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吳越春秋勾踐歸國外傳第八

類別︰史部 作者︰趙曄(東漢) 書名︰吳越春秋

    勾踐七年

    越王勾踐臣吳至歸越,勾踐七年也。百姓拜之于道,曰︰“君王獨無苦矣!今王受天之福,復于越國,霸王之跡,自斯而起。”王曰︰“寡人不慎夭教,無德于民,今勞萬姓擁于岐路,將何德化以報國人?”顧謂範蠡曰︰“今十有二月,己巳之日,時加禺中,孤欲以此到國,何如?”蠡曰︰“大王且留,以臣卜日。”于是範蠡進曰︰“異哉,大王之擇日也!王當疾趨,車馳人走。”越王策馬飛輿,遂復宮闕。吳封地百里于越,東至炭瀆,西止周宗,南造于山,北薄于海。

    越王謂範蠡曰︰“孤獲辱連年,勢足以死,得相國之策,再返南鄉。今欲定國立城,人民不足,其功不可以興。為之柰何?”範蠡對曰︰“唐虞卜地,夏殷封國,古公營城周雒,威折萬里,德致八極,豈直欲破敵收鄰國乎?”越王曰︰“孤不能承前君之制,修德自守,亡眾棲于會稽之山,請命乞恩,受辱被恥,囚結吳宮。幸來歸國,追以百里之封,將遵前君之意,復于會稽之上,而宜釋吳之地。”範蠡曰︰“昔公劉去邰,而德彰于夏;但父讓地,而名發于岐。今大王欲國樹都,並敵國之境,不處平易之都,據四達之地,將焉立霸王之業?”越王曰︰ “寡人之計未有決定。欲築城立郭,分設里閭,欲委屬于相國。”

    于是範蠡乃觀天文,擬法于紫宮,築作小城,周千一百二十二步,一圓三方。西北立龍飛翼之樓,以象天門,東南伏漏石竇,以象地戶;陵門四達,以象八風。外郭築城而缺西北,示服事吳也,不敢壅塞,內以取吳,故缺西北,而吳不知也。北向稱臣,委命吳國,左右易處,不得其位,明臣屬也。城既成而怪山自生者,瑯東武海中山也。一夕自來,故名怪山。範蠡曰︰“臣之築城也,其應天矣,昆侖之象存焉。”越王曰︰“寡人聞昆侖之山,乃地之柱,上承皇天,氣吐宇內,下處後土,稟受無外。滋聖生神嘔養帝會。故帝處其陽陸,三王居其正地。吾之國也,扁天地之壤,乘東南之維,斗去極北。非糞土之城,何能與王者比隆盛哉?”範蠡曰︰“君徒見外,未見于內。臣乃承天門制城,合氣于後土,岳象已設,昆侖故出。越之霸也。”越王曰︰“苟如相國之言,孤之命也。”範蠡曰︰“天地卒號,以著其實。”名東武起游台其上。東南為司馬門,立增樓冠其山巔,以為靈台起離宮于淮陽,中宿台在于高平,駕台在于成丘,立苑于樂野,燕台在于石室,齋台在于襟山。勾踐之出游也,休息石台,食于冰廚。

    越王乃召相國範蠡、大夫種、大夫郢問曰︰“孤欲以今日上明堂,臨國政,專恩致令,以撫百姓,何日可矣?惟三聖紀綱維持。”範蠡曰︰“今日丙午日也。丙,陽將也。是日吉矣,又因良時,臣愚以為可。無始有終得天下之中。”大夫種曰︰“前車已覆,後車必戒。願王深察。”範蠡曰︰“夫子故不一二見也。吾王今以丙午復初臨政,解救其本,是一宜;夫金制始,而火救其終,是二宜;蓄金之憂,轉而及水,是三宜;君臣有差,不失其理,是四宜;王相俱起,天下立矣,是五宜。臣願急升明堂臨政。”越王是日立政,翼翼小心。出不敢奢,入不敢侈。

    越王念復吳讎非一旦也,苦身勞心,夜以接日。目臥,則攻之以蓼;足寒,則漬之以水。冬常抱冰,夏還握火。愁心苦志,懸膽于戶,出入嘗之,不絕于口。中夜潸泣,泣而復嘯。于是群臣咸曰︰“君王何愁心之甚?夫復讎謀故,非君王之憂,自臣下急務也。”

    越王曰︰“吳王好服之離體,吾欲采葛,使女工織細布獻之,以求吳王之心,于子何如? ”群臣曰︰“善。”乃使國中男女入山采葛,以作黃絲之布。

    欲獻之,未及遣使,吳王聞越王盡心自守,食不重味,衣不重彩,雖有五台之游,未嘗一日登玩。吾欲因而賜之以書,增之以封,東至于勾甬,西至于d李,南至于姑末,北至于平原,縱橫八百余里。

    越王乃使大夫種索葛布十萬,甘蜜九黨,文笥七枚,狐皮五雙,晉竹十C,以復封禮。吳王得之曰︰“以越僻狄之國無珍,今舉其貢貨而以復禮,此越小心念功,不忘吳之效也。夫越本興國千里,吾雖封之,未盡其國。”子胥聞之,退臥于舍,謂侍者曰︰“吾君失其石室之囚,縱于南林之中,今但因虎豹之野而與荒外之草,于吾之心,其無損也?”

    吳王得葛布之獻,乃復增越之封,賜羽毛之飾、機杖、諸侯之服。越國大悅。

    采葛之婦,傷越王用心之苦,乃作苦之詩,曰︰“葛不連蔓碧ㄌ  揖目嗝 3  豢喔嗜瑋攏 釵也篩鷚宰魎俊E ヅ 獠桓頁佟H跤諑拶 獪   漚素兮將獻之。越王悅兮忘罪除,吳王歡兮飛尺書。增封益地賜羽奇,機杖茵褥諸侯儀。群臣拜舞天顏舒,我王何憂能不移?”

    于是越王內修其德,外布其道,君不名教,臣不名謀,民不名使,官不名事。國中蕩蕩無有政令。越王內實府庫,墾其田疇,民富國,眾安道泰。越王遂師八臣與其四友,時問政焉。大夫種曰︰“愛民而已。”越王曰︰“柰何?”種曰︰“利之無害,成之無敗,生之無殺,與之無奪。”越王曰︰“願聞。”種曰︰“無奪民所好則利也,民不失其時則成之,省刑去罰則生之,薄其賦斂則與之,無多台游則樂之,靜而無苛則喜之;民失所好則害之,農失其時則敗之,有罪不赦則殺之,重賦厚斂則奪之,多作台游以罷民則苦之,勞擾民力則怒之,臣聞善為國者遇民如父母之愛其子,如兄之愛其弟。聞有饑寒為之哀,見其勞苦為之悲。”越王乃緩刑薄罰,省其賦斂,于是人民殷富,皆有帶甲之勇。

    勾踐九年

    九年正月,越王召五大夫而告之曰︰“昔者越國遁棄宗廟,身為窮虜,恥聞天下,辱流諸侯。今寡人念吳,猶者不忘走,盲者不忘視。孤未知策謀,惟大夫誨之。”

    扶同曰︰“昔者亡國流民,天下莫不聞知。今欲有計,不宜前露其辭。臣聞擊鳥之動,故前俯伏,猛獸將擊,必餌毛帖伏;鷙鳥將搏,必卑飛戢翼;聖人將動,必順辭和眾。聖人之謀,不可見其象,不可知其情。臨事而伐,故前無剽過之兵,後無伏襲之患。今大王臨敵破吳,宜損少辭,無令泄也。臣聞吳王兵于齊晉,而怨結于楚。大王宜親于齊,深結于晉,陰固于楚,而厚事于吳。夫吳之志猛,驕而自矜,必輕諸侯而凌鄰國。三國決權,還為敵國,必角勢交爭。越承其弊,因而伐之,可克也。雖五帝之兵無以過此。”

    範蠡曰︰“臣聞︰‘謀國破敵,動觀其符。’孟津之會,諸侯曰可,武王辭之。方今吳楚結讎,構怨不解,齊雖不親,外為其救;晉雖不附,猶效其義。夫內臣謀而決讎其策,鄰國通而不絕其援,斯正吳之興霸,諸侯之上尊。臣聞峻高者,葉茂者摧,日中則移,月滿則虧,四時不並盛,五行不俱馳,陰陽更唱,氣有盛衰。故溢堤之水,不淹其量,煽干之火,不復其熾;水靜則無漚之怒,火消則無熹毛之熱。今吳乘諸侯之威以號令于天下,不知德薄而恩淺,道狹而怨廣,權懸而智衰,力竭而威折,兵挫而軍退,士散而眾解。臣請按師整兵,待其壞敗,隨而襲之,兵不血刃,士不旋踵,吳之君臣為虜矣。臣願大王匿聲無見其動,以觀其靜。 ”

    大夫苦成曰︰“夫水能浮草木,亦能沉之;地能生萬物,亦能殺之;江海能下溪谷,亦能朝之;聖人能從眾,亦能使之。今吳承闔閭之軍制,子胥之典教,政平未虧,戰勝未敗。大夫赫擼 褙 耍 鎘誆唄牽 嵊誄 攏蛔玉懍τ謖椒ュ 烙譖梢欏6巳  賾謝蛋塴T竿跣樾淖閱洌 奘灸奔疲 蛭飪擅鷚印!

    大夫浩曰︰“今吳君驕臣奢,民飽軍勇;外有侵境之敵,內有爭臣之震,其可攻也。”

    大夫句如曰︰“天有四時,人有五勝。昔湯武乘四時之利而制夏殷,桓繆據五勝之便而列六國。此乘其時而勝者也。”

    王曰︰“未有四時之利,五勝之便,願各就職也。”

    譯文︰

    越王勾踐在吳國當奴僕,到他返回越國時已是勾踐七年(公元前490年)了.百姓在路上向他跪拜,說︰“大王這才沒有痛苦了。

    現在大王蒙受上天的福佑,回到越國,稱霸稱王的業跡就從此開始了。”越王說︰“我不能謹慎地對待上天的教令,對于民眾也沒有什麼恩德。

    今天勞累了廣大民眾圍在岔道上,我將用什麼德行來報答國內的廣大民眾呢?”越王又回過頭對範蠡說︰“今年十二月己巳日,時辰是巳時,我想在這個時刻回到國都,您看怎麼樣?”範蠡說︰“大王暫且留步、由我來預測一下這個日子是吉還是凶。”在這日子測好以後,範蠡便走上前去說︰“大王選擇這日子,多麼奇特啊!大王應當趕快催促車馬快速奔馳、隨行人員快速奔跑。”越王便快馬加鞭使車子飛速前進,于是就回到了宮中。

    吳國劃了方圓上百里的土地封給越國,東面到炭瀆,西面到周宗為止,南面到勾嵊山,北面靠近東海。

    越王對範蠡說︰“我一連幾年受到屈辱,那情勢也足夠使我死了,幸虧得到了相國的計策,才又返回到南方的故鄉。

    現在我想確定國都築起城牆,但人手不夠,用功業就不能建立起來,對此該怎麼辦呢?”範蠡回答說︰“唐堯、虞舜用佔卜的方法來選擇建都之地,夏禹、商湯在國都的邊上壘土為界,古公室父在周原營造城郭,他們的威勢折服了萬里以外的人,他們的德化傳布到了八方極遠之地,難道只是想攻破強大的敵人、奪取鄰國嗎?”越王說︰“先君無余,把國都建立在秦望山之南,把土地神谷神神像及祖宗的廟宇建在長湖的南面。

    我不能繼承先君的制度,不能修養德行而保全自己,反而使民眾逃亡,使軍隊被攻破,自己躲在會稽山上,祈求別人保全生命,乞討別人開恩幫助,蒙受奇恥大辱,被囚禁在吳國的房舍之中。

    現在僥幸地回到了祖國,吳王還補給我上百里見方的封地。

    我將遵循先君的意志,再回到會稽山上,所以應該放棄吳國的土地。”範蠡說︰“從前公劉離開了邰國而他的品德在夏朝更加顯揚,古公直父讓掉了土地而名聲從岐山腳下擴散開來。

    現在大王想要確,定與建立國都而拋棄敵國的區域。

    但不住在平坦開闊進出方便的都市中、佔據四通八達的地方,將怎麼來建立稱霸稱王的事業呢?”越王說︰“我豹計劃還沒有確定。

    我只是想築起內城、建起外城,分別設置里巷。

    我想把這件事委托給相國’。”于是範蠡就觀察天文,摹擬仿效紫微星座,築成小城。

    周長一千一百二十二步,一個城角呈圓形,三個城角呈方形。

    在城的西北角建起了一座兩端水戧翹起如鳥兒展翅的城樓,用它來象征天上的門;並做了兩條小龍盤繞在屋脊兩端,用它們來象征龍角。

    在城的東南角下面砌了一個排水的石洞,用它來象征大地的門。

    陸地上的城門四面暢通,用它們來象征八個方向來的風。

    外城築起了城牆而空下了西北角,表示臣服侍奉吳國,而不敢堵住通道;實際上是想憑借它來攻取吳國,所以才空下了這西北角,但吳國並不知道這個用意。

    越王朝北稱臣,把自己的生命都交給吳國來支配,所以城內的布局都改變了通常的安排,將左邊的改置于右邊、,將右邊的改置于左邊,使它們不能得到那正常的位置,以此來表明自己是臣屬。

    城郭已經築城後,那怪山便自己來了。

    怪山,原是瑯琊郡東武縣領海中的山,有一個晚上它自己飛來了,百姓都覺得它很奇怪,所以稱之為怪山;它的形狀象烏龜的身體,所以又叫做龜山。

    範蠡說︰“我建造城郭,大概是順應天意了。

    所以昆侖山的景象也在這里了。”越王說︰“我听說昆侖山是天地之間的主柱。

    它向上承應天帝,把雲氣吐向天下;下面居住著土地神,所稟受的東西無所不包。

    它培植聖人、產生神仙,是培育撫養帝王的都會。

    所以五帝居住在它南面的陸地上,三王居住在它正面的大地上。

    而我的國都,偏僻地佔有天地之間的一塊土地,只憑借著東南方這個邊遠的角落,北斗星、北極星遠離在北方,這不是個卑賤的都城麼?又怎麼能和帝王居住的都會比試昌盛呢?”範蠡說︰“您只是看到了外表,還沒有看到那內在的實質。

    我是順應了天門來建造城郭,又迎合了土地神的元氣,崇山峻嶺的景象已經設置好了,所以昆侖山的景象才會出現,看來越國要稱霸了。”越王說︰“如果正是象相國所說的這樣,也是我的命了。”範蠡說︰“天地之間的東西終究要給個稱號來表明它的實際內容。”于是就把怪山命名為東武,在它的上面壘起了游觀的高台,在它的東南造了司馬門,又建起了樓房加在它的山頂上作為觀測天象的靈台。

    在淮陽里造起了離宮,在高乎里造了中宿台,在成丘造了駕台,在樂野建立了射獵游樂場,在岩洞中建立了燕台,在稷山建造了齋台。

    勾踐出去游玩的時候,在岩洞中的燕台休息,在冰涼的山洞中吃東西。

    越王于是召見相國範蠡、大夫文種、大夫諸稽郢,問道︰“我想在今天登上明堂,治理國家政事,布施恩惠、頒發命令,以此來安撫百姓。

    到底什麼日子適宜呢?還望三位聖人統管把握。”範蠡說︰“今天,足丙午日。

    丙,是陽氣的主帥。

    這個日子很吉利,又加上美好的時辰,愚以為這日子是適宜的。

    它沒有開始之日而有終了之日,得到了天下的正中位置。”大夫文種說︰“前面的車子已經翻了,後面的車子一定要戒備。

    希望大王深入地加以審察!”範蠡說︰“文先生本來就沒有看到一點頭緒。

    我們的大王今天在丙午日重新開始治理政事,來解救他的元氣,這是第一個適宜的地方;那金德造成了它的開始之日庚子而現在用這火德的丙午來挽救它的終了之日辛亥,這是第二個適宜的地方;積累了金德的憂慮,又轉變到水德,這是第三個適宜的地方;君臣之間有一定的等級差別,現在不喪失這一原則,這是第四個適宜的地方;君主和相國一同振作起來,天下的統治秩序就能建立了,這是第五個適宜的地方。

    我希望大王趕快登上明堂治理政事。”越王就在這一天登堂治理政事,小心翼翼,出去不敢奢侈,入內不敢放縱。

    越王想報吳國之仇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了。

    他常常熬苦了自己、操碎了心,夜以繼日地工作。

    眼楮打瞌睡了,就用辣蓼來刺激它;腳冷了,就用水來泡它。

    冬天常常抱著冰,夏天反而握著火。

    整天使自己心里發愁,刻苦磨煉著自己的意志,還把苦膽掛在房門上,進出房門時就不斷地用嘴去舔它。

    半夜里常常暗中哭泣,哭罷又仰天長嘯。

    于是大臣們都說︰“大王為什麼要憂心忡忡到這種地步?那報仇雪恨、設法對付敵國,並不是國君應該擔憂的事,這本是臣T的當務之急啊。”越王說︰“吳王喜歡穿戴他的龍體,我想采收葛麻,讓女工織成精細的布獻給他,以此來求得吳王的歡心,你們看怎樣?”大臣們說︰“好!”于是就讓國內的男男女女到山中采收葛麻,用它織成黃色縴維的布,想把它們獻給吳王。

    還沒有來得及派遣使者,吳王就听說越王全心全意地安分守己,吃東西不吃兩種以上的食物,穿衣服不穿兩種以上的織物,雖然有了靈台、中宿台、駕台、燕台、齋台這五台可以游覽,也從沒有登上去玩過一天。

    因而就派人送來書札,說︰“我想因此而送給你這封信,給你增加封地,東邊到勾章甬江,西邊到稿李,南邊到姑末,北邊到平原,南北、東西八百多里。”越王就派大夫文種送去葛布十萬疋、甜美的蜂蜜九桶、有花紋的方形竹器七個、狐狸皮五雙、箭竹十船,以此作為報答吳王增加封地的禮物。

    吳王得到了這些禮物,說︰“一直以為越國是地處邊遠的國家而沒有什麼珍寶,現在拿出他們的進貢物品而將它們作為報答的禮物。

    這是越王小必謹慎地思念我的功德、不忘記吳國的應驗啊。

    那越國,本來建國的時候有上千里見方,我雖然又封給了他一些土地,但還沒有完全恢復他的國家。”子胥听說了這些話,便退出朝廷躺在家里;對服侍的人說︰“我們的國君寬赦了那石洞中的囚犯,把他放到了南面的山林之中。

    如果他只是憑借著那虎、豹橫行的山野以及邊遠地區的野草,在我的心目中,他倒也不會有什麼損害了。”吳王得到了葛布的進獻後,就又增加了越國的封地,還賜給了越王羽毛旗這種帝王游車上的裝飾品、幾案與手杖、諸侯的服裝。

    越國人十分高興。

    采收葛麻的婦女傷心越王用心良苦,就作了一首《苦心之詩》,詩雲︰“葛麻花萼與蔓連,枝葉紛披又芊綿;我們國君用心苦,命運把他來改變。

    口嘗苦膽不覺苦,竟象飴糖甘又甜;命令我們采葛麻,用它紡成絲和線。

    餓了無暇去吃飯,四肢乏力受熬煎;紡織女工織啊織,不敢怠慢不拖延。

    織成葛布比綢軟,輕飄飄啊如雲煙;把它稱作妹和素,將向吳王去進獻。

    越王心里樂呵呵,忘了除掉活羅閻;吳王心里喜洋洋,一封書信飛速傳。

    增加封地一大片,賜贈羽旗真奇艷;幾案手杖加坐墊,諸侯服裝都送全。

    群臣朝拜舞翩躚,越王展眉露笑臉;我王還有哪種愁,能不因此而改變?”從此越王在朝廷內修養自己的德行,在朝廷外施行自己的教化。

    君主不把自己的工作說成是推行政教,臣子不把自己的工作說成是出謀劃策,民眾不把自己的工作說成是被役使,官吏不把自己的工作說成是侍奉君主。

    國內空空蕩蕩,沒有政策法令。

    越王在國內充實金庫兵庫,開墾國內的田地,百姓富足,國家強盛,民眾安樂,正確的政治原則得到了貫徹。

    越王于是就把八位大臣和他們的願友當作老師,時常向他們請教治國的措施。

    大夫文種說︰“治國的措施不過是愛護民眾罷了。”越王說︰“愛護民眾該怎樣?”文種說︰“使他們得利而不要損害他們,使他們成功而不要敗壞他們,使他們生存而不要殺死他們,給予他們而不要掠奪他們。”越王說︰“我願意听一下。”文種說︰“不奪取民眾喜歡的東西,那就是使他們得利;不讓民眾錯過農時,那就是使他們成功;減少刑法免去懲罰,那就是使他們生存;減輕對他們的稅收,那就是給予他們;不要多造高台別墅去游玩,那就是使他們快樂;安靜無為而不苛刻,那就是使他們喜悅。

    使民眾喪失他們喜歡的東西,那就是損害他們;使農夫錯過了農時,那就是敗壞他們;有了罪刑又不赦免,那就是殺死他們;加重賦稅從重征收,那就是掠奪他們;大量建造高台別墅去游玩以致使民眾疲勞不堪,那就是使他們痛苦;勞累侵掠民間的人力物力,那就是使他們發怒。

    我听說善于治國的人,對待民眾就象父母愛護自己的子女、就象兄長愛護自己的弟弟,听說他們饑寒交迫就為他們感到哀痛,看到他們疲勞困苦就為他們感到悲傷。”越王于是就放寬了刑法、減輕了處罰,減少了對民眾的稅收。

    于是人民十分富足,都有了身穿鎧甲上陣殺敵的勇氣。

    九年(公元前488年)正月,越王召見了五位大夫而告訴他們說︰“從前越國敗逃而丟棄了祖宗的廟宇,我自己淪為囚犯,我的羞恥天下人都听說,我的屈辱傳遍了諸侯各國。

    今天我念念不忘報復吳國,就象瘸子念念不忘要奔跑、瞎子念念不忘要看東西一樣。

    但我現在還不清楚對付吳國的計策謀略,希望大夫們教教我。”扶同說︰“從前越國國家滅亡、民眾漂泊,天下沒有誰不知道。

    現在想要有所算計,不宜事先泄露這方面的言論。

    我听說︰‘搏擊的鳥兒要行動,所以先低頭趴著。

    凶猛的野獸將出擊,一定先收起毛馴服地趴在地上。

    凶猛的禽鳥將要搏擊,一定先飛得很低而收起翅膀。

    聖人將采取行動,一定先說話和順而與眾人關系融洽。

    ’聖人的謀劃,別人不能見到它的跡象,不能知道它的內情。

    等到戰事發生了才按照預先的謀劃去攻戰,所以事先沒有阻擊他們前進的 院笠裁揮斜環韉幕齷肌br />
    現在大王面臨仇敵而要攻破吳國,應該減少言論,不要讓這種話泄露出去。

    我听說吳王的兵力在和齊國、晉國爭強,而他又早和楚國結下了怨仇。

    大王最好親近齊國,深交晉國,偷偷地和楚國加強關系,而優厚地侍奉吳國。

    那吳王的性情,凶猛驕橫而自高自大,他一定會輕視諸侯各國而欺負鄰國。

    齊、晉、楚三國判斷衡量一下,反而都成了吳國的敵國,他們就一定會和吳國較量武力而互相競爭強弱。

    越國趁吳國疲憊不堪的時候去攻打它,就可以攻克了。

    即使是五帝用兵,也無法超過這種謀略了。”範蠡說︰“我听說︰‘圖謀他國攻破仇敵,行動時得觀察那吉祥的征兆。

    ’所以,孟津會盟的時候,諸侯都說可以了,武王卻拒絕了他們。

    當今吳國和楚國結下了仇怨不能和解;然而,齊國雖然不親近吳國,在表面上卻還是給吳國提供救援;晉國雖然不依附吳國,但還是履行他們的道義。

    那吳國國內的大臣進行謀劃而決定回報自己的計策,鄰國和吳國來往而不斷絕他們的援助,這正是吳國在建立霸業、諸侯各國在推崇吳王啊。

    我听說︰‘峻峭高聳的山會崩塌,枝葉茂盛的樹會折斷。

    太陽到了中午就會下移,月亮圓滿了就會減損。

    春夏秋冬這四季不可能同時旺盛,金木水火土這五大行星不可能一起運行。

    陰陽雙方輪流處于主導地位,自然界的元氣有時旺盛有時衰微。

    漫過堤防的水,不遏止它的流量;燒盡的火炭,不能恢復它的熾烈。

    水波安靜了就不會有淹沒遠方的怒濤,火勢消滅了就不會有燒掉毛發的熱量。

    ,現在吳王憑借著諸侯的威勢,因而在天下發號施令,卻不知道自己功德不深而恩情淺薄、可以走的路狹窄而怨恨他的人面廣量大、權勢雖然高高在握而智能卻已衰退、力量已經用盡而威勢已經減損、軍隊受到挫折而敗退、士兵已經四散奔逃而瓦解。

    請讓我去巡視一下我們的軍隊而整頓好士兵,等到吳國衰敗,就趁機去襲擊它。

    這樣的話,那麼兵器還沒有讓鮮血染紅刀口,士兵還沒有轉過腳跟,而吳國的君臣就已經被俘獲了。

    ‘我希望大王不要聲張,不要暴露自己的動作.而只讓別人看見自己的安靜無為。”大夫苦成說︰“水能夠使草木浮在水面上,但也能夠使它們沉下去;大地能夠使萬物生長,但也能夠殺死它們;江海能夠處在山谷之下,卻也能使山谷中的水流向自己;聖人能夠順從民眾,卻也能夠使用他們。

    現在吳國繼承了闔閭的軍隊制度與伍子胥的法則教化;政治穩定,還沒有衰微;作戰獲勝,還沒有失敗。

    大夫伯豁,是個狂妄諂媚的人,通曉謀略,但輕視朝廷上的政事。

    伍子胥則致力于戰爭,又豁出命去勸諫議論。

    這兩個人一起權衡事情,一定會有破敗的時候。

    請大王丟掉心事而把自己隱藏起來,不要暴露計謀,那麼吳國就可以消滅了。”大夫浩說︰“現在的吳國,國君驕橫,臣子奢侈;民眾飽食終日,將士膽大妄為︰外面有侵擾邊境的敵人,國內有爭權奪利的臣子耀武揚威,該可以去攻打了吧。”大夫皋如說︰“自然界有四季的交替,人類社會有五德相勝的更迭。

    從前商湯、周武王憑借了四季交替的有利條件而制服了夏桀、商紂王,齊桓公、秦穆公憑借了五德相勝的有利條件而能安排各諸侯國的位次。

    這是憑借了那時機才取勝的啊。”越王說︰“現在我們還沒有得到四季交替的有利條件與五德相勝的有利時運,請各位還是回到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去吧。”


如果你對吳越春秋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吳越春秋》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