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号 论三皇五帝三王五霸

类别:子部 作者:班固(汉) 书名:白虎通义

    三皇者,何谓也?谓伏羲、神农、燧人也。或曰伏羲、神农、祝融也。《礼》曰:“伏羲、神农、祝融,三皇也。”谓之伏羲者何。古之时未有三纲、六纪,民人但知其母,不知其父,能覆前而不能覆后,卧之讠去讠去,起之吁吁,饥即求食,饱即弃余,茹毛饮血而衣皮苇。于是伏羲仰观象于天,俯察法于地,因夫妇正五行,始定人道,画八卦以治下。治下伏而化之,故谓之伏羲也。谓之神农何?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也。谓之燧人何?钻木燧取火,教民熟食,养人利性,避臭去毒,谓之燧人也。谓之祝融何?祝者,属也;融者,续也。言能属续三皇之道而行之,故谓祝融也。

    五帝者,何谓也?《礼》曰: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五帝也。《易》曰:“黄帝、尧舜、氏作。”《书》曰:“帝尧、帝舜。”黄者中和之色,自然之姓,万世不易。黄帝始作制度,得其中和,万世常存,故称黄帝也。谓之颛顼何?颛者,专也;顼者,正也;能专正天人之道,故谓之颛顼也。谓之帝喾者何也?喾者,极也,言其能施行穷极道德也。谓之尧者何?尧犹也,至高之貌,清妙高远,优游博衍,众圣之主,百王之长也。谓之舜者何?舜犹舛舛也,言能推信尧道而行之。

    三王者,何谓也?夏、殷、周也。故《礼•士冠经》曰:“周弁、殷鼾、夏收,三王共皮弁也。”所以有夏殷周号何,以为王者受命,必立天下之美号以表功自克,明易姓为子孙制也。夏、殷、周者,有天下之大号也。百王同天下,无以相别,改制天子之大礼号,以自别于前,所以表著已之功业也。必改号者,所以明天命巳著,欲显扬巳于天下也。己复袭先王之号与继体守文之君,无以异也,不显不明,非天意也。故受命王者必择天下美号,表著已之功业,明当致施是也。所以预自表克于前也。

    帝王者居天下之尊号也。所以差优号令臣下。谥者行之迹也。所以别于后代。著善恶。重无穷,无自推观施后世皆以劝善著戒恶。明不勉也,不以姓为号何?姓者,一定之称也,尊卑所同也。诸侯各称一国之号而有百姓矣,天子至尊,即备有天下之号,而兼万国矣。夏者,大也,明当守持大道。殷者,中也,明当为中和之道也。闻也,见也,谓当道著见中和之为也。周者,至也,密也,道德周密,无所不至也。何以知即政立号也?《诗》云:“命此文王,于周于京。”此改号为周,易邑为京也。《春秋传》曰:“王者受命而王,必择天下之美号以自称也。”五帝无有天下之号何?五帝德大能禅,以民为子,成于天下,无为立号也。或曰:唐、虞皆号也。唐,荡荡也,荡荡者,道德至大之貌也。虞者,乐也,言天下有道,人皆乐也。故《论语》曰:“唐、虞之际。”帝喾有天下,号高辛,颛顼有天下。号曰高阳,黄帝有天号曰自然者,独宏大道德也。高阳者,阳犹明也,道德高明也。高辛者,道德大信也。

    五霸者,何谓也?昆吾氏、大彭氏、豕韦氏、齐桓公、晋文公也。昔三王之道衰,而五霸存其政,率诸侯朝天子,正天下之化,兴复中国,攘除夷狄,故谓之霸也。昔昆吾氏,霸于夏者也;大彭氏、豕韦氏,霸于殷者也;齐桓、晋文,霸于周者也。或曰:五霸,谓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阖闾也。霸者,伯也,行方伯之职,会诸侯,朝天子,不失人臣之义,故圣人与之。非明王之张法。霸犹迫也,把也,迫胁诸侯,把持其政。《论语》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春秋》曰:“公朝于王所。”于是时晋文之霸。《尚书》曰:“邦之荣怀,亦尚一人之庆。”知秦穆之霸也。楚胜郑而不告,从而攻之,又令还师,而佚晋寇。围宋,宋因而与之平,引师而去。知楚庄之霸也。蔡侯无罪而拘于楚,吴有忧中国心,兴师伐楚,诸侯莫敢不至。知吴之霸也。或曰:五霸,谓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也。宋襄伐齐,乱齐桓公,不擒二毛,不鼓不成烈。《春秋传》曰:“虽文王之战不是过。”知其霸也。

    【 译文】

    三皇指什么?是指伏羲、神农、隧人。有人说:指伏羲、神农、祝融。《 礼》 里说:“伏羲、神农、祝融,这是三皇。”古代的时候,没有各种纲纪,人们只知道母亲,不知道父亲。衣服能遮蔽前身,而不能遮蔽后身。睡觉时安闲,走路时缓I 漫,饿了就找吃的,饱了就扔掉多余的食物,吃东西时连毛带血,穿着动物的毛皮。于是伏羲抬头向天上观察星象,低头在地上观察法度,以夫妇关系为基础,正定阴阳五行,才建立了人伦道德。伏羲画出八卦来治理臣民,臣民归顺并受到教化,所以称之为伏羲。为什么称之为神农呢?古代的人民都吃禽兽的肉,到了神农,人民众多,禽兽的肉不能满足。于是神农利用天时,根据地利,制成来和耗,教导人民进行耕作。神奇地加以变化,从而使人民适应,所以称之为神农。为什么称之为隧人呢?钻木取火,教人民吃熟食,保养身心,除去腥臭毒素,所以称之为隧人。为什么称之为祝融呢?祝就是联属,融就是继续,是说祝融能继承三皇的传统而行事,所以称之为祝融。

    五帝指什么?《 礼记》 里说:“黄帝、撷项、帝害、帝尧、帝舜,这是五帝。”《 尚书》 里也说“帝尧”、“帝舜”。黄色是中和的颜色,具有自然的属性,万世不变。黄帝开始建立制度,得到事物的中和之理,万世永存,所以称之为黄帝。为什么称之为撷项?撷就是专一,项就是端正,能专一端正自然与社会的法度伦理,所以称之为撷项。为什么称之为帝害呢?害就是穷极,是说他能施行政事穷极道德。为什么称之为尧呢?尧就是峡山尧,很高的样子。清静微妙高大广远,自在宽容,诸位圣人的主宰,各位君王的元首。为什么称之为舜呢?舜就是瞬瞬,是说能推广信任帝尧的制度而加以施行。三王指什么?指夏代、殷代、周代。《 礼记• 士冠礼》 里说:“周代的冠是弃,殷代的冠是昆,夏代的冠是收。三王都通行皮弃。”为什么有夏、殷、周这样的称号呢?认为称王者接受天命,一定确立天下美的称号来表现自己的功业,表明改变姓氏作为子孙的法则。夏、殷、周,是拥有天下的伟大称号。百王共有一个天下,无法互相区别,改定天子的重要礼制,用名号来跟前代相区别,是用来表白自己的功业。一定要改变名号,是为了表明天命已经显著,想向天下人表现宣传自己。假如自己又袭用前代帝王的名号,与继承王位与教化的君主没有什么两样。这样不明不白,不是上天的意志。所以接受天命称王的人,一定要选择天下美的称号来表明自己的功业,显示应当致力于施行教化,用来预先自我表明。

    为什么不以姓作为称号呢?姓,是一个字的称呼,是尊贵与卑贱所共有的。诸侯已经各自建立一国的称号,拥有自己的百姓,天子至高无上,则是拥有整个天下的称号,包罗万国。夏是大的意思,表明应当保持并遵守大的道义。殷是中的意思,表明应当遵守中和的道义。(使人)耳闻目睹,是说应当表明自己中和的作为。周是周到、周密的意思,道德周密,没有照顾不到的地方。根据什么知道执政时要建立名号呢?《 诗经》 里说:“上天授命文王,在周地和京地称王天下。”这是改变名号为周,改变国都为京地。《 春秋传》 里说:“称王者接受天命,一定要选择天下美的名号来为自己命名。”为什么五帝没有拥有天下的名号呢?五帝道德伟大,能够禅让天下,以百姓作为儿子,在天下形成教化,用不着建立名号。有人说:唐、虞都是名号。唐是荡荡的意思。荡荡就是道德十分广大的样子。虞是欢乐的意思。是说天下有道义,人们都欢乐。《 论语》 里说:“唐和虞的时候。”帝害拥有天下,称号为高辛。撷项拥有天下,称号为高阳。黄帝拥有天下,称号为有熊。有熊是宏扬道德使之广大的意思。高阳,阳是光明,道德高尚光明的意思。高辛,道德广大诚信的意思。五霸指什么?指昆吾氏、大彭氏、琢韦氏、齐桓公、晋文公。昔日三王的道德衰微,但是五霸保存德政,率领诸侯朝见天子,端正天下的教化,复兴中国,攘除夷狄,所以称之为霸。昔日昆吾氏是称霸于夏朝的人。大彭氏、琢韦氏是称霸于殷朝的人。齐桓公、晋文公是称霸于周朝的人。有人说: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阖庐。霸就是伯,行施方伯的职权,会集诸侯朝见天子,不失为人臣下的道义,所以圣人赞成他们。如不是英明君王的法制是不能够施行的。霸又是胁迫、把持的意思。指胁迫诸侯,把持王政。《 论语》 里说:“管仲做齐桓公的相,称霸诸侯。”《 春秋经》 里说:“鲁信公到周天子住处朝勤。”从这里知道晋文公成为霸主。《 尚书》 里说:“国家的安定,也是由于一个人的贤良。”(从这里)知道秦穆公成为霸主。楚国战胜郑国,但不占有,郑国屈服,便加以赦免,又命令军队撤退,从而放走晋国侵略军。包围宋国,宋国于是跟楚国讲和,便率领军队离去。(从这里)知道楚庄王成为霸主。蔡侯没有罪过,但却被楚国拘留,吴国有忧虑中国的思想,发兵攻打楚国,诸侯没有敢不前往的。(从这里)知道吴国成为霸主。有人说:五霸,指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宋襄公讨伐齐国,不俘虏年老的士兵,不进攻没有排成行列的军队。《 春秋传》 里说:“即使是周文王作战也不过如此。”(从这里)知道宋襄公成为霸主。


如果你对白虎通义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白虎通义》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