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九十六  志第六 礼仪下

类别:史部 作者:(南朝*宋)范晔 书名:后汉书

    原文:

    大丧 诸侯王列侯始封贵人公主薨

    不豫,太医令丞将医入,就进所宜药。尝药监、近臣中常侍、小黄门皆先尝

    药,过量十二。公卿朝臣问起居无间。太尉告请南郊,司徒、司空告请宗庙,告

    五岳、四渎、群祀,并祷求福,疾病,公卿复如礼。

    登遐,皇后诏三公典丧事。百官皆衣白单衣,白帻不冠。闭城门、宫门。近

    臣中黄门持兵,虎贲、羽林、郎中署皆严宿卫,宫府各警,北军五校绕宫屯兵,

    黄门令、尚书、御史、谒者昼夜行陈。三公启手足色肤如礼。皇后、皇太子、皇

    子哭踊如礼。沐浴如礼。守宫令兼东园匠将女执事,黄绵、缇缯、金缕玉柙如故

    事。饭唅珠玉如礼。槃冰如礼。百官哭临殿下。是日夜,下竹使符告郡国二千

    石、诸侯王。竹使符到,皆伏哭尽哀。小敛如礼。东园匠、考工令奏东园秘器,

    表里洞赤,虡文画日、月、鸟、龟、龙、虎、连璧、偃月,牙桧梓宫如故事。大

    敛于两楹之间。五官、左右虎贲、羽林五将,各将所部,执虎贲戟、屯殿端门陛

    左右厢,中黄门持兵陛殿上。夜漏,群臣入。昼漏上水,大鸿胪设九宾,随立殿

    下。遏者引诸侯王立殿下,西面北上;宗室诸侯、四姓小侯在后,西面北上。治

    礼引三公就位,殿下北面;特进次中二千石;列侯次二千石;六百石、博士在后;

    群臣陪位者皆重行,西上。策,掌故在后,已哀哭。太常跪曰“哭”,大鸿胪传

    哭如仪。司徒跪曰:“请就下位”,东园武士奉下车。司徒跪曰“请就下房”,

    都导东园武士奉车入房。司徒、太史令奉谥、哀策。

    东园武士执事下明器。筲八盛,容三升,黍一,稷一,麦一,梁一,稻一,

    麻一,菽一,小豆一。瓮三,容三升,醯一、醢一,屑一。黍饴。载以木桁,覆

    以疏布。甒二,容三升,醴一,酒一。载以木桁,覆以功布,瓦镫一。彤矢四,

    轩輖中,亦短卫。彤矢四,骨,短卫。彤弓一。卮八,牟八,豆八,笾八,形

    方酒壶八。槃匜一具。杖、几各一。盖一。钟十六,无虡。镈四,无虡。磬十六,

    无虡。壎一,萧四,笙一,{⺮虎}一,祝一,敔一,瑟六,琴一,竽一,筑一,

    坎侯一。干、戈各一,笮一,甲一,胄一。輓车九乘,刍灵三十六匹。瓦灶二,

    瓦釜二,瓦甑一。瓦鼎十二,容五升。匏勺一,容一升。瓦案九。瓦大杯十六,

    容三升。瓦小杯二十,容二升。瓦饭槃十。瓦酒樽二,容五斗。匏勺二,容一

    升。

    祭服衣送皆毕,东园匠曰“可哭”,在房中者皆哭。太常、大鸿胪请哭止哭

    如仪。司徒曰“百官事毕,臣请罢”,从入房者皆再拜,出,就位。太常导皇帝

    就赠位。司徒跪曰“请进赠”,侍中奉持鸿洞。赠玉珪长尺四寸,荐以紫巾,广

    袤各三寸,缇里,赤纁周缘;赠币,玄三纁二,各长尺二寸,广充幅。皇帝进跪,

    临羡道房户,西向,手下赠,投鸿洞中,三。东园匠奉封入藏房中。太常跪曰

    “皇帝敬再拜,请哭”,大鸿胪传哭如仪。太常跪曰“赠事毕”,皇帝促就位。

    容根车游载容衣。司徒至便殿,并{殸车}骑皆从容车玉帐下。司徒跪曰“请就幄”,

    导登。尚衣奉衣,以次奉器衣物,藏于便殿。太祝进醴献。凡下,用漏十刻。礼

    毕,司空将校复土。

    皇帝、皇后以下皆去粗服,服大红,还宫反庐,立主如礼。桑木主尺二寸,

    不书谥。虞礼毕,祔于庙,如礼。

    先大驾日游冠衣于诸宫诸殿,群臣皆吉服从会如仪。皇帝近臣丧服如礼。

    醳大红,服小红,十一升都布练冠。醳小红,服纤,醳纤,服留黄,冠常

    冠。近臣及二千石以下皆服留黄冠。百官衣皂。每变服,从哭诣陵会如仪。祭以

    特牲,不进毛血首。司徒、光禄勋备三爵如礼。

    太皇太后、皇太后崩,司空以特牲告谥于祖庙如仪。长乐太仆、少府、大长

    秋典丧事,三公奉制度,他皆如礼仪。

    合葬:羡道开通,皇帝谒便房,太常导至羡道,去杖,中常侍受,至柩前,

    谒,伏哭止如仪。辞,太常导出,中常侍授杖,升车归宫。已下,反虞立主如礼。

    诸郊庙祭服皆下便房。五时朝服各一袭在陵寝,其余及宴服皆封以箧笥,藏宫殿

    后阁室。

    诸侯王、列侯、始封贵人、公主薨,皆令赠印玺、玉柙银缕;大贵人、长公

    主铜楼。诸侯王、贵人、公主、公、将军、特进皆赐器,官中二十四物。使者治

    丧,穿作,柏椁,百官会送,如故事。诸侯王、公主、贵人皆樟棺,洞朱,云气

    画。公、特进樟棺黑漆。中二千石以下坎侯漆。朝臣中二千石、将军,使者吊祭,

    郡国二千石、六百石以至黄绶,皆赐常车驿牛赠祭。宜自佐史以上达,大敛皆以

    朝服。君临吊若遣使者,主人免绖去杖望马首如礼。免绖去杖,不敢以戚凶服当

    尊者。自王、主、贵人以下至佐史,送车骑导从吏卒,各如其官府。载饰以盖,

    龙首鱼尾,华布墙,纁上周,交络前后,云气画帷裳。中二千石以上有辎,左龙

    右虎,朱鸟玄武;公侯以上,加倚鹿伏熊。千石以下,缁布盖墙,鱼龙首尾而已。

    二百石黄绶以下至于处士,皆以簟席为墙盖。其正妃、夫人、妻皆如之。诸侯王,

    傅、相、中尉、内史典丧事,大鸿胪奏谥,天子使者赠璧帛,载日命谥如礼。下

    陵,群臣醳粗服如仪,主人如礼。

    赞曰:大礼虽简,鸿仪则容。天尊地卑,君庄臣恭。质文通变,哀敬交从。

    元序斯立,家邦乃隆。

    译文:

    皇帝身体不适,太医令、太医丞请太臀入宫,上前奉上适合服用的药。

    尝药监、近臣中常侍、小黄门都要先尝药,药的剂量比正常多两成。

    公卿和朝廷百官不断探问皇帝的起居情况。

    太尉到南郊祭祀祈祷,词徒、司空到宗庙祭祀祈祷,告祭五岳、四渎和群小祀,向诸神祈求保佑。

    病危,公卿也依礼作上述祭祀祈祷。

    皇帝宾天,皇后诏令三公主持丧事。

    百官都穿白色单衣,戴白帧,不戴冠。

    关闭城门、宫门。

    近侍中黄门手持武器,虎贲、羽林、郎中各衙署都戒严,宫内宫外实行警戒,北军五校环绕皇宫屯其,黄门令、尚书、御史、谒者昼夜巡行军阵。

    三公依礼把皇帝的手足拉开放直。

    皇后、皇太子、皇子依礼边哭边顿足。

    依礼洗浴。

    守官令兼作束园匠将女孰事,依礼用黄绵、缇缯缠裹尸体,腰部以下用金丝缝合玉片包裹。

    依礼在口中加珠含玉。

    依礼在尸体下加冰盘降温。

    百官在殿下哭吊。

    这天夜里,发出竹使符遍告州郡封国二千石官员和诸侯王。

    竹使符一到,都伏地哭嚎尽臣礼。

    依礼进行小殓。

    柬园匠、考工令上奏请出棺木,外表和内里都是赤色,灵前供几上绘画日、月、乌、龟、龙、虎、双璧、侧卧形的半弦月、棺木上的盖饰与旧例相同。

    在两楹之间举行大殓。

    五官、左右虎贲、羽林五将,各自率本部兵士,持虎贲戟,驻守在大殿端门台阶的左右侧,中黄门手持武器在殿阶上侍卫。

    夜漏时,群臣入宫,昼漏上水时,大鸿胪设置九宾,随同站立殿下。

    谒者引导各侯爵王爵在殿下站立,面向西,以北为上;宗室各侯爵和四姓小侯爵在后边,面向西,以北焉上。

    司仪引导三公接近自己的位置,在殿下面向北;特进侯在中二干石之后;列侯在二千石之后;六百石、博士等在最后;群臣陪位的都排成双行,以西方为上。

    都在自己的位置站定,大鸿胪说官员到齐,谒者报告给主持丧事者。

    皇后面向束,贵人、公主、宗室妇女依次站在后边;皇太子、皇子在束边,面向西;皇子稍稍后退在南边,面向北,都伏在地下哭嚎。

    大鸿胪传令哭嚎,群臣都哭嚎。

    三公从阼阶登上,安放棺木中的各种物品,近臣依旧例辅佐三公。

    承继皇位的皇太子依礼边哭边顿足。

    主管丧葬的束园匠人、武士钉下盖钉,截去牙形装饰。

    太常奉上太牢奠物,太官食监、中黄门、尚食等官员第二批祭奠,主事者依礼服侍。

    太常、大鸿胪依礼传令哭嚎。

    三公上奏,《尚书?颅命》中记载,太于即日在灵柩前即天子位,于是请皇太子即皇帝位,皇后就是皇太后了。

    同意奏议。

    群臣都出宫,然后依礼穿吉服入朝拜见。

    太尉从阼阶登上,向灵柩前的御座面向北稽首,宣读册书完毕,面向东,把传国玉玺和印绶跪着交付皇太子,即皇帝位。

    中黄门掌兵把玉具剑、隋侯珠、斩蛇宝剑交付太尉,并向群臣宣告,群臣都呼喊万岁。

    有的大赦天下。

    派遣使者奉诏打开城门、宫门,撤除屯卫兵土。

    群臣百官退下,然后依礼穿丧服入宫。

    兵官穿戎衣。

    三公太常依从旧礼。

    旧制是:百官五日一次朝会,所以二千石、刺史、在都城的州郡封国上计掾史都是五日一次朝会。

    天下的官员和百姓在发丧后哭吊三日。

    在下葬前两天,都是天刚亮就吃饭哭吊。

    已经下葬就除去丧服,不禁止娶亲嫁女和宗庙祭祀。

    佐史以下,穿布衣戴帧,绖带宽不超过三寸,到庭中哭吊。

    武官戴布帧大冠。

    大司农拿出钱谷,供给六丈布的价值。

    已经下葬,穿大红领丧服十五天,穿小红领丧服十四天,穿细布丧服七天,然后脱掉丧服。

    部刺史、二千石、在自己封国就任的列侯以及关内侯、宗室畏吏各自通过驿邮上奏,各侯爵王爵派一名大夫奉上奏章,吊丧的臣子奏请用驿马布告天下,皇帝同意这种意见。

    用木做受祭木,高九尺,宽度能容纳下八历,用苇席包裹。

    门和挽帐都用竹席包裹。

    车都去掉辅和辐,用粗布和简陋的车轮。

    差役都穿布构戴布帧。

    太仆驾驭四轮车为殡车,用粗帛做帐幕。

    中黄门、虎贲各二十人持挽绳。

    司空择地造墓。

    太史占卜吉日。

    谒者二人,中谒者仆射、中谒者副将作,用油漆缯帛帐覆盖坑穴。

    在墓穴中依礼架构黄肠题凑和卧室。

    大驾仪仗,太仆做御者。

    方相氏用黄金做成四只眼睛,外蒙熊皮,玄色上衣,朱色下裳,持戈举盾,站立驾驭四马车做先驱。

    旗的规定是,长三仞,有十二游,拖地,旗上画日、月、升龙,在施旗上写着“天子之柩”。

    谒者二人站立驾驭六马车跟随在太仆车之后。

    甘泉宫大驾仪仗,用金根车,御史台用法驾仪仗。

    焉皇帝服丧的车饰与金根车相同。

    皇帝依礼随同送行。

    太常启奏行奠礼。

    夜漏二十刻时,太尉戴长冠,穿斋衣,乘高卓,到大殿后把车停在门外。

    使者来到,面向南站立,太尉进前,伏身行拜礼受诏。

    太尉到南郊。

    未尽九刻时,大鸿胪设置九宾随同侍立,群臣分别站到自己的位置,太尉行礼。

    主管丧事官员戴长冠,穿斋衣。

    太祝令跪下宣读谧册,太尉拜两次行稽首礼。

    治礼官宣告事毕。

    太尉捧着谧策,回到大殿的端门。

    太常举行殡前祖奠,中黄门、尚衣、奉衣登上容根车。

    主管丧葬的束园武士抬着大行皇帝灵柩,司徒退着行走,站立在车前。

    治礼官引导太尉走到自己的位置,在大行皇帝灵车西侧偏南,面向东捧着谧策,太史令捧着哀策站立在后边。

    太常跪下说“进”,皇帝进前。

    太尉宣读谧策,宣读后收藏在金柜之中。

    皇帝就把谧策、哀策副本收藏在庙中。

    太史捧着盛装哀策的苇编箱筐走到陵墓。

    太尉很快回到公爵位置,再拜后站立。

    太常跪下说“哭”,大鸿胪传语“哭”,十五时齐声哀哭,最后停止哀哭。

    太常依礼举行祭奠。

    依礼请大家哀哭和止住哀哭。

    昼漏上水时,请示灵车出发。

    司徒、河南尹先引导车轮转动,太常跪下说“请拜送”。

    灵车缚着白丝纠结的大绳,长三十丈,大七寸就是挽,共六行,每行五十人。

    公卿以下官员的子弟共三百人,都戴素色愤和委貌冠,穿素色下裳。

    有校尉三百人,都是赤帧而不戴冠,绛科单中衣,都手持旌旗。

    候司马丞做每行的第一人,都衔着竹棍儿。

    羽林从军战死者的子孙、《巴俞》手牵手唱歌的六十人,分做六行。

    铎司马八人,持铎先行。

    大鸿胪设置九宾陪同站立在陵墓南墓门的道束,面向北;各王爵、公爵、侯爵、特进侯在道西,面向北,以东方马上;中二千石、二千石、列侯在九宾之束,面向北,以西方为上。

    皇帝用白布帐幕,素色里子,在墓道之柬,依礼面向西。

    装载衣冠画像的重帐车在墓道之西,面向南,灵车正对着皇帝车,面向南,中黄门尚衣捧着衣服走向车帐中坐。

    灵车稍稍向前,太祝依礼进献醴酒。

    司徒跪下说“皇帝大驾请住下吧”,太史令在车的南边,面向北宣读哀策,掌故官在后边,停止哀哭.太常跪下说“哭”,大鸿胪依礼传语“哭”。

    司徒跪下说“请大行皇帝到下边就座”,东园武士捧灵柩下车。

    司徒跪下说“请大行皇帝住进地下房屋”,都导东圆武士护送灵柩车进入地宫。

    司徒、太史令捧着谧策和哀策。

    东园主事武士放进明器。

    八个筲,每个容积三升,一筲黍,一筲稷,一筲麦,一筲粱,一筲稻,一筲麻,一筲菽,一筲小豆。

    三个瓮,每个容积有三升,一瓮酰,一瓮醢,一瓮屑。

    有黍饴糖。

    放在木桁上,盖上粗布。

    两个妩,每个瓶容积三升,一瓤醴,一鳜酒。

    放在木桁上,盖上比较细的用来做大功丧服的布。

    一个瓦鉴。

    朱漆箭四支,箭前后轻重适中,也是短箭羽。

    朱漆箭四支,骨镞,短箭羽。

    朱色弓一张。

    八个卮,八个牟,八个豆,八个篷,八个方形酒壶。

    盘区一具。

    杖和几各一个。

    一个伞盖。

    十六个钟,没有钟架。

    四个铸,没有铸架。

    十六个磬,没有磬架。

    一个埙,四个箫,一个笙,一个篪,一个祝,一个敔,六个瑟,一个琴,一个竽,一个筑,一个箜篌。

    干和戈各一个,一个笮,一副甲,一个胄。

    九辆挽车,草编马三十六匹。

    两个瓦灶,两个瓦釜,一个瓦甑。

    十二个瓦鼎,每个鼎容积为五升。

    一个匏勺,匏勺容积为一升。

    九个瓦案。

    十六个大瓦杯,每杯容积焉三升。

    二十个小瓦杯,每杯容积为二升。

    十个瓦饭盘。

    两个瓦酒樽,每个酒樽容积为五斗。

    两个匏勺,每个匏勺容积为一升。

    穿祭服送葬完毕,东园匠人说“可以哭”,在墓室里的人都哀哭。

    太常、大鸿胪依礼敬请哀哭和敬请停止哀哭。

    司徒说“百官祭礼完毕,请臣下退出”,随同进入墓室的都拜两拜,走出,站到自己的位置。

    太常引导皇帝走到投放殉葬品的赠位。

    司徒跪下说“请皇帝投放殉葬品”,侍中捧着鸿洞。

    投赠长一尺四寸的玉珪,以紫巾衬托,紫巾长宽各三寸,缇色缯做裹,赤缥色缘边;投放币帛,玄色三块,缥色二块,每块都是长一尺二寸,宽是一幅。

    皇帝进前跪下,面对墓室门,面向西,手持投放物品,放进鸿洞中,三次。

    束园匠人捧接后藏进墓室之中。

    太常跪下说“皇帝恭敬再拜,请哀哭”,大鸿胪依礼传话哀哭。

    太常跪下说“投放物品之事完毕”,皇帝快速就位。

    容裉车装载大行皇帝衣物和画像。

    司徒到便殿,会同车马都跟随容车到玉帐下。

    司徒跪下说“请走进帷幄”,引导登上。

    尚衣官、奉衣官,依次奉上衣物器皿,收藏在便殿之中。

    太祝进献醴酒。

    全部下葬过程,用刻漏十刻。

    葬礼完毕,司空将校兵士覆盖墓道。

    皇帝、皇后以下身份的人都去掉粗布衣服,穿大红衣服,回到宫中后进入停柩庐舍,,依礼建立木主。

    桑木制成的木主长一尺二寸,不书写谧号。

    举行安神祭完毕,最后依礼拊祭于祖庙。

    先以大驾仪仗把汉高祖衣冠从陵墓宫殿移到宗庙中去,群臣都依礼穿吉服相从。

    皇帝近臣依礼穿丧服。

    除去大红色衣服,穿上小红色衣服,用十一升的粗布练冠。

    除去小红色衣服,穿质地纤细衣服。

    然后再除去质地纤细衣服,穿黑黄色衣服,戴常冠。

    近臣及二千石以下的官员都戴黑黄色冠。

    百官都穿黑色衣服。

    每次改变衣服颜色,都依礼随同哀哭以及到陵墓拜祭。

    用特牲祭祀,不用牺牲的毛、血和头。

    司徒、光禄勋依礼献上三杯酒。

    太皇太后、皇太后驾崩,司空依礼在祖庙用特牲礼祭祀并宣读哀册。

    长乐官的太仆、少府、大长秋主掌丧事,三公主管法令礼俗规范,其它都依礼而行。

    合葬礼:开通墓道,皇帝在便殿拜谒,太常引导到墓道,除去丧杖,中常侍接过丧杖,到灵柩前,拜谒,依礼伏地哀哭、停止。

    告别,太常引导出来,中常侍交付丧杖,登上车返回官中。

    以下则是,返回宫中依礼竖立木主举行安神祭。

    各郊祭庙祭的祭服都放在便殿。

    五时朝服各一套放在陵寝,其它物品和平时衣服都封装在箱筐之中,藏在地宫后合室。

    各王爵、侯爵、列侯、始封贵人、公主薨,都传令赠予印玺、银缕玉衣;大贵人、长公主用铜缕玉衣。

    各侯爵、王爵、贵人、公主、公爵、将军、特进等都赐予器物,即宫中二十四种器物。

    使者主持丧事,造穴,柏木做外棺,百官一起送葬,与旧例相同。

    各王爵、侯爵、公主、贵人都用樟木棺,通体朱色,画云气图纹。

    公爵、特进侯用樟棺,黑色油漆。

    中二千石以下官员亡故,棺材用坎侯漆涂饰。

    朝臣中二千石、将军亡故,皇帝派使者吊祭,州郡封国的二千石、六百石以下到佩带黄色印绶的官员亡故,都赏赐仪仗车和驿牛做祭祀品。

    应该是从佐史以上的官员,大殓时都穿朝服。

    皇帝如果派遣使者吊唁,丧事主人除去线绖和丧杖,对着马首行礼。

    除去缭绖和丧杖,表明不敢用凶服对着尊者。

    从王爵、公主、贵人以下到佐史,送车骑和导从吏卒,分别与其官府相同。

    车上装饰伞盖,龙头鱼尾形,花布装饰车箱壁,-缥色上檐,在车箱前后交织,车帷上昼云气图案。

    中二干石以上官员赠予有车帷的辎车,左边画青龙,右边画白虎,前边画朱雀,后边画玄武;公爵、侯爵以上,椅上画鹿,轼上昼熊。

    千石以下官员,黑布的车盖和车帷,只画上鱼首龙尾罢了。

    用黄色印绶的二百石以下的官员直到隐居不仕的人,都用竹席做车箱和车盖。

    他们的正妃、夫人、妻都用这种车饰。

    各王爵、侯爵亡故,傅、相、中尉和内史主管丧事,大鸿胪奏请谧号,天子的使者赠予璧玉和缯帛,起运灵柩这天依礼宣布谧号。

    灵柩埋入陵墓,群臣依礼脱掉粗布衣服,主人依礼答谢。

    赞曰:庄严隆重的典礼虽然简约,盛大的典仪则无比威严。

    天在高处,地在低处,君主庄严,臣下恭敬。

    质朴和文饰交互变化,哀戚与恭敬互相依从。

    礼仪制度建立,家国就繁荣昌盛。


如果你对后汉书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后汉书》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