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公(元年~十一年) 隐公十年

类别:经部 作者:公羊高(战国) 书名:春秋公羊传

    【 原文】

    春王二月,公会齐侯、郑伯于中丘。

    夏,翬帅师会齐人、郑人伐宋。此公子翬也,何以不称公子?贬。曷为贬?隐之罪人也。故终隐之篇贬也。

    六月壬戌,公败宋师于菅。辛未取郜,辛巳取防,取邑不日,此何以日?一月而再取也。何言乎一月而再取?甚之也。内大恶讳,此其言甚之何?《春秋》录内而略外,于外大恶书,小恶不书,于内大恶讳,小恶书。

    秋,宋人,卫人入郑。

    宋人、蔡人、卫人伐载,郑伯伐取之。其言伐取之何?易也。其易奈何?因其力也。因谁之力?因宋人、蔡人、卫人之力也。

    冬十月壬午、齐人、郑人入盛。

    【 译文】

    鲁隐公十年,春天,周历二月,隐公在中丘这个地方会见齐侯和郑伯。

    夏天,翚率领军队会同齐国人、郑国人攻打宋国。这人就是公子翚。为什么不称他公子呢?是为了贬低他。为什么要贬低他呢了因为他是鲁隐公的罪人。所以《春秋》在整个隐公这篇都贬低他。

    六月,壬戍这天,鲁隐公在宋国菅这个地方打败了宋国的军队。辛未这天,占领了宋国的郜邑。辛巳这天,占领了宋国的防邑。夺取城邑,《春秋》 一般是不记载日期的,这里为什么记载日期呢?这是为了表明在一个月内两次攻占别国的城邑。为什么要表明在一个月内两次攻占别国的城邑呢?为了强调鲁隐公的仗打得太多了。鲁国国内的大恶事,《春秋》 在记载时总是要避讳的,这里为什么要强调鲁隐公的仗打得太多了呢?按照《春秋》的体例,主要是记载鲁国的事,别国的事只是简略记载。对于别的国家.有大恶事就记载,小恶行不记;对于鲁国,大恶事就避讳,小恶行就记下来。

    秋天,宋国人和卫国人一起入侵郑国。

    宋国人、蔡国人、卫国人一起攻打载国。郑国国君也趁机进攻载国并占领了它。为什么说攻打并夺取了它呢?因为太容易了。为什么这么容易呢?因为凭借了别人的力量。凭借谁的力量呢?凭借了宋国军队、蔡国军队和卫国军队的力量。

    冬天,十月,壬午这天,齐国人和郑国人一起入侵盛国。


如果你对春秋公羊传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春秋公羊传》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