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立政第二三

类别:经部 作者:不详 书名:尚书

    周公若曰:“拜手稽首(1),告嗣天子王矣。”用咸戒于王曰(2):“王左右常伯(3)、常任(4)、准人(5)、缀衣(6)、虎贲(7)。”

    周公曰:“呜呼!休兹知恤,鲜哉(8)!古之人迪惟有夏(9),乃有室大竞(10),吁俊尊上帝迪(11),知忱恂于九德之行(12)。乃敢告教厥后曰(13):‘拜手稽首后矣(14)!’曰:‘宅乃事(15),宅乃牧(16),宅乃准(17),兹惟后矣。谋面(18),用丕训德(19),则乃宅人(20),兹乃三宅无义民(21)。’

    “桀德(22),惟乃弗作往任(23),是惟暴德(24)。罔后(25)。

    “亦越成汤陟(26),丕釐上帝之耿命(27),乃用三有宅(28),克即宅(29),曰三有俊(30),克即俊。严惟丕式(31),克用三宅三俊,其在商邑(32),用协于厥邑(33),其在四方,用丕式见德(34)。

    “呜呼!其在受德(35),暋为羞刑暴德之人(36),同于厥邦;乃惟庶习逸德之人(37),同于厥政。帝钦罚之(38),乃伻我有夏(39),式商受命(40),奄甸万姓(41)。

    “亦越文王、武王,克知三有宅心(42),灼见三有俊心(43),以敬事上帝,立民长伯(44)。立政(45):任人、准夫、牧作三事(46);虎贲、缀衣、趣马(47)、小尹(48)、左右携仆(49)、百司庶府(50);大都小伯(51)、艺人(52)、表臣百司(53);太史(54)、尹伯(55)、庶常吉士(56);司徒、司马、司空(57)、亚旅(58);夷、微、卢烝(59);三亳阪尹(60)。

    “文王惟克厥宅心(61),乃克立兹常事司牧人(62)。以克俊有德(63)。文王罔攸兼于庶言(64);庶狱庶慎(65),惟有司之牧夫是训用违(66);庶狱庶慎,文王罔敢知于兹(67)。亦越武王,率惟牧功(68),不敢替厥义德(69),率惟谋从容德(70),以并受此丕丕基(71)。  “呜呼!孺子王矣(72)!继自今我其立政。立事(73)、准人、牧夫,我其克灼知厥若(74),丕乃俾乱(75)。相我受民(76),和我庶狱庶慎(77),时则勿有间之(78)。自一话一言(79),我则末惟成德之彦(80),以乂我受民。

    “呜呼!予旦已受人之徽言咸告孺子王矣(81)。继自今文子文孙(82),其勿误于庶狱庶慎,惟正是乂之(83)。

    “自古商人亦越我周文王立政,立事、牧夫、准人,则克宅之,克由绎之(84),兹乃俾乂(85),国则罔有(86)。立政用憸人(87),不训于德(88),是罔显

    在厥世(89)。继自今立政,其勿以憸人,其惟吉士,用劢相我国家(90)。

    “今文子文孙、孺子王矣!其勿误于庶狱,惟有司之牧夫(91)。其克诘尔戎兵以陟禹之迹(92),方行天下(93),至于海表(94),罔有不服。以觐文王之耿光(95),以扬武王之大烈(96)。呜呼!继自今后王立政,其惟克用常人(97)。”

    周公若曰:“太史!司寇苏公式敬尔由狱(98),以长我王国(99)。兹式有慎(100),以列用中罚(101)。”

    【注释】

    (1) 拜手稽首:古代最恭敬的拜跪礼。

    (2) 咸:箴,劝告。

    (3) 左右:教导。《尔雅•释诂》:“左右,导也。”常伯:治民的官,就是下文的牧和牧人。

    (4) 常任:治事的官,就是下文的事和任人。

    (5) 准人:执法的官,就是下文的准。

    (6) 缀衣:掌管国王衣服的官。

    (7) 贲:守卫王宫的武官。

    (8) 休:美好。兹:则,连词。恤:忧。王先谦说:“周初文言休恤相对成义,《召诰》无疆惟休,亦无疆惟恤,及此可证也。”鲜:读上声,少。

    (9) 迪惟:语气助词。

    (10) 乃:其,他们的。有室:指卿大夫。竞:强。

    (11) 吁:呼吁。俊:通骏,长。迪:教导。

    (12) 忱恂:诚信。九德:九种德行。见《书•皋陶谟》。

    (13) 后:指诸侯。《书•尧典》:“群后四朝。”

    (14) 拜手稽首:古代君对臣也可以行这种大礼。《逸周书•世俘》“王拜手稽首”可证。

    (15) 宅:度量,考察。事:就是常任。

    (16) 牧:就是常伯。

    (17) 准:就是准人。

    (18) 谋面:以貌取人。

    (19) 丕训:不顺,不依从。

    (20) 则:若。乃:如此,这样。宅人:考虑人。

    (21) 三宅:就是宅事、宅牧、宅准。义:贤。

    (22) 德:升于帝位。《说文》:“德,升也。”

    (23) 作:用。往任:往日任人的法则。

    (24) 是:于是。惟:只。暴德:凶德。

    (25) 罔后:无后,指亡国。

    (26) 越:及,到了。陟:升,升帝位。

    (27) 釐:受福,引申为受。耿:明。

    (28) 乃:其。三有宅:三宅。有,助词。三宅,指上文的事、牧、准。

    (29) 克即宅:即,就。《蔡传》说:“言汤所用三宅,实能就是位而不旷其职。”

    (30) 曰:读为越,与。三有俊:孙诒让说:“当即三宅之属官。盖三宅各有正长,有属吏,三宅之属吏皆用贤俊,故谓之三有俊。”

    (31) 严惟:敬念。丕式:大法。指上帝用人的大法。

    (32) 商邑:指商都。

    (33) 协:和洽。

    (34) 见:同现,显。

    (35) 受:纣王名。[德]升,升于帝位。

    (36) 暋:强。羞刑:为法律所羞辱的人,指触犯法律的罪人。刑,法。

    (37) 庶:众多。习:指近习,即左右亲幸。《韩非子•五蠹》:“今世近习之请行。”

    (38) 钦:孙星衍说:“犹重也。”

    (39) 有夏:周人自称为夏。《康诰》:“用肇造我区夏。”

    (40) 式:读为代,代替。

    (41) 奄:安抚。甸:治理。万姓:万民。

    (42) 克知三有宅心:能知事、牧、准三宅的心。

    (43) 灼:明。

    (44) 长伯:官长。

    (45) 立政:建立官长。

    (46) 作:为。

    (47) 趣马:负责养马的官。

    (48) 小尹:趣马的属官。

    (49) 左右携仆:君王的近侍官员。

    (50) 百司庶府:司和府都是官名。《礼记曲礼》有司土、司木、司水、司草、司器、司货等名;《周礼》有太府、王府、内府、外府、泉府、天府等官。

    (51) 大都小伯:大都小都的官长。曾运乾说:“伯,长也。大都言都不言伯,小都言伯不言都,互文见义也。”

    (52) 艺人:征收赋税的官。

    (53) 表臣百司:外臣百官。

    (54) 太史:史官之长。

    (55) 尹伯:官长,各官之长。

    (56) 常:祥。吉:善。

    (57) 司徒、司马、司空:就是三卿。

    (58) 亚旅:大夫。

    (59) 夷:东方的国家。微:南方的国家。卢:西方的国家。烝,君长。

    (60) 三毫:南毫、西毫、北毫,都是殷商的故都,阪:夏的故都。尹:官长。王船山说:“三毫者,殷之故都也。阪者,安邑之阪,夏之故都也。武王初定天下,于二代之墟立王官以尹之,所以安辑之也。”

    (61) 惟克厥宅心:就是“惟克知厥宅心”,承上文而省。

    (62) 常事司牧人:指上述各官员。

    (63) 以:而。俊:俊彦。

    (64) 兼:兼包。庶言:教令。

    (65) 庶狱:各种狱讼案件。庶慎:各种敕戒的事。《广雅•释诂》:“慎,敕也。”

    (66) 之:和。用违:用与不用,用否。

    (67) 敢:表敬副词。

    (68) 率惟:语气助词。敉:终,完成。功:事业。指文王的事业。

    (69) 替:废弃。义德:善德。

    (70) 容德:宽容的美德。

    (71) 并:同,共同。指文王武王共同。丕丕:大而又大。基:事业。

    (72) 孺子:指成王。

    (73) 事:就是常任。

    (74) 若:善。

    (75) 丕:语气助词。俾:使。乱:治理。

    (76) 相:治理。受民:接受上天和祖先所赐予的民众。

    (77) 和:平治。

    (78) 时:这些事。间:代替。

    (79) 自:虽。

    (80) 末:终。惟:谋,谋于。彦:俊彦,美士。成德之彦,盛德的人。

    (81) 旦:周公名。已受:《汉石经》作“以前”,当从之。已和以古代通用,受和前形近而误。徽言:美言。

    (82) 文子文孙:善子善孙,贤子贤孙。《礼记•乐记》注:“文,善也。

    (83) 正:长官,指治狱的官。

    (84) 由绎:疑即诱掖,同音通用。《诗•衡门》序“诱掖其君”,郑笺:“扶持也。”

    (85) 俾:使。

    (86) 罔有:罔尤,无过。尤和有同声通用。罔尤,卜辞作亡尤,是殷周时代的常语。

    (87) 憸人:贪利奸佞的人。

    (88) 训:顺。

    (89) 是:于是。在:终。

    (90) 劢:勉力。相:治理。

    (91) 惟有司之牧夫:就是“惟有司和牧夫是乂”,因语急而省略。之。和。连词。

    (92) 诘:治理。戎兵:指军队。陟禹之迹:步禹之迹。禹平水土,足迹遍于天下。步禹之迹,是指统一天下。

    (93) 方行:遍行。

    (94) 海表:海外。

    (95) 觐:见,指显扬。耿:明。

    (96) 扬:续。烈:业。

    (97) 常人:吉士。常与祥通,祥,善。

    (98) 司寇:官名,掌管刑罚。苏公:苏忿生。《左传》成公十一年说:“苏忿生以温为司寇。”杜预注:“苏忿生,周武王司寇苏公也。”式:法。这里用作动词,规定,法定。尔:语气助词。由:用。

    (99) 长:延长。

    (100) 有:又。

    (101) 列:今例字。以例用中罚,依据条例使用中罚。《周礼》“刑平国用中典”,郑注:“平国,承平守成之国。用中典者,常行之法。”

    【译文】

    周公这样说:“跪拜叩头,报告继承天子的王。”周公因而劝诫成王说:“王要教导常伯、常任、准人、缀衣和虎贲。”

    周公说:“啊!美好的时候就知道忧虑的人,很少啊!古代的人只有夏代的君王,他们的卿大夫很强,夏王还呼吁他们长久地尊重上帝的教导,使他们知道诚实地相信九德的准则。夏代君王经常教导他们的诸侯道:‘跪拜叩头了,诸侯们!’夏王说:‘考察你们的常任、常伯、准人,这样,才称得上君主。以貌取人,不依循德行,假若这样考察人,你们的常任、常伯和准人就没有贤人了。’

    “夏桀即位后,他不用往日任用官员的法则,于是只用些暴虐的人,终于无后。

    “到了成汤登上帝位,大受上帝的明命,他选用事、牧、准三宅的官,都能就三宅的职位,选用三宅的属官,也能就其属官之位。他敬念上帝选用官员的大法,能够很好地任用各级官员,他在商都用这些官员和协都城的臣民,他在天下四方,用这种大法显扬他的圣德。

    “啊!在商王纣登上帝位,强行把罪人和暴虐的人聚集在他的国家里;竟然用众多亲幸和失德的人,共同治理他的政事。上帝于是重重地惩罚他,就使我们周王代替商纣王接受上天的大命,安抚治理天下的老百姓。

    “到了文王、武王,他们能够知道三宅的思想,还能清楚地看到三宅部属的思想,用敬奉上帝的诚心,为老百姓建立官长。设立的官职是:任人、准夫、牧作为三事;有虎贲、缀衣、趣马、小尹、左右携仆以及百司庶府;有大小邦国的君主、艺人,外臣百官;有太史、尹伯;他们都是善祥的人。诸侯国的官员有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夷、微、卢各国没有君主;还设立了商和夏的旧都管理官员。

    “文王因能够度知三宅的思想,就能设立这些官员,而且能够是俊彦有德的。文王不兼管各种教令。各种狱讼案件和各种禁戒,用和不用只顺从主管官员和牧民的人;对于各种狱讼案件和各种禁戒,文王不敢过问这些。到了武王,完成了文王的事业,不敢丢弃文王的善德,谋求顺从文王宽容的美德,因此,文王和武王共同接受了这伟大的王业。

    “啊!您现在已是君王了。从今以后,我们要这样设立官员。设立事、准人、牧夫,我们要能明白了解他们的优点,才能让他们治理政事。管理我们所接受的人民,平治我们各种狱讼和各种禁戒的事务,这些事务不可代替。虽然一话一言,我们终要谋于贤德的人,来治理我们的老百姓。

    “啊!我姬旦把前人的美言全部告诉君王了。从今以后,继承的贤子贤孙,千万不要在各种狱讼和各种禁戒上耽误时间,这些事只让主管官员去治理。

    “从古时的商代先王到我们的周文王设立官员,设立事、牧夫、准人,就是能够考察他们,能够扶持他们,这样才让他们治理,国事就没有失误。假如设立官员,任用贪利奸佞的人,不依循于德行,于是君王终世都会没有光彩。从今以后设立官员,千万不可任用贪利奸佞的小人,应当任用善良贤能的人,用来努力治理我们的国家。

    “现在,先王贤明的子孙,您已做君王了!您不要在各种狱讼案件上耽误,只让主管官员和牧夫去治理,您要能够治理好军队,步着大禹的足迹,遍行天下,直至海外,没有人不服从。以此显扬文王圣德的光辉,继续武王伟大的功业。啊!从今以后,继位君王设立官员,必须任用善良的人。”

    周公这样说:“太史!司寇苏公规定要认真地处理狱讼案件,使我们的王国长治久安。现在规定慎之又慎,依据常例,使用中罚。”


如果你对尚书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尚书》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