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二十六  列传第十四 

类别:史部 作者:李延寿(唐) 书名:北史

    宋隐(从子愔) 愔(孙弁 弁孙钦道 弁族弟翻 弟子世良) 世轨翻弟世景 许彦(五世孙惇) 刁雍(子遵 曾孙冲 柔) 辛绍先 韦阆 孙子粲 杜铨

    宋隐,字处默,西河介休人也。曾祖奭,祖活,父恭。世仕慕容氏,位并通显。慕容俊徙鄴,恭始家于广平列人焉。隐性至孝,专精好学。仕慕容垂,位本州别驾。道武平中山,拜隐尚书吏部郎,积迁行台右丞,领选。以老病乞骸骨,不许。寻以母丧归列人,既葬被征,乃弃妻子匿于长乐,数年而卒。临终,谓其子经曰:“汝等苟能入顺父兄,出悌乡党,仕郡幸而至功曹史,以忠清奉之,足矣。不劳远诣台阁,恐汝不能富贵,徒延门户累耳。若忘吾言,是死若父也。使鬼有知,吾不归食矣。”

    隐弟宣,字道茂,与范阳卢玄、勃海高允、博陵崔建、从子愔俱被征,拜中书博士。后拜侍郎、行司徒校尉。卒,谥曰简侯。宣子谟,字乾仁,袭爵,卒于辽西太守。子鸾袭爵,位东莞太守。

    鸾弟琼,字普贤,以孝称。母曾病,季秋月思瓜。琼梦想见之,求而遂获,时人异之。卒于家。

    愔历中书博士、员外散骑常侍,使江南。爵列人子。卒于广平太守。长子显袭爵。显无子,养弟子弁为后。

    弁字义和。父叔珍,娶赵郡李敷妹,因敷事而死。弁至京师,见尚书李冲,因言论移日。冲异之,退曰:“此人一日千里,王佐才也。”显卒,弁袭爵。弁与李彪州里,迭相祗好。彪为秘书丞,请为著作佐郎。迁尚书殿中郎中。孝文曾因朝会次,历访政道。弁年少官微,自下而对,声姿清亮,进止可观。帝称善者久之。因是大被知遇,赐名为弁,意取弁和献玉,楚王不知宝之也。迁中书侍郎兼员外散骑常侍,使齐。齐司徒萧子良、秘书丞王融等皆称美之,以为志气謇谔不逮李彪,而体韵和雅,举止闲邃过之。转散骑侍郎。时散骑位在中书之右。孝文曾论江左事,问弁在南兴亡之数。弁以为萧氏父子无大功于天下,既以逆取,不能顺守,必不能贻厥孙谋,保有南海。若物惮其威,身免为幸。后车驾南征,以弁为司徒司马、东道副将。军人有盗马靽者,斩而徇,于是三军震惧,莫敢犯法。

    黄门郎崔光荐弁自代,帝不许,亦赏光知人。未几,以弁兼司徒左长史。时大选内外群官,并定四海士族,弁专参铨量之任,事多称旨。然好言人之阴短。高门大族意所不便者,弁因毁之,至于旧族沦滞而人非可忌者,又申达之。弁又为本州大中正,姓族多所降抑,颇为时人所怨。迁散骑常侍,寻迁右卫将军、领黄门。弁屡自陈让,帝曰:“吾为相知者,卿亦不可有辞。岂得专守一官,不助朕为政!且常侍者,黄门之粗冗;领军者,三卫之假摄,不足空存推让,以弃大委。”其被知遇如此。孝文北都之选,李冲多所参预,颇抑宋氏。弁恨冲而与李彪交结,雅相知重。及彪之抗冲,冲谓彪曰:“尔如狗耳!为人所嗾。”及冲劾彪,不至大罪,弁之力也。彪除名,弁大相嗟慨,密图申复。

    孝文在汝南不豫,大渐,旬余日不见侍臣,左右唯彭城王勰等数人而已。小瘳,乃引见门下及宗室长幼诸人。入者未能皆致悲泣,惟弁与司徒司马张海歔欷流涕,由是益重之。车驾征马圈,留弁以本官兼祠部尚书,摄七兵事。及行,执其手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故令卿绾摄二曹。”弁顿首辞谢。弁劬劳王事,恩遇亚于李冲。帝每称弁可为吏部尚书,及崩,遗诏以弁为之。与咸阳王禧等六人辅政,而弁先卒。年三十八。赠瀛州刺史,谥曰贞顺。

    弁性好矜伐,自许膏腴。孝文以郭祚晋魏名门,从容谓弁曰:“卿固当推郭祚之门。”弁笑曰:“臣家未肯推祚。”帝曰:“卿自汉、魏以来,既无高官,又无俊秀,何得不推?”弁曰:“臣清素自立,要尔不推。”侍臣出后,帝谓彭城王勰曰:“弁人身自不恶,乃复欲以门户自矜,殊为可怪。”

    长子维,字伯绪,袭父爵。为给事中。坐谄事高肇,出为益州龙骧府长史,辞疾不行。太尉、清河王怿辅政,以维名臣子,荐为通直郎,辟其弟纪行参军。灵太后临政,委任元叉,恃宠骄盈,怿每以公理裁断。叉甚忿恨,思害怿,遂与维作计,以富贵许之。维见叉宠势日隆,乃告司染都尉韩文殊父子谋逆立怿。怿被录禁中。文殊父子惧而逃遁。鞫无反状,以文殊亡走,悬处大辟。置怿于宫西别馆,禁兵守之。维应反坐,叉言于太后,欲开将来告者之路,乃黜为燕州昌平郡守,纪为秦州大羌令。

    维及纪颇涉经史,而浮薄无行;怿尊亲懿望,朝野瞻属。维受怿眷赏而无状构间,天下士人莫不怪忿而贱薄之。及叉杀怿,专断朝政,以维兄弟前者告怿,征维为散骑侍郎,纪为太学博士、领侍御史。叉甚昵之。维超迁通直常侍,又除洛州刺史。纪超迁尚书郎。纪字仲烈。初,弁谓族弟世景,言“维疏险而纪识慧不足,终必败吾业”。世景以为不尔。至是果然。闻者以为知子莫若父。尚书令李崇、左仆射郭祚、右仆射游肇每云:“伯绪凶疏,终败宋氏,幸得杀身耳。”论者以为有征。后除营州刺史。灵太后反政,以叉党除名,遂还乡里。寻追其前诬告清河王事,于鄴赐死。

    子春卿早亡,弟纪以次子钦仁嗣。钦仁,武定末为太尉祭酒。纪,明帝末为北道行台,卒晋阳。子钦道。

    钦道仕齐,历位中山太守。长于抚接,然好察细事。其州府佐吏使人间者,先酬钱然后敢食。临莅处称为严整。寻征为黄门侍郎,又令在东宫教太子吏事。时郑子默以文学见知,亦被亲宠。钦道本文法吏,不甚谙识古今,凡有疑事,必询子默。二人幸于两宫,虽诸王贵臣莫敢不敬惮。钦道又迁秘书监,仍带黄门侍郎。乾明初,迁侍中,与杨愔同诛。赠吏部尚书、赵州刺史。

    弁族弟颖,字文贤,位魏郡太守。纳货刘腾,腾言之,以为凉州刺史。颖前妻刘氏亡后十五年,颖梦见之。拜曰:“新妇今被处分为高崇妻,故来辞君。”泫然涕流。颖且见崇,言之。崇后数日而卒。

    颖族弟鸿贵,为定州平北府参军。送戍兵于荆州,坐取兵绢四百匹,兵欲告之,乃斩兵十人。又疏凡不达见令,律有枭首罪,乃生断兵手,以水浇之,然后斩决。寻坐伏法。时人哀兵之苦,笑鸿贵之愚。

    弁族弟翻。翻字飞乌,少有操行,世人以刚断许之。孝庄时,除司徒左长史、河南尹。初,翻为河阴令,顺阳公主家奴为劫,摄而不送。翻将兵围主宅,执主婿冯穆,步驱向县。时正炎暑,立之日中,流汗沾地。县旧有大枷,时人号曰弥尾青。及翻为县,主吏请焚之。翻曰:“置南墙下,以待豪右。”未几,有内监杨小驹诣县请事,辞色不逊,翻命取尾青以锁之。小驹既免,入诉于宣武。宣武大怒,敕河南尹推之,翻具自陈状。诏曰:“卿故违朝法,岂不欲作威以买名?”翻对曰:“造者非臣,买名者亦宜非臣。所以留者,非敢施于百姓,欲待凶暴之徒如驹者耳。”于是威振京师。

    及为洛阳,迄于河南尹,畏惮权势,更相承接,故当世之名大致减捐。卒官,赠侍中、卫将军、相州刺史。孝武初,重赠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尚书左仆射、雍州刺史,谥曰贞烈。翻弟毓:字道和,敦笃有志行。卒于太中大夫。子世良。

    世良字元友。年十五,便有胆气。后随伯父翻在南兗州,屡有战功。行台、临淮王彧与语,奇之。魏朝以尔硃荣有不臣迹,帝将图之,密令彧将兵赴洛。彧在梁郡,称疾,假世良都督,令还南兗发兵以听期。世良请简见兵三千骑,五日必到洛阳,并陈三策,彧皆不能从。

    寻为殿中侍御史,诣河北括户,大获浮惰。还见汲郡城旁多骸骨,移书州郡,悉令收瘗。其夜甘雨滂沱。河内太守田估赃货百万,世良检按之,未竟,遇赦而还。孝庄劳之曰:“知卿所括得丁,倍于本帐。若官人皆如此用心,便是更出一天下也。”其后迁殿中。世良奏殿中主齐会之事,请改付余曹。帝曰:“卿意不欲亲庖厨邪?宜付右兵,以为永式。”河州刺史梁景睿,枹罕羌首,恃远不敬,其贺正使人,频年称疾。秦州刺史侯莫陈悦受其赠遗,常为送表。世良并奏科其罪。帝嘉之,谓长孙永业曰:“宋郎中实有家风,甚可重也。”后拜清河太守。世良才识闲明,尤善政术。在郡未几,声问甚高。阳平郡移掩劫盗三十余人,世良讯其情状,唯送十二人,余皆放之。阳平太守魏明朗大怒云:“辄放吾贼!”及推问,送者皆实,放者皆非。明朗大服。郡东南有曲堤,成公一姓阻而居之,群盗多萃于此。人为之语曰:“宁度东吴会稽,不历成公曲堤。”世良施八条之制,盗奔他境。人又谣曰:“曲堤虽险贼何益,但有宋公自屏迹。”齐天保初,大赦,郡无一囚,率群吏拜诏而已。狱内鲁生,桃树蓬蒿亦满。每日牙门虚寂,无复诉讼者,谓之神门。其冬,醴泉出于界内。及代至,倾城祖道。有老人丁金刚者,泣而前谢曰:“老人年九十,记三十五政。府君非唯善政,清亦彻底。今失贤者,人何以济?”莫不攀辕涕泣。后卒于东郡太守,赠信州刺史。世良强学,好属文,撰《字略》五篇、《宋氏别录》十卷。

    子伯宗,位侍御史。性清退好学,多所撰述。至齐亡,不徙职,遂不入仕。隋大业初,卒于家。世良弟世轨。

    世轨幼自修整,好法律。天保初,历三尚书三公、二千石、都官郎中,兼并州长史。执狱宽平,多所全济。为都官郎中,有囚事枉,将送,垂致法。世轨遣骑追止之,切奏其状,遂免。

    稍迁廷尉少卿。洛州人聚结欲劫河桥,吏捕案之,连诸元徒党千七百人。崔昂为廷尉,以为反,数年不断。及世轨为少卿,判其事为劫,唯杀魁首,余从坐悉舍焉。大理正苏珍之以平干知名,寺中语曰:“决定嫌疑苏珍之,视表见里宋世轨。”时人以为寺中二绝。南台囚到廷尉,世轨多雪之,仍移摄御史,将问其滥状。中尉毕义云不送,移往复不止。世轨遂上书极言义云酷擅。文宣引见二人,亲敕世轨曰:“我知台欺寺久,卿能执理抗衡,但守此心,勿虑不富贵。”敕义云曰:“卿比所为诚合死,以志在疾恶,故且一恕。”仍顾谓朝臣曰:“此二人并我骨鲠臣也。”及卒,廷尉、御史诸系囚皆哭曰:“宋廷尉死,我等岂有生路!”赠光州刺史,谥曰平。无子,世良以第五子朝基嗣。

    翻弟世景。世景少自修立,事亲以孝闻。与弟道玙下帷读诵,博览群言,尤精经义。族兄弁甚重之。举秀才上第。再迁彭城王勰开府法曹行参军。勰爱其才学,雅相器敬。孝文甚嘉异之。迁司徒法曹行参军。世景明刑理,著律令,裁决疑狱,剖判如流。转尚书祠部郎。彭城王勰每称曰:“宋世景精微,尚书仆射才也。”台中疑事,右仆射游肇常以委之。世景既才长从政,加之夙勤不怠,兼领数曹,深著称绩。左仆射源怀引为行台郎。巡察州镇,十有余所,黜陟赏罚,莫不咸允。迁七镇,别置诸戍,明设亭候,以备不虞。怀大相委重,还,荐之宣武,以为不减李冲。帝曰:“朕亦闻之。”后为伏波将军,行荣阳太守,郑氏豪横,号为难制。济州刺史郑尚弟远庆,先为苑陵令,多所受纳,百姓患之。而世景下车,召而诫之。远庆行意自若,世景绳之以法。远庆惧,弃官亡走。于是属县畏威,莫不改肃。终日坐于事,未尝寝息。人间之事,巨细必知。发奸擿伏,有若神明。尝有一吏,休满还郡,食人鸡豚。又有一干,受人一帽,又食二鸡。世景叱而告之,吏、干叩头伏罪。于是上下震悚,莫敢犯禁。坐弟道玙事除名。

    世景友于之性,过绝于人,及道玙死,哭之,酸感行路。岁余,母丧,遂不胜哀而卒。世景曾撰《晋书》,竟未得就。

    遗腹子季儒,位太学博士。曾至谯、宋间,为文吊嵇康,甚有理致。后夜寝室坏,压而殒,时人悼伤惜之。

    道玙少而敏俊,自太学博士转京兆王愉法曹行参军。坐愉反得罪。作诗及挽歌词寄之朋亲,以见冤痛。道玙又曾赠著作郎张始均诗,其末章云:“子深怀璧忧,余有当门病。”道玙既不免难,始均亦遇世祸,时咸怪之。

    道玙从孙孝王,学涉,亦好缉缀文藻。形貌矬陋而好臧否人物,时论甚疾之。为北平王文学。求入文林馆不遂,因非毁朝士,撰《朝士别录》二十卷。会周武灭齐,改为《关东风俗传》,更广闻见,勒成三十卷以上之。言多妄谬,篇第冗杂,无著述体。周大象末。预尉迥事,诛死。

    许彦,字道谟,高阳新城人也。祖茂,仕慕容氏高阳太守。彦少孤贫,好读书,从沙门法睿受《易》。太武征令卜筮,频验,遂在左右,参与谋议。彦质厚慎密,与人言,不及内事,帝以此益亲待之。赐爵武昌公,拜相州刺史。在州受纳,多违法度,诏书切让之,然以彦腹心近臣,弗之罪也。卒,谥宣公。子熙袭。熙卒,子安仁袭。安仁卒,子元康袭,降爵为侯。

    熙弟宗之,历位殿中尚书、定州刺史,封颍川公。受敕讨丁零。既平,宗之因循郡县,求取不节。深泽人马超毁谤宗之,宗之怒,殴杀超。超家人告状,宗之上超谤讪朝政。文成闻之曰:“此必宗之惧罪诬超。”案验果然,遂斩于都市。

    元康弟护,州主簿。子恂,字伯礼,颇有业尚,闺门雍睦,三世同居,吏部尚书李神俊常称其家风。位司徒谘议参军。修起居注,拜太中大夫。卒,赠吏部尚书、冀州刺史。恂弟惇。

    惇字季良。清识敏速,达于从政。位司徒主簿,以明断见知,时人号为“入铁主簿”。稍迁阳平太守。时迁都于鄴,阳平为畿郡,军国责办,赋敛无准。又勋贵属请,朝夕征求。惇并御之以道,咸以无怨,政为天下第一。特加赏异,图形于阙,诏颁天下。历魏尹、齐梁二州刺史,政并有治声。迁大司农。会王思政入据颍城,王师出讨,惇常督军,无乏绝。引洧水灌城,惇之策也。迁殿中尚书。惇美须,下垂至带,省中号“长鬣公”。齐文宣尝因酒酣,提惇须称美;以刀截之,唯留一握。惇惧,因不复敢长,人又号“齐须公”。历御史中丞、胶州刺史、司农大理二卿。再为度支尚书、太子少保、少师、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右仆射、特进,赐爵万年县子,食邑下邳郡干。惇年老,致仕于家。三年,卒。

    惇少纯直,晚更浮动。齐朝体式,本州大中正以京官为之。乾明中,邢邵为中书监,德望甚高。惇与邵竞中正。遂凭附宋钦道,出邵为刺史,朝议甚鄙薄之。虽久处朝行,历官清显,与邢邵、魏收、阳休之、崔励、徐之才比肩同列,诸人或谈说经史,或吟咏诗赋,更相嘲戏,欣笑满堂,惇不好剧谈,又无学术,或坐杜口,或隐几而睡,不为胜流所重。子文纪,武平末,度支郎中。

    文纪弟文经,勤学方雅,身无择行,口无戏言。武平末,殿中侍御史。隋开皇初,侍御史、兼通直散骑常侍、聘陈使副、主爵侍郎。卒于相州长史。

    惇兄逊,字仲让,有干局。乾明中,平原太守。卒,赠信州刺史。逊子文高,司徒掾。

    刁雍,字淑和,勃海饶安人也。曾祖协,从晋元帝度江,居京口,位尚书令。父暢,晋右卫将军。初,晋相刘裕微时,负社钱一万,违时不还。暢兄逵执而征焉。及诛桓玄,以嫌,先诛刁氏。雍与暢故吏遂奔姚兴,为太子中庶子。

    及姚泓灭,与司马休之等归魏,请于南境自效。明元假雍建威将军。雍遂于河、济间招集流散,传檄边境。雍弟弥,时亦率众入京口,亲共讨裕。裕频遣兵破之。明元南幸鄴,雍朝于行宫。明元问曰:“缚刘裕者,于卿亲疏?”雍曰:“伯父。”帝笑曰:“刘裕父子当应惮卿。”于是假雍镇东将军、青州刺史、东光侯,使别立义军。又诏雍令随机立效。雍于是招集谯、梁、彭、沛人五千余家,置二十七营,迁镇济阴。迁徐州刺史,赐爵东安伯。后除薄骨律镇将。雍以西土乏雨,表求凿渠,溉公私田。又奉诏以高平、安定、统万及薄骨律等四镇,出车牛五千乘运屯谷五十万斛付沃野,以供军粮。道多深沙,车牛艰阻,求于牵屯山河水之次造船水运。又以所绾边表,常惧不虞,造城储谷,置兵备守。诏皆从之。诏即名此城为刁公城,以旌功焉。皇兴中,雍与陇西王源贺及中书监高允等并以耆年特见优礼,锡雍几杖,剑履上殿,月致珍羞焉。

    雍性宽柔,好尚文典,手不释书。明敏多智,凡所为诗、赋、论、颂并诸杂文百有余篇。又泛施爱士,恬静寡欲。笃信佛道,著《杀诫》二十余篇以训子孙。太和八年,卒,年九十五,谥曰简。子遵。

    遵字奉国,袭爵。遵少不拘小节,长更修改。太和中,例降为侯。尝经笃疾,几死,见有神明救之,言福门子当享长年。后卒于洛州刺史,谥曰惠侯。

    子楷,早卒。楷子冲。

    冲字文朗。十三而孤,孝慕过人。其祖母司空高允女,聪明妇人也。哀其早孤,抚养尤笃。冲免丧后,便志学他方,高氏泣涕留之,冲终不止。虽家世贵达,及从师于外,自同诸生。于时学制,诸生悉日直监厨。冲虽有仆隶,不令代己,身自炊爨。每师受之际,发志精专,不舍昼夜,殆忘寒暑。学通诸经,偏修郑说。阴阳、图纬、算数、天文、风气之书莫不关综,当世服其精博。刺史郭祚闻其盛名,访以疑义,冲应机解辩,无不祛其久惑。后太守范阳卢尚之、刺史河东裴桓并征冲为功曹主簿。非所好也,受署而已,不关事务,唯以讲学为心。四方学徒就其受业者,岁有数百。冲虽儒生,而执心壮烈,不畏强御。延昌中,帝舅司徒高肇擅恣威权,冲乃抗表极言其事。辞旨恳直,文义忠愤,太傅、清河王怿览而叹息。

    先是,冲曾祖雍作《行孝论》以诫子孙,称古之葬者,衣之以薪,不封不树。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至秦以后,生则不能致养,死则厚葬过度。及于末世,至蘧蒢裹尸,倮而葬者。确而为论,并非折衷。既知二者之失,岂宜同之?当令所存者,棺厚不过三寸,高不过三尺。弗用缯采,敛以时服。轜车止用白布为幔,不加画饰,名为清素车。又去挽歌、方相并明器杂物。及冲祖遵将卒,敕其子孙,令奉雍遗旨。河南尹丞张普惠谓为太俭,贻书于冲叔整。令与通学议之。冲乃致书国学诸儒,以论其事,学官竟不能答。

    神末,冲以嫡传祖爵东安侯。京兆王继为司空也,并以高选频辟记室参军。明帝将亲释奠,于是国子助教韩神固与诸儒诣国子祭酒崔光、吏部尚书甄琛,举其才学,奏而征焉。及卒,国子博士高凉及范阳卢道侃、卢景裕等复上状陈冲业行,议奏谥曰安宪先生,祭以太牢。子钦,字志儒,早亡。

    楷弟整,字景智。少有大度,颇涉书史。太和十五年,为奉朝请。孝文都洛,亲自临选,除司空法曹参军。累迁黄门郎。普泰初,假征东大将军、沧冀瀛三州刺史、大都督。寻加车骑将军、右光禄大夫。遂逢本乡贼乱,奉母客于齐州。既而母卒。母即高允之女。崔光、崔亮皆经允接待,是以凉燠之际,光等每致拜焉。天平四年,卒于鄴,赠司空公,谥曰文献。整解音律,轻财好施,交结名胜,声酒自娱。然贪而好色,为议者所贬。子柔。

    柔字子温。少好学,留心仪礼,性强记,至于氏族内外,皆所谙悉。居母丧以孝闻。初为魏宣武挽郎,解巾司空行参军。齐天保初,累迁国子博士。中书令魏收撰魏史,启柔等同其事。柔性专固,自是所闻,收常嫌惮。又参议律令。时议者以为五等爵邑承袭,无嫡子,立嫡孙;无嫡孙,立嫡子弟;园嫡子弟,立嫡孙弟。柔以为无嫡孙,应立嫡曾孙,不应立嫡子弟。议曰:

    案《礼》,立嫡以长,故谓长子为嫡子。嫡子死,以嫡子之子为嫡孙,死则曾、玄亦然。然则嫡子之名本为传重。故《丧服》曰:“庶子不为长子三年,不继祖与祢也。”《礼》:“公仪仲子之丧,檀弓曰:‘我未之前闻也。’‘仲子舍其孙而立其子,何也?’子服伯子曰:‘仲子亦犹行古之道也。昔者文王舍伯邑考而立武王发,微子舍其孙腯而立其弟衍。’”郑注曰:“仲子为亲者讳耳,立子非也。文王之立武王,权也。微子嫡子死,立弟衍,殷礼也。”“子游问诸孔子,孔子曰:‘不,立孙。’”注商以嫡子死,立嫡子之母弟;周以嫡子死,立嫡子之子为嫡孙。故《春秋公羊》之义,嫡子有孙而死,质家亲亲先立弟,文家尊尊先立孙。《丧服》云:“为父后者,为出母无服。”《小记》云:“祖父卒而后为祖母后者,三年。”为母无服者,不祭故也。为祖母三年者,大宗传重故也。今议以嫡孙死而立嫡子母弟。嫡子母弟者,则为父后矣。嫡子母弟本非承嫡,以无嫡,故得为父后,则嫡孙之弟,理亦应得为父后,则是父卒然后为祖后者服斩。既得为祖服斩,而不得为传重,未之闻也。若用商家亲亲之义,本不应舍嫡子而立嫡孙。若从周家尊尊之文,岂宜舍其孙而立其弟?或文或质,愚用或焉。《小记》云:“嫡妇为舅姑后者,则舅姑为之小功。”注云:“谓夫有废疾、他故,若死无子,不受重者。小功,庶妇之服。凡父母于子,舅姑于妇,将不传重于嫡,及将所传重者非嫡,服之皆如众子庶妇也。”言死无子者,谓绝世。无子,非谓无嫡子。如其子,焉得云无后?夫虽废疾无子,妇犹以嫡为名。嫡名既在,而欲废其子者如礼何?礼何有损益,革代相沿。必谓宗嫡可得而变者,则为后服斩亦宜有因而改。

    七年,卒。柔在史馆未久,勒成之际,志在偏党。《魏书》中与其内外通亲者,并虚美过实,为时论所讥。

    整弟宣,字季达。以功封高城县侯,历位都官尚书、卫大将军、沧州刺史。卒,赠太尉公,谥曰武。

    刁氏世有荣贵,而门风不甚修洁,为时所鄙。

    雍族孙双,字子山。高祖薮,晋齐郡太守。薮因晋乱,居青州之安乐。至双始归本乡。双少好学,兼涉文史,雅为中山王英所知赏。位西河太守。为政清简,吏人安悦。及中山王熙起兵诛元叉,事败,熙弟略投命于双。双藏护周年。时购略甚切,略惧,求送出境。双曰:“会有一死,所难过耳。今遭知己,视死如归,愿不以为虑。”略复苦求南转,双乃遣从子昌送达江左。灵太后反政,知略因双获济,征拜光禄大夫。时略姊饶安主,刁宣妻也,频诉灵太后,乞征略还。朝廷乃以徐州所获俘江革、祖恆二人易之。以双与略有旧,乃令至境迎接。明帝末,除西兗州刺史。时贼盗蜂起,州人张桃弓等招聚亡命,公行劫掠。双至境,先遣使谕桃弓,陈示祸福,桃弓即随使归罪,双舍而不问。后有盗发之处,令桃弓追捕,咸悉禽获,于是州境清肃。孝庄初,行济州刺史,以功封曲城乡男。孝武初,迁骁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兴和三年,卒,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齐州刺史,谥曰清穆。

    辛绍先,陇西狄道人也。五世祖怡,晋幽州刺史。父深,仕西凉为骁骑将军。及凉后主歆与沮渠蒙逊战于蓼泉,军败,失马,深以所乘授歆,而身死于难。以义烈见称西土。凉州平,绍先内徙,家于晋阳。明敏有识量,与广平游明根、范阳卢度世、同郡李承昭等甚相友。有至性,丁父忧,三年口不甘味,头不栉沐,发遂落尽,故常著垂裙皁帽。自中书博士转神部令。

    皇兴中,薛安都以彭城归魏。时朝廷欲绥安初附,以绍先为下邳太守。为政不甚皦察,举其不纲而已,唯教人为产御贼之备。及宋将陈显达、萧道成、萧顺之来寇,道成谓顺之曰:“辛绍先未易侵也,宜共慎之。”于是不历郡境,径屯吕梁。卒于郡,赠并州刺史、晋阳侯,谥曰惠。

    子凤达,耽道乐古,有长者之名。卒于京兆王子推国常侍。

    凤达子祥,字万福。举司州秀才,再迁司空主簿。咸阳王禧妃,即祥妻之妹也。及禧构逆,亲知多罹尘谤,详独萧然不预。转并州平北府司马。有白壁还兵药道显,被诬为贼,官属咸疑之。详曰:“道显面有悲色。察狱以色,其此之谓乎!”苦执申之。月余,别获真贼。后除郢州龙骧府长史,带义阳太守。白早生之反也,梁遣来援,因此缘淮镇戍,相继降没。唯祥坚城固守。梁又遣将胡武城、陶平虏,于州南金山之上,连营侵逼。祥出其不意,袭之。贼大崩,禽平虏,斩武城,以送京师。州境获全。论功方有赏授,而刺史娄悦耻勋出其下,间之执政,事竟不行。胡贼刘龙驹作逆华州,除祥安定王燮征虏府长史,仍为别将,与讨胡使薛和灭之。卒,赠南青州刺史。

    祥弟少雍,字季和,少聪颖,有孝行,尤为祖父绍先所爱。绍先性嗜羊肝,常呼少雍共食。及绍先卒,少雍终身不食肝。性仁厚,有礼义,门内之法,为时所重。稍迁司空、高阳王雍田曹参军。少雍清正,不惮强御,积年久讼,造次决之。请托路绝,时称贤明。正始中,诏百官各举所知,高阳王雍及吏部郎中李宪俱以少雍为举首。卒于给事中。

    少雍妻王氏,有德义。少雍与从弟怀仁兄弟同居。怀仁等事之甚谨,闺门礼让,人无间焉。士大夫以此称美。子元桓,武定中,仪同府司马。元桓弟逊士,太师开府功曹参军。

    凤达弟穆,字叔宗,举茂才,东雍州别驾。初随父在下邳,与彭城陈敬文友善。敬文弟敬武,少为沙门,从师远学,经久不返。敬文病临卒,以杂绫二十匹托穆与敬武。穆久不得见,经二十年,始于洛阳见敬武,以物还之,封题如故。世称廉信。历东荆州司马,转长史,带义阳太守,领戍。雅有恤人之志。再转汝阳太守。遇水涝人饥,上表请轻租赋。帝从之,遂敕汝阳一郡,听以小绢为调。除平原相。征为征虏将军、太中大夫,未发,卒于郡。赠后将军、幽州刺史。

    子子馥,字元颖,早有学行,累迁平原相。父子并为此郡,吏人怀安之。元颢入洛,子馥不从。庄帝反政,封三门县男。天平中,除太尉府司马。白山连接三齐,瑕丘数州之界,多有贼盗。子馥受使检覆,因辨山谷要害宜立镇戍之所。又诸州豪右。在山鼓铸,奸党多依之,又得密造兵仗。上表请破罢诸冶。朝廷善而从之。后卒于清河太守。子馥以《三传》经同说异,遂总为一部,传注并出,校比短长。会亡,未就。

    韦阆,字友观,京兆杜陵人也。世为三辅冠族。祖楷,晋长乐清河二郡太守。父逵,慕容垂大长秋卿。阆少有器望,遇慕容氏政乱,避地蓟城。太武初,征拜咸阳太守,转武都太守。卒郡。

    子范,试守华山郡,赐爵高平男。卒。

    范子俊,字颖超,早有学。少孤,事祖母以孝闻。性温和廉让,为州里所称。太和中,袭爵。历位都水使者。宣武崩,领军于忠矫擅威刑,俊与左仆射郭祚昏嫁,故亦同时遇害。临终,诉枉于尚书元钦,钦知而不敢申理。俊叹曰:“吾一生为善,未蒙善报;常不为恶,今为恶终,悠悠苍天,抱直无诉!”时人咸怨伤焉。熙平元年,追赠洛州刺史,谥曰贞。子子粲。

    子粲字晖茂。齐王萧宝夤为雍州刺史,引为府主簿,转录事参军。及宝夤反,子粲与弟子爽执志不从,相率逃免。雍州平,赐爵长安子。普泰中,累迁中书侍郎。孝武帝入关,子粲历行台左丞、南汾州刺史。少弟道谐为镇城都督。元象中,齐神武命将出讨,子粲及道谐俱被获,送于晋阳。子粲累迁南兗州刺史。齐天保初,封西僰县男。后卒于豫州刺史,谥曰忠。

    子粲兄弟十三人,并有孝行,居父丧,毁瘠过礼。既葬,庐于墓侧,负土成坟。弟荣亮最知名。

    荣亮字子昱。博学有文才,德行仁孝,为时所重。历谏议大夫、卫大将军。卒,赠河州刺史。子纲,字世纪,有操行,才学见称,领袖本州,谓为中正。开皇中,位赵州长史。有子文宗、文英,并知名。

    阆从叔道福,父罴,为苻坚丞相王猛所器重,以女妻焉。仕坚为东海太守。坚灭,奔江左,仕宋为秦州刺史。道福有志略,仕宋位盱眙、南沛二郡太守,领镇北府录事参军。与徐州刺史薛安都谋拥州内附,赐爵高密侯,因家彭城。卒,赠兗州刺史,谥曰简。

    子欣宗,以归国勋,别赐爵杜县侯。历位太中大夫、行幽州事。卒,赠南兗州刺史,谥曰简。

    阆从子崇,字洪基。父肃,字道寿,随刘义真度江,位豫州刺史。崇年十岁,父卒,母郑氏携以入魏,因寓居河、洛。少为舅兗州刺史郑羲所器赏。位司徒从事中郎。孝文纳其女为充华嫔,除南颍川太守。不好发擿细事,恆云:“何用小察,以伤大道?”吏人感之,郡中大安。帝闻而嘉赏,赐帛二百匹。迁洛,以崇为司州中正。寻除咸阳王禧开府从事中郎,复为河南邑中正。崇频居衡品,以平直见称。出为乡郡太守,更满应代,吏人诣阙乞留,复延三年。后卒。

    子猷之,释褐奉朝请,转给事中、步兵校尉,稍迁前、后将军,太中大夫,卒。

    猷之弟休之,贞和自守,未尝言行忤物。历位给事中、河南邑中正、安西将军、光禄大夫。卒。子道建、道儒。

    阆族弟珍,字灵智,孝文赐名焉。父子尚,字文叔。位乐安王良安西府从事中郎。卒,赠雍州刺史。

    珍少有志操,历位尚书南部郎。孝文初,蛮首桓诞归款,朝廷思安边之略,以诞为东荆州刺史,令珍为使,与诞招慰蛮左。珍至桐柏山,穷淮源,宣扬恩泽,莫不怀附。淮源旧有祠堂,蛮俗恆用人祭之。珍乃晓告曰:“天地明灵,即人之父母,岂有父母,甘子肉味?自今宜悉以酒脯代用。”群蛮从约,自此而改。凡所招降七万余户,置郡县而还。以奉使称旨,赐爵霸城子。后以军功,进爵为侯。累迁显武将军、郢州刺史。所在有声绩,朝廷嘉之,迁龙骧将军,赐骅骝二匹,帛五十匹,谷三百斛。珍乃召集州内孤贫者,谓曰:“天子谓我能抚绥卿等,故赐以谷帛,吾何敢独当。”遂以所赐,悉分与之。

    寻转荆州刺史。与尚书卢阳乌征赭阳,为齐将垣历生、蔡道恭所败,免归乡里。临别,谓阳乌曰:“主上圣明,志吞吴会。用兵机要,在于上流。若有事荆楚,恐老夫复不得停耳。”后车驾征邓沔,复起珍为中军大将军、彭城王勰长史。邓沔既平,试守鲁阳郡。孝文复南伐,路经珍郡,加中垒将军,正太守。珍从至清水,帝曰:“朕顷戎车再驾,卿恆翼务中军。今日之举,亦欲引卿同行,但三鸦险要,非卿无以守也。”因敕还。及孝文崩于行宫,秘匿而还,至珍郡,始发大讳。还,除中散大夫,寻加镇远将军、太尉谘议参军。卒,赠本将军、青州刺史,谥曰懿。

    长子缵,字遵彦。年十三,补中书学生。聪敏明辩,为博士李彪所称。再迁侍御中散。孝文每与德学沙门谈论往复,缵掌缀录,无所遗漏,颇见知赏。累迁长兼尚书左丞。寿春内附,尚书令王肃出镇扬州,请缵行,为州长史。加平远将军,带梁郡太守。肃薨,敕缵行州事。任城王澄代肃为州,复启缵为长史。澄出征之后,梁将姜庆真乘虚攻袭,遂据外郭。虽寻克复,缵坐免官。卒。

    缵弟彧,字遵庆,亦有学识。解褐奉朝请,稍迁平远将军、东豫州刺史。绥怀蛮左,颇得其心。蛮酋田益宗子鲁生、鲁贤先叛父南入,数为寇掠。自彧至州,鲁生等咸笺启修敬,不得为害。彧以蛮俗不识礼仪,乃立太学,选诸郡生徒于州总教。又于城北置崇武馆以习武焉。州境清肃。罢还,遇大将军、京兆王继西征,请为长史。寻以本官兼尚书,为豳、夏行台,以功封阴盘县男。卒,赠抚军将军、雍州刺史,谥曰文。子彪袭。孝庄末,为蓝田太守,因仕关西。

    彪弟融,以军功赐爵长安伯。稍迁大司马开府司马。融娶司农卿赵郡李瑾女,疑其妻与章武王景哲奸通,乃刺杀之。惧,亦自杀。

    弟朏,字遵显,少有志业。年十八,辟州主簿。时属岁俭,朏以家粟造粥,以饲饥人,所活甚众。解褐太学博士。稍迁右军将军,为荆、郢和籴大使。南郢州刺史田夷启称朏父珍往任荆州,恩洽夷夏,乞朏充南道别将,领荆州骁勇,共为腹背。诏从之。未几,行南荆州事。迁东徐州刺史。梁遣其郢州刺史田粗憘率众来寇,朏于石羊冈破斩之,以功封杜县子。卒于侍中、雍州刺史,谥曰宣。

    长子鸿,字道衍,颇有干用,累迁中书舍人。天平三年,坐漏泄,赐死于家。

    杜铨,字士衡,京兆人,晋征南将军预五世孙也。祖胄,苻坚太尉长史。父嶷,慕容垂秘书监,仍侨居赵郡。铨学涉,有长者风,与卢玄、高允等同被征为中书博士。

    初,密太后父豹丧在濮阳,太武欲令迎葬于鄴,谓司徒崔浩曰:“天下诸杜,何处望高?朕今方改葬外祖,意欲取杜中长老一人,以为宗正,令营护凶事。”浩曰:“京兆为美。中书博士杜铨,其家今在赵郡,是杜预后,于今为诸杜最。”密召见,铨器貌瑰雅,太武感悦,谓浩曰:“此真吾所欲也。”以为宗正,令与杜超子道生送豹丧柩,致葬鄴南。铨遂与超如亲。超谓铨曰:“既是宗近,何缘侨居赵郡?”乃延引同属魏郡。再迁中书侍郎,赐爵新丰侯。卒,赠相州刺史、魏县侯,谥曰宣。子振,字季元。举秀才,卒于中书博士。

    振子遇,字庆期,位尚书起部郎。窃官材瓦起立私宅,清论鄙之。卒于河东太守,赠都官尚书、豫州刺史,谥曰惠。铨族孙景,字宣明,学通经史。州府交辟,不就。

    景子裕,字庆延,虽官非贵仕,而文学相传。仕齐,位止乐陵令。齐亡,退居教授,终于家。

    子正玄,字知礼,少传家业,耽志经史。隋开皇十五年,举秀才,试策高第。曹司以策过左仆射杨素,怒曰:“周孔更生,尚不得为秀才,刺史何忽妄举此人?可附下考。”乃以策抵地,不视。时海内唯正玄一人应秀才,余常贡者,随例铨注讫,正玄独不得进止。曹司以选期将尽,重以启素。素志在试退正玄,乃手题使拟司马相如《上林赋》、王褒《圣主得贤臣颂》、班固《燕然山铭》、张载《剑阁铭》、《白鹦鹉赋》,曰:“我不能为君住宿,可至未进令就。”正玄及时并了。素读数遍,大惊曰:“诚好秀才!”命曹司录奏。属吏部选期已过,注色令还。期年重集,素谓曹司曰:“秀才杜正玄至。”又试《官人有奇器》阙并立成,文不加点。素大嗟之,命吏部优叙。曹司以拟长宁王记室参军。时素情背曹官,及见,曰:“小王不尽其才也。”晋王广方镇扬州,妙选府僚,乃以正玄为晋王府参军。后豫章王镇扬州,又为豫章王记室。卒。

    正玄弟正藏,字为善,亦好学,善属文。开皇十六年,举秀才。时苏威监选,试拟贾谊《过秦论》及《尚书汤誓》、《匠人箴》、《连理树赋》、《几赋》、《弓铭》,应时并就,又无点窜。时射策甲第者合奏,曹司难为别奏,抑为乙科。正藏诉屈,威怒,改为丙第,授纯州行参军。迁梁郡下邑县正。大业中,与刘炫同以学业该通,应诏被举。时正藏弟正仪贡充进士,正伦为秀才,兄弟三人同时应命,当世嗟美之。著作郎王劭奏追修史,司谷大夫薛道衡奏拟从事,并以见任且放还。九年,从驾征辽,为夫余道行军长史。还至涿郡,卒。

    正藏为文迅速,有如宿构。曾令数人并执纸笔,各题一文,正藏口授俱成,皆有文理,为当时所异。又为《文轨》二十卷,论为文体则,甚有条贯。后生宝而行之,多资以解褐,大行于世,谓之《杜家新书》云。

    论曰:宋隐操行贞白,遗略荣名;宣、愔并保退素,咸见征辟,可谓德门者矣。义和以才度见知,迹参顾命,拔萃出类,当有以哉!无子之叹,岂徒羊舌!宗祀不亡,盖其幸也。翻刚鲠自立,猛而断务。世良昆季,雅有家风。道谟卜筮取达,季良累于学浅。刁雍才识恢远,著声立事,礼遇优隆,世有人爵,堂构之义也。辛、韦不殒门风。杜铨所在为重。正玄难兄难弟,信为美哉!

    译文:

    宋隐字处默,是西河郡介休县人。曾祖父宋奭,祖父宋活,父亲宋恭,世代在慕容氏处做官,都任高官显位。慕容儁迁徙到邺城,宋恭纔在广平郡列人县定居。宋隐性情最孝顺,专心好学。在慕容垂处做官,任本州岛别驾。道武帝平定中山,授宋隐为尚书吏部郎,积累功勋升为行台右丞,领选部事务。因年老多病请求辞官回家,不被允许。不久因母亲去世回到列人县,安葬完毕后又被皇上征召,于是抛下妻子儿女隐藏在长乐,几年后去世。临死之际,对儿子宋经说:“你们如能在家孝顺父兄,出外亲近乡亲,在郡里做官能做到功曹史,能忠正清廉行事,就足够了。不必辛苦远到朝廷任台阁高官,我怕你们不但不能享受富贵,反而连累家门。如果忘了我的告诚,就会像你的父亲一样,终生受累。假使鬼魂有知,我不回来受用你们的祭食。”

    宋隐的弟弟宋宣,字道茂,和范阳人卢玄、勃海人高允、博陵人崔建、侄子宋倍一起被征召,任中书博士。后来任侍郎、行司隶校尉。去世,谥号为简侯。宋宣的儿子宋谟,字干仁,继承爵位,死在辽西太守任上。儿子宋鸾继承爵位,官至东莞太守。

    宋鸾的弟弟宋琼,字普贤,以孝顺著称。母亲曾氏生病,在秋末想吃瓜。宋琼做梦见到,依梦寻找,果然找到,当时人们都感到很惊奇。他死在家中。

    宋惜历任中书博士、员外散骑常侍,出使江南。封爵为列人子。死在广平太守任上。长子宋显继承爵位。宋显没有儿子,领养弟弟的儿子宋弁为后代。

    宋弁字义和。父亲宋叔珍,娶了趟郡李敷的妹妹为妻,受李敷事件牵连而死。宋弁到京城,见到尚书李冲,谈了很长时间。李冲很赞赏他,事后说:“此人一日千里,有辅佐君主的才能。”宋显去世,宋弁继承爵位。宋弁和李彪是州里同乡,成为至交。李彪任秘书丞,请求任宋弁为著作佐郎。升任尚书殿中郎中。孝文帝曾经藉朝会的间隙,向群臣询问治政之道。宋弁年少官小,在下面回答,声音清亮,进退有礼。皇上称赞了他很久。从此大受知遇,赐名叫弁,意思取自弁和献玉,楚王不知道此是宝物的故事。升任中书侍郎兼员外散骑常侍,出使南齐。南齐司徒萧子良、秘书丞王融等人都称道赞美他,认为他志向气度刚直敢言虽比不上李彪,但风度温雅,举止娴静深远却超过了他。转任散骑侍郎。当时散骑的地位在中书之上。孝文帝曾谈论起江束的事情,问宋弁南边壬朝兴亡的气敷。宋弁认为萧氏父子对天下没有大的功德,他的天下是通过不正常的手段取得的,不能顺情理而持守,必定不能为子孙谋福,保住南海。如果人们畏惧他的威势,他能够保全性命就是大幸。后来皇上征讨南方,任命宋弁为司徒司马、东道副将。士兵中有人偷盗马畔,宋弁把他杀了示众,于是三军都感到震动惧怕,没有人再敢犯法。

    黄门郎崔光推荐宋弁取代自己,皇上不允许,但也赞赏崔光善识人才。不久,任命宋弁兼任司徒左长史。当时广泛选任内外官员,并确定天下土族门第,宋弁专职从事甄别评审的工作,处理的事情大多符合皇上的旨意。然而他却好说别人的隐私短处。豪门大族中有不如他意的,宋弁就诋毁他们;对没落旧族而人又不用提防的,宋弁又提携他们。宋弁又任本州岛大中正,本姓族人大都被贬抑,深受当时人的怨恨。升任散骑常侍,不久升右卫将军、领黄门。宋弁多次上表请求辞让,皇上说:“我是知道你的,你也不应该推让。怎能专门任一种官职,不帮助朕治理政事呢!而且常侍这个官,就像黄门的庶兄,而领军,就是为左右二卫代行职事,你再不要无谓推让,而使这一重要职位空缺。”他就是如此被皇上看重。孝文帝对北都的选择,李冲参与了很多意见,很贬抑了宋氏一番。宋弁因恨李冲就和李彪结交,互相知交看重。到李彪对抗李冲之时,李冲对李彪说:“你就像狗一样!被人所嗾使。”李冲弹劾李彪,但未被判大罪,是宋弁出力的结果。李彪被除名,宋弁很为他叹息感慨,暗中打算为他伸冤复官。

    孝文帝在汝南生病,病情加重,十多天不见侍臣们,身旁只有彭城王元勰等几个人而已。病稍好,纔召见门下省官员和宗室老少等人。进来拜见的人中不是人人都悲伤流泪,只有宋弁和司徒司马张海抽泣流泪,因此皇上更器重他。皇上征讨马圉,留下宋弁以本官兼任祠部尚书,统摄七兵事务。临行之际,拉着他的手说:“国家大事,就是祭祀和征战,因此令你统管这两件事。”宋弁叩头感谢皇上信任。宋弁为皇家的事情操劳很多,受到的恩遇仅次于李冲。皇上常常说宋弁可以担任吏部尚书,到快要逝世的时候,留下遣诏任命宋弁为吏部尚书。与咸阳王元禧等六人辅佐朝政,而宋弁先去世。享年三十八岁。追赠瀛州刺史,谥号为贞刀匮。

    宋弁生性恃才夸功,自认为是富贵之家。孝文帝认为郭祚是晋、魏的名门后裔,曾从容地对宋弁说:“你应当推崇郭祚的门第。”宋弁笑着说:“我家不肯推崇郭祚。”皇上说:“你们家从汉、魏以来,既无高官,又无良才,为什么不推崇郭祚?”宋弁说:“我以清素自立,因此从不推崇别人。”侍臣出去之后,皇上对彭城王元勰说:“宋弁本身人倒不坏,却想用门户自夸,真是太奇怪了。”

    长子宋维,字伯绪,继承父亲爵位。任给事中。由于奉迎侍奉高肇而获罪,贬任益州龙骥府长史,推托有病不赴任。太尉、清河王元惮辅政,认为宋维是名臣之子,推荐他任通直郎,征辟他的弟弟宋纪任参军。灵太后掌权,把国事委任给元叉,元叉恃宠骄横自大,元悍常常秉公执法。元叉忿恨不已,想着陷害元惮,就和宋维设计,答应事成之后给他富贵。宋维看到元叉受宠权势日益强大,就告发司染都尉韩文殊父子阴谋拥立元惮。元悍被软禁在官中。韩文殊父子因害怕逃走。经审理没有谋反的事实,因为韩文殊逃跑了,悬赏要处他以死刑。把元悍安置在皇官西边另一处屋里,派禁兵看守。宋维因诬告罪反而应该处死刑,元叉在太后面前说情,想为以后的告发者开辟言路,就贬任他为燕州昌平郡太守,宋纪为秦州大羌县令。

    宋维和宋纪看了不少经史书籍,但却轻浮浅薄没有德行。元惮位尊望高,朝野尊敬,宋维受元惮赏识却无端地对他陷窖,天下士人无不感到惊奇忿怒而瞧不起他。元叉杀了元惮后,独揽朝政,因为宋维兄弟此前告发元惮有功,征召宋维为散骑侍郎,宋纪焉太学博士、领侍御史。元叉很亲近他们。宋维越级升任通直常侍,又出任洛州刺史,宋纪越级升任尚书郎。宋纪字仲烈。起初,宋弁对族弟宋世景说“宋维粗暴狠毒而宋纪见识智慧不足,最终会败坏我的家业”。世景认为不至于这样。此时果然如此。听说这件事的人都认为知子莫如父。尚书令李崇、左仆射郭柞、右仆射游肇常说:“宋伯绪凶暴狠毒,最终会使宋氏败亡,最大的侥幸是只杀了他一人。”谈论此事的人认为这话有根据。后出任营州刺史。灵太后重新执政,朝廷认为他是元叉的党羽而被除名,随后回到家乡。不久追究他以前诬告清河王元惮的事情,在邺城被赐死。

    儿子宋春卿早死,弟弟宋纪把第二个儿子宋钦仁过继给他。宋钦仁,在武定末年任太尉祭酒。宋纪,明帝末年任北道行台,死于晋阳。儿子叫宋钦道。

    宋钦道在北齐做官,历任中山太守。擅长安抚交接,然而喜欢过问琐碎小事。他的州府下属到民间办事的,都是先给饭钱然后纔敢吃饭。他所到之处都能做到纪律严明。不久征召入朝任黄门侍郎,又令他在束宫教太子如何管理国家。当时郑子默以文章才学知名,也很受皇上亲近宠信。钦道本来是文法吏,不很熟悉历史,凡有疑问的事,一定问子默。二人受两宫宠信,即便是各位王公大臣也不敢不敬畏他们。宋钦道又升任秘书监,仍兼黄门侍郎。干明初年,升任侍中,和杨倍同时被杀。追赠吏部尚书、趟州刺史。

    宋弁的族弟宋颖,字文贤,任魏郡太守。对刘腾行贿,刘腾为他说话,任命为凉州刺史。宋颖的前妻刘氏死了十五年后,宋颖梦见了她。跪拜说:“我现在被安排给高崇做妻子了,因此来和你告别。”说完流下了眼泪。宋颖一早去见高崇,说了这事。高崇过几天就死了。

    宋颖的族弟宋鸿贵,任定州平北府参军。送戍兵到剂州,贪污兵绢四百匹,士兵要告发他,他就杀了十个士兵。他又粗疏不懂得律令,看到律文上有枭首罪,他就活活砍断士兵的手,用水浇醒,然后再斩酋。不久被处死。当时人们既哀伤士兵的苦难,又讥笑宋鸿贵的愚蠢。

    宋弁的族弟宋翻。宋翻字飞乌,少年时就有情操品行,世人称赞他刚毅果断。孝庄帝时,任司徒左长史、河南尹。起初,宋翻任河阴令,顺阳公主的家奴抢劫,不把家奴送官,宋翻带兵包围了公主的府宅,抓住了公主的夫婿冯穆,徒步押到县衙。当时正是酷暑天,让冯穆站在太阳下,汗一直流到地上。县衙原有一副大枷,当时人叫做弥尾青。宋翻做县令时,主吏请求烧毁它。宋翻说:“放在南墙下面,等待那些敢于犯法的豪强。”不久,有个叫杨小驹的内监到县衙办事,言语无礼,宋翻叫人用弥尾青锁了他。杨小驹被放回去后,入宫告诉了宣武帝。宣武帝大怒,下令河南尹追查这件事,宋翻依实陈述。皇上下诏说:“你故意违背朝廷法律,难道不是想立威收买名声吗?”宋翻回答说:“造枷的人不是我,因此收买名声的人也应该不是我。我之所以留下弥尾青这副大枷,不敢对百姓使用,只想对像杨小驹这样的凶暴之徒使用罢了。”从此他威震京城。

    从任洛阳令起,到河南尹止,他畏惧权势,和他们周旋,因此在当时名声大受损失。死在官任上,追赠侍中、卫将军、相州刺史。孝武帝初年,重新追赠他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尚书左仆射、雍州刺史,谥号为贞烈。宋翻的弟弟宋毓,字道和,敦厚诚实很有志气品行。死在太中大夫任上。儿子叫宋世良。

    宋世良字元友。十五岁时,就很有胆识气度。后来跟随伯父宋翻在南充州,多次立战功。行台、临淮王元或和他谈话,很惊奇他的才能。魏朝因汆朱荣有反叛的迹象,皇上想除掉他,密令元或带兵到洛阳。元或在粱郡,声称有病,让宋世良代理都督,令他回南兖州发兵听候调遣。宋世良请求让他挑选现有骑兵三千,五天内必定赶到洛阳,同时陈上三条计策,元或都没有听从。

    不久任殿中侍御史,到黄河以北地区清查户口,查出许多虚假的情况。回来时看到汲郡城外有许多骸骨,就送文书给州郡长官,令他们全部收埋。当晚大雨滂沱。河内太守田估贪污百万,宋世良查出并处理他,还没能处理完毕,遇到大赦而回朝。孝庄帝慰劳他说:“我知道你清查户口所得到的人丁,比原来报上来的多了一倍。如果官吏都像你一样用心做事,就又多出了一个天下了。”此后升任殿中。宋世良上奏殿中主持斋会之事,请求改付其它官曹办理。皇上说:“你的意思是不愿亲近庖厨吗?应该交付右兵,以为永远的规定。”河州刺史梁景敬,是袍罕的羌人首领,仗着地处偏远不进贡朝廷,他的负责进贡朝贺的使者,一连几年都称说有病。秦州刺史侯莫陈悦接受他的馊赠,常为他上表说情。宋世良一并启奏追究他们的罪责。皇上表扬了他,对长孙承业说:“宋郎中很有家风,大可重用。”后来任清河太守。宋世良才识聪明,尤其擅长治政之道。在郡任职不久,声望就很大。阳平郡转送来抢劫犯三十多人,世良审讯犯罪情况,只送上十二人,其余的人都放了。阳平太守魏明朗大怒说:“怎敢随便把我抓的盗贼给放了!”再审问,送上的都是真正的盗贼,放了的都不是。魏明朗很佩服他。郡东南有个地方叫曲堤,成公一个家族占据并住在那里,群盗大多会集在此。人们为之编了一段谚语:“宁可度越束昊会稽,不过成公曲堤。”宋世良施行八条法制,盗贼都跑到清河境外去了。人们又有谚语说:“曲堤虽险贼何益,但有宋公自屏迹。”北齐天保初年,大赦天下,那里没有一个在押犯人,世良只是带领官吏拜领诏书而已。监狱内杂草丛生,桃树蓬蒿长满了院子。每天衙门都十分清寂,再也没有来告状的人,被称作神门。当年冬天,有甘泉在郡内出现。刭任期结束时,全城人都到大路上送行。有个叫丁金刚的老人,哭着上前道谢他说:“老头我九十岁了,记得三十五任官。你不仅善于治理,也是最清廉的。现在我们失去了你这样的贤人,该怎么办呢?”百姓无不拉住他的车辕痛哭流泪。后来他死在束郡太守任上,追赠信州刺史。宋世良学问好,喜欢写文章,撰写有《字略》五篇、《宋氏别录》十卷。

    儿子宋伯宗,官至侍御史。性格谦虚好学,有很多著作。北齐灭亡后,不改任官职,于是他不再做官。隋朝大业初年,死在家中。宋世良的弟弟叫宋世轨。

    宋世轨小时候就自律很严,喜欢法制律令。天保初年,历任尚书三公、二干石、都官郎中,兼任并州长史。他执法宽和公平,保全拯救了不少人。任都官郎中时,有个囚犯受冤枉,就要被押走,将被正法,世轨派人骑马追上去制止了行刑,恳切地上奏其冤情,使他得到免罪。

    升任廷尉少卿。洛州人聚集一起想打劫河桥地区,官吏逮住他们,牵连出各元氏徒党一千七百人。崔昂做廷尉,认为他们是谋反,好多年断不了案。世轨任少卿后,判这事是打劫,只杀了带头的人,其余胁从犯人一概不问。大理正苏珍之以公平干练知名,寺中说:“决断嫌疑数苏珍之,由表见裹敷宋世轨。”当时的人认为他们是寺中二绝。南台囚徒送到廷尉,世轨大多焉他们平反,仍送到御史台,询问他们被误判的情况。中尉毕义云不送,转送往返不断。世轨上书充分反映毕义云残酷专权。文宣帝召见二人,亲自对世轨说:“我知道台合欺压大理寺很久了,你能依理抗争,只要坚持这样,不要担心不富贵。”又对毕义云说:“你以往的所作所为真是该死,但念你是嫉恶如仇,姑且饶你一回。”又回过头束对朝臣说:“这二人都是我的耿介忠臣。”宋世轨死后,廷尉、御史各处拘禁的囚犯都哭着说:“宋廷尉死了,我们哪里还有生路!”追赠光州刺史,谥号平。他没有儿子,宋世良把第五个儿子宋朝基过继给他。

    宋翻的弟弟是宋世景。世景少年时就修身自立,因侍奉双亲很孝顺而闻名。和弟弟宋道碘一起闭门读书,博览群书,尤其精通经义。族兄宋弁很器重他。被推举为秀才上第。又升任彭城王元勰的开府法曹行参军。元勰喜爱他的才学,向来对他很器重尊敬。孝文帝也很嘉奖称赞他。升司徒法曹行参军。世景通晓刑理,撰述律令,裁决疑难案子,分析判断快得像流水一样,转任尚书祠部郎。彭城王元勰常常称赞他说:“宋世景精妙细致,是做尚书仆射的好材料。”台中有疑难的事,右仆射高肇都常委托给他。世景既有从政之才,加上他勤奋不懈,所以兼任几个部门的官职,都很受称赞。左仆射源怀举荐他做行台郎。巡察州镇,共有十多处,升降赏罚,全都能做到很公平。迁移了七个镂,另行设置戍守之所,设立亭候,以防备意外。源怀把这些事都委任他做,回到京城,源怀向宣武帝推荐他,认为他并不比李冲差。皇上说:“我也听说遇他的事。”后来为伏波将军,代任荣阳太守。郑氏豪强横行,人们都认为难以制服。济州刺史郑尚的弟弟郑远庆,先任苑陵令,接受了许多贿赂,百姓很恨他。而宋世景到任后,把他召来训诫了一番。郑速庆我行我素,世景就要把他绳之以法。远庆害怕了,弃官逃走。从此所辖各县县令都害怕他的威严,无不变得规矩起来。他整天坐在公堂里处理公务,从不休息。民间的事,无论大小全都了解,揭发奸邪暴露隐事,如同神明。曾经有一个小吏,休假期满要回郡里,吃了人家的鸡和猪。又有一个小官,收了别人一顶帽子的贿赂,又吃了两只鸡。世景斥责并告诫他们一番,小吏、小官都磕头服罪。从此官吏上下都感到震恐,不敢再违反禁令。受弟弟宋道填的事情牵连被免了官。

    世景友爱兄弟的本性,超过常人,道琪死后,哭着为他送葬,感动得过路人都不禁酸楚起来。一年多后,他母亲去世,禁不住过分悲伤而死。世景曾撰写《晋书》,最终未能完成。

    他有个遗腹子宋季儒,任太学博士。曾到谯县、宋县等地,撰文悼念嵇康,很有义理情致。后来晚上睡觉时屋子倒塌,饱被压死,当时的人都悼念惋惜他。

    宋道琪少年时聪明俊秀,从太学博士转任京兆王元愉的法曹行参军。受元愉谋反一案牵连获罪。作诗和挽歌寄给亲朋好友,以表明他的冤枉和悲痛。道璁也曾经赠给著作郎张始均一首诗,最后一句是:“你深受怀才遭忌的患害,我有着王家主臣的冤屈。”道填未能免去灾难,始均也遇到祸患,当时的人都为此感到奇怪。

    道琪的堂孙宋孝王,学习博杂,也喜欢舞文弄墨。形貌矮小丑陋却喜欢评价别人,当时人们谈论起他都很厌恶。任北平王文学。请求进文林馆未能得逞,因此诋毁朝臣,撰写了《朝士别录》二十卷。正遇上周武帝灭掉北齐,就改成为《关东风俗传》,又广收见闻,编成三十卷献给皇上。言语大多虚妄荒谬,篇章冗长繁杂,没有著作体例。北周大象末年,参预尉迥反叛的事,被处死。

    许彦字道谟,高阳郡新城县人。祖父许茂,任慕容氏的高阳太守。许彦少年时成了孤儿,家境贫寒,喜欢读书,跟从僧人法叔学习《周易》。太武帝征召令他占卜,多次应验,就把他留在身边,参与出谋划策。许彦为人质朴厚道心思慎密,和人说话,从不提朝廷里的事,皇上因此更加亲近善待他。赐爵为武昌公,任相州刺史。在州里任职期间收受钱财,多次违反法度,皇上下诏狠狠地斥责他,然而因他是心腹近臣,没有给他判罪。去世,谥号宣公。儿子许熙继承爵位。许熙去世后,儿子许安仁继承爵位。安仁去世后,儿子许元康继承爵位,降爵为侯。

    许熙的弟弟许宗之,历任殿中尚书、定州刺史,封为颖川公。受命征讨丁零,平定后,宗之巡行各郡县,毫无节制地索取。深泽人马超诽谤许宗之,许宗之大怒,打死了马超。马超的家人告状,宗之上书说马超诽谤朝廷。文成帝听后说:“这肯定是宗之畏罪诬告马超。”查证之后果然如此,就在都市斩首。

    许元康的弟弟许护,任州圭簿。儿子许恂,字伯礼,很有才学,家门和睦,三代同堂,吏部尚书李神儁常称赞他家风好。官至司徒咨议参军,编修起居注,任太中大夫。去世,追赠吏部尚书、冀州刺史。许恂的弟弟叫许惇。

    许惇字季良。高见卓识而又才思敏捷,通达政务。为司徒主簿,以明于决断知名,当时人叫他“入铁主簿”。不久升任阳平太守。当时已迁都邺城,阳平是京畿郡,督责军国之需,征办赋税都很繁多;又有功臣贵族们的无理要求,早晚不停地索取。许惇都能想办法处理好,大家都没有怨言,政绩天下第一。皇卜对他特别奖赏,把他的像画在宫阙上,下诏令颁告天下。历任魏尹、齐州、梁州二州刺史,为政都有好名声。升任大司农。正逢王思政占据颖城,皇上派军队讨伐,许惇负责监督漕运,军队从不缺乏供应。引洧水淹灌城池,就是许惇出的计策。升任殿中尚书。许惇胡须很漂亮,下垂到衣带处,省中就叫他“长鬣公”。北齐文宣帝曾藉着酒醉,拉着许惇的胡须赞美,拿刀割须,只剩下了一把。许惇害怕,不再敢留长须,人们又叫他“齐须公”。历任御史中丞、胶州刺史、司农大理二卿。再为度支尚书、太子少保、少师、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右仆射、特进,赐爵为万年县子,封给下邳郡作食邑。许惇年老,告老还乡。三年后,去世。

    许惇少年时单纯而又率直,晚年纔变得浮躁。北齐朝廷的体制,本州岛大中正都由京官担任。干明年问,邢邵任中书监,德高望重。许惇和邢邵争中正之位,就依附宋钦道,出任邢邵为刺史,朝延官员议论起来都很鄙薄他。他虽然在朝做官很久,所任官职都清要显达,和邢邵、魏收、阳休之、崔劫、徐之才等人并肩同列,这些人有时谈论经史,有的吟咏诗赋,互相嘲讽戏弄,满堂欢笑,许惇不喜欢畅谈,又役什么学问,经常闭口枯坐,有时伏在几案上睡觉,名士们看不起他。儿子许文纪,武平末年,任度支郎中。

    许文纪的弟弟许文经,勤学方正风雅,行止端正,不说开玩笑的话。武平末年,任殿中侍御史。隋朝开皇初年,任侍御史、兼通直散骑常侍、出使陈国的副使、主爵侍郎。死在相州长史任上。

    许惇的哥哥许逊,字仲让,有才干器局。干明年间,任平原太守。去世,追赠信州刺史。许逊的儿子许文高,任司徒掾。

    刁雍字淑和,是勃海郡饶安县人。曾祖父刁协,跟从晋元帝渡长江,居住在京口,官至尚书令。父亲刁畅,是晋朝的右卫将军。起初,晋宰相刘裕贫寒时,带着社钱三万,过时还不回来,刁畅的哥哥刁逵抓住了他并要惩罚他。到杀了桓玄之后,因记恨这件事,先杀刁氏家族。刁雍和刁畅的部下随即投奔姚兴,任太子中庶子。

    姚泓被灭后,刁雍和司马休之等人归附魏,请求在南方边境效力。明元帝以刁雍为建威将军。刁雍就在黄河、济河之间招集流散人员,在边境传布檄文。刁雍的弟弟刁弥,当时也率军到京口,亲族合兵讨伐刘裕。刘裕连续派兵打败了他们。明元帝南下巡幸邺城,刁雍到行宫朝拜。明元帝问道:“当年捉住刘裕的人,和你是什么关系?”刁雍回答说:“是我伯父。”皇上笑着说:“刘裕父子应当怕你。”于是任他为镇束将军、青州刺史、束光侯,让他另外建立一支义军。又下诏令刁雍先斩后奏效劳。刁雍于是招集谯县、梁县、彭城、沛县人五千多家,设置了二十七营,迁移到济阴镇守。升任徐州刺史,赐爵为柬安伯。后任薄骨律镇将。刁雍因西方少雨,士表请求开渠,灌溉公私田地。又奉诏用高平、安定、统万和薄骨律四镇所出牛车五千辆,运屯壳五十万斛到沃野镇,用来作军粮。路上有很多是很深的沙,牛车难行,请求在牵屯山的黄河边造船从水路运送。又因所管辖的地方在边境,时常惧怕出现意外,应筑城储粮,驻兵备守。皇上下诏都听从了。诏书中称此城为刁公城,以表彰他的功劳。皇兴年间,刁雍和陇西王源贺以及中书监高允等人都因为得享高年而受到特别的优待,赐刁雍几杖,带剑着履上殿,每月给他精美的食物。

    刁雍性格宽厚柔和,喜好文章典故,手不释卷。聪明多智谋,所做的诗、赋、论、颂及各种杂文共有一百多篇。又好普济施舍结交提携士人,恬静少欲。笃信佛教,撰着《教诫》二十多篇用以教育子孙。太和八年,去世,终年九十五岁,谥号简.儿子刁遵。

    刁遵宇奉国,继承爵位。刁遵少年时不拘小节,年长后改变。太和年问,依例降爵为侯,曾经得重病,几乎死去,昏昏沉沉中见有神明救他,说是福门之子应当享受长命。后来死在洛州刺史任上,谥号惠侯。

    儿子刁楷,早死。刁楷的儿子叫刁冲。

    刁冲字文朗,十三岁时父母双亡,孝顺过人。他的祖母是司空高允的女儿,是个聪明的女人。哀怜他年少便成了孤儿,对他抚养特别尽心。刁冲守孝期满,就立志要到外地求学,高氏哭着挽留他,刁冲始终没有动摇。他虽然家世显贵,然而在外从师,和其它普通学生一样要求自己。按当时的学校制度,学生都要轮流在厨房值日,刁冲虽然有仆人,但不叫他代替自己去,自己亲自生火做饭。每当老师传授的时候,发奋求精求专,不管白天黑夜,几乎忘了严寒和酷暑。终于精通诸经,全面修习了郑玄的学说。凡是阴阳、图纬、算数、天文、风气之类的书无不融会贯通,当时人都佩服他的博大精深。刺史郭祚听说他的大名,带着疑难问题向他请教,刁冲随机解答,把郭祚疑惑了很久的问题全部解决。后来太守范阳人卢尚之、刺史河东人裴桓都征召他做功曹主簿。这不是刁冲所喜好,所以只是挂名而已,不负责具体事务,只是把讲学的事放在心里。四方的学生到他这里求学昀,每年有好几百人。刁冲虽然是儒士,但却性格豪壮刚烈,不畏强权。延昌年问,皇上的舅父司徒高肇擅施威权,刁冲就上表直言他的遇错。辞气恳切耿直,文义忠正激愤,太傅、清通至丞堡看了之后很感叹。

    在此之前,刁冲的曾祖父刁雍作《行孝论》来告诫子孙,说古代埋葬的人,都用柴草掩盖,不封土不树碑。后代的圣人,用棺木代替柴草。到秦朝以后,生前不尽心奉养,死后郑厚葬过度。到了末世,甚至有用芦席裹尸,裸体下葬的。平心而论,这都不是恰当的做法。既然知道这两种做法的偏颇,怎能苟同?要让活着的人做到,棺木不超过三寸厚,高不超过三尺。不用彩缎,用平时穿的衣服装殓。丧车只用白布做幔,不加雕饰,名叫清素车。还要免去挽歌、方相和明器等一应杂物。刁冲祖父刁遵临死之际,告诫子孙,命他们奉行刁雍的遣言。河南尹丞张普惠认为丧事太简朴了,去信给刁冲的叔父刁整,商量取舍。刁整命令和有学问的人商议。刁冲就给国学的各位儒者去信,讨论这事,学官竟不能答覆他。

    神龟末年,刁冲因是嫡傅继承了祖父束安侯的爵位。京兆王元继任司空,也以首选多次征辟他为记室参军。明帝要亲自祭奠,于是国子助教韩神固和各儒士拜见园子祭酒崔光、吏部尚书甄琛,推举他的才学,上奏皇上征用他。死后,国子博士高凉和范阳人卢道侃、卢景裕等又上书陈述刁冲的学问德行,商议上奏请赠其谥号为安宪先生,用三牲祭奠他。儿子刁钦,字志儒,早死。

    刁楷的弟弟刁整,字景智。少年时就有胸怀气量,看了很多书籍。太和十五年,授为奉朝请。孝文帝迁都洛阳,亲自选官,任命刁整为司空法曹参军。多次升迁至黄门郎。普泰初年,授征束大将军、沧冀瀛三州刺史、大都督。不久加官车骑将军、右光禄大夫。正逢本乡贼人暴乱,送母亲客居在齐州。不久母亲去世。母亲就是高允的女儿。崔光、崔亮等人都曾得到过高允的照顾,所以每到冷暖寒暑之际,崔光等人都要来拜访。天平四年,死在邺城,追赠为司空公,谥号文献。刁整懂得音律,轻视财物好施舍,交结名士,以声色饮酒自娱。然而贪婪好色,被议论的人所瞧不起。儿子刁柔。

    刁柔字子温。少年时就爱好学习,留心礼仪,记忆力好,对氏族内外的事,都很熟悉。为母亲守丧期间因尽孝而闻名。起先任北魏宣武帝的挽郎,又入仕任司空行参军。北齐天保初年,多次升迁至国子博士。中书令魏收编撰魏史,请求调刁柔等一起共事。刁柔性格固执,好坚持自己的意见,魏收常常讨厌害怕他。又参与议定律令。当时议论的人认为五等爵和食邑的承袭,没有嫡亲儿子,传给嫡亲孙子;没有嫡亲孙子,传给嫡亲儿子的弟弟;没有嫡亲儿子的弟弟,传给嫡亲孙子的弟弟。刁柔认为没有嫡亲孙子,应该传给嫡亲曾孙,不应传给嫡亲儿子的弟弟。他说:

    根据《礼记》,传给嫡亲的长子,因此把长子叫做嫡子。嫡子死,把嫡子的儿子叫作嫡孙,死后又立曾孙、玄孙,依次类推。嫡子之名本来是为传位给嫡长子的。因此《丧服》说:“庶子不行长子那样的三年之丧,因其不继承祖与弥的缘故。”《礼记》说:“公仪仲子死后,檀弓说:‘谁守丧?我以前从未听说过。’‘仲子放弃立他的嫡孙而立他的次子,这是为什么’?子服伯子回答说:‘仲子也是在行古礼。古时周文王不立伯邑考而立武王姬发,微子不立他的嫡孙赵胆而立他的弟弟趟衍。”’郑玄注释说:“伯子是为亲者讳而已,立儿子是不对的。文王立武王,是特例。微子的嫡子死,立弟赵衍,是行殷朝兄终弟继的礼仪。”“子游曾就此事询问孔子.孔子说:‘不对,应当立孙子。”’郑玄又注释说:“根据周的礼仪。”而商朝在嫡子死后,立嫡子同母所生的弟弟;周在嫡子死后,立嫡子的儿子做嫡孙。因此《春秋公羊传》的大义是,嫡子死后有孙,质家亲亲者先立弟,文家尊尊者先立孙。《丧服》说:“继承父亲的人,对被休出的母亲不服丧。”《小记》中说:“祖父死而后代是祖母所生的,服丧三年。”对被休出的母亲不服丧的原因,是因为丧者不受祭的缘故。而为祖母服三年之丧,是因为大宗传承的重责在嫡孙的缘故。现在议论的人认为应该嫡孙死立嫡子的同母弟。嫡子的同母弟,就成了父亲后嗣了。嫡子的同母弟本来不是继敢人,因为死了嫡子,纔会成为父后的,那么嫡孙的弟弟,按理也应该成为父后,就是说父亲死后是祖父后代的人都要服斩衰,既然为祖父服斩衰,而又不能担当传承重任,真是从来没听说遇。如果用商朝立最亲的用意,本来不应嫡子死后立嫡孙。如果依从周朝立最尊的传统,怎能舍弃其孙而立其弟弟?或文或质,都被愚昧之人摘迷惑了。《小记》说:“嫡妇不是舅舅后人的,则姑行小功。”注释说:“是说丈夫有残疾毛病或其它原因,如果死后无儿子,就不是继承人。小功,是妇女服丧的叫法。凡是父母之于儿子,舅姑之于妇女,如不传重给嫡亲,以及将传重给非嫡亲的人,服丧也就如同众子的庶妇一样。”说死后无子的,叫绝世。所谓无子,不是说无嫡子。如果他有儿子,怎能说是无后?虽然因残疾毛病无子,妇女仍然还以嫡为名。嫡名既然存在,而要废他的儿子这怎么合礼法呢?礼法有增减,代代沿革。一定要说家族嫡子可以改变的话,那么作为后人服斩衰也应该有改变。

    七年,去世。刁柔在史馆不久,修书之际,一心偏护亲党。《魏书》中凡和他家有内外亲戚关系的,都有言过其实的赞美,被当时人议论讥笑。

    刁整的弟弟刁宣,字季达。因功封高城县侯,历任都官尚书、卫大将军、沧州刺史。去世,追赠太尉仑,谥号武。

    刁氏家族世代享有荣华富贵,但门风不佳,被当时的人所鄙视。

    刁雍的族孙刁双,字子山。高祖刁薮,是晋朝的齐郡太守。刁薮因晋朝战乱,居住在青州的乐安。到刁双这一代才回到故乡。刁双少年时就爱好学习,涉猎文史书籍,很受中山王元英赏识。任西河太守。为官清廉,官吏和人民都很安悦。中山王元熙发兵讨伐元叉,事情失败,元熙的弟弟元略投奔刁双。刁双藏匿他整整一年。当时悬赏捉拿元略很急迫,元略害怕,请求送他出境。刁双说:“人总有一死,死是难得遇到的事。现在遇到知己,应视死如归,希望你不要多虑。”元略又苦苦请求把他转移到南方,刁双这纔派侄子刁昌送他到江南。灵太后重掌政权,得知元略因刁双纔获救,征召他授任为光禄大夫。当时元略的姐姐饶安公主,是刁宣的妻子,不断向灵太后哭诉,请求征召元略回朝。朝廷就用在徐州俘获的江革、祖佢二人换回了他。因刁双和元略有交情,就令他到边境迎接。明帝末年,出任西充州刺史。当时盗贼蜂起,州人张桃弓等人招集亡命之徒,公然抢劫。刁双到西兖州境上,先派人警告张桃弓,告诉他利害关系,桃弓就随使者归罪,刁双放了他不追究他的罪责。后来凡有盗贼的地方,就叫桃弓去追捕,都能抓得到,从此州境之内太平无事。孝庄帝初年,任济州刺史,因功封曲城乡男。孝武帝初年,升任骁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兴和三年,去世,追赠车骑人将军、仪同三司、齐州刺史,谥号清穆。

    辛绍先,陇西狄道人.五世祖辛怡,是晋朝的幽州刺史。父亲辛深,在西凉为骁骑将军。凉后主李歆和沮渠蒙逊在蓼泉作战,战败,失去战马,辛深把自己骑的马送给李歆,而自己却死在乱兵中,以义气刚烈在西域很有名。凉州平定,辛绍先内迁,在晋阳定居。他聪明有见识器量,和广平人游明根、范阳人卢度世、同郡的李承等人很要好。有至孝天性,为父守丧,三年不吃美味,不洗头沐浴,头发掉光,所以常戴垂裙皂帽。从中书博士转任神部令。

    皇兴年间,薛安都以彭城归附魏朝。当时朝廷安抚刚归附的人,任辛绍先为下邳太守。他做官不管小事,仅仅抓些大事而已,教人生产及做抵抗盗贼的准备。刘宋的将领陈显达、萧道成、萧顺之来侵犯,道成对顺之说:“辛绍先不容易攻打,大家最好谨慎一些。”于是不经过其所辖郡县,直接屯驻在吕梁。死茌郡守任上,追赠为并州刺史、晋阳侯,谥号惠。

    儿子辛凤达,以修德崇古为乐,有长者的名声。死在京兆王元子推封国的常侍任上。

    辛凤达的儿子辛祥,字万福。被推举为司州秀才,再升司空主簿。咸阳王元禧的妃子,就是辛祥妻子的妹妹。元禧叛逆,亲戚知友们大多受到诽谤,只有辛祥与此事一点也不相干。转任并州平北府司马。有个从白壁回来叫药道显的兵,被诬告为贼,官吏都怀疑他。辛祥说:“道显脸色悲惨。查案要看脸色,说的就是这样的情况!”坚持为他伸冤。一个多月后,终于在另外的地方抓住了真盗贼。后来出任郢州龙脓府长史,带任义阳太守。白早生反叛,梁朝派来援军,遂即沿淮河戍守,相继投降或陷设。只有辛祥坚持固守。梁朝又派将领胡武城、陶平虏,在州城南面金山上,连续扎营步步进逼。辛祥出其不意,袭击了他们,敌人大乱,捉住了陶平虏,杀了胡武城,送到京城。州郡得以保全。论功应授给封赏,但刺史娄悦耻于辛祥的功勋在他之上,便挑拨主事官员,竟未封赏。胡族叛贼刘龙驹在华州作乱,任辛祥为安定王元燮的征虏府长史,仍做别将,与讨胡使薛和一道消灭了他。去世,追赠南青州刺史。

    辛祥的弟弟辛少雍,字季和,少年时就聪明。有孝行,尤其受祖父辛绍先喜欢。辛绍先爱吃羊肝,常叫少雍一起吃,绍先死后,少雍终生不吃羊肝。他性格仁慈宽厚,有礼义,家门内要求甚严,被当时的人敬重。不久升司空,高阳王元雍的田曹参军。少雍清廉正直,不畏强权,拖了很久的案子,他都按部就班地判决。拒绝请托,当时人称赞他贤明。正始年间,下诏百官各自推举知道的名士,高阳王元雍和吏部郎中李宪部首先推举少雍。死在给事中任上。

    辛少雍的妻子王氏,有德行高义。少雍和侄子辛怀仁兄弟共住一处房子。怀仁等人侍奉他很敬谨,家中妇女互相礼让,互相之间亲密无间。士大夫因此称赞他家。儿子辛元桓,武定年问,任仪同府司马。辛元桓的弟弟辛士逊,任太师开府功曹参军。

    辛凤达的弟弟辛穆,字叔宗,被选焉茂才,任束雍州别驾。起初随父亲住在下邳,和彭城的陈敬文关系友好。敬文的弟弟敬武,小时候做和尚,跟从师傅到远方求学,很长时间也不回来。敬文生病临死前,拿出二十匹杂绫托辛穆交给敬武。辛穆很久都找不到敬武,经过了二十年,纔在洛阳看到敬武,把东西交给他,封口题款还是原样。世人都称赞他清廉守信用。历任东剂州司马,转任长史,带任义阳太守,领镇戍。他能体恤民情。再转任汝阳太守。遇上水灾人民饥荒,他上表请求减轻租税。皇上听从,下令汝阳郡,可以用小绢缴税。任平原相。征召为征虏将军、太中大夫,未上任,死在郡所。追赠后将军、幽州刺史。

    儿子辛子馥,字符颖,早年就有学问品行,多次升迁至平原相。父子都在这个郡任官,官吏百姓都怀念感戴他们。元颢进入洛阳,子馥没有跟从。庄帝重新当政,封他为三门县男。天平年间,出任太尉府司马。白山连接三齐,嘏丘是几个州的交界之处,有很多盗贼。子馥受命检查,随即提议在山谷要害处设立镇戍机构。另有各州的豪强,在山上铸钱,奸邪之徒大多依附他们,暗中造兵器仪仗。他上表请求取缔各处冶所。朝廷认为有道理听从了他。后来死在清河太守任上。子馥认为《三传》经书相同解说不同,就汇总成一部书,传和注一起列出,校刊比较其优缺点。因为去世,未能完成。

    韦阀字友观,是京兆杜陵人。世代为三辅冠族。祖父韦楷,是晋朝长乐、清河二郡的太守。父亲韦逵,任慕容垂的大长秋卿。韦闾少年时就有才气名望,正逢慕容氏政治混乱,就避难到蓟城。太武帝初年,征召任咸阳太守,转任武都太守。死在武都郡。

    儿子韦范,试守华山郡,赐爵为高平男。去世。

    韦范的儿子韦俊,字颖超,早年有学问。少年时父母双亡,侍奉祖母以孝顺闻名。性情温和谦让,为州里的人所称道。太和年间,继承爵位。历任都水使者。宣武帝去世,领军于忠滥施淫威,韦儁和左仆射郭祚有姻亲关系,同时被害。临死之际,向尚书元钦叙说冤情,元钦知道他有冤但不敢为他伸冤。韦俊叹气说:“我一生做善事,没有得到善报;不曾作恶,现在却得到恶果。悠悠苍天,我谨守正直却无处倾诉!”当时的人都为他感到怨恨和悲伤。熙平元年,追赠他为洛州刺史,谥号贞。儿子叫韦子粲。

    韦子粲字晖茂。齐王萧宝夤任雍州刺史,请他任府主簿,转任录事参军。萧宝夤谋反,子粲和弟弟子爽坚决不跟从他,一起逃脱。雍州平定后,赐爵焉长安子。普泰年间,多次升迁至中书侍郎。孝武帝入关,子粲历任行台左丞、南汾州刺史。小弟韦道谐任镇城都督。元象年间,北齐神武帝派将领出征,子粲和道谐都破抓住,送到晋阳。于粲多次升迁至南兖州刺史。北齐天保初年,封为西焚县男。后来死在豫州刺史任上,谥号为忠。

    韦子粲有兄弟十三人,都很孝顺,为父亲守丧,悲伤过度致使身体憔悴。下葬后,在墓旁结草庐,他们自己背土为坟。弟弟韦荣亮最有名。

    韦荣亮字子昱。博学多才,他德行仁孝,被当时的人所敬重。历任谏议大夫、卫大将军。去世,追赠为河州刺史。儿子韦纲,字世纪,有德行操守,以有才学受到赞扬,为本州岛一流,被微调任中正。开皇年间,任赵州长史。有儿子韦文宗、韦文莫,都很有名。

    韦板的堂叔韦道福,其父亲韦罢,被苻坚的丞相王猛所器重,把女儿嫁给他为妻。任苻坚的束海太守。苻坚被灭,投奔江东,任刘宋的秦州刺史。韦道福有志向才略,任刘宋的盱眙、南沛二郡太守,领任镇北府录事参军。和徐州刺史薛安都谋划以州归附,赐爵为高密侯,随后在彭城定居。去世,追赠为充州刺史,谥号简。

    儿子韦欣宗,因归附的功勋,另赐爵为杜县侯。历任太中大夫、行幽州事。去世,追赠为南充州刺史,谥号简。

    韦间的侄子韦崇,字洪基。其父亲韦肃,宇道寿,跟随刘义真过长江,官至豫州刺史。韦崇十岁时,父亲去世,母亲郑氏带他到了北魏,就寓居在河州、洛阳一带。少年时就被舅父充州刺史郑羲所器重赏识。任司徒从事中郎。孝文帝招纳他的女儿为充华嫔,他出任南颖川太守。不大喜欢纠缠小事情,常说:“何必细察小事,坏了大事?”官吏百姓都感激他,郡中很安定。皇上知道后嘉奖他,赐给二百匹帛。迁都洛阳后,任韦崇为司州中正。不久任咸阳王元禧的开府从事中郎,后来又任河南邑中正。韦崇多次任选官职务,以公平正直被称道。出任乡郡太守,任期满,官吏百姓到朝廷上表挽留他,于是又延任三年。后来去世。

    儿子韦猷之,起初任奉朝请,转任给事中、步兵校尉,又开做前、后将军,太中大夫,去世。

    韦猷之的弟弟韦休之,忠贞和气而自律,从来不在言语行为上冒犯别人。历任给事中、河南邑中正、安西将军、光禄大夫。去世。儿子韦道建、韦道儒。

    韦板的族弟韦珍,字灵智,是孝文帝赐给的名字。父亲韦子尚,字文叔。任乐安王元良的安西府从事中郎。去世,追赠雍州刺史。

    韦珍少年时就有志向情操,历任尚书南部郎。孝文帝初年,蛮人首领桓诞表示愿意归附,朝廷考虑安边的策略,任命桓诞为东剂州刺史,令韦珍做使者,和桓诞一道安抚蛮人。韦珍到了桐栢山,走遍淮水源头地区,宣扬皇室恩泽,结果没有不归附的。淮水源头旧时设有祠堂,蛮人的风俗总是用人祭祀。韦珍就开导他们说:“天地问的神灵,就像是人的父母,哪里有父母喜欢吃儿子的肉呢?从现在起应该用酒肉代替人祭祀。”各部蛮人听从了他的话,从此改变了风俗。共招降了七万多户人家,设置了郡县后回京。因出使符合皇上的意旨,赐爵为霸城子。后因军功,进爵为侯。多次升迁至显武将军、郢州刺史。凡任官之处都有很好的政绩,朝廷嘉奖他,升任龙壤将军,赐驿驷马两匹,五十匹帛,三百斛谷。韦珍招集州里孤寡贫穷的人,对他们说:“皇上认为我能安抚你们,因此赐给我谷帛,我怎敢独自享用。”就把所赐之物,全部拿给他们分了。

    不久转任荆州刺吏。与尚书卢阳鸟征讨赭阳,被齐将垣历生、蔡道恭打败,免职回到家乡。临别时,对阳乌说:“皇上圣明,有志吞并昊会。用兵的关键,在长江上游。如果要在荆楚打仗,恐怕老夫又不得空闲了。”后来皇上亲征邓沔,又起用韦珍为中军大将军、彭城王元勰的长史。邓沔平定后,试任鲁阳郡太守。孝文帝又南伐,路过韦珍的郡所,加中垒将军,正式任太守。韦珍跟从皇上到清水,皇上说:“我以前亲征,你总守护中军。这次征讨,也想让你同行,但三鵄一带险要,除了你无人能守。”就叫他回去了。孝文帝在行宫去世,秘不发丧而回京,到韦珍的郡所,纔开始发丧。回京,任中散大夫,不久加任镇远将军、太尉咨议参军。去世,追赠为本将军、青州刺史,谥号为懿。

    长子韦缵,字遵彦。十二岁,补中书学生。聪明善辩,被博士李彪所称赏。再升为侍御中散。孝文帝常和有德行学识的和尚往来讨论,韦钻做记录,役有遣漏,很受赏识。多次升迁至长兼尚书左丞。寿春归附,尚书令王肃出镇扬州,请求派韦钻同行,任州长史。加官平速将军,带梁郡太守。王肃去世,诏令韦续代理州内事务。任城王元澄代替王肃任州刺史,又请求任韦缵为长史。丞迁出征之后,梁将姜庆真乘虚攻打州城,随即占据了外城。虽然不久又被收复,韦缆还是因有过失被免了官。去世。

    韦钻的弟弟韦或,字遵庆,也有学识。初为奉朝请,不久升任平远将军、束豫州刺史。安抚蛮人,很得人心。蛮人头领田益宗的儿子田鲁生、田鲁贤先前反叛父亲南下,多次抢掠。自从韦或到州里后,田鲁生等人都写信表示敬意,不再焉害。韦或认为蛮人风俗不知道礼仪,就设立太学,挑选各郡的学生到州里集中受教育。又在城北设置崇武馆练武。州里清静平安。离任回京,正逢大将军、京兆王元继西征,请求做长史。不久以本官兼任尚书,任豳州、夏州行台,因功封为阴盘县男。去世,追赠抚军将军、壅型刺史。谥号文。儿子韦彪继承爵位。孝庄帝末年,任蓝田太守,就在关西做官。

    韦彪的弟弟韦融,因军功赐爵焉长安伯。不久升任大司马开府司马。韦融娶了司农卿趟郡人李瑾的女儿为妻,怀疑妻子和章武王元景哲通奸,就刺杀了她。感到恐惧,也自杀。

    韦或的弟弟韦朏,字遵显,少年时就有志向。十八岁,任州主簿。当时年成歉收,韦肋拿出家里的粮食做粥,供给饥民,救活了许多人。任太学博士。不久升右军将军,为剂州、郢州的和绝大使。南郢州刺史田夷上书说韦肋的父亲韦珍往年任职剂州,对中原人和夷人都有恩惠,请求任韦肋为南道别将,带领荆州骁勇士卒,和他前后呼应。皇上下诏听从。不久,管理南剂州事务。升任束徐州刺史。梁朝派其郢州刺史田粗僖率兵侵犯,韦绌在石羊冈打败杀死了他,因功封杜县子。死在州任上,追赠为侍中、雍州刺史,谥号为宣。

    长子韦鸿,字道衍,很有才干,多次升迁至中书舍人。天平三年,因泄露机密,赐他在家里自杀。杜铨字士衡,京兆人,是晋朝征南将军杜预的五世孙。祖父杜胄,为苻坚的太尉长史。父亲杜嶷,任慕容垂的秘书监,仍然侨居趟郡。

    杜铨学问广博,有长者风范,和卢玄、高允等人同时被征召为中书博士。

    起初,密太后的父亲密豹死在濮阳,太武帝想下令迎葬于邺城,对司徒崔浩说:“天下姓杜的,哪里的名望最高?我现在改葬外祖父,想在杜姓长老中选一个人,任命做宗正,让他负责丧事。”崔浩说:“京兆的最好。中书博士杜铨,他家现在趟郡,是杜预的后代,现在是所有姓杜的人当中名望最高的。”皇上秘密召见他,杜铨气度儒雅,太武帝感到很高兴,对崔浩说:“这正是我想要的人。”任命他为宗正,命他和杜超的儿子杜道生护送密豹的灵柩,送到邺城南安葬。杜铨就和杜超像亲戚一样相处。杜超对杜铨说:“我们既然是同宗亲戚了,何必侨居在赵郡?”就请他同到魏郡。两次升迁为中书侍郎,赐爵为新丰侯。去世,追赠为相州刺史、魏县侯,谥号为宣。儿子杜振,字李元。被推举为秀才,死在中书博士任上。

    杜振的儿子杜遇,宇庆期,官至尚书起部郎。偷公家的木材砖瓦建私宅,舆论都鄙视他。死在河东太守任上,追赠为都官尚书、豫州刺史,谥号为惠。杜铨的族孙杜景,字宣明,兼通经史。州府都要任用他,他不去。

    杜景的儿子杜裕,字庆延,虽然没做显贵的官,但却以文学传家。在北齐做官,任乐陵令。北齐灭亡后,回家教书,死在家中。

    儿子杜正玄,字知礼,少年时受家学传授,酷爱经史。隋朝开皇十五年,被推举为秀才,试策获高等。考官因为他的试策批评了左仆射杨素,大怒说:“周公、孔子再世,也不能做秀才,刺史怎么玩忽职守胡乱推举此人?可以把他放在下等。”就把策卷丢在地上,不看。当时国内只有正玄一人是以秀才身份应考,其余被推举上来的,随例登录完后,惟独正玄一人未入选。考官以选期将结束,又重新告知杨素。杨素有意要在考试中退掉正玄,就亲手出题叫他拟作司马相如的《上林赋》、王褒的《圣主得贤臣颂》、班固的《燕然山铭》、张载的《剑阁铭》、《白鹦鹉赋》,说:“我不能为你留宿一夜,可到未时写完。”正玄按时间全部做好了。杨素读了几遍,大惊说:“真是个好秀才!”令考官录用。赶上吏部选期已过,写好履历后叫他回家。一年后又来,杨素对考官说:“秀才杜正玄到了。”又让他试作《官人有奇器》有缺文都立即完成,所作文章一气呵成。杨素大为感概,命吏部优先录用。有关部门准备让他任长宁王的记室参军。当时杨素与有关部门不很协调,看到这结果,就说:“小王府不能让他施展才华。”晋王杨广正在扬州镇守,精心挑选幕府僚属,就任命杜正玄任晋王府参军。后来豫章王镇守扬州,又为豫章王记室。去世。

    杜正玄的弟弟杜正藏,字为善,也爱好学习,擅长写文章。开皇十六年,被推举为秀才。当时苏威负责考选,试题为拟作贾谊的《过秦论》和《尚书?汤誓》、《匠人箴》、《连理树赋》、《几赋》、《弓铭》,他都能按时完成,不加改动。当时对策甲等的人一起奏上,考官难以另奏,把他降低成了乙等。正藏诉说委屈,苏威发怒,改为丙等,授他纯州行参军。升任梁郡下邑县正。大业年问,和刘炫同时因学业博通,应诏被推举。当时正藏的弟弟正仪作为贡生充进士,正伦为秀才,兄弟三人同时应选,当时的人都感叹赞美他们。著作郎王劭上奏追修史书,司隶大夫薛道衡上奏拟任其为从事,都是因为他们已经有了任职而作罢。九年,跟从皇上征辽,任夫余道行军长史。回到涿郡,去世。

    正藏作文下笔迅速,就像已构思好了似的。曾经叫几个人各拿纸和笔,各出一道题目,正藏口述完成命题之作,都很有文理。被当时人们称为奇才。又撰写有《文轨》二十卷,论述文章体例规则,很有条理,,后生学子珍惜学习,很多人凭借它应考做官,于是流行于世,被称之焉《杜家新书》。

    论曰:宋隐的情操品行坚贞清白,不把功名看得很重,宋宣、宋情都保持谦让品德,都被皇上征召任命,可以说是有德行的家族。宋义和以才学气度有名,参与顾命辅佐朝政,出类拔萃,他当之无愧!没有儿子的哀叹,岂仅羊舌一人!宗庙祭祀未断绝,也算是他的幸运。宋翻以刚烈耿直白立,勇猛而且能够决断事务。世良兄弟,有良好的家风。道谟凭卜筮取得富贵,季良被学识浅薄所误。刁雍才能见识远大,留下好名声成就大事业,受到皇上特别隆厚的礼遇,代代有人被封爵,有继承祖先遣业的表现啊!辛、韦雨家门风未殡灭。杜铨始终都是重臣。正玄难兄难弟,令人称美!


如果你对北史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北史》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