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四 五行五事 第六十四

类别:经部 作者:董仲舒(汉) 书名:春秋繁露

    王者与臣无礼,貌不肃敬,则木不曲直,而夏多暴风。风者,木之气也,其音角也,故应之以暴风。王者言不从,则金不从革(1),而秋多霹雳。霹雳者,金气也,其音商也,故应之以霹雳。王者视不明,则火不炎(2)上,而秋多电。电者,火气也,其阴徵(3)也,故应之以电。王者听不聪,则水不润下,而春夏多暴雨。雨者,水气也,其音羽也,故应之以暴雨。王者心不能容,则稼穑不成,而秋多雷。雷者,土气也,其音宫也,故应之以雷。

    五事,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视,四曰听,五曰思。何谓也?夫五事者,人之所受命于天也,而王者所修而治民也。故王者为民,治则不可以不明,准绳不可以不正。王者貌曰恭,恭者敬也。言曰从,从者可从。视曰明,明者知贤不肖,分明黑白(4)也。听曰聪,聪者能闻事而审其意也。思曰容(5),容者言无不容。恭作肃,从作乂(6),明作哲(7),聪作谋,容作圣。何谓也?恭作肃,言王者诚能内有恭敬之姿,而天下莫不肃矣。从作乂,言王者言可从,明正(8)从行而天下治矣。明作哲,哲者知也,王者明则贤者进,不肖者退,天下知善而劝之,知恶而耻之矣。聪作谋,谋者谋事也。王者聪则闻事与臣下谋之,故事无失谋矣。容作圣,圣者设也,王者心宽大无不容,则圣能施设,事各得其宜也。

    王者能敬,则肃,肃则春气得,故肃者主春。春阳气微,万物柔易,移弱可化(9),於时阴气为贼,故王者钦(10)。钦不以议阴事,然后万物遂生,而木可曲直也。春行秋政,则草木凋;行冬政,则雪;行复政,则杀。春失政则。

    王者能治,则义立,义立则秋气得,故乂者主秋。秋气始杀,王者行小刑罚,民不犯则礼义成。於时阳气为贼,故王者辅以官牧之事,然后万物成熟。秋草木不荣华,金从革也。秋行春政,则华;行夏政,则乔(11);行冬政,则落。秋失政,则春大风不解,雷不发声。

    王者能知,则知善恶,知善恶则夏气得,故哲者主夏。夏阳气始盛,万物兆长,王者不揜明,则道不退塞。而夏至之后,大暑隆,万物茂育怀任(12),王者恐明不知贤不肖,分明白黑,於时寒为贼,故王者辅以赏赐之事,然后夏草木不霜,火炎上也。夏行春政,则风;行秋政,则水;行冬政,则落。夏失政,则冬不冻冰,五谷不藏,大寒不解。

    王者无失谋,然后冬气得,故谋者主冬。冬阴气始盛,草木必死,王者能闻事,审谋虑之,则不侵伐。不侵伐且杀,则死者不恨(13),生者不怨。冬日至之后,大寒降,万物藏於下。於时暑为贼,故王者辅之以急断之事,以水润下也。冬行春政,则蒸;行夏政,则雷;行秋政,则早。冬失政,则夏草木不实。霜,五谷疾枯。

    【注释】

    (1) 从革:从模范之型而变革。  (2) 炎:焚烧,烧。  (3) 其阴徵;据《礼记•月令》:“其音徵”, “阴”为“音”之误。据下文,应以“其音徽”为是。  (4) 黑白;指善恶、是非、好坏。  (5) 容:容纳,宽容。  (6) 从作乂(yì) :听从可以当作治理。乂:治理。  (7) 哲:明智。  (8) 明正:二字应作“则臣”。  (9) 万物柔易,移弱可化:应作“万物移易,柔弱可化”。  (10) 钦:重视。  (11) 乔:同“槁”,枯槁。  (12) 怀任:孕育,指孕育种子。  (13) 恨:遗憾。

    【译文】

    君王和臣下没有礼,外表不严肃不庄重,木就不弯曲不笔直,夏季就要多有暴风。风是木的气,它的音律是角调,所以用暴风与之呼应。君王的言论不顺从,金属冶制就不会成型,秋天就会多急雷雨。急雷雨是金的气,它的音律是商调,所以用急雷雨回应它。君王眼光不明察,火就不烧上面,秋季多闪电。闪电是火的气,它的音律是徵调,所以用闪电回应它。君王的耳力不敏锐,水就不润泽下面,春夏两季就多下暴雨。雨是水的气,它的音调是羽调,所以用暴雨回应它。君王的内心不能容纳,种植的庄稼不能成熟,秋季多雷声。雷是土的气,它的音律是宫调,所以用雷声回应它。

    有五件事,一件是容貌,二件是言谈词章,三件是眼晴的观察力,四件是听辨是非,五件是内心思虑。这是什么意思呢?原来五件事,是人类从上天接受的天命,是君王进行治理百姓的条件。所以君王对待百姓,统治又不能不明察,治理的标准不可以不正直。君王的容貌是恭谨,恭谨就是敬畏。言谈是顺从,顺从就是可以听从。眼力是明察,明察就是知道贤能和不贤能、能分别好坏。听力是明辨是非,听力敏锐能听到事情并明辨其中的意思。思虑是宽容,宽容是说没有不能容纳的。恭敬可以写作肃敬,顺从可以写作治理,明察可以写作哲智,听察是非可以写作咨询思考,宽容可以写作圣明。这是什么意思?恭敬可以写作肃敬,是说君王如果在内心有恭敬的姿态,天下没有不肃敬的。顺从可以写作治理,是说君王的言论可以顺从,臣下顺从行事而天下可以太平无事。明察可以写作哲智,哲智就是明智。君王明察贤能就可以被进荐,没有才能的人退出官位,天下人知晓善就鼓励从善,知晓恶就以恶事为耻辱。听力明察可以写作咨询思考,咨询思考就是咨询故事,君王听力明察是非,就会听到事情后和臣下商议,所以事情不能失去谋略。宽容又作圣明,是圣明者设有的,君王心地宽大没有不能容纳的,圣明能施行建树,事情各自得到合适的结果。

    君主能够恭敬,就可以严肃地恭敬,严肃恭敬就可以得到春天的气,所以严肃恭敬代表春季。春季阳气微弱,万物迁移容易,柔弱可以改变,这个季节阴气常为害,所以君主很是重视,重视不讨论有关阴气的事,此后万物便生长起来,木可曲可直。春季实行秋季的政令,草木凋零;实行冬天的政令,就下雪;实行夏季的政令,就衰落。春季失去了政令的标准。

    君主能够治国,正义就确立,正义确立秋季的气就有了,所以治理代表秋天。秋天的气开始衰落,君主开始行轻的刑罚,百姓不触犯刑罚,礼义得行。在此时阳气为害,所以君主以地方官吏做事辅助自己,此后万物成熟。秋天草木不结实不开花,金顺从消镕改变成型。秋天实行春季的政令,就会开花;实行夏季的政令,就会枯槁;实行冬天的政令,就衰落。秋天失去政事,春天就会有大风不断,雷声不作。

    君主能够知晓,就知道善恶,知道善恶就得到了夏天的气,所以明智的人代表夏天。夏天阳气开始盛行,万物迅速生长,君主不掩盖明智,治国方略就不后退、阻塞。夏至之后,大热盛行,万物繁盛并孕育种子,(君王担心不知道贤能与天才智者,分清好坏。)在这个时候寒冷为害,所以君主用赏赐的办法辅助自已,此后在夏天的野草树木不有霜,火焰向上升。夏季实行春天的政令,就会刮风;实行秋季的政令,就会发洪水;实行冬天的政令,就会衰落。夏季失去政令,冬天就不结冰,五谷不收藏,特别寒冷不缓解。

    君主不要失去计谋,然后可以得到冬天之气,所以谋划者代表冬天。冬天阴气开始盛行,野草树木一定死亡,君王能听闻事情,并能认真谋划思虑,就不会发生侵略征伐。不发生侵略、攻伐和杀戮,死去的不感遗憾,活着的不怨恨。冬至日之后,大寒来临,万物藏匿在下方。这个时候暑热为害,所以君王用紧急决断的事辅助自己,用水湿润低下的地方。冬季实行春季的政令,气上升;实行夏季政令,就有雷声;实行秋季政令,就要干旱。冬天失去政令,夏天就会草木不结实。下霜,五谷疾速干枯。


如果你对春秋繁露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春秋繁露》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