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砚谱 二之造

类别:子部 作者:宋·苏易简 书名:文房四谱

    柳公权常论砚,言青州石未为第一,绛州者次之。殊不言端溪石砚。世传端州有溪,因曰端溪。其石为砚至妙。益墨而至洁。其溪水出一草芊芊可爱,匠琢讫,乃用其草裹之,故自岭表迄中夏而无损也。噫!岂非天使之然耶?或云水中石其色青,山半石其色紫,山绝顶者尤润,如猪肝色者佳。其贮水处,有白赤黄色点者。世谓之鸜鹆眼;或脉理黄者,谓之金线纹:尤价倍于常者也。其山号曰斧柯山,即观棋之所也。昔人采石为砚,必中牢祭之。不尔,则雷电勃兴,失石所在。其次有将军山,其砚已不及溪中及斧柯者。

    今歙州之山有石,俗谓之龙尾石。匠铸之砚,其色黑,亚于端。若得其石心,见巧匠就而琢之,贮水之处圆转如涡旋,可爱矣。

    魏铜雀台遗址,人多发其古瓦,琢之为砚,甚工,而贮水数日不渗。世传云:昔人制此台,其瓦俾陶人澄泥以絺绤滤过,碎胡桃油方埏埴之,故与众瓦有异焉。即今之大名,相州等处,土人有假作古瓦之状砚,以市于人者甚众。

    繁钦《砚赞》云:“或薄或厚,乃圆乃方,方如地体,圆似天常。班温采散,色染毫芒,点黛文字,耀明典章。施而不德,吐惠无疆,浸渍甘液,吸受流芳。”盖今制之,令薄者光。观见之,令一夫捧持,匠方琢之。或内于稻谷中,出其半而理之,其錾如粗针许。制毕,有如表纸厚薄者。或有全良石之材,工其内而质其外者。或规如马蹄,锐如莲叶,上圆下方如圭如璧者。圆如盘而中隆起,水环之者,谓之辟雍砚,亦谓之分题砚。腰半微坳,谓之郎官样者,连水滴器于其首而为之者,穴其防以导水焉。闭其上穴,则下穴取水,流注于砚中。或居常则略无沾覆。繁之铭见之矣。

    又繁钦《砚颂》曰:“钧三趾于夏鼎,象辰宿之相扶。”今绝不见三足砚。仆尝游盱胎泉水寺,过一山房,见一老僧拥衲向旸,模写梵字。前有一砚,三足如鼎,制作甚古。仆前举而讶之,僧白眼默然不答,仆因不复问其由。是知繁颂足可征矣。

    傅玄《砚赋》云:“木贵其能软,石美其润坚。”因知古亦有木砚。

    作澄泥砚法:以墐泥令入于水中,挼之,贮于瓮器内。然后别以一瓮贮清水,以夹布囊盛其泥而摆之,俟其至细,去清水,令其干,入黄丹团和溲如面。作一模如造茶者,以物击之,令至坚。以竹刀刻作砚之状,大小随意,微荫干。然后以刺刀子刻削如法,曝过,间空垛于地,厚以稻糠并黄牛粪搅之,而烧一伏时。然后入墨蜡贮米醋而蒸之五七度,含津益墨,亦足亚于石者。

    唐李匡乂撰《资暇集》云:稠桑砚,始因元和初,其叔祖宰虢之朱阳邑。诸阮温凊之隙,必访山水以游。一日,于涧侧见一紫石,憩息于上,佳其色,且欲纪其憩山之游。既常携镌具随至,自勒姓氏年月,遂刻成文,复无刓缺。乃曰:“不利不缺,可琢为砚矣。”既就琢一砚而过,但惜其重大,无由出之。更行百步许,至有小如拳者,不可胜纪。遂令从者挈数拳而出,就县第制琢。有胥性巧,请琢之,遂请解胥籍。于是采琢开席于大路,厥利骤肥。后诸阮每经稠桑,必相率致砚,以报其本焉。稠桑石砚自此始也。


如果你对文房四谱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文房四谱》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