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吳越春秋勾踐入臣外傳第七

類別︰史部 作者︰趙曄(東漢) 書名︰吳越春秋

    越王勾踐五年

    越王勾踐五年五月,與大夫種、範蠡入臣于吳,群臣皆送至浙江之上。臨水祖道,軍陣固陵。大夫文種前為祝,其詞曰︰“皇天佑助,前沉後揚。禍為德根,憂為福堂。威人者滅,服從者昌。王雖牽致,其後無殃。君臣生離,感動上皇。眾夫哀悲,莫不感傷。臣請薦脯,行酒二觴。”

    越王仰天太息,舉杯垂涕,默無所言。種復前祝曰︰“大王德壽,無疆無極,干坤受靈,神輔翼。我王厚之,祉佑在側。德銷百殃,利受其福。去彼吳庭,來歸越國。觴酒既升,請稱萬歲。”

    越王曰︰“孤承前王余德,守國于邊,幸蒙諸大夫之謀,遂保前王丘墓。今遭辱恥為天下笑,將孤之罪耶,諸大夫之責也?吾不知其咎,願二三子論其意。”

    大夫扶同曰︰“何言之鄙也?昔湯系于夏台,伊尹不離其側;文王囚于石室,太公不棄其國。興衰在天,存亡系于人。湯改儀而媚于桀,文王服從而幸于紂;夏殷恃力而虐二聖,兩君屈己以得天道。故湯王不以窮自傷,周文不以困為病。”

    越王曰︰“昔堯任舜、禹而天下治,雖有洪水之害,不為人災。變異不及于民,豈況于人君乎?”

    大夫若成曰︰“不如君王之言。天有歷數,德有薄厚。黃帝不讓,堯傳天子。三王臣弒其君,五霸子弒其父。德有廣狹,氣有高下。今之世猶人之市,置貨以設詐。抱謀以待敵。不幸陷厄,求伸而已。大王不覽于斯而懷喜怒?”

    越王曰︰“任人者不辱身,自用者危其國。大夫皆前圖未然之端,傾敵破讎,坐招泰山之福。今寡人守窮若斯,而雲湯文困厄後必霸,何言之違禮儀?夫君子爭寸陰而棄珠玉,今寡人冀得免于軍旅之憂,而復反系獲敵人之手,身為佣隸,妻為僕妾,往而不返,客死敵國。若魂魄有愧于前君,其無知,體骨棄捐。何大夫之言不合于寡人之意?”

    于是大夫種、範蠡曰︰“聞古人曰︰‘居不幽,志不廣;形不愁,思不遠。’聖王賢主皆遇困厄之難,蒙不赦之恥。身拘而名尊,軀辱而聲榮;處卑而不以為惡,居危而不以為薄。五帝德厚而窮厄之恨,然尚有泛濫之憂。三守暴困之辱,不離三獄之囚,泣涕而受冤,行哭而為隸,演易作卦,天道佑之。時過于期,否終則泰,諸侯並救,王命見符,朱鬣、玄狐。輔臣結發拆獄破械,反國修德,遂討其讎。擢假海內,若覆手背,天下宗之,功垂萬世。大王屈厄,臣誠盡謀,夫截骨之劍,無削之利;舀鐵之矛,無分發之便;建策之士,無暴興之說。今臣遂天文,案墜籍,二氣共萌,存亡異處,彼興則我辱,我霸則彼亡。二國爭道,未知所就。君王之危,天道之數,何必自傷哉!夫吉者,凶之門;福者,禍之根。今大王雖在危困之際,孰知其非暢達之兆哉?”

    大夫計研曰︰“今君王國于會稽,窮于入吳,言悲辭苦,群臣泣之。雖則恨之心,莫不感動。而君王何為謾辭嘩說,用而相欺?臣誠不取。”

    越王曰︰“寡人將去入吳,以國累諸侯大夫,願各自述,吾將屬焉。”

    大夫皋如曰︰“臣聞大夫種忠而善慮,民親其知,士樂為用。今委國一人,其道必守,何順心佛命群臣?”

    大夫曳庸曰︰“大夫文種者,國之梁棟,君之爪牙。夫驥不可與匹馳,日月不可並照。君王委國于種,則萬綱千紀無不舉者。”

    越王曰︰“夫國者,前王之國。孤力弱勢劣,不能遵守社稷,奉承宗廟。吾聞父死子代,君亡臣親。今事棄諸大夫,客官于吳,委國歸民以付二三子。吾之由也,亦子之憂也。君臣同道,父子共氣,天性自然。豈得以在者盡忠,亡者為不信乎?何諸大夫論事,一合一離,令孤懷心不定也?夫推國任賢,度功績成者,君之命也;奉教順理,不失分者,臣之職也。吾顧諸大夫以其所能而雲委質而已。于乎,悲哉!”

    計研曰︰“君王所陳者,固其理也。昔湯入夏,付國于文祀,西伯之殷,委國于二老。今懷夏將滯,志在于還。夫適市之妻,教嗣糞除,出亡之君,敕臣守御。子問以事,臣謀以能。今君王欲士之所志,各陳其情,舉其能者,議其宜也。”

    越王曰︰“大夫之論是也。吾將逝矣,願諸君之風。”

    大夫種曰︰“夫內修封疆之役,外修耕戰之備,荒無遺土,百姓親附︰臣之事也。”

    大夫範蠡曰︰“輔危主,存亡國,不恥屈厄之難,安守被辱之地,往而必反,與君復讎者︰“臣之事也。”

    大夫苦成曰︰“發君之令,明君之德,窮與俱厄,進與俱霸,統煩理亂,使民知分︰臣之事也。”

    大夫曳庸曰︰“奉令受使,結和諸侯,通命達旨,賂往遺來,解憂釋患,使無所疑,出不忘命,入不被尤︰臣之事也。”

    大夫皓進曰︰“一心齊志,上與等之,下不違令,動從君命;修德履義,守信溫故;臨非決疑,君誤臣諫,直心不撓;舉過列平,不阿親戚,不私于外,推身致君,終始一分︰臣之事也。”

    大夫諸稽郢曰︰“望敵設陣,飛矢揚兵,履腹涉尸,血流滂滂,貪進不退;二師相當,破敵攻眾,威凌百邦︰臣之事也。”

    大夫皋如曰︰“修德行惠,撫慰百姓;身臨憂勞,動輒躬親;吊死存疾,救活民命;蓄陳儲新,食不二味;國富民實,為君養器︰臣之事也。”

    大夫計研曰︰“候天察地,紀歷陰陽,觀變參災,分別妖祥,日月含色,五精錯行,福見知吉,妖出知凶︰臣之事也。”

    越王曰︰“孤雖入于北國,為吳窮虜,有諸大夫懷德抱術,各守一分,以保社稷,孤何憂焉?”遂別于浙江之上。群臣垂泣,莫不咸哀。越王仰天嘆曰︰“死者,人之所畏。若孤之聞死,其于心胸中曾無怵惕?”遂登船徑去,終不返顧。

    越王夫人乃據船哭,顧烏鵲啄江渚之蝦,飛去復來,因哭而歌之,曰︰“仰飛鳥兮烏鳶,凌玄虛號翩翩。集洲渚兮優恣,啄蝦矯翮兮雲間,任厥兮往還。妾無罪兮負地,有何辜兮譴天?獨兮西往,孰知返兮何年?心焚餿 睿 徙饉 !

    又哀今曰︰“彼飛鳥兮鳶烏,已回翔兮翕甦。心在專兮素蝦,何居食兮江湖?徊復翔兮游,去復返兮于乎!始事君兮去家,終我命兮君都。終來遇兮何幸,離我國兮去吳。妻衣褐兮為婢,夫去冕兮為奴。歲遙遙兮難極,冤悲痛兮心惻。腸千結兮服膺,于乎哀兮忘食。願我身兮如鳥,身翱翔兮矯翼。去我國兮心搖,情憤惋兮誰識?”

    越王聞夫人怨歌,心中內慟,乃曰︰“孤何憂?吾之六翮備矣。”

    于是入吳,見夫差稽首再拜稱臣,曰東海賤臣勾踐,上愧皇天,下負後土,不裁功力,污辱王之軍士,抵罪邊境。大王赦其深辜,裁加役臣,使執箕帚。誠蒙厚恩,得保須臾之命,不勝仰感俯愧。臣勾踐叩頭頓首。”吳王夫差曰︰“寡人于子亦過矣。子不念先君之讎乎?”越王曰︰“臣死則死矣,惟大王原之。”伍胥在旁,目若匣穡 繢做  私唬骸胺蚍贍裨誶 浦 希 杏晌が敢隕渲  窨黿雜諢 兀  諭х瀉 拷裨酵醴龐諛仙街 校 斡誆豢紗嬤 兀 依瓷嫖胰勞粒 胛ay,此乃廚宰之成事食也,豈可失之乎?”吳王曰︰“吾聞誅降殺服,禍及三世。吾非愛越而不殺也,畏皇天之咎教而赦之。”太宰黑稍唬骸白玉忝饔諞皇敝 疲 煌 補 饋T復笸跛炱淥矗 蘧腥盒   !狽蠆釧觳恢鐫酵  羆莩笛恚 賾詮 抑 小

    三月,吳王召越王入見,越王伏于前,範蠡立于後。吳王謂範蠡曰︰“寡人聞貞婦不嫁破亡之家,仁賢不官絕滅之國。今越王無道,國已將亡,社稷壞崩,身死世絕,為天下笑。而子及主俱為奴僕,來歸于吳,豈不鄙乎?吾欲赦子之罪,子能改心自新,棄越歸吳乎?”範蠡對曰︰“臣聞亡國之臣,不敢語政,敗軍之將,不敢語勇。臣在越不忠不信,今越王不奉大王命號,用兵與大王相持,至今獲罪,君臣俱降。蒙大王鴻恩,得君臣相保,願得入備掃除,出給趨走,臣之願也。”此時越王伏地流涕,自謂遂失範蠡矣。吳王知範蠡不可得為臣,謂曰︰“ 子既不移其志,吾復置子于石室之中。”範蠡曰︰“臣請如命。”吳王起入宮中,越王、範蠡趨入石室。

    越王服犢鼻,著樵頭夫人衣無緣之裳,施左關之襦。夫斫銼養馬,妻給水、除糞、灑掃。三年不慍怒,面無恨色。吳王登遠台望見越王及夫人、範蠡坐于馬糞之旁,君臣之禮存,夫婦之儀具。王顧謂太宰涸唬骸氨嗽酵跽擼 喚謚 耍環扼唬 喚櫓 浚 湓誶畽蛑 兀 皇Q賈 瘛9訝松酥 !碧 涸唬骸霸復笸躋允Ь酥 模  罟輪 俊!蔽饌踉唬骸拔 由庵 !

    後三月,乃擇吉日而欲赦之,召太宰耗痹唬骸霸街 胛猓  亮 頡9醇搠錚 子 簟9訝順刑  窳椋 巴踔 諾攏 鍰衷嬌埽 糝  搖9訝誦牟蝗碳庵  謐予禿危俊碧 涸唬骸俺嘉盼薜虜桓礎4笸醮谷識骷釉劍 狡窀也槐ㄔ眨吭復笸踝湟狻!

    越王聞之,召範蠡告之曰︰“孤聞于外,心獨喜之,又恐其不卒也。”範蠡曰︰“大王安心,事將有意,在玉門第一。今年十二月,戊寅之日,時加日出。戊,囚日也;寅,陰後之辰也。合庚辰歲後會也。夫以戊寅日聞喜,不以其罪罰日也。時加卯而賊戊,功曹為騰蛇而臨戊,謀利事在青龍,青龍在勝先,而臨酉,死氣也;而克寅,是時克其日,用又助之。所求之事,上下有憂。此豈非天網四張,萬物盡傷者乎?王何喜焉?”

    果子胥諫吳王曰︰“昔桀囚湯而不誅,紂囚文王而不殺,天道還反,禍轉成福。故夏為湯所誅,殷為周所滅。今大王既囚越君而不行誅,臣謂大王惑之深也。得無夏殷之患乎?”

    吳王遂召越王,久之不見。範蠡、文種憂而佔之,曰︰“吳王見擒也。”有頃太宰撼黽蠓蛑幀 扼歡栽酵醺淳杏謔 搖

    伍子胥復諫吳王曰︰“臣聞,王者攻敵國克之則加以誅,故後無報復之憂,遂免子孫之患。今越王已入石室,宜早圖之,後必為吳之患。”太宰涸唬骸拔粽咂牖父鈦嗨林 匾躁苧喙  刖衿涿爛凰蝸寮煤佣劍 呵鏌遠嗥湟澹汗α 疲 芏麓妗=翊笸醭仙庠酵  蜆 謨諼灝裕 接誶骯擰!蔽饌踉唬骸按峒燦 轎 笤咨庵 !

    後一月,越王出石室,召範蠡曰︰“吳王疾,三月不愈。吾聞人臣之道,主疾臣憂,且吳王遇孤恩甚厚矣。疾之無瘳,惟公卜焉。”範蠡曰︰“吳王不死明矣,到己巳日當瘳,惟大王留意。”越王曰︰“孤所以窮而不死者,賴公之策耳,中復猶豫,豈孤之志哉?可與不可,惟公圖之。”範蠡曰︰“臣竊見吳王,真非人也。數言成湯之義,而不行之。願大王請求問疾,得見,因求其糞而嘗之,觀其顏色,當拜賀焉,言其不死,以廖起日期之既言信後,則大王何憂?”

    越王明日謂太宰涸唬骸扒舫加患始病!碧 杭慈胙雜諼饌  跽俁 J視鑫饌踔 悖  悍鈿訊褚猿觶 昊Z小T酵躋虯藎骸扒氤 笸踔 眩 躍黽 住!奔匆允秩Σ潯閿禠  R蛉胊唬骸跋慮舫脊醇賾詿笸  踔 倉良核熱沼旭  寥氯繕瓴∮!吳王曰︰“何以知之?”越王曰︰“下臣嘗事師,聞糞者順b味,逆時氣者死,順時氣者生。今者臣竊嘗大王之糞,其惡味苦且楚酸。是味也,應春夏之氣。臣以是知之。”吳王大悅,曰︰“仁人也。”乃赦越王得離其石室,去就其宮室,執牧養之事如故。越王從嘗糞惡之後,遂病口臭。範蠡乃令左右皆食岑草,以亂其氣。

    其後,吳王如越王期日疾愈,心念其忠,臨政之後,大縱酒于文台。吳王出令曰︰“今日為越王陳北面之坐,群臣以客禮事之。”伍子胥趨出到舍上,不御坐。酒酣,太宰涸唬骸耙旌 】袢兆吒饔釁浯剩 蝗收嚀櫻 淙收 簟3嘉磐  停  南嗲蟆=窆喔沼輪 耍 庹唚誆眩恐寥手 嬉玻 揮 湟嗍嗆 俊蔽饌踉唬骸叭弧!庇謔欠扼揮胊酵蹙閆鷂 饌跏  浯竊唬骸跋魯脊醇有﹞擠扼唬 鐺杴 曛   竊唬夯試諫狹睿 嚴濾氖保  牟齏齲 收嘰笸酢9 綴瓚鰨  逍腥省>諾濾娜 撼肌S諍跣菰眨  攣藜 細刑 簦 等鷚硪懟4笸躚郵僂蛩輳 んN夤K暮O壇校 詈畋齜u萍壬 朗芡蚋# 庇謔俏饌醮笤謾

    明日,伍子胥入諫曰︰“昨日大王何見乎?臣聞內懷虎狼之心,外執美詞之說,但為外情以存其身。豺不可謂廉,狼不可親。今大王好听須臾之說,不慮萬歲之患,放棄忠直之言,听用讒夫之語;不滅瀝血之仇,不絕懷毒之怨。猶縱毛爐炭之上幸其焦,投卵千鈞之下望必全,豈不殆哉?臣聞桀登高自知危,然不知所以自安也;前據白刃自知死,而不知所以自存也。惑者知返,迷道不遠。願大王察之。”

    吳王曰︰“寡人有疾三月,曾不聞相國一言,是相國之不慈也;又不進口之所嗜,心不相思,是相國之不仁也。夫為人臣不仁不慈,焉能知其忠信者乎?越王迷惑?棄守邊之事,親將其臣民來歸寡人,是其義也;躬親為虜,妻親為妾,不慍寡人,寡人有疾,親嘗寡人之溲,是其慈也;虛其府庫,盡其寶幣,不念舊故,是其忠信也。三者既立,以養寡人,寡人曾听相國而誅之,是寡人之不智也,而為相國快私意耶,豈不負皇天乎?”

    子胥曰︰“何大王之言反也?夫虎之卑勢,將以有擊也;狸之卑身,將求所取也。雉以眩移拘于網,魚以有悅死于餌。且大王初臨政,負玉門之第九,誡事之敗,無咎矣。今年三月甲戌,時加雞鳴。甲戌,歲位之會將也。青龍在酉,德在上,刑在金,是日賊其德也。知父將有不順之子,君有逆節之臣。大王以越王歸吳為義,以飲溲食惡為慈,以虛府庫為仁,是故為無愛于人,其不可親。面听貌觀以存其身。今越王入臣于吳,是其謀深也;虛其府庫,不見恨色,是欺我王也;下飲王之溲者,是上食王之心也;下嘗王之惡者,是上食王之肝也。大哉,越王之崇吳,吳將為所擒也。惟大王留意察之,臣不敢逃死以負前王。一旦社稷丘墟,宗廟荊棘,其悔可追乎?”吳王曰︰“相國置之,勿復言矣。寡人不忍復聞。”

    于是遂赦越王歸國,送于蛇門之外,群臣祖道。吳王曰︰“寡人赦君使其返國,必念終始。王其勉之。”越王稽首曰︰“今大王哀臣孤窮,使得生全還國,與種蠡之徒願死于轂下。上天蒼蒼,臣不敢負。”吳王曰︰“于乎!吾聞君子一言不再。今已行矣,王勉之。”越王再拜跪伏,吳王乃引越王登車,範蠡執御,遂去。至三津之上,仰天嘆曰︰“嗟乎!孤之屯厄,誰念復生渡此津也?”謂範蠡曰︰“今三月甲辰,時加日i,孤蒙上天之命,還歸故鄉,得無後患乎?”範蠡曰︰“大王勿疑,直視道行。越將有福,吳當有憂。”至浙江之上,望見大越山川重秀,天地再清。王與夫人嘆曰︰“吾已絕望,永辭萬民,豈料再還,重復鄉國?”言竟掩面,涕泣闌干。此時萬姓咸歡,群臣畢賀。

    譯文︰

    越王勾踐五年(公元前492年)五月,將和大夫文種、範蠡到吳國去做奴僕。

    大臣們都送到浙江的邊上,面對江水設宴餞行,軍隊排列在固陵。

    大夫文種走上前為越王祝願,那祝詞說︰“玉皇天帝保佑幫忙,從前下沉以後上揚。

    災禍就是福氣之根,憂患便是幸福之堂。

    強暴待人的將滅亡,順服依從的必興旺。

    大王雖然被迫前往,從那以後必無禍殃。

    君臣之間活活拆散,深深感動上天玉皇。

    廣大民眾哀愁悲痛,無不感到淒惻憂傷。

    請讓臣下獻上于肉,巡行酌酒勸飲兩趟。”越王抬頭朝天長長地嘆息,舉起酒杯流下了眼淚,默默地沒有一句話。

    文種又走上前祝願說︰“大王所享福氣壽命,沒有邊際沒有極限。

    上天大地賜給洪福,天神地只輔佐支援。

    我的大王德行深厚,福祚神助常在身邊。

    道德消除各種禍殃,利于受到它的恩惠。

    前往那個吳國宮廷,必將回到越國家內。

    一杯祝酒已經舉起,請讓我們高呼萬歲。”越王說︰“我稟承了先王遺留下來的功德,在邊疆守衛國家。

    幸運地得到各位大夫的出謀劃策,才保住了先王的墳墓。

    今天遭受恥辱,被天下人取笑,這是我的罪過呢?還是各位大夫的責任?我不知道該責怪誰,希望諸位評論一下我的意見。”大夫扶同說︰“您為什麼說得這樣鄙俗呢?從前商湯囚禁在夏台,伊尹不離開他的身邊;周文王關押在石室,太侖不拋棄他的國家。

    是興盛還是衰微在于上天,是生存還是滅亡卻和人相關。

    商湯改變了自己的儀表去向夏桀獻殷勤,文王俯首從命而受到了商紂王的寵愛。

    夏桀、商紂王依靠暴力而虐待商湯、周文王這兩位聖人,商湯、周文王這兩位國君卻委屈了自己從而得到了天道。

    所以商湯並不因為困厄而自我憂傷,周文王也不把窘迫看作為恥辱。

    大王何必以此為恥辱呢?”越王說︰“從前堯任用了舜、禹而天下得到了治理,即使有了洪水的危害,也沒有給人們造成災難。

    精變怪異連平民百姓都不踫一下,更何況是君主呢?”大夫苦成說︰“事實並不象大王所說的那樣。

    上天有天道,德行有厚薄。

    黃帝不禪讓,而堯把天子的位子傳給了舜;三代之王干的是臣子殺掉自己君主的事,五霸干的是兒子殺掉自己父親的事。

    道德有寬厚狹窄之分,氣質有高尚卑下之別。

    現在的社會就好象人們的集市一樣,擺出了貨物來搞欺詐,胸懷各種計謀來對付敵人。

    不幸陷入困境,那麼尋求解脫就是了。

    大王看不到這一點,卻心÷嚇喜怒之情。”越王說︰“任用別人的人不會使自己受到恥辱,剛愎自用的人就會使自己的國家危在旦夕。

    大夫們都是在事先謀劃那還沒有形成的事業的開頭,幻想顛覆敵人、打敗寇仇而不費氣力地坐著招來在泰山上封禪那樣大的福氣。

    現在我身處困境象這個樣子,而你們卻還說什麼商湯、周文王身陷困厄以後一定會稱霸,怎麼把話說得這樣違背禮義法度呢?君子分秒必爭而不顧珍珠寶玉。

    現在我只盼能逃避戰爭的禍患,卻反而又被敵人所俘獲,自己淪為奴僕,妻子成為婢女,去而不歸,旅居他鄉而死在敵國。

    如果人的魂魄有知覺的話,那就愧對先君;即使魂魄沒有知覺,那麼身體尸骨也被拋棄在外。

    為什麼大夫的話不合乎我的心意呢?”在這個時候大夫文種、範蠡說︰“听說古代的人講過︰‘處境如果不困厄,那麼志向就不會遠大;形體如果不憂愁,那麼考慮就不會深透。

    ,聖明的帝王、賢能的君主都遭遇到困厄的災難,蒙受到不能免除的恥辱;身體被拘禁而名望卻很崇高,軀體受屈辱而聲譽卻很榮耀;處在卑下的地位而不把它看作為環境惡劣,處在危險的時刻而不把它看作為情況緊迫。

    五帝德行深厚,因此沒有困厄的遺憾,但還是有洪水泛濫的憂患。

    周文王身受欺凌困厄的屈辱,不能逃避多處監獄的囚禁;痛哭流涕而受到委屈,邊走邊哭而當了奴隸;推演古代《易》書而制作了六十四卦,天神的意志保佑了他;時間經過了一定的期限,困厄到了極點就轉向了通達;諸侯都來援救文王,文王的命運顯現出吉祥的征兆;長有大紅色鬣毛的馬匹和黑色的狐狸皮被搞來了,文王的輔佐大臣就象結發的賢妻一樣,拆除監獄打破枷鎖,使文王返回封國而施行德政,終于起兵去討伐自己的仇人;奪取而統治天下,就象把手背翻過來一樣容易;天下的人都尊奉他,他的功德將流傳千秋萬代。

    大王現在遭到委屈與困厄,我們做臣子的的確都在出謀劃策。

    那斬斷骨頭的寶劍,卻不利于刮削;能刺穿鐵甲的長矛,卻不利于剖開頭發;立議策劃的謀士,沒有一下子就興盛的建議。

    現在我們推究天文氣象,考查地理典籍,看到天地兩種元氣一起萌生,所以存在和滅亡處在不同的地方。

    他們興盛,那麼我們就受屈辱;我們稱霸,那麼他們就滅亡。

    吳、越二國爭奪天道,現在還不知道那天神的意志支持哪一方。

    大王的危難,也是天神意志的定數,何必自我憂傷呢?那吉利的事情,是不幸的源頭;幸福的事情,是災禍的根子。

    現在大王雖然處在危難困厄之中,但誰能知道它就一定不是通達得志的征兆呢?”大夫計碗說︰“現在大王在會稽山建立了國家,走投無路而到吳國去。

    說出的言辭悲哀痛苦,群臣都為此而哭泣。

    即使是生有凶狠暴虐的心腸,也沒有不感動的。

    大王為什麼盡說一些不切實際的空話用它來自欺欺人呢?我實在不敢苟同。”越王說︰“我將離開祖國到吳國去,拿國家來煩勞各位大夫。

    請各位自己陳說一下自己的情況吧,我將根據情況把國事委托給你們。”大夫皋如說︰“我听說大夫文種忠誠而善于謀劃,民眾信任他的智能,賢士樂于被他使用。

    現在把國家委托給他一人,從那道理上來說,國家是一定能保住的。

    大王為什麼還要隨心所欲違背情理大動干戈來任命群臣呢?”大夫曳庸說︰“大夫文種,是國家的棟梁,是君主的得力助手。

    那駿馬,是不可以和它並駕齊驅的;太陽月亮,是不可以同時照耀天下的。

    大王把國家托付給文種,那麼各種各樣的法度準則就沒有不實行的了。”、越王說︰“這國家,是先王的國家,我力量弱小,不能繼續保住象征國家政權的土地神谷神、供奉祭祀祖宗的廟宇。

    我听說︰‘父親死了,兒子就起來頂替;君主出外了,臣子就親近團結。

    ’現在的事情是我拋棄了各位大夫,外出到吳國當奴僕,把國家、民眾都托付給諸位,這是我要遵行的,也是你們所憂慮的。

    君主和臣子有著共同的原則,父親和兒子有著相同的氣質,這是一種天生的本性,是自然而然的。

    哪能因為君圭在國內就竭盡忠誠、君主一出外就干不老實的事呢?為傳麼各位大夫議論事情時一會兒意見相同一會兒意見分歧以致使我心神不定呢?推讓國政、任用賢人、衡量功勞而積累成果,是君主的使命;奉行教令、服從原則而不失職,是臣子的職事。

    我看各位大夫還是根據自己的能力而說聲‘獻身于君,就算啦。

    唉呀!真可悲啊!”計碗說︰“國君所說的,當然是合乎情理的。

    從前商湯到夏王朝去,把國家托付給文祀;西伯昌到商王朝去,把國家托付給二老。

    現在已到夏天,國君將要前往吳國,但心願仍在于返回祖國。

    那到市場上趕集的妻子,總會教後代打掃衛生;出外亡命的國君,總會命令臣子守衛好國家。

    子女應該詢問需要做的家務,臣子應該根據自己的能力出謀劃策。

    現在大王想要了解各人的志向,讓各人陳說一下自己的情況,表白一下自己的才能,大家議論一下那也是合適的啊。”越王說︰“計硯大夫的說法很對。

    我將要走了,希望能了解一下各位的風範。”大夫文種說︰“在內整治守衛邊疆的兵役,對外搞好耕戰的準備;使荒地上不再有被遺棄的土地,使百姓愛戴歸附國君;這是我力所能及的事;”大夫範蠡說︰“輔佐身處危難的君主,保存危亡的國家;不把屈辱困厄的災難看作為羞恥,安心地處于被侮辱的境地;到了吳國一定能設法回國,和國君一起報仇;這是我力所能及的事。”大夫苦成說︰“發布國君的命令,彰明國君的德行;國君走投無路時我和國君一同身處困厄,國君進取時我和國君一起成就霸業;總管煩雜的政務、處理紛亂的事情,使民眾知道自己的職分;這是我力所能及的事.”大夫曳庸說︰“接受了命令被委派出使,與諸侯各國結交而建立和睦友好關系;通知國君的命令、傳達國君的旨意,來來往往贈送財物;解除憂患,使國君不再有什麼疑慮;出國不忘記國君的命令,回到國內不犯罪;這是我力所能及的事。”大夫皓走上前說︰“同心同德,在上和國君保持一致;在下不違背法令,行動都依從君主的命令;修養德行、履行道義,堅守信用、溫習舊業;面對錯誤決斷疑慮,國君失誤我為臣勸諫;心地正直不屈不撓,檢舉過錯治理公正;不偏袒親戚,不偏私外人;把自身拿出來交給國君,自始至終專心一致;這是我力所能及的事。”大夫諸稽郢說︰“磐星椴賈謎笫疲 繕淅佣 *;踩著胸腹跨過尸體,殺得敵人血流成江;貪圖進取決不後退,兩支軍隊互相對抗;打破敵國進攻敵軍,威勢壓垮各國鄰邦;這是我力所能及的事。”大夫皋如說︰“修養德行給人恩惠,體恤安慰平民百姓;親身來到憂苦之處,做事總是身體力行;悼念死者看望病人,盡力救活民眾生命;囤積陳米儲藏新谷,吃飯不吃兩種食物;國家富裕民眾充實,為我國君培養人才;這是我力所能及的事。”大夫計碗說︰“了望天文觀察地理,推演歷法掐算陰陽;觀察變異了望災氣,分清辨別凶險吉祥;日月是否帶有異色,五星是否運行失常;福氣出現知道吉利,怪異出現知道凶喪;這是我力所能及的事。”越王說︰“我雖然到了北方的吳國,成為吳王手中走投無路的奴隸,但有各位大夫胸懷道德,又掌握了各種各樣的手段,各人都管好自己的一份工作來保住國家,我還擔憂什麼呢?”于是就在浙江邊上和群臣分別,群臣都痛哭流涕,無不感到悲哀;越王抬頭朝天嘆息說︰“死,是人所害怕的。

    而我听說要死,在心里竟然沒育一點兒害怕。”于是就上船徑直走了,始終沒有回頭看一下。

    越王夫人卻靠著船旁哭了,她回頭看見烏鴉在啄食江中小洲上的蝦,一會兒飛走了,一會兒又來了,因而哭著吟唱這種情景,她唱道︰“抬頭看見飛鳥啊是那烏鳶,高高地在空中啊輕快地回旋。

    停留在小洲上啊恣肆悠閑,啄食小蝦展翅啊直沖雲間。

    任憑它一一啊來去往返。

    賤妾沒有罪過啊沒有辜負大地,又有什麼罪過啊被貶于上天?又迅速又孤獨啊駛向西邊、有誰知道回國啊要在哪年?心中淒淒慘慘啊象用刀割,眼淚汪汪直淌啊掛在雙眼。”接著她又悲哀地吟誦說︰“那飛翔的鳥兒啊是些鳶烏,回旋飛翔以後啊收翅停住。

    心思專門放在啊白蝦一物,為什麼住的吃的啊都在江湖?回旋往來翱翔啊遨游飛舞,去後再次返回啊唉呀嗚呼!當初侍奉君主啊離開娘家,過完我的一生啊君之國都。

    終于過來得寵啊多麼幸運,突然離開我國啊前往勾吳。

    妻子穿著粗布衣啊成為婢女,夫君摘去皇冠啊當了奴僕。

    歲月悠悠無盡啊難以了結,怨恨悲哀痛苦啊心里淒切。

    愁腸千纏萬繞啊胸中郁結,唉呀嗚呼啊忘了飲食。

    希望我的身體啊象那鳥兒,身體凌空翱翔啊奮展雙翼。

    離開我的祖國啊心神不安,心情憤懣惋惜啊又有誰知?”越王听了夫人這怨恨的歌吟,心中十分內疚悲痛,于是自我排解說︰“我擔憂什麼呢?我那健壯的翅膀已經具備了。”于是越王到了吳國,拜見夫差,磕頭拜了兩次而自稱臣下,說︰“東海邊上的卑賤之臣勾踐,向土愧對天帝,在下對不起地神;不自量力,污辱了大王的戰士,在邊境上犯了罪。

    大王赦免了我的嚴重罪行,判決加給我勞役,讓我拿著畚箕掃帚來做家務。

    我實在是蒙受到大王優厚的恩惠,才得以保住短暫的生命,抬頭說不盡對您的感激,低頭道不盡自己的慚愧。

    臣下勾踐謹向大王叩頭叩頭。”吳王夫差說︰“我對你的處理也錯了。

    你就沒想到我先君的仇恨嗎?”越王說︰“我如果該死那也就只好死了。

    只希望大王能原諒我、,班子胥在旁邊,眼楮就象進出的火星,聲音就象雷霆,立即走上前說︰“那飛翔的鳥在青雲之上,尚且想要用拴有生絲線的小箭去射它,更何況是極近地棲息在華池、停留在堂前空地與堂下走廊的呢?越王被放縱在南面的山野之中,活動于不能發現的地方,現在幸好來到我們的國土上,進了我們的木柵欄。

    這正是廚師辦成事情而大吃一頓的時候,怎麼能丟了他呢?”吳王說︰“我听說︰‘誅殺投降歸服的人,災禍將延及三代。

    ’我並不是愛越王才不殺他的,而是怕天帝的責怪,所以對他采取教育的方法而把他赦免了。”太宰豁勸諫說︰“子胥只明白暫時的權宜之計,而不精通安國定邦的策略。

    希望大王實施您所拿定的主意,不要囿于小人們的胡言亂語。”夫差也就沒殺越王,叫他駕車養馬,秘密地住在石洞之中。

    過了三個月,吳王叫越王進宮拜見。

    越王趴在吳王跟前,範蠡站在越王後邊。

    吳王對範蠡說︰“我听說︰‘有操守的女子不嫁給破落的家庭,仁人賢士不在滅亡的國家做官。

    ’現在越王暴虐無道,國家已將滅亡,土地神谷神毀壞崩塌,他自己死後世系就斷絕了,被天下人所譏笑。

    而你和主子都做了奴僕,前來歸順吳國,難道不卑下嗎?我想赦免對你的處罰,你能改變思想、悔過自新、拋棄越國而投奔吳國嗎?”範蠡回答說︰“我听說︰‘亡國的臣子不敢侈談政治,敗退的將軍不敢侈談勇敢。

    ’我在越國的時候,不忠貞不誠信。

    使越王不接受大王的命令,用兵和大王相對抗,以致使我們得到了懲處,君臣都投降了。

    承蒙大王的大恩。

    我們君臣才得以保全。

    我希望能在您回家時用我來打掃衛生、在您外出時供您驅使而為您奔走,這才是我的願望啊。”這時越王趴在地上流淚,自以為就要失去範蠡了。

    吳王知道範蠡不可能做自己的臣子,就對他說︰“你既然不改變自己的志向,我就再把你安置在石洞之中。”範蠡說︰“臣請求脹從命令。”吳王起身,到宮內去了。

    越王、範蠡有禮貌地小步快走進入石洞中。

    越王束著犢鼻,扎著頭巾。

    夫人下穿沒有瓖邊的作裙,上著衣襟向左開闔的短襖。

    丈夫鍘草養馬,妻子供給飲水、清除馬糞、灑水掃地。

    象這樣二年了,他們也毫不怨怒,臉上沒有一點兒不滿的氣色。

    吳王登上了遠處的高台,望見越王及夫人、範蠡坐在馬糞的旁邊,那君臣之間的禮節仍保持著,夫婦之間的禮儀仍很完備。

    吳王回頭對太宰豁說︰“那越王啊,是一個有節氣的人;範蠡,是一個有操守的賢士。

    他們雖然處在困厄的境地,仍不丟掉君臣之間的禮節。

    我真為他們感到悲傷。”太宰說︰“希望大王以聖人的心腸,憐憫這幾個困厄孤苦的人。”吳王說︰“我就為你赦免他們吧。”三個月以後,吳壬就選擇吉日想赦免他們。

    他叫來太宰商量說︰“越國和吳國,在同一塊土地上而疆域相連;勾踐愚昧而狡猾,還想親自來傷害我。

    我稟受了上天的神明以及先王遺留下來的恩德,譴責討伐越寇,終于把他囚禁在岩洞之中。

    我不忍心看到他象這樣困窘,因而想赦免他,你看怎樣?”太宰豁說︰“我听說︰‘沒有什麼德行不受到報答,’大王賜下仁愛恩惠而施加給越王,越王難道敢不報答嗎?希望大王兌現您的想法。”越王听說了這件事,叫來範蠡告訴他說︰“我在外面听說了這件事,心里暗自高興,但又怕他不兌現啊。”範蠡說︰“大王別激動,這事情還有點可疑,因為它對應《玉門》第一類。

    大王听到這消息,是在今年十二月戊寅日+時辰是太陽出來之際的卯時。

    戊,是個被囚禁的日子;寅,是太陰經過以後的地支。

    合日是庚辰,這是一個太陰已經經過的合日。

    大王在戊寅日听到喜訊,可見上天並不因為戊的罪過而處罰天干。

    但時辰正當卯時就傷害了戊,而功曹又是騰蛇並且逼近戊,這樣,謀取有利的事就取決于太歲了。

    而現在太歲已經過午並且臨近酉,這是一股死氣,而且在五行上它又克過寅。

    這樣看來,不但時辰勝過了這戊寅的天干,而且太歲的運行義輔助了它,所以大王渴求的事情,從天干與地支來看都有值得擔憂的事。

    這難道不是上天的羅網四下張開、一切事物都要被傷害的時刻嗎?大王高興什麼呢?”結果伍子胥果然勸諫吳王說︰“從前夏桀囚禁了商湯而不殺掉,商紂王囚禁了周文王而不殺掉,天神的意志再反過來,結果災禍就轉變成了福氣,所以夏桀被商湯所懲處,商朝被周國所消滅。

    現在大王已經囚禁了越君卻不加以殺戮,我以為大王迷惑得也太深了。

    能沒有夏桀、商紂的禍患嗎?”吳王于是就召見越王,但過了很久也不出來接見。

    範蠡、文種十分擔憂而為此佔了個卜,那佔卜的結果說︰“吳王捉住了我們。”過了一會兒,太宰蔑出來,見了大夫文種、範蠡,通知越王再要被關押在石洞中。

    伍子胥又勸告吳王說︰“我听說稱王天下的人攻打敵國,如果戰勝了他們,就加以殺戮,所以到後來也就沒有被報復的憂慮,也最終免除了子孫的禍患。

    現在越王已經到了石洞中,應該及早設法搞掉他;如果不趁早把他殺了,他以後一定會成為吳國的禍水。”太宰豁說︰“從前,齊桓公割讓了燕莊公送他時所走到的地方把它賜給了燕莊公,而齊桓公便獲得了那美好的名聲;宋襄公等楚軍過了河再和他們交戰,《春秋》因而贊揚他的道義。

    齊桓公功業已建立而名聲被稱頌,宋襄公作戰雖失敗而德行被傳揚。

    現在大王如果真是赦免了越王,那麼功德就在五霸之上,名聲就超過了以前的一切人。”吳王說︰“等我的毛病痊愈,將為太宰赦免他。”一個月以後,越王走出石洞,召見範蠡,說︰“吳王生了病,已經三個月了還沒有痊愈。

    我听說做臣子的原則是,君主生病臣子擔憂。

    況且吳王對待我,恩情已非常深厚了。

    我怕他毛病一直不好,希望您為他佔個卜。”範蠡說︰“今天的干支陰陽,上下和順相親,沒有互相侵犯的。

    佔卜的法書上說︰‘上天一救,還有何憂?’吳王不會死是很明顯的了。

    到己巳日,病情將會好轉。

    希望大王注意。”越王說︰“我之所以陷入困境而仍然沒死,只是靠了您的汁策罷了。

    您現在說話說了一半又遲疑不定沒有個決策,這難道是我所希望的嗎?事情無論是可行還是不可行,希望您想想辦法。”範蠡說︰“我個人認為吳王真不是個人。

    他屢次稱說商湯的道義卻不能付諸實施。

    希望大王前去請求問候他的疾病,如果能見到他,就求取他的糞便而嘗嘗它,再看他的臉色,該向他行禮祝賀。

    說他不會死,並拿病情好轉而起床的日子和他約好。

    等到您的話已經被證實以後,那麼大王還擔憂什麼呢?”第二天越王對太宰韶說︰“囚犯我想看一下吳王,問候他的疾病。”太宰豁就進去報告了吳王。

    吳王叫他進去準備接見他,正好踫上吳王大小便,太宰韶捧著吳王的尿糞出來,在門口遇上了。

    越王便作揖行禮,說︰“請讓我嘗一下大王的糞便來判斷一下大王的病情是吉是凶。”便用手抓了一些吳王的小便和大便嘗了一下,接著就進去說︰“在下的囚犯奴僕勾踐向大王祝賀。

    大王的疾病到己巳日會有好轉,至三月壬申日疾病就痊愈了。”吳王說︰“憑什麼知道我的病到三月壬申日會痊愈?”越王說︰“下臣曾經向聞糞的人學習過,那糞便因循谷物的味道而違背時令元氣的人,就會死;那糞便順應了時令元氣的人,就能活。

    現在我私下嘗了一下大王的糞便,那大便的味道又苦又辣又酸。

    這種味道,對應了春、夏之間的元氣。

    我因此知道大王的病在三月壬申日會痊愈。”吳王十分高興,說︰“真是個仁慈的人。”于是就赦免越王,使他能離開那個石洞,來到自己的王宮,還是象原來那樣掌管養馬的事。

    越王自從嘗了糞便之後,就患了口臭病。

    範蠡就命令身邊的侍從都吃岑草來擾亂他的臭氣。

    之後,吳王到了越王所預定的日期而疾病痊愈了,心里惦念他的忠誠,所以到朝听政以後,就在文台大肆狂飲。

    吳王發布命令說︰“今天給越王安排一個朝北的坐位,群臣用對待貴賓的禮節來侍奉他。”伍子胥小步快跑出門,回到家里,不陪坐。

    酒喝得暢快的時候,太宰韶說︰“多麼奇怪啊!今天在坐的,各人都有自己要說的話。

    沒有仁德的人才逃跑,有仁德的人都會留下。

    我听說︰‘聲音相同就會互相應和,思想一致就會互相追求。

    ’那相國,是個剛毅勇猛的人,料想他內心因為極為仁慈的人在場而感到慚愧,因而不陪坐,這難道也對嗎?”吳王說︰“說得對。”于是範蠡和越王一同站起來,為吳王祝壽,他們說道︰“下臣勾踐、隨從小臣範蠡,捧起酒杯敬祝大王有干歲的壽數。”又吟誦祝詞道︰“皇帝在上發布命令,光明下照四季如春;一心明察慈愛之情,仁德之人就是大王。

    大王親自布賜大恩,樹立道義實行仁政。

    道德無量充滿四境,威勢懾服諸位大臣。

    哎呀美啊值得喜慶!傳下道德無邊無垠。

    在上感動太陽之神,降下吉祥繁多豐盛。

    延年益壽大王萬歲,永遠保住吳國江山。

    四海之內都來奉承,諸侯各國臣服歸順。

    一杯壽酒已經舉起,永遠享受無限福運。”在這個時候吳王十務高興。

    第二天,伍子胥進宮勸諫說︰“昨天大王看見什麼啦?我听說︰‘胸內包藏著虎狼般的狠心,在外使用好話連篇的說辭,這不過是偽裝外表的感情來保存他的生命罷了。

    對于豺,決不可認為它廉潔;對于狼,決不可親遠。

    ’現在大王喜歡听那快活一時的說辭,卻不考慮到有關千秋萬代大業的禍患;拋棄了忠誠正直的建議,而采用讒毀之人的花言巧語。

    不消滅誓不兩立的仇敵,不根除心懷仇恨的冤家,這就好象是把毛發放在爐子里的炭火之上而指望它不燒焦、把禽蛋扔到上千鈞的重物之下而指望它完好無損,難道不危險嗎?我听說︰‘夏桀登上高處而知道自己很危險,卻不知道使自己安全的辦法;向前靠近雪白的刀口而知道自己會死,卻不知道保存自己的辦法。

    迷惑的人如果知道走回頭路,那麼迷失的路途不會太遠。

    ’希望大王明察。”吳王說︰“我患病三個月,竟听不到相國一句話,這是相國不慈善啊;又不進獻我嘴里所愛吃的東西,心里又不惦念我,這是相國不仁愛啊。

    做臣子的不仁愛不慈善,怎麼能知道他是忠貞誠信的呢?越王迷惑昏亂,拋棄了守衛邊疆的大事,親自率領了他的臣民來歸順我,這是他有道義啊;他本人親自當奴僕,妻子親自當婢女,心中也不怨恨我,我有了疾病,他親口嘗我的糞便,這是他的慈善啊;掏空了他的金庫,拿出他所有的珍寶禮物,不計較過去的恩怨,這是他忠貞誠信啊。

    這三種品德已經有了,並且用它們來奉養我。

    我如果听從相國而把他殺了,這就是我的不明智了,而只是給相國逞個人的痛快了。

    這難道不是辜負了天帝麼?”子胥說︰“為什麼大王的話說反了?那老虎壓低了姿勢,是將要有所攻擊;那野貓壓低了身子,是將要求得它要獵取的東西。

    野雞因為雙眼發花、被眼屎擋住了視線而被罩在羅網中,魚因為有了一時的痛快而死在誘餌上。

    再說大王這次開始到朝听政的時候,正背著《玉門》第九類,這實在是事情本身注定要失敗,所以也不要再怪罪了。

    大王這次到朝听政,是在今年三月甲戌日,時辰是雞啼時的寅時。

    甲戌,是一個太陰已經經過的不吉利的合日,但它卻牽制了大王。

    今年太歲又在己酉,則天干配土,地支配金,這樣看來,那麼這甲戌日就傷害了太歲的天干。

    所以我知道父親將會有不孝順的兒子.君主會有背叛節義的臣子。

    大王認為越王歸順吳國是出于道義,認為他喝尿吃糞是出于慈善,認為他掏空金庫是出于仁愛。

    所以認為不愛別人的人,就不能和他親近;而听了表面的話、看了他的外貌就據此保全了越王的生命。

    那越王到吳國來做奴僕,這是他謀劃深遠啊;掏空了他的金庫而不暴露出怨恨的臉色,這是在欺騙我的大王啊;在下喝大王的小便,這是在向上吃大王的心啊;在下嘗大王的大便,這是在向上吃大王的肝啊。

    越王這樣來尊重大王,那意義多麼重大啊2大王一定會被他擒獲了。

    希望大王注意審察他。

    我不敢因為逃避死亡而辜負了先王。

    一旦國家成了荒山廢墟,宗廟長滿了荊棘,那後悔還來得及嗎?”吳王說︰“相國把這些事放在一邊吧,別再說了。

    我沒有耐心再听這樣的話了。”于是,吳王就釋放越王回國,在蛇門之外送別,群臣設宴餞行。

    吳王說︰“我赦免您,讓您返回祖國,您一定要想想前因壇果,您就努為吧。”越王磕頭伏地說︰“今天大王哀憐我孤苦困厄,使我能保全了生命返回祖國。

    我與文種、範蠡之輩,願意為您妖死。

    蒼天在上,我不敢忘恩負義。”吳王說︰“ !我听說︰‘君子一言為定。

    ,現在已經要走啦,您努力吧。”越王又拜了兩次跪下趴在地上,吳王就拉著越王上車,範蠡手握馬鞭駕車,就走了。

    來到三江口的渡口邊上,越王抬頭朝天嘆了口氣,眼淚直往下淌。

    沾濕了衣襟,說道︰“哎呀!我時運艱難困厄,誰想到又活著渡過、耋個渡口啊j”又對範蠡說︰“今天是閏三月甲辰日,時辰是太陽偏西的未時。

    我稟承天神的意志,返回故鄉。

    該不會有後患吧I,。

    範蠡說︰“大王不要疑惑!盯著前方沿著道路一直往前走就是廠、越國將有福氣,吳國會有憂患。”來到浙江邊上,遠遠望見越國,山河重新呈現出秀麗的景色,天地再次顯得清爽明淨。

    越王和夫人嘆息說︰“我們早已經絕望了,所以上次和民眾訣別。

    哪里想到還能回來,重新回到了故鄉祖國。”說完便遮住臉,淚流滿面。

    這時老百姓都歡天喜地,大臣們都來慶賀。


如果你對吳越春秋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吳越春秋》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