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二章:语言三要

类别:子部 作者:不详 书名:学记

    【原文】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

    【解释】

    善,擅长。

    继,跟随着。

    声,歌声,歌唱。

    志,心意,意向。

    约,简练。

    达,明白。

    微,含义深奥精微。

    臧,善,美好而有意味。

    罕,少。

    譬,比喻,打比方。

    【译文】

    优秀的歌手,教人唱歌,只需要起一个头,定一个音,就可以让听歌的人都跟着他一起唱起来;优秀的教师,教人学习,只需要做一个点拨,定一个方向,就可以启发学生自己去探究思辩。

    优秀教师的的教学语言,虽然简约,但是却能明白的表达深刻的道理,让学生容易理解;虽然义理幽微,但是却能讲解得浅显生动,能够形象的说明问题,让学生容易接受;所使用的比方很少,但是却能讲解得十分恰当,让学生容易懂得。这样的优秀教师,就能够让学生在他的启发下深入的思考探索下去了。

    【解读】

    第十二章讲述的是对于教师语言的要求。

    一个负责任的教师,一个有学历的教师,一个习惯主宰“一言堂”的教师,并不见得是一个“善教”的教师。

    何谓“善教”的教师?《学记》的作者认为是擅长语言表达的教师。他的这个认识,不可否认与他的天下第一辩士的老师——孟轲老人家有关,但是,千百年来,古今中外的教育教学的实践,却雄辩的证明,他的认识是放之四海放之古今而皆准的。

    擅长语言表达,是教师基本素养之一。标准有三个,即要“约”、要“微”、要“罕譬”。

    中国有句俗语,叫作“点到为止”;中国教坛上有句经验之谈,叫作“课上一滴水,课下一桶水”。

    那一“点”,那一“滴”,就是对三个标准的现代解说版。

    教师如果在课堂有“点”“滴”的精讲理念,那么尊重学生话语权,尊重学生的自主权、思考权,就不会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当代教育肩负着打造人力资源强国的伟大使命,培养高综合素质人才,是国家未来建设的需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无条件的充分认识自己的课堂角色。教师不是大量信息的单向灌输者者,而是导入问题启发学生主动参与信息获取判断分析的组织者,是把问题留给学生,把思考时空留给学生的倾听者,是帮助学生了解与掌握各种思维方法,理性探究独立解决问题的解惑者。

    一个语文成绩优秀的高二女生,拿了自己的两篇考试作文,来沙月工作室切磋。两篇作文分数并不低,但是,无论内容还是形式,还有语言,都明显的“程式化”了。而这样的程式化文章,教师花费的力气不少,但是由于“千人一面”,再好的语言基础,也与高分无缘。

    女生笑曰:老师就是这样训练的。

    学生作文思路走常规,走常态,写不出生动活泼的生活真实,写不出随心随性的个性体式,这些确实与教师的“入格”训练有很大关系。

    多年来,教师是课堂过程的控制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学生成绩评判标准的决定者,在课堂上,教师占据着绝对的强势地位。按照自己的设计,按照自己的好恶,教师习惯千方百计的负责任的将学生学习行为格式化。入格训练,越是有条不紊,越是规范有序,对于学生个性特色的尊重和志趣发展的尊重,就成了一纸空文。

    必须让学生知道的是,作文的选材作文的谋篇必须超常态悖常规运作才能出彩,才能博取高分数。

    对话中,与女生一起重温了课文《剃光头发微》,看作者聂绀弩大笔如椽,又循循善诱,别具特色的布局和选材;回顾了鲁迅先生杂文小说的个个生异风情万种的开头切入角度;研读了沙月的两则短文,一则随笔,一则记叙,感动感慨之余,了解选材并不在于哗众取宠,而在于“独特的那一个”。

    女生跟随老师,于“山阴道上”,一同“且行且思”,以至于欣然豁然:怀“愤”“悱”而来,揣“启”“发”而归。

    整个过程,心得由学生自己感悟,结论由女生自己作出,然后自己设计作业。老师处理轻松,不费弹灰之力;女生学得兴奋,享受快乐学习。

    弟子们过年来拜望,说到半年来以专题来组织教学的尝试时,众弟子立时悟出这是高中语文新课改的方向性实践,大呼“过瘾”。

    其实,无有其他,只是在教学语言的三大标准上,用了心,成了习惯而已。

    最后,还想补充说明一下,《学记》的作者将“善教”者与“善歌”者做类比,实在是很有意思。难不成两千多年前,音乐就像人们的空气一样,歌坛也像如今一样火爆?不然,怎么能做出这样的类比来呢?想想,那些疯狂得近乎癫痴病态的音乐会现场,歌手将话筒一摆,数千万人齐声高和,声浪滚滚,不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场面吗?假如这样的效应出现在课堂,那老师们简直要三呼万岁了。


如果你对学记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学记》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