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 五铢钱

类别:子部 作者:清·顾炎武 书名:日知录集释

    今世所传五铢钱,皆云汉物,非也。南北朝皆铸五铢钱,【原注】陈书世祖纪,天嘉三年闰二月甲子,改铸五铢钱。【沈氏曰】汉与南北朝及隋五铢钱,皆相去不远。魏书言,武定之初,私铸滥恶,齐文襄王以钱文五铢名须称实,宜称钱一文重五铢者听入市用,计百钱重一斤四两二十铢,【原注】通典注,按此则一千钱重十一斤以上,而隋代五铢钱一千重四斤二两,当时大小称之差耳。【沈氏曰】注中十一当作十三,二两当作五两以上,此盖依时称也。自余皆准此为数。其京邑二市、天下州镇郡县之市各置二称,悬于市门,民间所用之称皆准市称以定轻重。若重不五铢,或虽重五铢而多杂铅镴,并不听用。然竟未施行。【沈氏曰】通鉴,陈宣帝太建十一年秋七月辛卯,初用大货六铢钱。胡三省注云,五代志,梁武帝铸钱,肉好周郭,文曰五铢。而又别铸,除其肉郭,谓之女钱,二品并行。百姓或私以古钱交易,有直百五铢,五铢,女钱,太平百钱,定平一百,五铢雉钱,五铢对文等号,轻重不一。天子频下诏书,非新铸二种之钱,并不许用,而私用益甚。至普通中,乃议尽罢铜钱,更铸铁钱。人以铁钱易得,并皆私铸,大同以后,所在铁钱如丘山。钱陌所在不等,至于末年,陌益少,以三十五为陌。陈初,承丧乱之后,铁钱不行。始,梁末有两柱钱及鹅眼钱。两柱重而鹅眼轻,杂而用之,其价同。私家多熔钱,又间以锡铁,兼以粟帛为货。至文帝天嘉五年,改铸五铢。初出,当鹅眼之十。至是,又铸大货六铢,以一当五铢十,后还当一,人皆不以为便。未几,帝崩,遂废大铢而行五铢。隋书,高祖既受周禅,以天下钱货轻重不等,乃更铸新钱,背面肉好皆有周郭,文曰五铢,而重如其文,每钱一千重四斤二【沈氏曰】当作五。两,悉禁古钱及私钱。置样于关,不如样者没官销毁之。自是钱币始壹,百姓便之。是则改币之议,始于齐文襄,至隋文帝乃行之,而今之五铢亦大抵皆隋物也。按四斤二【沈氏曰】当作五。两是六十六两,【沈氏曰】当作九两以上。每一枚当重六分六厘,【沈氏曰】六牦当作九牦以上,其中有重至八分余者,亦有重至九分者,钱有轻重,等有大小耳。今五铢钱正符此数,不知汉制如何。【沈氏曰】汉五铢与隋五铢同。

    古钱惟五铢及开元通宝最多。五铢,隋开皇元年铸。开元,唐武德四年铸。【沈氏曰】铢之轻重,隋尚如古,至唐则并改之矣。六典仍用古法。


如果你对日知录集释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日知录集释》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