未相信,山僧现在就尽情的为你从头说破吧!你最初来到母亲的腹中,投胎的时候,单单只是一个识神,何曾有个身体来的啊!这个身体乃是父母赤白精血和合,结成的一块顽肉,本来没有知觉,不知道痛,也不知道痒;不知道冷,也不知道热;不知道饥,也不知道饱;不知道苦,也不知道乐啊!因为你这一个识神,附著在这一块顽肉之中;从此以后,知道了痛痒,知道了冷热,知道了饥饱,知道了苦乐;等到出了母胎之后,就索性认著,唤作是我的身体了。刚才所说,身体并非是我所有的这个道理事实,也就决不肯相信了。因此佛祖慈悲怜悯众生的愚痴,所以又苦口婆心向你说道:“这个不是你的身体啊!这是精血结成的臭皮袋啊!不属于你管,不由你差遣安排,以至生老病死,都不是由你处分的啊!怎么会知道是这样的呢?就像你最初投胎之后,住在母亲的胎中,七日就一变,次第的生长,称作五脏六腑,百骸九窍,四肢六根,筋骨皮肉,渐渐的都成形了;乃至于出胎,都是热风所吹。业力所使的啊!而你则是不知不觉,何曾是由你所差遣安排的啊!既然出生之后,长到三四十岁,他便发白、齿摇、面黄、肌瘦、渐渐的都变来了,渐渐的都老来了,衰老之相也就都现前了啊!接著病又到了,病既然到了,死亡便接著来了。如此像这样的变化变坏,一一都是不由你啊!你本来也是不愿意如此,只是奈何管不动他啊!就论你从生到死,向这个臭皮袋上,不知道用了多少的恩爱情义,种种的保养他,种种的爱护疼惜他,种种的医治安排他,可是他却是忘恩负义,如此的惹人讨厌啊!何况还更有惹人讨厌的地方,只例如在夏天炎热的时候,有一位壮健的好汉,忽然在黄昏的时候,得了一个急症死了,死到二更半夜的时候,便会觉得尸体臭秽逼人,不能够靠近啊!于是就急急忙忙用棺材,把尸体装进去盖好入敛了,等不到钟鸣天亮,就急急忙忙的扛出去烧掉了。纵然是至亲至爱的眷属,也不容他多停留一下啊!”从这件事看来,昨天晚上,还是一个壮汉,今天早晨起来,便成了一堆骨灰了!不知道他的识神,又向何处去了;如此的急变,并由不得你啊!既然是你的身体,就应当是由你管;既然是不由你管,如何却又妄认他是你的身体呢?这样只是徒然的遭他所累,退却道心啊!你的眷属,也是一样,彼此都是拖了个臭皮袋,彼此都不自由,彼此都是管不到;一旦无常到来,彼此也都不能替代啊!当活著的时候,彼此都被一种恩情所缠绕,唤作是眷属;可是在眼光一闭之后,彼此都不认识了;如何妄认他为眷属,遭他所累,退却道心呢!你的家计,也是一样啊!在你眼开脚健健康的时候,在那里计较经营,悭吝守护著家计,并且认为百千万年都可以得到他的受用;谁知道一气不来的时候,一毫也将他不去啊!如何妄认他是你的家计,遭他所累,退却道心呢?今天你们既然听闻到这些道理,便应该要回光照破,痛自的醒悟,对于这三种的累上,不要认著、不要恋著、不要贪著,安住在定分上,安分的随缘度日;必须要拨转念头,向生死的大事上,奋发勇猛的精进;而且道心发的要坚固久远,在这件事情上面,一定要探究个明白。’


如果你对太上感应篇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太上感应篇》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